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面花艺术背后的民俗文化寓意

2022-05-16 14:52武卓欣
锦绣·上旬刊 2022年1期

武卓欣

摘要:面花,也称为“花馍”,是一种用面制成的民间实用艺术。山西以面食闻名全国,而闻喜面花艺术也在其中占了一席之地。闻喜面花艺术是山西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极高的艺术特征、民俗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长河中所特有的传承文化,具有地方特色。本文以闻喜花馍中的“龙凤糕”为具体例子研究闻喜面花艺术的造型、渊源、以及背后所蕴藏的民俗文化寓意。

关键词:立体形花馍;龙凤糕;生命繁衍;吉祥祈福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有填饱肚子的功能,还承载着我们几千年来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在民俗学与民俗艺术中,中国传统食物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山西面花艺术就是其中一种。山西面花不仅可以食用,还是中国传统风俗信仰的象征物,是中国人民群众寄予厚望、抒发情感的媒介,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本文选择山西闻喜县的面花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对它的渊源、艺术特征、以及背后所蕴藏的民俗文化寓意进行阐述分析。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关于山西面花的文献资料还是比较多的,大部分来自于期刊中相关文章的论述,关于山西面花的专门性书籍以及硕士论文并不是很多,大多都是从山西面花的造型、色彩、保护与传承方面进行论述。如张潇丹的《山西面塑文化品牌形象设计研究与推广》、孔欢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晋南花馍的文化变迁》、安昊帅的《代县花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白云峰的《花馍的隐喻与礼俗现象—以山西下村花馍礼俗为对象》等等,这些多是关注面花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本文是以闻喜面花艺术的龙凤糕为例具体论述分析闻喜龙凤糕的艺术特色和它背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寓意。在之前研究的文章中对于龙凤糕都是泛泛而谈,都是从山西或闻喜面花的总体来进行论述。而本文会对龙凤糕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更能具体展现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第二章 闻喜面花艺术的概述

一、面花艺术的渊源

面花,也称为“花馍”、“糕花”、“贡馍”等[1],是一种民间手工技艺,用面来制成各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造型,流行于我国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对于面花的起源,学术界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有的研究者认为它的形成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以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真牛羊的习俗,有的是认为“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用面粉做成人头形的馒头来祭祀战斗中死去的灵魂,这种馒头就是最早的面花”。还有一些文献则是引述了“面塑最早见于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以面团塑成鬼怪的头部形象”的说法。

但无论何种起源,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确定的是,在唐代,对于面塑艺术已经有了确切的文字记载。如,唐代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到:“玄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张施帷幙,有假花、假果、粉人、面兽之属。”到宋代时,面花艺术发展更为兴盛,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翔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民俗生活,从中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各种面花已经和生活中的岁时节令密不可分了。到明代时面花已经颇为流行,人们开始利用不同形状的果模扣制出各式各样的面花,清代时,用印花模具制作面花的方法有了许多实物考证,如婚礼用的“龙凤喜饼”,到了近代后各种面花艺术则更加丰富多彩,品类繁多。面花艺术是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中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财富。

二、山西面花艺术的地域分布

山西面花艺术主要分为晋北地区面塑和晋南地区面塑,晋北地区由于受地形限制,小麦的产量比起晋南地区要匮乏一些,而且根据《史记》的记载,晋北地区在秦汉时期地处缘边郡地,常常与北方游牧民族接触,所以晋北地区的面花艺术往往呈现出朴质大气的风格(图一)。而晋南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所以盛产小麦,同时由于晋南地区又与陕西临近,所以晋南地区面塑风格与陕西相近,造型、色彩比晋北地区更为精细、艳丽,其中以闻喜花馍为代表。

三、闻喜花馍的制作方法

制做花馍主要是以白面为主要制作原料,以枣和豆子为辅。红枣起到搭架面质的作用,并且使面更容易蒸熟,豆子则用于点缀动物的眼睛。制做工序主要是揉面、捏形、蒸籠、上色、插制面花;工具有擀面杖、菜刀、剪子、梳子、筷子、牙签等;制作手法以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为主。闻喜花馍的分类

闻喜花馍按照造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仿生形和立体形。仿生形,是指以简化夸张的方式捏制自然中各种物象的形状,把所捏好的形状,如虎形、鱼形、兔形等作为花馍的主体,放入笼中蒸熟,并在出笼后进行上色和插制各式各样、造型夸张的面花。

