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022-05-15 12:16赵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三江学院《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J19026)。

作者简介:赵华(1981-),女,硕士,南京三江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

摘 要:本文从马工程《管理学》教材的使用、《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案例的运用、课程考核的思考、师资队伍的建设五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管理学》;马工程;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7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在当前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格局下,应用型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深刻认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速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突出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在课程设计中抓住思政要点,灵活紧扣教学环节,经常检测学习效果,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

《管理学》是教育部高教司确定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各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型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由于管理本身具有二重性,《管理学》具有了很强的政治性。它贯穿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因此,《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应用型高校“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阵地。

1 马工程《管理学》教材的使用

高等院校经管类本科专业于2019年开始启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这版教材理论性强,内容全面,学习难度有所提升。

(1)马工程《管理学》教材依然按照管理职能的逻辑线编写内容,但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传统常见的四项职能划分,调整优化为“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项职能,并强调“创新”这一特征贯穿于其它四项职能之中,循环往复,呈螺旋式样上升,充分结合了中国管理情境和当前管理理论的新特点。

(2)马工程《管理学》教材增加了“科学思维以及基本方法”“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等思政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刻学习、准确领会的基础上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3)根据时代进步和企业发展,马工程《管理学》教材修正了一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例如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在以往的教材中,往往被界定为适用于大中型企业,马工程教材中将其修正为适用于中小型企业。

(4)马工程《管理学》教材对于高等院校具有普适性,但各高校仍应根据自身教学要求、学生特点、学时分配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生搬硬套不可取。以南京市三江学院法商学院开设的《管理学》课程为例,目前有48理论、32理论+16实践、32理论三种学时安排,还有多种专业和不同班级规模,以及开设的不同学期(有的大一上,有的大一下),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合理整合教材,做到重点突出、结构清晰,力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最终形成以马工程教材为核心,以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等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为落脚点的有针对性地教学参考资料库。

(5)马工程《管理学》教材配套课件比较简洁,配套习题册对于应用型高校学生来讲难度略偏大,现有课时安排也往往不足以支撑详细讲解。这就需要教师乃至课程组在大量搜集和学习资料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同时补充引导案例、穿插课堂练习、添加课后讨论,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2 《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導《管理学》的课程建设,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对管理学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实践的描述、管理问题的分析、管理理论的抽象、管理演化的预测,都应体现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因此,《管理学》的教学应根据马工程的指导思想,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讲解本课程各部分知识之间,以及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其了解本课程的逻辑结构。

(1)在讲授管理的属性、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等时,都应强调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有战略的、历史的、辩证的、创新的、底线的思维。

(2)在讲授西方人性假设时,应融入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关于人性的分析,给予学生中华伟大祖先的管理智慧的熏陶,使其充分汲取传统文化中的鲜活养分,从中探寻现代管理的启示。

(3)在讲授管理思想发展史时,通过介绍著名管理学家的生平与研究经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的精神。

(4)在讲授具体管理理论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进行恰当评述,引导学生辩证地学习理论。以激励理论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为例,其调查对象主要是中产以上阶层,缺乏普遍性;其认为人的需要是生来固有的,忽视后天培养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显现,带有明显的机械论色彩等。为此,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评析。

(5)在讲授决策职能时,从我国的多个五年计划和知名企业的战略规划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体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关系,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发展特点和勇于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应有的魄力和眼光。

(6)在讲授组织的形成过程时,强调内容与形式、个人与集体、整体与部分、矛盾与统一等规律,引导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组织活动与组织环境的关系。

(7)在讲授控制职能的重要性时,引导学生体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以及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体会企业家的爱国情怀等美好情感。

3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运用

中国企业40年的迅速成长,既归功于中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和微观企业制度的创新,亦得益于现代管理理论的系统引进和运用。《管理学》课程应结合中国管理实践,系统、全面地讲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多联系中国企业的实际,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不断渗透中国管理智慧,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系统、全面地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

