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童谣教学中巧用表演游戏教学策略

2022-05-11 03:06杨绿汀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教学策略

杨绿汀

摘 要: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朗朗上口的闽南语儿童歌謠,是流传于老百姓之间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闽南童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童趣,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儿童的知识。本文探索以表演游戏方法推进闽南童谣园本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闽南童谣;表演游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1-0035-03

Skillful Use of Performance Gam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 Teaching of Southern Fujian Nursery Rhymes

——Taking the Teaching of the Southern Fujian Nursery Rhyme "Darkness and Darkness" as an Example

YANG Lvting (Quanzhou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Hokkien nursery rhymes are catchy Hokkien children's songs written and sung in the Hokkien dialect. A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innan nursery rhymes are rich in content and full of childlike interest, which can subtly increase children's knowledg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promoting the localization of Minnan nursery rhyme gardens by means of performance games.

【Keywords】Southern Fujian nursery rhymes; Performance games; Teaching strategies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充分利用周边社会资源,引导幼儿不断感受祖国丰富的文化和感受家乡的变化及发展,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闽南童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童趣,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儿童的知识。可要如何运用表演游戏的教学策略来教授闽南童谣呢?笔者近年来申报并立项了泉州市级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幼儿游戏化的闽南童谣表演实践研究”,试图探索以表演游戏方法推进闽南童谣园本化的实施。表演游戏是一种以扮演角色为手段去反映现实生活的戏剧活动,也是需要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本文以闽南童谣《天黑黑》教学为例,阐述在闽南童谣教学中如何巧用表演游戏来进行教学的点滴经验。

1.理解童谣——融入声势动作,发展表达能力

闽南童谣在语言结构上,简短押韵、朗朗上口、容易为幼儿接受的学习特点符合了幼儿语言发展期的学习需要,能够激发起幼儿对语言文字符号的兴趣。因此也只有幼儿理解了童谣里的语言表达方式,才能为后面的吟诵和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

《天黑黑》这首闽南童谣流传于泉州地区,语言简练诙谐有趣,被广为传颂:“天黑黑,欲落雨。阿公仔拿锄头,要掘芋,掘呀掘,掘呀掘,掘著一尾旋鰡鼓。 阿公仔欲煮咸,阿嬷欲煮淡, 两个相打弄破鼎。”此童谣描述天黑了,要下雨了,阿公拿着锄头要去挖芋头,挖着挖着,挖到了一只大泥鳅,阿公要煮咸,阿嬷要煮淡,结果两人意见不合就吵起来弄破了锅的有趣情节。表演游戏之前一般要先让幼儿了解表演作品的情节、对话及内容,如何将这首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童谣,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幼儿呢?我的做法是从欣赏理解童谣入手,通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展表达能力。首先,声势带入:教师用有趣的语言吟诵《天黑黑》,刚开始用缓慢而神秘的语调将孩子带入“天黑黑,要下雨”的氛围中,接着用中速的陈述句诵出“阿公仔拿锄头,要掘芋”,然后用鲜明的节奏感发出“掘呀掘,掘呀掘,掘著一尾旋鰡鼓,娃哈哈”的有趣情节,此后用一强一弱不同的语气将“阿公仔欲煮咸,阿嬷欲煮淡,两个相打弄破鼎”的情节推向高潮。最后用笑声表达语气助词“咿呀嘿罗乡当齐咚枪”结束童谣。教师通过系列而有趣的声势语调逐步将幼儿带入一个妙趣横生的老俩口的日常生活互动中。其次,动作模仿。“阿公仔拿锄头要掘芋 ”、“阿公仔欲煮咸”、“阿嬷欲煮淡, 两个相打状破鼎”这些特定的词汇都能够用幼儿容易接受的动作加以模仿,诵读童谣时,老师的一举一动,幼儿模仿时的一泯一笑无不是在对童谣的诠释。再次,节奏植入:节奏的植入是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童谣韵律美的一种手段。当幼儿对童谣的诵读和动作表达有一定掌握后,此时植入节奏可继续激发幼儿的诵读兴趣。可教师朗诵,配合幼儿拍手动作合奏;也可独白拍手或寻找合作伙伴面对面边念边游戏。在动口动手的游戏活动中,获得语言表达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及与人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参与童谣游戏活动的乐趣。最后,语言理解:通过童谣学习,幼儿知道了“下雨”、“煮饭”、“咸淡”、“阿公”、“阿婆”等常见的闽南话生活语言的发音。当诙谐的童谣搭配闽南语抑扬顿挫的反复诵唱,幼儿逐步理解了童谣内容,透过文字孩子们仿佛窥见了隐秘在童谣里的一出好戏,引得哄堂大笑,童谣也便呈现出它的喜剧效果。幼儿主动学习闽南童谣及闽南语的兴趣和热情便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步提高。

