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发展

2022-05-15 12:14张雨金蔡俊汕涂芊芊
成功营销 2022年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承融合

张雨金 蔡俊汕 涂芊芊

摘要:为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本次调研活动选取梅州地区客家群体进行研究,通过查找史料文献和实地走访,了解客家地区近代以来红色基因的内在传承情况,探寻客家群体红色记忆的核心及特别之处,引导广大民众主动走进红色文化,向民众输出正确的价值观;从多角度深入了解以梅州为代表的客家地区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为红色文化遗址丰富但经济尚欠发达的革命老区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良性循环之路,形成革命老区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客家老革命区人民脱贫致富。

关键词:客家精神;融合;发展;红色文化;传承

1 前言

为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本次调研活动选取广东省梅州客家群体进行研究,开展以“融合与发展:梅州客家群体的红色记忆与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调研活动。选题及研究具有以下两方面意义:一助力当地红色旅游经济发展。通过实地考察相关博物馆及访谈市政机构办公人员、梅州红色文化研究专家等,为红色文化遗址丰富但经济尚欠发达的革命老区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良性循环之路,形成革命老区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客家老革命区人民脱贫致富。二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参观陈列着梅州革命史的红色文化展厅等地和访谈客家老中青三代党员的基础上,探寻客家群体红色记忆的核心及特别之处,引导广大民众主动走进红色文化,向民众输出正确的价值观。

本调研报告的信息及数据来源为史料文献、实地走访、访谈人物和问卷调查。在理论研究方面,项目组成员查阅大量以客家和红色为主题的著作、学术论文和报刊。在实地研究方面,项目组走访地点共计7处,分别为中国客家博物馆、平远博物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大埔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丙村客都人家红色文化展厅、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梅州市红色历史革命馆等地;访谈人物共计6位,包括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馆长、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員1位、客家青年党员1位、客家中年党员2位以及客家老年党员1位。发放问卷共136份,主要面向梅州地区的客家人群体。

2 客家精神与红色文化的关系

客家人主要发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共经历五次大迁徙。在迁徙途中,客家人逐渐形成了抗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形成原因:(1)在艰苦征途中,客家人更须团结抗争才能生存发展,自然形成更强的斗争意识。(2)在面对陌生生存环境和外族入侵威胁时,客家人团结协作,形成强烈的集体观念。(3)客家地处赣闽粤边区,山高谷深,土地资源的稀缺使客家人辛勤耕耘,俭朴生活,渐渐形成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

随着历史的推移,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人勇于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使命,领导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地处闽粤赣边区的客家人聚集地梅州也恰好成为这一时代的见证地。基于当地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地势有利等特点,共产党人带领梅州人民在此地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五(华)兴(宁)龙(川)、梅(县)(大)埔丰(顺)、饶(平)(平)和(大)埔诏(安)和蕉(岭)平(远)寻(邬)革命根据地,客家精神与红色文化开始碰撞交融。

2.1 客家人的抗争精神与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

五代以来,面对战争的迫害,客家人在颠沛流离的征途中求生存,选择与当世抗争,在战乱中力寻一处安定之所。在近代,面对统治,不少梅州客家儿女挺身而出,为反帝反封建事业做出巨大牺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不断抗争。

以开国元帅叶剑英为例。叶剑英生于 1897 年 4 月,受辛亥革命的影响,立志报效国家。袁世凯阴谋复辟,叶剑英慨然写下《油岩题壁》,彰显他立志从戎、铲除袁凶的宏愿。后随从孙中山部队,多次参战,平定广州商团叛乱、讨伐陈炯明两次东征及北伐战争。于1927年 7 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

在旧社会中,叶剑英不屈服于伪政府的统治,而是选择继续与封建势力作斗争,投身于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中国共产党事业当中,为创造全国人民安定生活而抗争。

2.2 客家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与红色文化的爱国情怀

在南迁途中,为了从陌生环境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客家人往往会相互抱团,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宗族及乡土观念。在近代,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不想失去家园的客家人群体表现出强大的集体意志,注入爱国情怀。

1934 年,在梅州八县(区、县)原中央苏区区域,数以千计的梅州儿女参与中央红军长征,他们历经千山万水和艰难险阻,浴血奋战,英勇牺牲。长征队伍中有来自梅州革命武装北上闽西后编入中央红军12军34师100团、101 的东江红军48团,有奉调到中央保卫局工作的红色交通线大埔中转站武装班。[2]据目前所查并甄别核实后,有姓名记载投身于革命的梅州儿女有 52人,其中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有 32 人。

在伟大的长征中,梅州儿女的身影遍布各岗位阵地。总部指挥者、前线开拓者、根据地宣传者、后勤救援者,梅州儿女们虽处于不同领域,但齐聚一心,为保卫自己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而奋斗着。

