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数学化

2022-05-15 15:16戴桂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教材

戴桂芳

数学源于日常生活,又应用于日常生活,是对日常生活的提炼和超越。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生活经历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已有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其中的要义,只是单纯从过去的突出“数学化”忽视“生活化”,转变为现在的突出“生活化”淡化“数学化”,使得数学教学中应有的数学思维活动得不到正常开展,必要的思维训练得不到落实。那么,如何摆正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关系,使数学教学既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积累,又落实数学思维活动呢?下面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数学化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通过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技能,提高生活的本领。数学化则是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的知识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活动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开展收集各种资料、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摆一摆、数一数……)、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在数学探索过程中获得数学体验,在对事物的具体感受、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在具体—抽象—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数学思想,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数学化的基础;而数学化是生活化的提高,二者是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数学教学中既要强调数学的生活化,又要重视数学的数学化,不能用数学“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味”,而应借助现实生活中现实的、生动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的进一步整合。

二、把数学教学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结合

1.利用教材内容,体现生活化

现行新教材在设计理念上除了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之外,对“生活化”理念体现得很明显。很多知识都是从客观生活经验或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角的认识》,从生活实例五角星、剪刀、数学书本等原型中抽象出角,再用学具如小棒等摆出与实物一样大小的角,让学生体会它就在我们身边。又如《确定位置》,从___同学坐在教室中的第   组第___个,引出___同学的位置可以用“数对”(___,___)来表示,让学生明白“数对”可以简单明了地确定位置,从而体会“数对”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把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使教学过程体现生活化。

2.灵活处理教材,实现数学教学的数学化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处理和重组教材,这是教师的权利。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重视教材的再加工,结合班级实际,以及现实教学资源,灵活地处理教材,用数学的眼光找准教学“原型”,把一般性的,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原型”,提炼为数学,实现数学化。如上面所提到的《角的认识》,就是从最普通的生活实例引入,经过数学活动,把生活“原型”提炼为数学知识。又如,在用新理念处理旧教材时,我们可以看到,旧教材上大都是一些条件充足、问题明确的标准题。可在实际生活中,问题并不像课本中的例题那样,条件和问题都十分明确,一一对应,而是要自己去收集信息,选择条件。如何处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日记本每本6元,李老师带50元钱,买了8本日记本后,还剩下多少钱?”这类题目,可以改编为“‘六一’儿童节到了,李老师到文具店买奖品,准备买8本日记本,每个6元,只带50元钱够买这些东西吗?”由于改后的题目有具体的生活情境,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又不能直接套用某一类型问题的解题规律,这样只能动脑筋,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出现了多种解题办法:有的学生用50-6×8=2(元),再进行比较;另外不少学生想出了别出心裁的方法:用50÷6=8(个)…2(元)或者50÷8=6(元)…2(元),通过这样的假设方法进行推断,得出50元钱够买每本6元的日记本8本。如此修改,不仅使学生感觉数学有趣味,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位学生的理解力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又如,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综合运用》这一课时,可以不直接采用书本上的习题,而选择有关学校的数据。“学校占地42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拥有280名学生和12名教职工。现有普通教室8個,英体美专用教室2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许多问题,如,绿化面积占学校总面积的百分之几?教师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专用教室是普通教室的几倍?等等。在这样的练习中,不但达到学习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而且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校,产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体会到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的乐趣,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情趣。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结合

数学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数学一定要让学生再创造——学生听过、看过的,虽然都有一定的印象,但是很容易遗忘。而学生做过了、体验过的,印象就深刻。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去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看一看三角形是什么样的?找一找在我们身边的周围哪里藏着三角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量角知识,去量一量三角形的三个角,进行对比发现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动手撕下三个角拼一拼、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感触,用脑思考,用口描述,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在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规律,在思维活动中形成概念,通过学生的“再创造”,把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再次展现,最后知识就融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又如,在教学平均数问题时,可结合实际情况,课前组织学生分男女小组(人数不一样)进行投篮比赛,每个组员投篮10次,把投中的次数填在记录表中。

教师问:根据每个人的成绩,你觉得哪个组的技术好一点?为什么?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提出平均数的问题。

以上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整个学习过程注意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数学的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结合,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推理、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之,生活化和数学化是现实生活与学习密切相联的两个方面。生活化是数学化的基础,它形象、直观地帮助我们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化是生活化的目标,它反过来帮助我们认识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生活化实现数学化,把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结合,让学生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

责任编辑  陈  洋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教材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教材精读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