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视域下城市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研究

2022-05-15 12:16张啸宇江冰洁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红色文化

张啸宇 江冰洁

基金项目:湘潭市2021年度社科规划课题立项“湘潭市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合——以湘潭大学为例”(2021ZK16)“高校党建视域下湘潭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研究”(2021YB13)。

作者简介:张啸宇(1992-),男,山西阳泉人,湘潭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江冰洁(1993-),女,湖南株洲人,湘潭大学法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管理学。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功能,其建设与发展离不开载体与阵地的支撑,而城市所蕴藏的深厚红色文化资源则能够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肥沃土壤与源头活水。本文从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建的现实关联入手,结合湖南省湘潭市的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红色文化资源在利用情况及运用方式上存在问题,认为城市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应从盘活育人资源、丰富育人形式、优化育人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改善提升。

关键词:高校党建;红色文化;育人实践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58

红色文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文化的总结,也是中国人民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更是城市打造文化名片、高校推进文化育人的资源宝库。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2021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在“十四五”期间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六个湘潭”,其中“文化湘潭”的建设内容包含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魅力,挖掘湖湘文化的历史底蕴。基于此,本文以湘潭市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实践运用情况为样本,以点带面地对城市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1 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建的“通”与“融”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红色文化主要包括以革命纪念地、革命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文物等为代表的物态文化以及其所承载着的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前者记录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中艰苦奋斗、英勇拼搏的故事,后者蕴含着砥砺奋进的优良品格、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些内容在新时代具有历久弥新的教育功能价值,仍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其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湘潭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诞生了以毛泽东、彭德怀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现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个,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2017年5月9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推进高等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要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高校校史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中的党建资源,开展党史党情教育,引导师生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中增强党的意识。”202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其中第十七条明确指出,“高校党组织应当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和党史教育,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同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强调,“用好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和阵地,加强各级各类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使用,继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从上述文件的出台不难看出,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与高校党建工作能够在内容上相通互融,在行动上互促互惠。立足于革命文化遗址的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能够为高校党建提供生动的学习环境与鲜活的教育素材,并充分发挥其政治导向、道德教化、纪律培养等功能作用。反之,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完成“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过程中亦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平台与庞大受众。

2 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的现状分析

2.1 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孕育硕果

提升了城市文化建设魅力。湘潭作为一座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红色文化活动开展,红色经典作品创作等多各方面已愈行愈稳,渐入佳境。以党史学习教育期间为例,烈士陵园、彭德怀纪念馆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了湘潭知名英烈展、巍巍丰碑帅星闪耀——开国元帅生平事迹联展、红色中国——百年革命文物专题图片展等文化宣传活动,不断为城市文化建设加深了革命底色;各级政府成立宣讲团先后举办了“党史故事小舞台”“党史故事我来讲”“湘潭红·正青春——星火传承耀百年”等文化实践活动,不断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了青春活力;各宣传教育单位先后推出了现代花鼓戏《战地黄花》,话剧《初心》,精品课程《湘谈“四史”》,有声连环画《伟人故里·百年风华——湘潭党史人物故事》等文艺作品,不断为城市文化建设增添了新鲜元素。从具体效果来看,2020年湘潭红色文化资源累计服务人数超过了2600万人次,红色文化引力已逐渐转化为了城市文化魅力。

增强了高校党建工作活力。湘潭作为一座科教资源豐富的红色文化之城,境内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11所普通高等院校以及韶山毛泽东故居等革命文化遗址300余处,目前已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与红色文化资源初步融合,如湘潭大学长期坚持开展红色之旅徒步韶山行、重走毛泽东小道、毛泽东铜像广场入党宣誓、烈士陵园清明祭扫等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湖南科技大学联合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承办了建党100周年文创设计邀请展;湖南工程学院大力挖掘城市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团队完成了“挑战杯”红色专项竞赛作品,以艺术展示的方式生动再现了三位湘潭籍退伍老兵鲜活的故事。从实践效能上看,高校学生对参与党建文化活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热情愈发浓烈,具体表现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中主动参与暑期“三下乡”红色文化调研、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的人数呈明显增长趋势。

