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

2022-05-10 12:49钟耀彬李汝秉梁喜杨伟民何晓霞周佩晓
智慧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库巴心室缬沙坦

钟耀彬,李汝秉,梁喜,杨伟民,何晓霞,周佩晓

(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 心内科,广东 肇庆 52604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是在治疗后防止心梗再次发作,需要服用药物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临床通常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可以减少心肌重塑的发生,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导致临床疗效不尽人意[2]。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临床中属于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脑啡肽酶的产生,降低神经分泌过度被激活,抑制醛固酮的释放,从而起到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3]。将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会更有效。基于此,我院进行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效果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31)。观察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45~85(60.36±3.20)岁;梗死部位:前壁7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6例,急性非抬高心肌梗死5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0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史1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46~80(61.39±3.26)岁;梗死部位:前壁12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5例,急性非抬高心肌梗死5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史11例。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试验取得本人及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入选标准:①所纳入的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NAYA心功能为Ⅱ-Ⅳ级;③killip为Ⅱ~Ⅲ级。排除标准:①合并心源性休克;②BP <100/60mmHg;③伴有肾功能损坏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

对照组:予厄贝沙坦片(江苏康缘医药 国药准字H20000513规格:150mg*7s*2板),每次口服1片(150mg)。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 国药准字J20190001规格:100mg*7s*2板)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次25~50mg,每天2次,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调整剂量,最大不超过200mg/每次。

两组均服用药物治疗至12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入院时及出院后门诊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心室重构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结局比较。

1.3.1 临床疗效

治疗后,显效,患者所出现的心绞痛,胸闷等不良临床症状均消失,同时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患者心绞痛,胸闷等不良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同时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患者心绞痛及胸闷等不良临床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未得到有效的改善[5]。

1.3.2 心室重构指标

治疗前后,使用心脏多普勒彩色超声仪(罗威VividE9)检测:LV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1.3.3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低血压、高血钾、肾功能不全、血管性水肿的发生人数,发生率=不良反应人数/总人数×100%。

1.3.4 结局比较

两组患者发生死亡率及再次住院率的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中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中心室重构指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14%(27/29)高于对照组67.73%(21/3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心室重构以及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LVDD、LA、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DD、LVDS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指标对比()

注:* P<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4%(5/29)稍低于对照组19.34%(6/31),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2.4 两组患者结局对比

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次住院率6.89%(2/29)低于对照组25.81%(8/31)(P<0.05),观察组死亡率3.44%(1/29)低于对照组9.67%(3/31),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结局对比 [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是患者在初次治疗后为防止心肌出现再次梗死而影响患者机体恢复,因此需要在术后接受药物的辅助治疗[6]。临床通常选择ACEl或者ARB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缺血性心肌组织的再灌注量,进一步疏通坏死血管,但该种方法但仍无法阻止脉粥样硬化进程,影响原发病的预后,导致预后不良[7]。为此探求合理的术后辅助药物对患者机体的恢复较为关键。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临床中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能够改善心血管不良的发生,在药理上达到双靶点调节,同时能够调控脑啡肽酶,增强机体中环磷酸鸟苷的作用,从而达到扩张血管,治疗疾病目的[8]。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14%(27/29)高于对照组67.73%(21/31)(P<0.05),表明通过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临床疗效显著。厄贝沙坦片能够改善机体血管内皮功能,调节机体代谢,保护心脏功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减少缺血面积,通过抑制脑啡肽酶上调多种血管活性肽水平,从而利钠利尿、扩张血管、抑制交感兴奋、降低醛固酮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NT-pro BNP、LVEF是评估心肌梗死术后的重要心功能指标,LVDD、LA是评估术后心室重构恢复的指标。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LVDD、LA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更好地促进该类患者心功能及心室结构的恢复。沙库巴曲缬沙坦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组成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配方制剂,其兼具两种组成制剂的作用。沙库巴曲是一种前体药物,该药物进入体内后,机体的代谢作用下形成具有活性的脑啡肽酶抑制剂(NEPI),进而对机体内的NEP进行抑制,降低其降解血管活性肽水平的作用,达到抑制血浆内皮素(ET)及AngⅡ的表达,从而降低RAAS系统的释放,减轻心衰症状,从而促进心功能恢复。其次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及心脏指数,调节机体代谢,保护心脏功能,抵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重构心室结构,促进心功能恢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4%(5/29)稍低于对照组19.34%(6/31)(P>0.05),观察组再次住院率6.89%(2/29)低于对照组25.81%(8/31)(P<0.05),观察组死亡率3.44%(1/29)低于对照组9.67%(3/31)(P>0.05),表明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减少患者再次住院,(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及死亡率出现明显差异。沙库巴曲缬沙坦中的缬沙坦能够调节机体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达到舒张血管,减少机体中的水钠潴留,而沙库巴曲作为脑啡肽酶抑制剂,能够降低脑啡肽酶中的活性,并且提高体内利钠肽的含量,起到排钠利尿、扩张血管等作用,通过降低交感神经的张力,保护心肌细胞免受儿茶酚胺的直接毒性作用,患者再次住院率和死亡率将降低,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和心室重构都有积极影响,同时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再次住院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猜你喜欢
库巴心室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番茄多心室形成调控的新机制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起搏器周期性心室过感知现象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控制心室率,有效疗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