另一种则是以立体形为主要造型的闻喜花馍。立体形的花馍一般是由四层组成,第一层是花馍的馕皮;第二层是由夹红枣的云团组成,起支架垫高的作用;第三层是由捏成花边的糕面组成;最后一层则是插制各种色彩鲜艳、制作生动精美的面花,面花常为各种吉祥的花卉、喜鸟、彩龙彩风等样子。这种立体形的闻喜花馍一般称为“花糕”,属于花馍里等级最高的面花艺术,题材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动物花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如龙凤糕、上梁糕、九狮(世)同菊(居)糕、五虎照太阳、状元游街糕等。选择哪种题材捏制的面花造型取决于花糕所使用的场所,不同节日或人生不同的礼仪活动中,使用的花糕的样子也会不同。如在小孩刚出生时,姥姥会做五虎照太阳糕送给外孙,老虎寓意强大的力量,起辟邪保护的作用,将五只老虎的面花朝着太阳摆放,寓意保护新生,表达了亲人们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祝福与期望。在结婚时会使用插制神话传说中龙凤形象的面花的花糕,即龙凤糕,寓意成双成对,夫妻幸福美满;在丧葬礼仪时,会准备插制着戏曲题材中的人物形象的面花以及白鹤类动物的形象的面花的花糕等等。这些花糕上插制的各种题材的面花造型,不是单纯的只是个样子,而是以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为大的内容背景,蕴藏着深刻的情感和寓意,传递着民众的祝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章  龙凤糕以及它背后所蕴藏的民俗文化寓意

一、龙凤糕的造型与造型所蕴藏的民俗寓意

(一)龙凤糕的造型

龙风糕的造型与其他花糕的造型大致相似,都基本上是由四层组成,除了第四层所插制的面花不同以外,其他都是一致的。龙凤糕形体一般为直径50厘米的圆形,第一层是馕皮,第二层是以云纹夹上红枣叠成厚度20cm左右的基座,寓意早生贵子。第三层是用莲花造型的面塑覆盖在上面,莲花意为连心,有着祝福新婚夫妻永结同心的寓意。最上面一层插制的面花也是有顺序和寓意的。首先是在最外层插制造型为四季花和苹果、石榴的面塑,四季花,即莲花、菊花、牡丹和葡萄。四季花和石榴苹果它们分别有着不同的寓意,莲花寓意连心;菊花寓意为扎根,意思为祝福新媳妇早日融入婆家;牡丹寓意为花好月圆;葡萄和石榴都寓意为多子多福,而苹果则寓意为平平安安。除了面花所捏制的样子有讲究以外,四季花与石榴、苹果摆放的位置也是有寓意的。按当地话来讲就是摆放时要讲究“石榴圆,葡萄连”,即将石榴和苹果、葡萄和莲花都相对放置,构成圆形,寓意成双成对,圆圆满满。而这些其实都是采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其实是为了讨个口彩,其中饱含着人们节庆祝福的寓意。再中间一层插制的是鱼、松鼠、蜜蜂等“多子”动物形状的面花。古代祖先们是在和大自然的搏斗中获得食物,因此人们认为借助动物所拥有的能力能避免灾害,给予幸福,于是具有某些特征的动物就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寓意.而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都使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即取物的性格、气节构成吉祥寓意。最中间一层则是龙凤立体面塑,即用小竹签将龙、凤分别组装,再用大竹签插在龙凤糕顶部,用红线绳将龙凤系在一起,寓意龙凤呈祥。

(二)闻喜龙凤糕使用的民俗

龙凤糕主要是结婚时所用的,就如《闻喜县志》中记载:“男子聘女,喜饼、布帛之外,必有花馍六十枚,俗名‘花儿馍’。用重罗之面,唤亲邻巧妇制之。枚重不及斤,上饰面捏花鸟人物,竟奇斗异,白逾求白。女家回礼,有花馒头十余枚,枚重二、三斤,亦饰以花,间有无花者。”在结婚时,将由婆家制成的龙凤糕放置在由竹萝编制的竹筐里,为了保护龙凤糕上面插制的面花的完整性,竹筐上面还用红纱覆盖,一起与新郎在迎亲时送到新娘家。到了新娘家后先由新娘揭开红纱,其次由新娘妈妈在龙与凤的面塑之间系上一根红绳并挂上同心锁,意为两家姻缘就此结下。然后新娘坐在床上双手交叉将龙凤以及连着同心锁的红绳一起取下放入箩筐里,再把花糕中心的地方以四方形的形状切下一起放入箩筐并将箩筐带回至婆家后放入新媳妇的婚房中,以此寓意永结同心,龙凤佳偶,天作之合。它赋予了闻喜婚嫁礼仪深刻的内涵,突出了婚礼的欢庆气氛,造就了闻喜婚礼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风格。

