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建设论析

2022-05-17 23:41李佳乐郑敬斌
中国德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校

李佳乐 郑敬斌

摘 要 革命文化教育是基于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的先进文化教育,是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红色信仰、红色纪律、红色作风、红色情怀的重要举措。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是推动革命文化教育走向科学规范、系统有序的实践过程。高校应深刻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以明确原则指向为出发点、以加强组织建设为切入点、以构建运行机制为着力点、以健全保障体系为支撑点,切实增强教育制度实效性,把革命文化教育制度优势转化为高校治理效能。

关键词 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建设

作者简介 李佳乐,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郑敬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是关于革命文化教育在高校如何实施的制度体系。理性认识并自觉推进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建设,不仅是深入把握革命文化教育的理论需求,更是提升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实践呼唤。新时代高校革命文化教育要在系统思维理念下紧紧抓住制度化建设这一关键点,着力解决制度化建设进程中的短板,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发展。

一、明确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的原则指向

正确的原则指向是提升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前提。教育制度原则作为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建设的灵魂,直接决定了其基本价值取向,因此,高校革命文化教育要坚持正确观念的引导,树立科学的制度理念。

第一,制度制定坚持政治导向和问题导向。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制度制定理念为制度实施指明了方向。要想真正发挥制度化在高校革命文化教育中的最大价值,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在制定时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严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牢意识形态阵地。同时,高校不能为了制定教育制度而制定,提高制度制定的科学化水平还要“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以问题为牵引”[1],密切关注在革命文化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建立查找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如在全球化浪潮下,有学生不断涌现出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和观念,为严厉打击丑化、污蔑英雄烈士的恶劣行为,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科学完备且具有强制力和说服力的教育规章制度是提高学生抵制错误思潮侵蚀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巩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校可以将实际工作中的成熟做法上升为制度,也可以借鉴革命文化教育的基层经验做法,根据实际需要予以完善并凝练为规章制度,使教育制度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全面性、系统性,进一步提升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第二,制度实施坚持生活化和灵活性原则。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应顺势而为。一方面,坚持生活化原则。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要体现在想学生所想、盼学生所盼、行学生所需的各方面,将教育制度体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制度管理下实现自我教育。教育者要服从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安排,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中捕捉革命文化教育素材,并运用生活化的叙事话语,将价值观塑造和人文关怀寓于叙事中,提高革命文化教育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坚持灵活性原则。高校遵循制度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绝非因恪守法条而机械僵化,反而需要保持适度弹性和灵活性。由于00后的青年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这就决定了革命文化教育在实践开展中不能简单套用制度化模式,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实现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无缝对接。

二、加强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的组织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是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序推进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实现其教育目标,就要加强组织建设,建立组织管理制度,用相关教育制度明确责任人的责权利。

第一,革命文化教育组织管理的制度化。高校应完善关于革命文化教育的组织管理制度,让各组织管理部门能够清晰各自的任务书,从而推动制度适用性和有效性的提升。教育是各主体同频共振、凝聚共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革命文化教育亦是如此,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组织管理者共同推进。在现阶段高校组织管理体系下,不同职能部门承担不同业务职责,这使得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战、协同不足的现象,而革命文化教育组织管理的制度化就是要打破僵局,通过教育制度促使各方联结汇聚、密切配合。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实施的关键是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团学各部门密切配合的教育管理大格局。因此,要通过相关教育制度明确规定革命文化教育组织者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如高校党委应发挥领导主体作用,谋划全局,在统筹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作好分工协调,防止各项制度的碎片化和单向化推进;高校团委应以革命文化教育为主题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形成对国家、对民族的文化认同;教务、宣传以及学工部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扎实推进本部门管理工作;各基层学院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好革命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各学科要与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形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向同行的效果。只有组织管理者在教育制度的管控下握指成拳、明确责任,与制定者、遵循者同频共振、凝聚共识,才能让革命文化教育变得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

第二,革命文化教育教师队伍管理的制度化。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化是促进革命文化教育提质扩容、赋权增值的迫切要求。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的强大根基和力量之源,其整体素质的高低、教学的热情直接影响学生接受革命文化教育的质量。因此,要使革命文化教育开展得卓有成效,就要“健全教师管理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对此,高校要建立相应的选拔制度、培养制度、管理制度、晋升制度等,以此来规范教师在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建设进程中的思想与行为。如针对部分教师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数量轻质量、重过程轻结果的教学现象,要用教育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同时,要用晋升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高校教师提升对革命文化教育的认知与认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做到“明道”与“信道”。革命文化教育教师队伍管理的制度化旨在引导教师在知行合一中主动地担当与作为,敢于抵制、勇于亮剑,不为干扰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坚持不懈地推动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穩步提高。

