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监督体系下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路径

2022-05-18 22:52李杨陶元磊
会计之友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财会财务监督

李杨 陶元磊

【摘 要】 财会监督已经列入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驱动财会监督的有效落实,但地方高校现有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以支撑财会监督职能对信息化的要求。通过设计和执行有效的建设路径,可以打破顶层设计和数据共享的桎梏,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满足地方高校自身需求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文章以H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为例,首先从目标设定、基本原则、实施计划三个方面分析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顶层设计思路,其次根据财会监督的需要探讨了数据共享的效率来源、安全保障和可持续性路径,最后梳理并提出监督一体化与业财一体化整合的实施要点,认为有限的资源同样可以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与财会监督体系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财会监督; 地方高校; 财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F230;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10-0135-06

一、引言

雅各布·索尔[ 1 ]在研究会计演进历史时发现,“一旦城邦开始涉入会计和审计工作,数据、道德和政治问题就开始互相交叉”。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会计在执纪监督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首次将财会监督列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财会监督体系已经成为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2021年4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高校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财会监督也将成为高校更好地执行财经纪律、加强现有监督体系之间的配合、有效开展实施好监督工作的新的着力点。对高校现有的治理体系而言,财会监督将成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治理手段之一。然而,当前的财会监督体系仍然普遍存在与其他监督部门衔接不畅、与其他监督形式配合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财会监督的效果并不明显[ 3 ]。

财会监督体系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财务信息沟通不畅问题。财政部2021年11月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将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适用范围扩展至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会计信息化对单位会计核算流程和管理的全面覆盖。这为解决高校财会监督体系信息沟通问题指明了方向。随着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财会监督面对的将是全景化工作环境,未来趋势将是全方位、全天候、实时在线的财会监督。因此,高校财务的信息化建设与财会监督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已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丁友刚等[ 4 ]认为,由于投入规模、人才储备和顶层设计等原因,大部分地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仍处于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落后的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无法满足财会监督对信息流的更高要求,当前亟需突破地方高校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上的发展瓶颈。诚然地方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无法和部属高校相比,但加大投入并非克服瓶颈的唯一关键。王磊等[ 5 ]认为,地方高校更应当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能盲目跟风,否则信息化建设将成为空中楼阁。可见,除了经费投入,符合自身特点的设计方案和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同样重要。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地方高校对如何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仍缺乏相对成熟的财务管理顶层设计,而且对财会监督体系亟需的数据流通共享也无法很好地体现在现有的财务信息化系统中,这些都影响了财会监督体系与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融合进程。本文以地方高校H大学为例,分析其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构建思路和实践路径,探讨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与财会监督体系的融合机制。

二、财会监督体系下H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一)H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背景与现状

本文案例H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高校,每年的经费预算在省属高校中处于中间位置,有限的经费像很多地方高校一样主要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上。在未进行系统化改革之前,H大学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留在初级阶段,面临诸如流程再造理不顺、业财融合难推进、内部数据不共享、重复劳动效率低、信息化人才缺乏等困境,究其原因如下:

1.地方高校财务管理的顶层设计理念滞后

H大学的财务处一直划分在后勤机关而非行政机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方高校管理层的财务管理理念普遍相对滞后,对财务治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也是造成财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困难的根本原因。李华军[ 6 ]基于54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管理层对财务治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高校经费使用不规范、财经违纪和腐败案件等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会计信息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能够反映高校日常运行的点点滴滴,财务部门完全可以成为高校综合信息数据管理部门,并且可以扩展到更多的治理应用场景,包括和执纪监督部门形成财会监督合力。但是,当前高校管理层对财务工作在高校治理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明显认识不足,一方面忽视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对内部权力进行配置的根本属性[ 7 ],另一方面对财务部门的定位仍停留在只会报账的后勤服务部门,对财务信息化的作用仍停留在实现网上报账和网上缴费等基础业务上。因此,理念滞后导致高校管理层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地方高校内外部数据共享难