首先,案例资源浩如烟海,但仍需精挑细选、去陈补新,尽量采用系列案例。例如围绕管理学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介绍某一企业各职能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对该企业有个全方位的了解。介绍一项具体职能例如组织职能时,系统介绍某一企业组织结构的各阶段演变过程。而介绍决策职能时则要尽量运用SWOT等分析方法把决策与计划的影响因素讲全面。引导学生横向、纵向地全面分析案例以及案例群,脑海中构建起知识体系,并有丰富的案例群做支撑。

其次,案例选取一般围绕我国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业。这是因为《管理学》授课学生一般是大一,刚上大学,对专业定位尚不够明确,对专业课程也尚未进行系统学习,对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型企业相对更感兴趣。同时,可以从我国企业40年来的发展壮大和历史变迁中,增强民族荣誉感。此外,大一学生相对高年级学生来讲,实习实践机会较少,而且外地学生对于学校所在城市不够熟悉,都为实践教学增加了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最后,鉴于以往课堂上,让学生自行举例、课程汇报分析、让其自由发挥时,学生选择游戏类、手机类企业的个人和小组占比都很大,不能较全面地反映中国企业全貌,也不能很好地涵盖所学知识点。故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可以参考从分析世界500强等榜单入手,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企业特点,并进一步在公司性质、行业特征、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此对中国经济形势做大致的整体上的把握,培养全局意识。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专业方向、就业意向等,早早地选定一家企业,在大学期间做持续关注。每一章学完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这一家企业,后面撰写课程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乃至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都鼓励结合这一家企业来做,避免学生积累的案例零散,且分析浅尝辄止。

4 《管理学》课程考核的思考

传统的课程考核侧重反映一个学期中学生对于课堂内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偏理论化、模式化,不能完全反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管理学思维与智慧对学生后续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

因此,应弱化试卷分数,将知识点分散在平时,避免考前熬夜、考完就忘。第一次课后就让学生自愿分组,让小组成员对于点名、讨论、作业等事项互相督促。每一个知识模块讲完后,每组随机背知识点,每人表现影响小组荣誉。反复背诵,重复记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期末考前每个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心中有谱。

往往开学不久就会有比较认真的学生,咨询教师期末怎么考核。中学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对每一科目每一题型都有解题思路甚至所谓技巧,刚入大学,新的学习模式使其恐慌,因此,让学生平时就背知识点,还可以缓解焦虑,平稳实现学习模式的转换。

马工程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常常被安排在大一,承担着帮助学生做好中学与大学、转折与衔接的重大责任和重要意义。不少学生大学第一次离开家乡,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模式,需要培养他们自主独立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金钱、交友等多方面。马工程管理思想就是强大的武器。奠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思维模式,在未来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进行不断的渗透,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对于马工程管理学课程的考核,不能局限于课堂和一张试卷,应放眼每一名大学生的大学四年、步入社会乃至整个人生。不同的、不断的检验和判断,都反映着一名大学生是否真正学好吃透马工程管理学,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一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课程育人要求的具体落实。

5 《管理学》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五项管理职能的學习及其应用是重点,难点在于学生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和经历。教学过程中,应综合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团队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相关实践教学训练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及应用。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应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机会。联系企业管理实际,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对于一名应用型高校的专业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此问题上,可以深入推行班级导师制,专业教师同时担任学生的班级专业导师,熟悉学生特点,助其融入校园文化,将管理的智慧应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按时完成课后作业,认真完成课程汇报,亦能够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积极主动的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管理问题,课余时间还能够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学以致用,并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氛围。

教师应依据马工程教材,对课程大纲、教学进程表、教案、讲稿、课件等教学材料进行改革和设计,建立课程QQ或微信群,使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完成更便捷、更高效。教师可使用爱课程、雨课堂等教学工具,录制课程重点、难点视频,供有需要的学生反复学习。

教师应围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等方面,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珍惜在岗培训的机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到企业挂职,提高团队教师的授课水平,增强教师参与教学研讨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除了讲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份作业,让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以外,更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课程思政实施中坚持示范引领,努力使管理学课堂主渠道的功能最大化,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转化为判断是非的量尺、面对逆境的力量,拥抱未来的勇气,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灵魂工程师。

参考文献

[1]陈传明.《管理学》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8.

[2]陈万年.班导师:建立“双师型”专职思政队伍[J].中国教育报,2005.

[3]王拓.论管理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J].学术交流,2019.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