2.3 客家人的吃苦耐劳品质与红色文化的艰苦奋斗作风

历史上,在迁徙途中,客家人曾受到外地和本土居民的干扰歧视,被迫落脚于偏远深山或人烟稀少之地。复杂陌生的自然环境逐渐养成了他们吃苦耐劳品质。

在近代,客家人身上吃苦耐劳品质在客家妇女的革命斗争中发挥巨大作用。以李坚真为例。李坚真,广东梅州市丰顺县小胜镇人。生于贫苦农家,自幼就帮忙操持家务,练就了吃苦耐劳的品质。1927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她极为精彩的共产主义革命生涯。在土地革命前期,英勇无畏,参加丰顺农民武装暴动,并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在长征时期,担任休养连指导员,担当负责,成功地保护了行动力不便和负伤的红军干部。

作为一名客家女性,她用行动践行着最初的朴实的客家俗语:“男要勤,女要勤,三餐茶饭唔求人”,意思为不论男女,都要自食其力。她们从最初的吃得苦起操劳家室,发展到近代不单单能为自己家吃苦,还能为整个国家效力。

3 客家地区红色文化传承的现状和措施

3.1 家地区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及原因分析

3.1.1 红色资源丰富,但开发及活化利用力度欠缺

梅州是广东省内唯一全域是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红色资源丰富。据梅州市各级党史部门自 2010年 4 月以来普查统计数据,全市共有在册红色革命旧址、纪念设施 366 处,其中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57处、重要革命历史人物活动纪念地76处、革命领导人故居 50 处,梅州红色文化名片12张, 梅州市重要红色资源65处。

但梅州客家地区红色文化挖掘宣传力度与资源丰富度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和滞后性。在与梅州客侨博物馆馆长魏老师交谈中,他提到:“其实我们梅州对这个中央苏区的定义还比较模糊,像在这些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以及早期在根据地牺牲掉的英烈还没有太多人知道、去挖掘。” 又如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及:“现在一些省级保护单位文物,虽被列入了省级文物名单,但缺少政策、资金的支持,活化利用程度较低。”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发现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目前成为 D 级危房,缺少日常管理与及时翻新修缮。从调查问卷收集的情况看,在客家人占比达到 65.44%的问卷调查中,对于“你了解多少位客家人的红色奋斗事迹”这一问题,总体调查对象中选择“1~3 位”占比达 76.74%,选择“4~7 位”占比达 20.59%,选择“8 位以上”仅占“2.94%”,说明梅州客家人受当地红色文化熏陶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出现此现象原因:梅州客家地区革命历史丰富,形成了全域是原中央苏区的地位,红色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受限于梅州当地经济体量,资金投入供需相悖、政策机制完善程度较低,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史的了解程度不高,概念模糊,均影响着当地红色文化建设。

图表 1:“你是客家人吗?” 参于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客家人,占 65%左右。

图表 2:“你有了解过多少位客家人的红色奋斗事迹?如叶剑英,姚子青等。”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了解 1 到 3 位的,占 76.47%;了解 4~7 位的,占20.59%左右;而了解 8 位及以上的占 2.94%。

3.1.2 红色文化建设区整体规划分散,内部出现同质化趋向

梅州地区红色资源呈现数量多、较分散的状况。梅州市内的县区大都建设有与当地革命历史相关的红色文化区。如梅县梅江区中国客家博物馆内建有将军府、梅县雁洋镇虎形村建有叶剑英纪念园、五华县岐岭镇建有曾国华故居等。实际上,梅州市各县区的革命文化红色区大多以相似的背景或人物主题展开,这为各个县区的红色文化建设单位提供了一个合作关联的契机。但经走访发现,无论是各个县与县之间,还同一县内不同地区之间,红色文化建设单位间的合作关联度不高,各文化区往呈散落分布。梅州市地方志办工作人员提到:“红色文化区建设跟旅游景区也有点相似,如果是这里设一小处,那里设一小处,对人的吸引力会有所下降。”在实考察中国客家博物馆、平远博物馆、叶剑英纪念园等红色文化区的内部陈列展中,项目组成员发现各红色文化建设单位在呈现文献资料、陈列战争物品以及摆设人物浮雕等方面的做法非常相似,缺乏创新元素,潜藏同质化趋向。

出现此现象原因:梅州客家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本身具有分散性,加之市内各红色文化建设单位缺乏交流与合作,整体规划分散。创新技术在红色文化建设区运用得较少,红色资源保护形式单一。

3.1.3 梅州政府对中央苏区发展的关注度在逐步提高

2012 年,中央曾出台对梅赣龙中央苏区相关政策扶持。当时梅州由于自身产业重组和发展定位模糊,没有非常顺畅地搭上此趟政策顺风车。而因享受了此项政策优惠的地区如赣州和龙岩,红色文化发展得非常迅速。梅州客侨博物馆馆长魏老师和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均表示,同样拥有着原中央苏区地位的梅州在红色文化建设方面急需跟上步伐。

