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法语精读课程思政探讨

2022-05-15 12:16杨佳高一云柴立立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

杨佳 高一云 柴立立

作者简介:杨佳,女,山西运城人,河北地质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法语教学法、法国文学研究;高一云,男,河北地质大学副教授;柴立立,河北地质大学讲师。

摘 要: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围绕如何在法语精读课程上实现新文科的学科交叉融合,落实课程思政“三位一体”展开探讨。本文首先阐释新文科和课程思政的内涵,然后从新文科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角度进行分析,接着对新文科背景下法语精读课程思政建设的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的思考,以期为法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交叉融合;“三位一体”;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78

0 引言

新文科的关键是“育才育人”,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文科建设扼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始终同向同行。

1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的内涵

1.1 新文科的内涵

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率先提出的“新文科”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了“新文科”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西南大学文旭认为,新文科就是对传统哲学社会科学进行学科充足,实现文科内部的交叉与融合,以及文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其实,早在古希腊,知识不是清晰地包含在界限分明的学科之中的。但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学科划分的影响深远,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也逐渐变得更高更厚实。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从不同学科角度认识和看待世界,对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对立看得十分清楚,而对它们之间的整体共生和互相渗透却很少在意。

钱钟书说:“人文学科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映发,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穿不同的学科。”因此,融通性是新文科的显著特征。

1.2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定义。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价值型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陈宝生部长说,课程思政就是专业课和真善美的结合。他还将课程思政比喻成挖矿采掘的过程,经历探准-挖掘-冶炼-提炼—深度加工完成课程思政。因此,课程门门有思政,不要狭义地理解思政的元素。

什么是课程思政?上海高校是最早进行课程思政的试点。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有经典的一句话:一切有利于学生进步和发展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一切因素都是课程思政的因素。简而言之,课程思政是通过课程的教与学活动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理念和实践。

2 新文科的交叉融合和课程思政 “三位一体”

2.1 法语精读课的“价值引领”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法语精读的课程特点是教学内容涵盖范围比较广,包括语法、词汇、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和思辨能力等。基于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有利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改革有六大新动向,其中一项就是“从以能力为导向到以价值观为导向”。例如,法国对外法语教材通过语言素材的载体,不动声色地向世人展现这法国人的观点及处事方式。

外语专业学生要增强跨文化比较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要有跨文化思辨能力。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专业应积极走跨语种、跨专业、跨学科的融合之路,即“外语+”的培养模式。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通过自交叉、内交叉、内外交叉、外内交叉等形式,突出 “新”“跨”等新文科特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提出,学生至少精通两门以上外语、具有出众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融合贯通”。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提出,以坚定文化自信为途径,提升跨文化能力,探索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路径。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融入中国文化元素,融通中外文化。

通过课程思政的跨文化比较等,加強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在文化传播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热爱祖国,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机统一,实现自我的价值。用专业来服务思政,用思政来巩固专业,形成良性循环。

2.2 法语精读课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法语精读课占课时的60%-80%,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场。在如今的教学中,专业课知识仍然偏向语言技能为主、课文内容涉及国内极少、课文涉及面窄、缺少跨文化比较。外语专业毕业生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对母语文化与国策理解不深、跨文化能力、阐述中国观点立场、捍卫国家利益、法语话语体系与讲好中国故事能力不足。

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轮流负责一个板块内容,每次课前统计同学们的语言疑难,整理课程教学中的文化板块,语言专业板块和文化板块相互配合,完成知识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校作为地质类院校,办学方针是“资源+”,有强大的资质、勘探、艺术及珠宝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教师在课堂上鼓励法语专业的学生朝“语言+”方向发展,通过辅修或双修等形式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努力。我校“资源+”和语言文化学院的“外语+”两者互为依靠,更能增加教学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3 新文科背景下法语精读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3.1 教师能力意识提升