2.2 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存在不足

红色资源利用情况存在差异。从宏观上讲,湘潭市不同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政策支持、经济扶持、交通状况等方面不尽相同,故而在其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与之关联的是高校学生群体对于不同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了解程度与践学频率差异明显,韶山毛泽东故居等国家级教育基地明显优于省级、市级教育基地,但在后两类之间资源利用情况与基地级别无明显相关性,如湘潭市烈士陵园、党史馆等市级教育基地优于陈赓故居等省级教育基地等。综合其原因如下:一是部分教育基地所处的位置较为偏远,且交通方式并不便利,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存在较大的参观学习困难。二是教育基地的宣传工作不到位,除政府平台的宣传推介之外,其自身缺乏网络媒体平台运营,文创产品制作推广等创新型宣传实践。三是缺乏与高校的沟通与合作。对于教育基地而言,湘潭市超过15万的在校大学生无疑是主要的宣传教育目标之一,然而大部分教育基地更多地停留在了“等”高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的状态,没能在“走进校园”“吸引学生”上花心思,下功夫,未能与高校建立常态互动的协同育人机制。

红色资源运用方式亟须完善。从微观上讲,在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中,高校习惯于采用自上而下、由表及里的灌輸式教育法,默认地将教育主体与客体进行严格的角色划分,其表现形式是老师讲给学生听,老师带着学生看,老师要求学生写等,其现实结果为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较高但是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兴趣不足。具体原因如下:一是新时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新的特点,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相较于被动地接受照本宣科的内容,学生更愿意接受自己主动寻找发现的知识。二是红色文化的形成时期大都与当下大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差异显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易于产生天然的距离感,进而使其对于过去的革命人物、历史事件的理解存在现实困难。三是高校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稍显滞后,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加速了教育技术的更新,而现行的教育模式缺乏在“移动课堂”“网络课堂”“虚拟课堂”等方面的有效实践,从而导致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环节中缺乏自主性和体验感。

3 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的优化策略

3.1 政府维度:盘活红色文化育人资源

政府应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区位布局纳入考虑范畴,把相对独立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统筹梳理。一方面,可以科学地设计红色研学路线,打造红色文化园区,并尝试开通旅游专线,以“红火”的中心教育基地带动附近区域利用率低的教育基地发展,由点串面,使孤立、分散的“小景点”连成“大景区”,进而在整体上协同联动,形成红色文化育人场域,最大限度地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和覆盖面。此外,在现有条件下,处于低迷状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应当主动寻求与高校群团组织的合作,尝试联合举办“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积极招募学生志愿者,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让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浸润的过程中成为景区的宣传员和讲解员,进而提升其自身的知名度与认可度。

3.2 高校维度:丰富红色文化育人形式

在红色文化环境建设方面,高校应结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充分发挥校内融媒体矩阵的教育引导功能。在线下通过宣传栏、文化墙、橱窗、展板、广播站等传统载体追溯红色记忆,宣传前辈榜样,讲述英雄故事,传唱红色歌曲。在线上以时间、人物、事件为逻辑主线整理红色文化资源素材,将更具亲和力的网络语言与更具感染力的实物图片、故事音频、珍藏视频进行有机组合,并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系列化推广,着力打造网络红色文化育人品牌。在红色文化实践学习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作红色文化专题系列讲座,学生党支部可以结合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等政治生活,有序组织开展走访老红军,“云”游VR红色展馆,调研红色教育基地等教育活动。

3.3 路径维度:优化红色文化育人过程

在宏观层面,高校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依托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搭建校外红色教育实践平台,主动协同相关单位共同推进“第二课堂”的构建,让每一名都学生能够跳出书本,走出校园,走到伟人领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革命先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最大限度内削弱红色文化教育的距离感,亲身体悟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的精神力量。在微观层面,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你说我看”的模式,要让学生群体通过红色故事讲读、红色家书诵读,红色诗词品读,红色经典导读,红色景区导览等方式,自发自觉地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之中,化被动的“静态教学”为主动的“动态践学”,让学生在“体验式”“感悟式”学习的过程中领会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参考文献

[1]肖灵.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孙学文,王晓飞,谢昀昀,等.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运用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2):6-9.

[3]湘潭市.以红色文化为引擎奋力谱写新时代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N].中国文化报,2021-07-01(C11).

[4]秦在东,庄芩.论增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44-46.

[5]苑晓杰,易丹丹.红色资源视域下高校党建的四个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1):112-115.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红色文化
全媒体视阈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