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学生心灵的课堂才是真课堂

2022-05-17 17:30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学老师

秦超

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中学教师。

从教以来,我始终在努力探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育方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究其本质原因,大概还是自己没有深度把握课堂教学的内涵,教学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直到阅读了吴非老师编著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解开了我许久以来的困惑。一篇篇真实的教育教学故事构成一幅美丽的教育画卷,再加上吴非老师幽默诙谐又富有深度的写作风格,读罢带给人无穷的思考,如饮甘泉,沁人心脾。我对本书最大的感受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吴非老师在书中反复谈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性,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是按照课程标准精心准备的,教学活动设计也比较丰富,但一节课下来,常常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想问题不在于教师设计了什么样的课堂,而是学生真正喜爱的课堂是什么。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应该是几十个学生思维火花激情碰撞的课堂,是欢快有序又充满乐趣的课堂,更是学生全面展示自我的课堂,而这都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只有围绕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才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学生才会乐意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并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尤其是学生在对多样化的问题探究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这一点是许多青年教师长期忽视的。可见,要想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课堂上就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在课程上“自由驰骋”,追寻知识的“广阔天地”,学生也会因此而感到学习的无限快乐。

二是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吴非老师在书中谈到,要防止“失真”课堂的出现。例如,要求有感情色彩地朗诵一篇课文,学生的思想、表情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怎么可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文章时的心境呢?我对这点深深赞同,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想着将课堂上成学生人人都喜爱的课堂,但实际操作起来时却事与愿违,我想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教师并没有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这种教学方式的直接影响就是,教师无法体会到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没有得到碰撞,自然也就不能建立起真正的师生互动的课堂,长期下去学生极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作为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眼睛往下看”的观点,即学会俯下身子,走下讲台,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过程,哪怕是学生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动作、神情都要特别关注,这样教师才能感受到学生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授课方式才是学生喜爱的,这也是打造精品课堂的前提。

三是教师要为学生计长远。“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可见,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之大。吴非老师在书中谈到,教师的价值观必然影响学生。事实上的确如此,我们看到当班主任以怎样的方式带班时,所带学生就会形成怎样的习惯,而这样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之爱学生,就必须为学生计长远。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质疑时,一些缺乏经验的老师便会丝毫不客气地说一句“你说的不对,听老师的”,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可能无形中打击到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作为旨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我们,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搭建个性化成长的舞台,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上给学生足够多发挥个性潛能的时间,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从而以积极阳光、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这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人生厚度、宽度和广度。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学老师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