2019 年,中央出台了扶持中央苏区第二期政策,梅州客侨博物馆馆长魏老师已提交争取此项政策发展梅州中央苏区文化报告并且提出建设中央苏区粤东历史博物馆建议。目前,已下批建設博物馆,相关措施正在筹备中。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也提到:“其实这两年国家放在这方面的资金也不错了,我们也在跟着他们(赣州、龙岩)的脚步干。”“ 目前人力、物力、财力还不能面面俱到,一步一步来,这样子。”再辅以我们访谈的 2 位客家基层干部所提及的相关观点,梅州正抓准建设生态发展区和苏区文化发展区这两个定位。到目前为止,梅州客家地区政府对于红色文化相关投资呈较快上升趋势,红色文化发展福利在渐渐显现。

出现此现象原因:中央有关部门颁布的振兴梅赣龙老苏区政策在赣州、龙岩地区取得了初步成功,形成示范效应。梅州客家地区红色文化相关研究者及部分工作人员呼吁当地关注振兴发展梅州老苏区的问题。

3.2 建议和对策

3.2.1 主抓原中央苏区特色,搭建客家红色文化系统研究平台

原中央苏区文化是梅州红色文化的一大特色。梅州客侨博物馆馆长魏老师提到:“梅州地区的中央苏区的历史是讲四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梅州独有的、广东独有的历史。”抓住这一特色和优势,挖掘好中央苏区及四块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历史,可辐射带动起各县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抓住原中央苏区的特色,梅州地区在建设中央苏区粤东历史博物馆方面需加紧步伐。除此之外,梅州地区可利用现有的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和客家文化研究基地,建立一个整体研究平台,借助梅州的特殊区域优势,可以开展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大力宣传客家人在第一次土地革命年代的英雄事迹。

3.2.2 生态发展模式与红色苏区建设相融合,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梅州地区红色文化是属于上层建筑部分,必须要与当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而发展经济的第一步,需要找准自身定位、确定好发展模式。据访谈人员提供的思路,梅州找准发展定位,即把梅州建设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区和振兴老苏区的红色文化发展区。两者的结合,可使梅州既能夯实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又能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

在明确发展定位后,政府可据此完善相关配套体系。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长期发展计划,引导红色文化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宣传及保护红色文化的工作;政府部门可主动争取规划发展红色文化的资金政策支持,从而用以解决红色景点交通不变及基础设施配备不全等问题。

3.2.3 以普及党史知识为核心,搭建梅州红色文化宣传阵地

梅州当地民众缺乏相关党史知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地红色文化发展缓慢。普及党史,不忘初心,牢记在早期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英烈,了解中央苏区建设发展的波澜壮阔历史,有助于增强当地人民对红色记忆和精神的认同感及归属感,积极融入到传承客家红色文化的队伍。相关部门需做好党史宣传和教育的工作,利用互联网、高校党校讲台、地方戏台等形式,大力普及党史知识。

此外,将红色旅游和客家元素相结合,搭建梅州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借助客家文化影响力,举办融合客家红色元素的旅游艺术节;修缮改造客家红色古宅,建设红色元素客家乡镇;设计精品客家红色旅游线路;建设特色客家与红色研学基地;优化市场招商机制,打响客家在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使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化。

4 结语

本文围绕着“融合与发展:梅州客家群体的红色记忆与文化传承”主题,重点论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精神与红色文化相融合发展的内在传承故事和外在传承现状。调研报告的主体共分为了前言、客家精神与红色文化的关系、客家地区红色文化传承的现状和措施及结语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及实践访谈相关情况。第二部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博物馆,论证了客家人身上的抗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品质与近代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精神相交织融合的关系,揭示客家群体红色记忆的特别之处。第三部分依据实地访谈的内容和问卷调查收集的信息,概括出客家红色文化发展的几点现状:红色资源丰富但活化利用力度欠缺、整体规划分散及局部出现同质化、梅州政府对老苏区建设的關注度逐步提升。紧接着针对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点建议:主抓苏区特色并搭建研究平台、生态发展模式与苏区建设相融合及完善配套体系、普及党史知识及搭建宣传阵地,从而助力客家红色精神的传承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萍萍、杨丽娜.为共产主义事业执着奋斗的关辉一生——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 120周年[DB/OL].人民网-人民日报.

[2] 红军长征—梅州人物志[M].梅州: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3] 饮朵 客家源流考[OB],央广网,2009-12-07.

[4] 钟毅康“客家”这一称呼的由来[N],上杭新闻网,2018-08-17.

[5] 黄元中 浅议三明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J].新西部,2019(36).

作者简介:张雨金,(2002.5-),女,汉族,广东省平远县,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政税务。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传承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