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能力意识提升是关键,但教师授课习惯与思政教育能力不足。课程思政建设对老师有较高要求,不仅要讲好专业课,还要完成价值观引导。老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因此,我校语言文化学院和法语教研室定期开展会议,对外语教学展开热烈讨论,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并且通过课堂思政教学和学生交流。另外,现在网上资源特别多,在教学之余通过观看网上课程思政讲座等提高认识。

课程思政促使教师回归教学本心,是重新审视课程的定位、内容和效果的良好契机。深入课程研究,聚焦课程思政,根据需要重新遴选知识内容和重构知识体系,必然会根据课程特点,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院院長,课程思政名师李向东教授认为,思政元素既蕴含在课程知识中,也外化于教师的言行中。

课程思政的“立德”,不仅仅树立学生的德,还指树立教师的德。教师需要时刻端正对教学和课堂的态度,严谨治学,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达到上行下效的教学氛围。

3.2 避免课程与思政“两张皮”

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拿专业课去加上思政,而是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将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相结合,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如盐入水,避免课程与思政“两张皮”。课程思政要实事求是,最忌讳生搬硬套。专业课和思政课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要彼此增强,不能各行其是。

下面以《法语2》(修订本)第4课为例进行课程和思政的融合。第4课主题为探险,内容涉及到中国的玄奘和法国的三位探险家。作为思政元素,从探险的角度分析玄奘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并且适当输入中国传统文化解读。法国的三位探险家,库斯托发明了水肺型潜水器和水下使用电视的方法,还是“卡利普索号”考查扫雷艇的船长,还出版了了《静谧的世界》《海底世界》。作为思政元素,这个人是探险家、发明家、导演,还是生态学家。作为思政元素,新时代需要复合型人才,从这个角度鼓励学生辅修或双修其他学科课程,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很有意思的是,法国其他两位探险家是两位女士,而外语学院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女生居多。这两位法国女探险家的精彩人生,作为思政元素,让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对现代女性定位有了更好地认识。课程思政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四位探险人物的人生态度,并能从中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调研,及时沟通,将反馈的问题通过教研室会议或小组会议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措施。教师对课程思政多进行反思,观察学生接受情况,思政内容与学生紧密联系,做到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思政,为学生的中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要呈现渐进式、渗透式,如盐入水。润物无声中,学会理性、批判地看待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了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确立。

3.3 课程思政不等于“课堂思政”

课程思政的主战场是课堂,但也不限于课堂。 实施课程思政,先确定培养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遴选教学内容。知识更新快速,信息碎片化,慕课的普及化等因素决定了课堂不再是传统模式的课堂。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鉴于法语精读课程内容丰富,课时相对较少,课程思政的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着任务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线上教学也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使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或班级微信学习群,教师在线上给予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注,指正错误或进行鼓励。

线下教学不再是像以往那样拿起课本就讲,从头讲到尾的讲。一方面,有的内容基础好的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已完全掌握,这部分学生会感觉课堂无用。另一方面,基础差的学生,觉得教师没有讲到他困惑的点上,也会觉得课堂枯燥乏味,解答不了自己的困惑。改进后的线下教学的特点是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更有针对性,课堂效率也比较高。个性化教学不影响整个班级的整体教学。教师还要求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都要做笔记,学会做笔记,学有所记,学有所思,线上线下教学的笔记都是学习和思考内容。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互为补充,有机融合。

有了好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线下教学为思政做好前期准备,思政有了具体的对象,学生也有了初步的思考。线上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输入-输出-输入,完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4 结语

对于外语人才来说,世界需要国际化高端人才,中国需要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有专业支持,学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新文科破除学科壁垒,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以外语为根基的新的融合型专业。课程思政强调了教学和教育,也就是课程和思政相互融合,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俊菊.新文科建设对外语专业意味着什么?[J].中国外语,2021,18(01):1+24.

[2]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学,2019,(09):56-60.

[3]谈佳,傅荣.价值观在法国对外法语教材中的融入[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03):19-27+91.

[4]曹德明.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外语教育的时代使命[J].中国外语,2021,18(01) :4-5.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
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从文化传统的视角看中西方古代道德教育的差异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