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穿越大洋的百年“虹影”

2022-05-13 14:31刘逸忱
青岛画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虹影青岛

刘逸忱

这是一幅穿越百年的影像。

1919年9月初的一天,位于美国哥伦布市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大礼拜堂前,21位中国留美学生留下合影,年轻的面庞上还带着未卸的戏妆。5、6两日,他们排演的三幕英文话剧《Rainbow(虹)》在此上演,中文剧名为《东方明矣》,并特别标注“事关青岛及赴法华工事”。此时,距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仅过去两个多月。

“这是我的抗议!”

照片里前排居中老者妆扮的,正是这场戏剧的编剧,也是日后的著名剧作家——洪深(1893-1955),时年26岁。1916年,洪深从清华大学毕业得以赴美公费留学,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烧瓷工程。按照原先的计划,他将在此结束学业后回国成为一名工程师。而1919年对于洪深无疑是命运波折的一年,他的父亲洪述祖(1859-1919)4月因涉宋教仁案在国内被处绞刑。家庭变故带来的巨大打击,让洪深在悲痛之余对未来产生了迷茫。而让他重新振作精神的,正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受的不公待遇。

巴黎和会召开之际,约有近两千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就读。受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废除秘密外交”等宣传影响,留美学生们对美国以及威尔逊总统在和会上扮演国际公理角色寄予厚望。洪深也是其中一员,“我辈青年人,热怀多少希望,发生过多少幻想!我虽不曾正式地充当兵役,但很起劲地受军事训练,也穿过士兵的衣服,当过工程队员,帮着测量过军用飞机场……”。

随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举世愕然。巨大的失望过后,留美学界开始了激烈抗议。7月30日,五个留美学生组织联合签署了一封给美国民众的声明信,其中阐释了中国在青岛及山东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并呼吁美国民众予以支持。

面对如此时局,洪深已放弃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决心以戏剧为武器唤醒民众,揭露和鞭挞世间不平。据他本人回忆“巴黎和会,竟议将青岛及胶济铁路等划给日本。全中国的人,都愤慨极了。我写了一部三幕英文剧:《Rainbow》,中文译作虹,这是我的抗议”。

青岛,对青年洪深来说有着特殊的情结。1913年4月起,他的父亲洪述祖因涉“宋案”避身于此,在市区湖北路西段购得私宅,另于崂山南九水建别墅一座,取名“观川台”。此时洪深尚在清华大学读书,每逢假期,他便来青岛与家人团聚。1915年,他以笔名“乐水”撰写了《青岛闻见录》,发表在《小说月报》上。近万字的文章中,记录了他在青岛的种种见闻和经历。同年他创作了反映贫民生活的独幕话剧《卖梨人》,此为洪深话剧创作之处女作,其中许多创作灵感和素材来自于在崂山的生活体验。日本占据青岛后,“观川台”也被日人强收,此后洪深来青岛时“总得设法到南九水去探视一次。去时,总是一个人独自去的时候多……我轻易不敢对人家说,我才是这屋的真正主人”。

东方明矣

走出痛别至亲的哀伤,带着失去家园的真切感受,洪深决心将日本侵占青岛的暴行和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的伪善面目搬上舞台。台词全用英文,英文剧名为“Rainbow(虹)”,“取意虹见则风雨已过,不久必可天青日白”。中文名“东方明矣”出自《诗经·国风·鸡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亦取鸡鸣破晓之意。此剧的创作很快得到中国留美学生会的支持,决定以此剧作为该会中美部第十次夏季年会的压轴演出,并提供相关帮助。

出国前洪深为筹备北京成府贫民小学创作了五幕白话剧《贫民惨剧》,并举行了义演。1918年他创作编排了改编自中国小说《一缕麻》的三幕英文剧《为之有室(The Wedded Husband)》,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世界学生会所办的“民族夜”之“中华夜”晚会上演出。剧本皆在于1918年《留美学生季报》发表,1919年春季起该刊还连载了他与沈诰合著的《編剧新说》,此时的洪深对戏剧已有了一定的经验与思考。

洪深为新剧定下了力求写实的基调,并为此搜集了大量资料。“三年的烧瓷工程的训练,使得我编剧的方法,也似乎刻板而呆笨了。在未动手之前,我先得将原料,精密地查考与分析一番;非是我完全了解和认得的东西,不敢取来使用。对于我所不大熟悉的生活,决不肯冒昧乱写的”,“此剧材料根据上海《时报》、北京《顺天时报》及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大陆报》,美国《新共和杂志》、《国是杂志》及在华传教士之通信,与他种日报杂志等”。

不久戏剧情节逐渐在洪深笔下勾勒出来。第一幕发生于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前,山东某城一个刘姓士绅,听闻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国宣战了,相信美国总统威尔逊“必使民治主义毋受危害于世界”之宣言,认为美国真能代表公理,世界大同指日可期,鼓励两个儿子赴欧洲参战。但那时中国不派军队前往,便不顾亲友反对,支持儿子加入了华工队而去。第二幕,过了一年多,德国战败,华工任务已毕,被送回国。这家的两个儿子,本应当也可以一同回来了,阖家欣喜地备下了酒肴在那里等待着。不料消息传来,某次某处,协约军阵线被破,后援不继,华工亦被调上前线抵御,两个儿子俱战亡。第三幕和会中,诸大国阴谋纷起,秘密外交变本加厉,威尔逊不惜自食前言,将青岛移赠日本,而后中国始知一切牺牲均属徒然,之前许多好听话,乃是威权者偶尔说了拿来骗人的。