2.演绎童谣——介入表演游戏,发掘整合能力

闽南童谣的启蒙教育价值作用在于引領和帮助幼儿认识世界,但是要理想地实现这一教育教学目标,需要具有能够激发幼儿思考、想象、表现、表达和还原、呈现童谣中情境作用的表演游戏作为桥梁,牵引幼儿真正走进童谣去发现里面那个有趣的世界。利用表演游戏开展对童谣故事的演绎,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突出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深化幼儿对童谣内容和其中故事情境的深度认知。而在游戏和表演过程中,对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的思考、解决过程正是幼儿积累社会认知、丰富社会情感和提高社交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借助表演游戏教学闽南童谣,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天黑黑》的开头句“天黑黑欲下雨”,在教学中引导幼儿联想、交流自然界存在的不同天气及其特点,想象和思考“天黑黑欲下雨”的天气情形,并用声音、动作来表现雷声、雨声和人们突然遭遇大雨,慌忙躲雨的情景。因为“下雨天”是每个幼儿都有过的生活体验,因此生活经验的支持能充分激发他们表达和表演的愿望与兴趣,还可以丰富和拓展关于气候方面的知识。

在讲到阿公掘竽时,教师可以伺机对幼儿渗透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教育,结合多媒体图片展示,引导认识泥鳅和竽的不同形态以及不同的生长环境,认识锄头这一劳动工具和它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为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可加入表演游戏,示范使用锄头的动作,然后让幼儿边吟诵“掘呀掘,掘呀掘”,边配以动作表演。这样,通过表演游戏,幼儿基本对老爷爷的田间劳作这一情节就有了了解和体会。当童谣学习进行到阿嬷这一人物出现时,可引导幼儿想象“老爷爷”和“老奶奶”的角色特征,并尝试用衣物装扮或用动作表现人物形象。表演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启发引导、示范模仿等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记忆,引导幼儿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了老爷爷、老奶奶的角色形象。此时,有的幼儿懂得用驼背、缓慢走路来表现老人的老态,有的幼儿能够借助道具作为拐杖来表现老人的腿脚不利索,每一个幼儿的表演都萌态十足,体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接下来,童谣衔接到煮饭和饭菜咸淡问题时,教师又启发幼儿说说平时吃过的饭菜的不同味道,以及不同的烹饪方式,并用动作表演炒菜,然后抛出问题:“你喜欢的味道是咸还是淡?”,再将“那么吃咸好还是吃淡好?”这一问题作为活动调查延伸,引导幼儿从父母长辈那获得进一步的生活经验。最后,针对童谣中阿公与阿嬷的争吵情节,引导幼儿男女搭配互相扮演“老爷爷”和“老奶奶”吵架的情节,启发幼儿对不同角色争吵时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自由表现。教师则通过指导将幼儿的“一般性表现”提升到“生动性表现”的细节指导上。教师还伺机渗透品德教育,组织讨论“阿公、阿嬷这样做对吗”“平时,小朋友之间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教育幼儿应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礼貌待人。通过使用表演游戏教学策略对闽南童谣不断进行深度挖掘,不仅将闽南童谣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使闽南童谣的学习从语言学习扩展到了科学、社会、艺术、品德等多个领域,也因此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整合发展。

3.创编童谣——植入游戏创作,推进创造表征

基于童谣的表演游戏有故事作为“脚本”进行规范。因此,基于《天黑黑》的童谣已经有了一定的游戏情节框架。为了让表演游戏开展的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游戏开展更有计划性,表演游戏可分为:角色理解表现——故事表演——游戏创作的三个阶段进行实施。在完成前面对童谣中的故事和角色的理解,初步能将故事完整、连贯地表现后,就可通过游戏创作来帮助幼儿将表演向更加生动、有趣、有质的方向发展。但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自身并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也不能完成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一级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因此,在这一环节,需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来推动游戏发展,通过组织充分的“讨论—表演—评价—改进”的探索活动,帮助实现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和完善。