H大学目前尚未建成智慧校园,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孤岛依然存在,单靠财务部门的力量推动,只实现了和国资处、学工处之间部分数据的对接,与校外政府部门的数据对接难上加难。财会监督体系需要依托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这正是当前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短板,制約了财会监督职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校内部数据共享难。由于地方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的经费有限,在缺乏顶层设计统筹的情况下,各职能部门往往各自为政,根据自身需求自行建设职能范围内的信息系统,造成了内部数据的信息孤岛现象。一方面,不同软件系统之间可能并不兼容,数据无法直接有效传导;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可能以数据安全为由,将本部门数据视作私有资源限制共享。

二是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难。大部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以进入智能财务阶段为目标[ 4 ],因此对财政、税务等政府部门信息数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正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刚[ 8 ]指出的:财政大数据取之于各部门及社会大众,并通过采集、处理分析后服务于居民、企业、部门和预算单位,让财政资金链、数据链、服务链三链合一,以此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这是财政大数据价值的集中体现。虽然各地财政启用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和非税管理等系统,但是绝大部分省市的一体化系统和非税管理系统并未开放与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互联的接口,从而造成了预算碎片化以及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H大学所在的安徽省亦是如此。特别是随着财政部门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制度的推行,在没有财政信息数据共享的情况下,势必会大幅增加高校财务的重复性工作。另外,无论是发票的验真查重还是票面信息的采集,都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工作,更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数据基础。但是,目前税务部门尚没有开放数据的接口,H大学为了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从中介机构取得税务数据的方式,这样既增加了学校的信息化成本,又增加了数据的安全风险,而且还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综上,顶层设计和数据共享是影响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功能落实和作用发挥的关键,从解决以上两个难题入手,就可以打破困扰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桎梏,进而为财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确保高校财会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转。在此背景下,H大学于2015年正式启动财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围绕解决上述两个关键问题,采用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各项改革:2016年更換了兼容性更强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软件的升级换代;2017年全面应用网上缴费系统,首次实现新生报到无现场收费,同年完成了核心硬件设备的招标采购;经过两年建设和调试,2018年底网上报账系统正式上线,初期实行线上线下混合试运行;2019年试运行期间对整个财务流程进行优化,并且逐步实现与迎新系统、国资系统等的对接;2020年全面实行网上报账,同时将人工智能引入国库支付系统,财务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H大学一步一个脚印,用短短五年时间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上实现了弯道超车,已经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系统有效的创建思路。以下将结合H大学实践,从顶层设计和数据共享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财会监督体系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如图1所示)。

(二)H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路径

任何改革的顶层设计都必须依循预设的既定原则,按部就班地有序展开,但首要前提是坚持正确的方向[ 9 ]。按照这个逻辑,地方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确定改革目标,然后在框定好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按照实施计划具体执行。因此本文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设定、基本原则和实施计划三个方面,结合H大学的实践经验,梳理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具体路径。

1.目标设定

财会监督的建设目标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财务监督、会计监督、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等各类监督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加强监督资源有效整合,畅通监督信息共享,建立起一个各方监督主体各司其职、有机贯通的财会监督体系[ 10 ]。因此,为更好地支持财会监督体系建设,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从地方高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构建财务信息化平台,重组高校经济业务流程,重塑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以实现高校的业财一体化、监督一体化,从而更好地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信息,为更好地支持高校决策活动服务。

H大学根据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设置了分阶段目标,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明确不同的建设重点。H大学财务信息化的远景建设目标是融入H大学整体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通过重塑经济业务流程,嵌入内部控制和财会监督体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机制,逐步实现财务服务个性化、决策参谋智能化、监督执纪全面化,最终建成高校财务和各类业务高度融合的智能财务管理平台;短期建设目标是根据现有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模式及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要求,通过基础数据标准化、财务流程自动化、财务管理精细化,建设网上报销审核、网上收费和银校直联等系统组成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循序渐进地整合包括财会监督在内的各类内部业务职能,并且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规范、统一、实时,为远景目标的尽快实现打好基础。

2.基本原则

H大学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制定并坚持了安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扩展性原则。实践证明,这四项基本原则能够为高校信息化的有序推进保驾护航。

