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工程项目管理》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05-17 03:15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程项目管理

吴 俊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也是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基本目标的指南。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合“课程思政”,是实现从教书到教书育人的转变,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达到培根铸魂、润物无声之效。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建筑类专业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程的思政如何建设?它的重点在于“思政”两个字,如果没有适合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那么课程教学就会失去教育教学中的“主心骨”,对于教师而言,同时也会迷失课程思政的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所以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特别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现状,挖掘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并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策略。

1.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各大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不断推进,依据产业发展,立足学生主体,设置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进一步具备解决本专业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研究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以研究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客观规律为宗旨,以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管理为核心,全面阐述了工程项目从策划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

近几年,国内学界开展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思政内容如何融合专业课程教学缺少深入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其次,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方面有待深入研究;最后,在课程评价体系指标中淡化了思政教学效果的考核。因此,面对当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多维度的构建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高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育框架,是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当务之急。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目标和思政教育三者的深度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教育实践是必然的,通过改革与教育实践,达成《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建筑类专业学生的道德品行与职业素养,实现技能传授与品德培养双重目标,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建筑业的不断进步。

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目的与意义

研究高职建筑类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专业知识、技能目标和思政教育实现深度融合的系统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全课、全员、全程”的三全育人格局,实现技能传授与品德培养双重目标,培养满足国家需要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第一,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理念,树立立德树人宗旨。通过“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同时还做到“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二是,提高学生德行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核心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社会价值创造过程中准确定位自身价值,做到爱国爱岗、勤勉尽责;三是,促进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完善职业教育的育人格局以及教育理念,改变重技能轻思政的局面,从而促进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四是,课程改革与引领示范。把思政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育中,实现职业素养与人文价值观协同培养,在增加课程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同时,促进建筑类专业课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引领示范的作用。

3.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思政教学的融入,并非仅仅是利用上课几分钟对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进行一板一眼的讲解。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将其作为一项非常重要任务,把握教学契机,加强思政的渗透。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绝非简单地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学识,而是需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较高的综合素养。针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探索如何有效合理地将思政元素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融合,从而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体现“全课、全员、全程”三全育人的教学格局,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具体的教学策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库。挖掘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思政故事,在教学中引入建筑行业的模范道德故事,工匠精神的典型案例等,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思政元素资源库。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每次授课一个思政内容、升华一个思想闪光点,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以“工匠精神”思政元素为例如图1: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通过思政故事,例如:杭州跨海湾大桥工程师林文体、中国高铁“中国速度”、火神山和雷神山“基建狂魔”、全长55公里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等,升华成思想闪光点,让学生知晓新时代劳模精神不断的得到了弘扬和强化。进一步的体现在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将思政元素、思政案例与每个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做到每次授课一个思政内容、升华一个思想闪光点,通过每个模范道德故事或典型案例,传播管理者的爱国情怀;以工匠精神,引导伟大工程师锲而不舍的勇气,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核心教育意义,并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传承了我国工匠人的优良品德和高尚人格,实现教育到育人的转变。

图1 以“工匠精神”思政元素为例

3.2 “以古引今,以今为荣”的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思政内容分为四个情境:第一个教学情境是古代工程建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古人留下无数伟大工程遗产,比如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北京故宫,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并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水利建筑——明珠灵渠,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乐山大佛,世界年代最久且仍在使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世界最长的军事防御工程总长度多达2万多km——万里长城,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等,这些宏伟建筑始终屹立在我国这片大地上,即使被岁月侵蚀了上千年,染上了沧桑的风霜,但这样的古朴建筑却更为珍贵,通过了解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从而感受古代工匠人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第二个教学情境是现代基建成果,比如当前全世界跨距最高的钢架结构体育文化工程建筑——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催生——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世界超大型机场、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之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及还有上海金融中心大厦、国家大剧院等建筑,通过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建筑的奇迹所在,感受蒸蒸日上的中国经济和新的一代建筑正在中国崛起,作为中国人,作为工程人,作为学习这门课程的教师和学生,无不产生对民族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自信;第三个教学情境是先进技术发展,例如,在疫情大爆发之际仅仅用了十天就建成的,就是运用了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以及先进的建筑管理BIM技术,它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在建设中层出不穷,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再一次震惊世界,并享有“基建狂魔”的称号,同时让中国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通过这样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勉励同学们既要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又要仰望星空,胸怀远大理想,;第四个教学情境是风险管理,通过一些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种失败案例,使学生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并培养风险管理的能力。结合这些具体的实际工程案例,把相关的思政元素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进度管理、质量控制、成本管理、职业安全环境管理、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和信息管理七大教学模块相结合,深入到教学内容,使其与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三个层次进行深度的融合,在每次课程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教学,做到如盐融水、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德技并修,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 “四步五入”的课程思政建设。该课程“课程思政”的建设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转变教学观念,从而在教师的思政素养方面得到提升,同时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成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达到课程思政有效的入教师脑;第二阶段,深挖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修订《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做到课程思政入教学文件;第三阶段,完善教学设计,实现过程化育人,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对应起来,精心设计每个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达到课程思政有效的入课堂实践、入学生心;最后,转变评价视觉,制定多维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制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达到课程思政有效的入评价体系。通过层层递进来实现课程职业培养与价值塑造双重目标。

4.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取得的初步成效

4.1 实现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探索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思政案例相融合。做到盐溶于水,从而形成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想育人相结合的新模式。新课程标准,新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现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布设“全课、全员、全程”的三全育人格局。

4.2 形成思政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以古今工程案例为切入点,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每个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形成每次课“课前布置任务—课上典型案例—课后思想升华”的思政一体化教学模式。

4.3 构建全过程育人育智的多维度质量评价体系。将思政作为专业课的部分考核依据,使其与知识技能考核相融合,构建全过程育人育智的多维度质量评价体系,有效推动课程思政改革,使毕业生受益的同时,更好的支持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和文化传承。

5.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的理论探索与研究,对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新格局、开辟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和价值。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高职高专院校同时兼具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双重法定职责,因此,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尤其要注重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传承。做到实现该课程的育人功能,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又能体现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水平,在学生和教师同时受益的情况下,更好的支持社会服务、创业创新和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程项目管理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m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