如《天黑黑》的阿公掘竽情节,为使这个情节能够表演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工具并各不相同,事先在沙池里埋入各种小玩具,然后将幼儿带到沙池,引导幼儿体验“掘呀掘”的动作特征,启发幼儿通过力度的大小发现“掘坑”的深浅,体验力度与动作的关系。通过创编阿公掘竽、抬竽的情节,增加角色情趣让更多的幼儿能够参与到游戏和表演中来,使故事的表现和表演也更加生动、丰富和有趣。再比如阿公意外掘到泥鳅这个情节,为使该情节展现得更加幽默诙谐,可引导孩子联想“泥鳅的身体很湿滑,阿公是否能够一下子捉住它呢”,“下雨天的田地也很泥泞湿滑,阿公捉泥鳅的过程会不会不小心滑倒摔跤呢”,“这个情节可以怎么演”,以及后面的阿公和阿嬷因为饭菜咸淡问题发生吵架情节,可以引导幼儿想象阿公阿嬷由吵架发展到绕着锅台追着打架的情景,以及继续联想故事结尾:“当因为相拍弄破鼎后,阿公和阿嬷会有怎样的表现?他们会后悔这样的吵架行为吗?后来他们和好了吗?”整个游戏创作过程,通过教师赋予表演技巧指导和提供道具及使用经验的支持,用问题穿针引线组织幼儿充分思考交流,将生活经验迁移到表演游戏中自主创意地进行表现,保证了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也将童谣的演绎推向更加生动有质的发展。

4.传播童谣——引入亲子互动,推进文化传承

为了让幼儿园的闽南童谣玩出快乐,玩出智慧,玩出品质。我们将孩子已经熟悉的童谣表演游戏引入家庭亲子互动活动中,既拓展闽南童谣游戏表演的途径又增强了亲子情感,推进了闽南童谣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传播与传承。

我们深知父母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深远。在闽南童谣学习活动中,土生土长的闽南家长因为操有一口地道闽南语且熟知闽南民俗文化,其所发挥的家庭教育传承作用是明显的。因为本地家长具有用闽南语方言交流的习惯,幼儿对闽南语的感觉和使用是熟悉而亲切的。因此,他们能自然而然地将在学校或家庭中习得的闽南童谣向父母长辈进行咏诵,父辈们也常常会将儿时的童谣教给孩子们,在一来一往的深度互动中孩子们习得更多的闽南童谣。将闽南童谣加入亲子互动游戏中还能够让幼儿对闽南童谣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如“拍手”游戏是不受活动场地的限制且简单易行的游戏,我们将《天黑黑》的吟诵加入拍手节奏韵律动作,幼儿还会充分利用家里的雨伞、围巾、墨镜等当道具装扮角色,信手拈来惟妙惟肖地扮演新时代的老爷爷老奶奶,不仅易学会,还可以在闲暇的任何时间段自由找家庭伙伴进行合作游戏,可很好地增进家庭亲子互动氛围,进一步调动幼儿参与童谣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动口又动手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可获得语言表达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所以,将闽南童谣改编成表演游戏的活动形式在家庭中得以延伸,幼儿不仅乐于接受并且会积极主动地展示给家人观看,和父母家人一起讨论游戏内容及玩法,闽南童谣借由表演游戏在“小手拉大手”中延伸到了家庭。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还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起到了传播、传承文化的作用。

5.结语

总之,运用表演游戏的教学手段学习闽南童谣,因表演游戏具有激发幼儿创造潜力的特殊价值,能够赋予闽南童谣这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表演游戏的自由自主、可再加工再创造功能,充分发挥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为闽南童谣教学服务,使闽南童谣这枝传统文化之花能点缀点亮孩子的童年,萌发激发幼儿爱家爱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李荭.例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09).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如何构建游戏化的小学音乐课堂
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无字图画书的理解
“幼儿在场”在表演游戏中的意义探究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