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施小计,让课堂精彩有趣

2022-05-15 21:33华桂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3期
关键词:岳阳楼周朴园晏子

华桂连

有人说教学像流水线一样,重复又重复。其实,教学哪有流水线那么简单。流水线上的是一个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你做得好不好没有反馈,而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个性,他们的眼神表情会告诉你,你的课好还是不好。所以,教学是一件很考验人的工作,它需要你在重复中保持耐心、充盈心灵、创造新意。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万花筒般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活跃起来,那么教师就要将自己变成一位“魔术师”,时时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一些惊喜。

一、巧设疑问

从古至今,课堂教学都离不开“问”的环节,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基本点也是落在教师的问上面。教师抛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挖掘、弄懂文本。设置疑问始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矛盾处设疑:文章的矛盾处有时是作者有意为之,只引读者去拆解,有时是无意为之,要靠我们的火眼金睛去发现。矛盾的东西最让人纠结了,教师要以自己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去发现文章矛盾处。因为此处设置疑问,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获得崩裂四溅的思维火花。

比如,《晏子治东阿》一文,我们既要解读晏子“智慧”的做法——乱治东阿获得权贵支持,在被表扬时指出问题让齐宣王醒悟;也必须看到晏子“不智慧”的一面——乱,对百姓造成的伤害。“智慧”和“不智慧”这组矛盾解决了,才算真正地读懂了晏子。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李白构筑的梦境中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恐怖之境,此境用来表达李白崇尚自由的理想有点不合常理,抓住这一矛盾处,渗透文本就比较容易了。

(二)争议处设疑:争议使得人具有了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信心、底气和勇气。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性,寻找争议处,让学生能够自信充分地表达自己。这需要教师下点功夫,去找出有争议的评论供学生思考。

比如,李商隐那些无题诗,向来众说纷纭,争论就特别多,教师教学这一组无题诗时,千万别错过争议处。余秋雨的《道士塔》引来的争议也持续很久,有人认为写得很好,觉得文章写出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悲剧,更写出了一个国家政府、各级官吏在沉沦庸俗中加剧了文化的浩劫。也有人觉得写得不好,觉得这篇散文存在虚构戏剧化的成分,有违散文“写实”的笔法。类似的争议很多很多,书本有、生活中也不少,好好挖掘,为己所用并不难。

(三)留白处设疑: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诗歌短小凝练的特点,最容易让留白手法“安家落户”。比如,王维的诗《观猎》中,将军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捕获的猎物多不多。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枯藤长在哪里、形态如何,昏鸦在干什么,人家有几户,是什么人在干什么等都是空白处,余味无穷。

留白处设疑,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未知的大门,学生们可以驰骋想象,纵情挥洒。

二、创新教法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語文教学有很多的解读、教法就是许多人走出的路子。我们只有创新,走出个性化的路子,才能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让课堂获得勃勃生机。

(一)颠覆顺序:有些文章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比外在层次更重要,教学上想要突破创新,我们可以尝试去找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一些文章进行颠覆顺序教学,颠覆之后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比如,《寡人之于国也》(粤教版)如果以“孟子指出梁惠王与邻国治理无差别——梁惠王的治理问题——孟子提出措施”的思路去授课,那么文章最后一段(梁惠王治理问题段)就要提前,课文本身的顺序就被颠覆了,而思路显得更清晰了。还有《报任安书》(节选)(粤教版),学生普遍表示读不懂。特别是第二段,笔者花了很多时间,反复研读,字词是懂了,关键是这一段与文章其它段落的关系何在?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笔者试着找段落的内在联系,整理出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司马迁没办法做到推贤进士(首段)——理由:身为宦官,羞愧难当、生不如死(尾段)——没有选择自杀的原因(第2、3、4段),文脉理清,这篇文章的解读框架搭建起来后,文章就显得没那么艰涩难懂了。

颠覆的核心是要搭建更好的架构,让学生更顺畅地进入文本,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难的文章,我们要试着去找到突破口,这样呈现出来的将是一番新景象,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震撼。

(二)与时俱进:语文是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除了传统的讲解方式,我们还可以向报纸、电视、网络等学习,演讲、辩论、新闻播报、现场采访等都可引进来。

比如,《雷雨》一课,可以让学生当法官,去给周朴园判罪,看看应该给周朴园判什么罪;也可以让鲁侍萍当原告,状告周朴园的罪行。《祝福》一课,可以让学生为祥林嫂维权,看看应该为祥林嫂争取哪些权利;也可以设想新时代的祥林嫂会怎样去争取自己的权利。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找相应的资料去支撑自己的观点,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又能给课堂带来鲜活的血液,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

三、删词补词

作为教学品析法的一种,删除字词法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很多教师教学时都使用过删词法,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删词后变成“曲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叶子”,再读立马能感知“叠词”的作用。

受删词法的启发,笔者觉得,补词法也值得我们去探索。补词相较于删换词来说难度要大得多,所得到的效果自然也会更让人惊叹。     比如,杜甫的诗《登岳阳楼》,在“今上岳阳楼”的“今”和“上”之间补一个词“才”。我们就能借这个去挖掘:杜甫几经波折“才”到达岳阳楼,内心充满的是这一路来波折不断的艰辛(“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可证);杜甫来到岳阳楼不是慕名已久结伴而来终睹岳阳风姿,而是因战乱被迫南下(“戎马关山北”可证)。补一个字,可以带领学生品诗句,明作者,可谓“得一字,尽得风流”。

四、总结

让课堂熠熠生辉,是每一个教师的梦想。课堂上,施点小计,让课堂来点新意、玩点花样,点亮学生的眼睛和心灵,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关键。打造精彩有趣的课堂,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更多同行的指导。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岳阳楼周朴园晏子
孙高华
晏子的车夫
诗“画”岳阳楼
小燕子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观五朝岳阳楼
《雷雨》(节选)
晏子使楚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不经意诞生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