三、构建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的运行机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魅力在于严格执行。”[3]要使革命文化教育制度从“纸面”落到“地面”,打破“孤岛”“条块”“脱节”现象,避免执行乏力、偏力,做到执行有力,就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运行机制。

第一,革命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推进需要相关教育制度的刚性保障。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革命文化教育的前提下,我国各高校革命文化教育步伐加快、稳步提升、持续向好,但也存在些许问题。比如,高校虽通过唱红色歌曲、游革命遗址、看红色电影等多途径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但只是浮于表面,“形式化”“仪式化”较突出,而且出现了对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利用意识不强、利用方式不当等现象,使得革命文化教育缺乏感染力。对此,高校亟须推动革命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化,通过相关教育制度建设来筑牢绿色堤坝。一方面,要推动革命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制度的起草与修订。由于目前一些相关的配套教育制度不够完善,造成了革命文化教育制度的空白与漏洞,使得具体的教育活动无法找到相应的制度依据,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要推动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制度的制定与完善。高校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既要包括以革命史实、人物事迹、鲜活事例为主的精神资源,也应涉及如革命遗址、烈士陵园、革命物品的物质资源。高校要在厘清革命文化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完善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制度,促进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切实增强革命文化教育制度有序运行的内生动力。

第二,革命文化教育监督的制度化。监督是鞭策前进的马刺,是懒惰懈怠的克星,也是促进革命文化教育制度规范运转的重要利器。从实践看,监督不得力是导致教育制度虚置的重要原因。要使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在实践中有序运转,实现从“制”到“治”的转变,同时防止制度运行的变形走样,就要勤督严查促落实。而提升革命文化教育监督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应明白向何处用力以及如何用力。因此,革命文化教育监督制度的内容应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从教育监督的主体来看,要监督教育制度的执行者、制定者、遵循者。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应本着人人平等的原则,公正客观地发现问题、抓住要害。从教育监督的途径来看,要坚持主动监督与被动监督相结合、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统一、纵向监督与横向监督相联结。从教育监督的频次来看,既要有日常督查也要有专项检查。无论何种形式的监督,高校革命文化教育的参与人员都要强化自我约束,时刻不忘以高标准、严要求反省自身,自觉做到修身律己,不断增强执行革命文化教育制度的坚定性与自觉性。

四、健全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的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是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完善的革命文化教育保障体系有利于消除高校的不和谐因子,为教育成果的提升保驾护航。

第一,革命文化教育考核评估的制度化。考核评估是督促教育主体履职尽责的关键举措,也是全面衡量高校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有效方法。高校不能单纯地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结合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全过程,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一方面,教育制度成本与教育制度收益的对称性可作为重要的评估标准。革命文化教育制度成本指在制度化系统的正常运作中所需投入的各种资源的消耗,包括维持制度、制度运行以及制度功能实现的成本。此标准以务实节俭为原则,可有效防止教育制度化过程中的异化,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对制度的满意度和支持度也是重要的评估标准。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爱党爱国意识和爱党爱国行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生对教育制度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其对革命文化的认可度、关注度和传播度,为避免学生对革命文化教育的淡化与疏离,要将评估考核体系贯穿始终、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第二,革命文化教育赏罚的制度化。充分发挥教育制度的威力和效能,切实保障教育制度的落实,就要加强赏罚的制度化建设。高校要通过相关教育制度明确规定对革命文化教育工作开展的赏罚情况,并详细说明赏罚力度。对于认真接受、传播、弘扬革命文化教育的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给予恰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面对不开展或不认真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的情况,面对贬损革命前辈、破坏革命文化教育的行为,则要加强管理教育和惩戒。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凝聚榜样力量,力争做到“功过分明,赏罚分明,鼓励先进,激励后进”[4]。革命文化教育赏罚制度可以有效扭转错误教育观念,也可以发挥激励的功能。高校要通过建立和完善革命文化教育奖惩、评优、晋升等制度,严肃查处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行为,有效推动革命文化教育落地生根。

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现阶段高校亟须构建科学规范的革命文化教育制度体系,在制度研究、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评价上下功夫,强化制度意识、提高制度自觉,扩大制度传播力、提升制度影响力,将革命理想、忠诚意识、牺牲精神和红色基因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在革命文化教育制度化建设中,坚定学生信仰、提升学生境界、增强学生素养、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702.

[2]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1.

[3]洪向华.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81.

責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