翻转课堂在ICU 护士对有创呼吸机培训中的带教应用研究

2022-05-10 12:49强静
智慧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规培呼吸机通气

强静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ICU作为抢救危急患者的重要科室,具有节奏快、突发事件多等特点,专业的技术能力、高超的沟通能力及高效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是ICU护理人员需具备的能力[1]。因此,在ICU工作的护理人员,更应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熟悉各项理论知识,而我院ICU作为全院带教科室之一,教学任务亦是考验科室教学能力的一大重点,作为教学科室,我科秉承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各项ICU专科操作中做好带教作用。对于规培护士来说,ICU是陌生的、恐惧的,因为ICU经常上演各种抢救,如何才能带好这些新入ICU的规培护士成为了我们的主要任务。ICU最常见的操作之一有创机械通气,实际上就是指的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通过呼吸机的机械做功和相应的通气模式,实现治疗和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包括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因此学习及掌握有创呼吸机在ICU带教中更是显得尤为重要[2]。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更好地满足带教。因此我们借用翻转课堂模式使用于ICU有创呼吸机中的培训及应用。

翻转课堂的意思就是来自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我们常也叫作“反转课堂”。因为我们所理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教学,学生回去自己完成作业。而现在较为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学生需要在每次上课之前先预习本次课堂的相关内容,然后进行上课,因为学生有了基础,老师在课上讲解完成后就可以为同学答题解疑,这样学生就可以高效地完成作业,老师就有更多的时间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翻转课堂亦是通过对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进行重新规划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3-4]。已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质量[6-8]。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ICU有创通气培训带教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级ICU规培护士共40人为研究对象,抽签法随机分2组,第一组为观察组,第二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0人,女19人,男1人;年龄22~26岁,平均(23.87±1.76)岁;对照组20人,女18人,男2人;年龄19~24岁,平均(22.34±1.69)岁;两组性别、年龄、入科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时间共4周。带教老师均为本科室呼吸气道小组的核心成员,其中1名呼吸治疗师,2名主管护士,2名护师,在本科室工作时间均大于3年。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对照组及观察组规培护士的授课时长及内容相同,由同一组教师团队授课,均采用护理部及科室呼吸气道小组制定的教学大纲,有创呼吸机均采用科室PB840型号的有创呼吸机。对照组则是采用传统护理查房教学,即是采用PPT演示的方式向规培护士讲解呼吸机相关理论知识,具体包括:①有创机械通气的指征:临床出现紫绀、烦躁不安、神志恍惚或昏迷等经保守治疗无好转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征象,提示可使用有创机械通气进行人工通气;②有创机械通气禁忌证:张力性气胸、肺大疱等;③行有创通气时管路连接方法:根据连接的人工管道不同可以分为;气管插管:包括经口及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④参数设置:呼吸频率;潮气量约8-12mL/Kg;分钟通气量则取决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呼吸比例控制在1:1到1:4之间;吸入氧浓度:至少达到空气氧浓度以上,即21%~100%,尽量选择低浓度氧,以避免氧中毒的发生。而后带领其进行实际临床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翻转课堂护理查房教学模式。即:(1)分组,规培护士按照5人一组,共分为4组,每组选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收集问题及反馈。(2)学习过程:①课前,提前一周利用微信及317护-患者健康教育与培训考试系统带教老师将有创呼吸机授课的课堂清单及课堂上需要的相关视频、PPT等上传,规培护士通过下载及自主学习,视频内容为科室老师自制,如:拍摄有创呼吸的使用,包括PB840有创呼吸机的准备;管路的选择及连接;呼吸机基本参数的设置;常见报警的解决方法;使用完毕后呼吸机的消毒及擦拭等,让规培护士了解本堂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教学计划,以供学员在课前就能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且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员可通过规培小组长的的微信反馈实时了解其学习动态;②课中,课前15分钟,教师针对学员提出的疑问进行答题解疑。提出前三项常见的问题,包括:无创呼吸机基本参数如何设置;呼吸机常见报警的处理方式,使用过程中如遇断电及端氧气应该如何处理等。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学清单进行教学,包括课前所学知识进行现场汇报和操作演练,教员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设置呼吸机常见报警,学员根据情况进行呼吸机常见报警的处理及应急演练。其他学员和带教教员提出建议,最后由带教教员进行点评及提出最优解决方法;③课后,刚看完视频及学习完成后,带教老师对规培护士进行提问,采用组间+组内+教师评价方法,规培护理小组长将收集规培护士课堂及课后的有关问题,统一发送至带教教员微信,带教员对他们存在的疑问做出解答,同时通过定期发送一些问卷调查表,以了解学员对教学过程中的掌握程度及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两组都需要进行为期4周的教学。

1.3 评价方法

1.3.1 考核

理论考核:采取护理部制定的呼吸机相关试题进行考核,两组规培护士结课后采用同一份试卷同时进行闭卷考试,时长1.5h,满分100分,80分及格。操作考核:两组均采用抽签方式抽取操作项目进行现场操作考核,满分 100分,80分及格。两组考核范围、内容一致。

1.3.2 规培护士学习能力达标率测评

采用本院自制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对两组规培护士教学4周后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增强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44,重测效度为0.863,共10个条目,采用0~1分评分法,0分为不赞同,1分为赞同,分值0~10分,分数与教学效果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及操作考核

教学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91.55±6.52)分和(89.52±8.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9.34±8.70)分和(86.17±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理论及操作考核

2.2 学习能力达标率

学习能力达标率平均成绩分别为(87.42±10.78)分和(79.63 ±12.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翻转课堂能提高ICU护士对有创呼吸机的使用相关理论及操作成绩

本研究显示翻转课堂教学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91.55±6.52)分和(89.52±8.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9.34±8.70)分和(86.17±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成绩、临床操作技能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王彤彤[9-11]等人也做过此类研究:翻转课堂是在学员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而课堂上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员进行知识的内化。此次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规培护士能提高自主学习兴趣,能在每次老师上课之前提前预习本节课相关知识点,让自主学习成为重要内容,让规培护士自己知道自己不足及需要注意学习的地方。即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完成作业”这种流程颠倒过来[11]。近年来,该模式在医学教育领域陆续得以开展应用,特别是在临床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使得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3.2 翻转课堂能提高ICU规培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提高学习兴趣

本研究可看出翻转课堂教学4周后规培护士的学习能力达标率平均成绩分别为(87.42±10.78)分和(79.63±12.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分教学模式大多是填鸭式教学,教学枯燥、乏味,很难提升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翻转课堂是源于美国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2]。翻转课堂心得体会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给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教师要在启发、点拨、诱导上下足“功夫”,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效率更高效,教学效果化。合理地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升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合作能力[13-14]。通过对ICU规培护士使用翻转课堂带教方法,从而使护士掌握有创呼吸机的使用、管路的连接、参数设置及常见报警的处置等问题。为进一步培养ICU综合人才打好基础,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规培呼吸机通气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肿瘤放射治疗学临床规培医师教学中应用EBM联合PBL的效果分析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岗位胜任力结合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住院医师规培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规培医生为主讲的小讲课在规培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