从剧本创作到演出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剧中除洪深为男一号刘绅的不二人选外,其余演职人员都由各校的留美学生担纲。洪深和同学们为此投入大量的精力,经过日以继夜地紧张创作和排练,三幕英文话剧《Rainbow(东方明矣)》于9月5、6日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大礼拜堂连演两场。整场演出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讽刺,也表达了留美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主人公刘绅的角色塑造上,洪深不免加入了对自己家庭和逝去父亲的感情投射。当演到刘绅在迎接儿子归来的酒席上得知噩耗,举杯说出那句“我这是替小儿上寿的,也好,我儿万岁!”的台词时,演出气氛达到高潮,而洪深此时也想必借剧中人之口得到了情感的释放。在剧本后记中,洪深对同伴们表达了感谢。“寻常编剧最少须六个月,此剧在六星期内编成,故多有未妥之处,开演之夕幸未失败,则因一切演剧办事人肯吃苦,肯牺牲,一片血诚,故能感动人也”。

演出无疑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出戏里所叙的事实,没有一件无根据,没有一件无来历;明显是对美国人的一种宣传、一种抨击。那年美国各地中国学生会采用这个剧本上演的很多,但在美国人看了,自然是不十分痛快的”。这部以反对霸权为主题的话剧用艺术形式表达了留美学生的爱国之心和对帝国列强的抗议,与四个月前的五四运动遥相呼应。一个月后的民国双十国庆,此剧在艾姆斯的爱荷华州立大学礼堂再次演出。

剧演职员寻踪

1920年《留美学生季报》第一期上,刊登了此剧的合影和洪深撰写的中文剧情略记,合影下标注了演职员名录。照片中当年大洋彼岸的赤诚游子,大多回国继续他们的报国理想,成为实业界或学界的精英。

其中不乏实践实业报国者。时任中国留美学生总会会长的周明衡饰演外交家,威斯康辛大学化学学士、硕士。在交通大学短暂任教后投身实业,曾任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1926年在青岛华昌贸易公司任经理。邹韬奋与他是多年好友,曾将周讲的青岛见闻写成文章发表在其任主编的《生活》周刊上;洪深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烧瓷工程专业的同窗凌其峻和刘树墉,在剧中分别饰演刘公子和车夫,这二位后来都成了国内著名的实业家;负责开幕前游戏的薛学濂,又名薛寿萱,在利诺斯州立大学读铁路管理学科和经济管理。回国接手家族的永泰丝厂。1929年曾以中国代表团席身份参加世界丝业大会。

更多人选择在学界耕耘。此剧的布景主任沈诰,1918年起就读于美国伊利诺电影专科学校。其叔父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回国后主持商务印书馆的电影业务,并担任上海东华大戏院经理,曾创办上海青影社,在电影理论、评论及摄影方面颇有建树;曹懋德在剧中饰演高公子,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和哈佛大学研读商科,其叔叔是被称作清华奠基人的曹云祥。他回国曾在复旦大学等校教书,后弃文从戎;孙瓃饰演老儒,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商科,回国后在天津南开、上海光华等大学教授商科,曾做过上海大夏大学的校长;倪章祺负责接待工作,后在协和医学院任教多年,研究血液生理学和营养医学,著作颇丰。

照片中的几位女士亦非等闲。洪深右侧手执花束的唐玉瑞负责演奏风琴,她先后在史密斯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唐玉瑞为人关注是因为她后来做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的太太。1922年11月华盛顿会议期间,留美学生曾组成“后援会”,同在哥大读书的蒋、唐便是其中的活跃分子。1923年,两人在归国航程中由船长证婚举行婚礼。然而不是每个浪漫爱情都有美好结局,1948年,唐玉瑞将时任驻联合国代表的移情别恋的丈夫控至联合国,引起了不小的外交风波;洪深左侧着花裙的蔡秀珠,就读于德拉瓦大学文科,在剧中饰演刘女士。她1921年与张伯苓胞弟戏剧家、外交家张彭春在美国结婚,后随夫回国任教;黄桂葆饰老妇人,她先后就读于布拉佛大学文科和芝加哥大学医科,专攻食物治疗。归国后到协和医院任食务科主任,与银行家黄秀峰结婚,曾任全国女青年会会长。

饰演刘少夫人的黄倩英女士与青岛颇有缘分,她出生在上海一个基督教家庭,祖父黄光彩是中华圣公会第一任华人牧师,父亲黄佐庭曾受清华委派担任中国留美学生监督10年。作为清华首批赴美女学生,她在芝加哥大学修完医学和教育学,归国后嫁给了同样留美归来的铁路工程师林凤歧。1923年林获聘胶济铁路工程师,后曾出任四方机厂副厂长,黄倩英随夫来到青岛,1931年,私立青岛圣功女子中学成立,首任校长就是黄倩英。1936年,她还曾短期受聘国立山东大学教授英文,课余常邀请学生们到福山路的家中练习英语会话。

而作为此剧的灵魂人物,洪深也由此完成了从工科到戏剧的学业转型,他被哈佛大学戏剧专业录取,师从著名戏剧教育家乔治·皮尔斯·贝克(Baker, George Pierce 1866-1935),成为进入“哈佛47工作室”唯一的中国学生。1922年洪深回国,曾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明星影片公司编导,中华电影学校校长,并留下大量的戏剧和电影作品,被称为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1934年,洪深受聘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与青岛再续前缘。他在福山路住所创作了剧本《劫后桃花》,并于1935年在青岛拍成电影,成为了他给这座城市永久的纪念。

百年虹影划过,照片中张张年轻面容的主人俱已作古,而為那场演出响起的掌声仍未散去。谨作此文,纪念1919年9月在大洋彼岸舞台上为中国和青岛之命运而倾力付出的他们。

猜你喜欢
虹影青岛
爱与美食
黑白
作家虹影:我爱女儿,但不惯女儿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遥远
虹影:儿童文学的闯入者
美丽的青岛
虹影:比文字真实的爱情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