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2-05-17 03:17张剑曦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基础课基础新课标

张剑曦 曾 奕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柳州 545616)

1.新课标下的中职公共基础课程

1.1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目标的变化。教育部于2019年10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并随之发布公共基础课程新课标,在2020年陆续公布,以此作为中职院校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依据。新的课程目标相比于“老版”,具有理念、路径和方法的多重变化。如,新课标指出要“合理运用各类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这为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依据。新课标提出要推进“立德树人”标准下的协同教学,确保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形成合力,这给公共基础的指明了育人路径和方向。

1.2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任务的变化。新课标的颁布,为公共基础课程任务的创新和改进提供了遵循。具体来说,新课标提出要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挖掘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这要求教学工作要凝神聚力,突出重点。新课标明确了学业质量要求,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等提供了依据。此外,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中职公共基础课育人优势,夯实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这也给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提出了具象要求,即发挥课程优势,展现不同科目的育人功能。

1.3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新课标对教学模式、方法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的颁布,对中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即传统的单一型、功能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必须探索实训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吸纳海量教学资源和要素,提升教学综合品质。另外,新课标要求公共基础课实训方法的创新,坚持有效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中心论”,反映职业院校特色,改革教学举措,确保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2.混合式教学模式

2.1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与内涵。所谓混合式教学,指的是统筹线上线下资源与要素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职教学,信息化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开展成为实体教学的重要补充。简言之,借助计算机平台、数据化载体和相关技术支撑,线上教学与实体的课堂教学能够互为倚靠,形成有机整体,实现中职教学要素的优化配置。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成要素。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有“教学情境+教学工具+教学资源+架构组织”等要素构成,这也是混合式教学推进的基础和依托。其中,教学情境是依托信息化工具、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构建的实体情境,教学工具主要以多媒体工具、互联网平台、手机APP、平板电脑及软件技术等为主。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资源以互联网资源为核心,包括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教材、拓宽资源和网络数据信息等。此外,架构组织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构成,包含目标、教学环境、课堂教学、课后教学、评价反馈等内容。

2.3 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混合式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其教学过程可设计如下:

(1)提前一周推送课前自主学习任务书,安排学生提前学习、预习;(2)课前三天与学生开展微信群、云班课互动,结合问题开展二次备课;(3)开展课前准备,完善教学资源和工具,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4)推进课堂教学,结合“作业导入”、“课堂点评”、“团队探究”、“头脑风暴”等策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点进行强化;(5)开展当堂与课后即时考核,结合重要知识点进行测评并反馈。

据此,以公共基础课中的信息技术课为案例,可设计一整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深度提升、范畴得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质量也可以得到提高。

3.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在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随着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职业教育工作,信息化的支撑与拉抬作用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力“武器”,甚至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尤其是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公共基础课程,信息化平台的支撑和辅助价值更为突出。

此外,公共基础课的混合式教学是一种“1+1>2”的融通式教学,即利用互联网连接万物、交互共享、资源高效传播等优势,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与结构重建,推进深度学习和互动教学,不断增强教学的活力与渗透力,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深化具有现实促进作用,对强化“教与学”双重动能也具有正向拉抬作用。

3.2 在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随着近年来广大中职院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力量建设,各方面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也提供了坚实了能力保障。换言之,在公共基础课及专业技能课教学中运用混合式策略,已然具备突出的可行性。

首先,中职院校近年来的基础设施、信息化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改善,如多媒体设施不断丰富、网络平台建设取得突破,信息化传输管道更为畅通等,都给公共基础课开展混合式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其次,中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质与教学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的任课教师通过培训、再学习,切实提升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其驾驭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业已成熟。

4.我国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分析

4.1 我国公共基础课程混合式学习基本情况。目前,我国公共基础课混合式学习及教学正稳步推进,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中职院校都具备了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和基础。在我国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混合式学习已经形成稳定的实践体系,相关制度较为完善;在中西部地区,公共基础课的混合式学习也已经全面铺开,除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少数省份的局部地区外,公共基础课程的混合式学习也已持续铺开,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在教育部、财政部等各部委推动和支持下,各地中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混合式学习正持续推进,且实践效果不断改善。

4.2 配套教材情况。配套教材是中职公共基础课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要依托,也是相关研究的重点。笔者拟结合广西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案例,对相关情况进行展示。柳州市教育督导组对2018-19下学期二职校开展了教学督导,其中涉及公共基础课的部分内容节选如下:

表1 柳州二职校混合式教学督导听课情况统计

如表1所示,督导组对柳州二职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科目的督导听课,给出了较高评价,综合评分皆在87分以上。此外,此次督导组听课时公共基础课的配套教材十分丰富,包括统编教材、网络资源教材及多媒体教材等,充分体现了二职校推进混合式教学的现况,也极大了丰富了公共基础课教学形式和内容,这些都给督导组留下了良好印象。因此,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要求,以国家统编教材为依托,制作、创新多媒体教材及网络资源等内容,可以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丰富素材,确保教学工作走深走实。

5.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5.1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原则。在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混合式模式,必须坚持特定的原则和理念,以此促进教学的稳步推进。

协调性原则。统筹公共基础课的核心内容与辅助内容,实现混合式教学的协调发展,使之产生最优效益,要成为此类教学工作推进的重要侧重点。另外,要协调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的关系,确保中职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知识学习实现“齐头并进”。

适配性原则。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要把握好适度的配比,即对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比例进行优化,使之契合学校、学生及教学进度的实际状况,满足整体教学需要,提升教学综合效益。

人性化原则。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推进也要强化中职学生的中心地位,依照学生的学习进度、技能状况、个体差异等因素开展针对性教学,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基本要求。

5.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中职公共基础课的混合式教学,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形成完整闭环,确保教学工作扎实推进,实现综合效益。首先,要明确公共基础课混合式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梳理教学理念和方针,确保教学工作有所依托;其次,要构建完善的混合式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软硬件支撑;再者,公共基础课混合式教学要统筹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两方面内容,提升教学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性能提升;最后,混合式教学要开展针对性的科学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加以反馈,形成“回头看”效应,确保教学不断改进提高。

表2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如表2所示,在完整多维的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构建完善的混合式教学环境,可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并开展多主体的评价与反馈,从而形成了健全的混合式教学架构。在此架构下,公共基础课教学可有序推进,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教学功能能够得以不断释放。比如柳州二职校,近年来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课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且围绕混合式教学的结构设计,细化了相关举措,取得了教学成绩的显著提升。

5.3 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

5.3.1 开展本地化及本校教材、课程的编排与制作。如,针对本地本校的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制作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使之与本地的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要素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的内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要开发配套的信息化资源和网络课程,丰富混合式教学策略。

5.3.2 要积极深化“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尤其是立足于中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实际,加强与企业、科研单位、相关高校的合作,改进现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确保教学实现良性发展。

6.结语和展望

综上所言,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要统筹教学全流程与各个环节,对教学工作的整体进度、整体质量和整体内涵进行管控,确保混合式教学发挥应有作用,尤其是推进课堂教学、课后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融合,统筹全局要素,实现教学工作整体进步。

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以AI、“5G”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愈发深入地融入到中职院校教育工作中,也必将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创新提供有力技术支持。此外,师生积极参与混合式教学,将依托新技术形成全新的教学动能,这些也将促进公共基础课教学实现有效突破,其前景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基础课基础新课标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