三.面花艺术总体上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寓意

理解中国传统艺术,不仅需要认识其外在表现形式,更需要分析其文化内涵,即审美情趣、精神气质与观念思想。[2]面花艺术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寓意主要有两点。

(一)生命繁衍的寓意

闻喜面花的寓意首先就是其生命繁衍的特性。人类最基本的愿望就是生存,所以基于这种生存、长寿的愿望,花馍艺术往往也表现出一种永生的希冀,闻喜花馍上的面花不易腐败,保存期限较长,在保鲜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这无疑成为生命长寿、永生的寓意。除此之外,自然规律中人只能通过后代的繁衍来达到所谓的“永生”。闻喜面花为了表现生命繁衍这类主题通常会表现出一种万物生长、朴素的阴阳相合的关系,透露出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生的精神思想。因此自然界中多子的动物或多籽的植物都成为山西面塑的表现题材,如“鱼穿莲,鱼戏莲”暗示阴阳调和,石榴、葡萄等也都是多子的象征。因此在龙凤糕上插制葡萄、石榴、莲花、鱼等面花是有着寓意生命繁衍的精神思想。

(二)节庆祈福的寓意

儒释道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信仰,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体现出传统吉祥纹样的文化意蕴。而传统的民俗活动在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也表现着对于求吉纳福、辟邪消灾与多子多福多寿的美好愿望的追求。因此所有面花艺术的花饰都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了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表达了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新婚夫妇的恭贺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反映与表现了特定的民族心理与性格。比如民间婚嫁中所使用的龙凤糕就是通过龙、凤、四季花、石榴、葡萄等等造型的面花来象征着吉祥,表达了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以及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祝福。通过面花艺术,我们可以感受到闻喜人民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面花艺术所传达的吉祥寓意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哲理的感悟,从传统的艺术手法中反映了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四章  结语

日本著名民艺学者柳宗悦说:“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民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山西闻喜面花艺术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体现了中国传统朴素的哲学观和艺术理念,并将面花艺术作为媒介来表现其精神和思想感情,是民俗艺术里极具特色的珍宝。

参考文献

[1]冯秀峰:《美在晋南民间》,[J] 冯秀峰《今日山西》,2002年02期

[2]郭桂珍 ;《山西民间面塑浅识》[J]《文物世界》,2006年05期

[3]高慕飞:《山西夏县婚俗面花之造型艺术 》 [J] 《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6期

[4]薛雪:《面花装饰特色的比较研究—豫东沈丘顾家面花和山西花馍的比较研究》 [J] 薛雪 《大众文艺》,2017年05期

[5]张咪咪:《浅析山西闻喜花馍的发展》 [J] 《度假旅游》 2018年12期

[6]孔欢欢:《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晋南花馍的文化变迁》 [D] 山西师范大学  2016年

[7]白云:《民间面花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以子州面花为例》  [D] 陕西师范大学  2017年五月

[8]朱浩:《闻喜县面塑的研究现状》 [D] 鲁东大学 2017年

注释:

[1]高瑞欣、罗岱: 《山西闻喜面花艺术的古往今昔》 [J] 《现代装饰》,2013年04期

[2]宋新娟:《民间面塑艺术文化内涵之研究》,页53, [J]  《文化天地》,2002年第五期。

[3]赵建民:《中华礼馍刍议》,页50,[J]  《民俗研究》,

[4]王江  :《中国民间面塑艺术研究》  [D] 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余颖  :《村庄·民俗·民间艺术》  [D] 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王云植:《浅析山西民间面花艺术》  [J]  《美术大观》,2012年12期

[7]閆晓华:《悠悠乡土塑真情—山西闻喜花馍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J] 《装饰》,2012年01期

[8]张潇丹: 《山西面塑文化品牌形象设计研究与推广》,[D],西北大学,2017年

[9]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M] 中华书局,1985年   P125

[10]张冰冰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案的民族文化内涵 》 [J], 《美与时代》  2019年07期平

[11][吴白莹:《闻喜面花的艺术文化特征》 [J] 《艺海》,2019年12期

[12]高瑞欣、罗岱: 《山西闻喜面花艺术的古往今昔》 [J] 《现代装饰》,201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