(1)安全性原则

如前所述,投入经费有限是地方高校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难题,但绝不能成为牺牲安全性的借口。财务数据在开放的互联环境下运行,因物理侵入、计算机病毒、信息泄露、非法使用导致的拒绝服务等都可能引发财务安全事故。因此,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加强网络技术和相关制度建设来保障财务信息平台的安全。鉴于目前没有关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安全的统一标准,H大学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了财务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一是在硬件上实现财务核心数据服务器与财务应用系统服务器之间的物理隔断;二是根据业务范围、风险类型、使用权限、审批权限,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软件的合理设定,实现对数据访问权、操作范围等的规范,例如准入系统的设置,只有内网的会计工作终端才可以访问财务核心数据服务器,以此保障核心数据的安全性;三是实行专业机房管理模式,程序化进行设备维护和网络通讯保障;四是确保使用正版的安全软件、操作系统和财务系统,并且加强软件的日常管理,及时进行升级维护。虽然H大学在安全性上的投入是财务信息化总投入中比例最大的部分,但后续运行实践证明,在安全性上的投入性价比最高,对经费有限的地方高校而言,也可以实现兼顾安全与效率的资源配置模式。

(2)适用性原则

地方高校建设财务信息化系统,应坚持以下适用性原则:首先,适用相关规章制度,即遵从国家颁布的《会计法》《预算法》等财经法规。其次,要适用于地方高校特有的财务管理规律。地方高校的经济活动及其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有别于政府或其他类别的企事业组织,因此在财务管理上也要有所区别。再次,要适用于同级教育、财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由于各省(市)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在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定与财政一体化系统管理上存在不同,使得部属、省属、市属等各级各类高校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存在较大区别,因此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最后,应当立足于地方高校的经济业务特点和需求,从高校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规划建设符合地方高校实际的财务信息化平台。

(3)系统性原则

当前如火如荼发展的信息化是地方高校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因此综合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事关高校未来事业发展全局的关键。财务信息化必须纳入全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实现统筹协调发展,不能仅从会计业务的角度建设财务信息化平台,这样会割裂各相关业务系统、监督系统等与财务系统之间的联系,无法实现业财和监督系统的有机融合。因此,在高校规划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时,需要系统性地考虑各项经济业务、监督职能与财务工作的关联性。

(4)扩展性原则

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在充分考虑当前财务管理需求的同时也要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财政管理政策、信息化技术前沿等变化,判断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为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建设留有功能扩展空间。H大学2015年开始设计规划财务信息化系统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财务信息化管理对软件的要求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趋势,预判原有的财务系统将不再适应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要求,于是2016年果断更换了财务系统。事实证明,新系统的启用使得H大学在2019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统一变更会计制度时可以从容应对,顺利完成了制度转换工作。

3.实施计划

目标设定和基本原则的确定能够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但具体的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地方高校而言尤为困难,因此地方高校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制定循序渐进的建设计划。H大学以财会业务的融合、相关业务的融通和数字化校园的融入作为实施重点,设计了一套由内而外、由易到难的三步走计划,具体如下:

(1)融合财务内部业务子系统

融合财务部门内部各个财会业务子系统,实现财务数据标准化、财务流程自动化。在会计电算化阶段,高校财务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分别使用不同的系统,一个系统只能管理一项业务,其各自产生的财务数据也不能在各业务系统之间实时共享,这样做虽然成本最低,但对财务工作而言没有产生任何价值。因此,通过建立基础数据信息的标准,制定各系统之间数据采集、共享、维护的规则制度,进而融合财务部门内部各业务子系统,实现财务各系统之间数据信息一次录入、全面自动共享,使之成为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的起始点。

(2)融通校内外相关业务系统

融通校内外相关业务系统,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财务服务个性化。校内外相关业务系统与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对接,以上述财会业务融合为基础,是实现学校业财一体化、监督一体化的切入点,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不仅决定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成败,还直接影响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质量及水平。其中,校外主要对接的业务系统包括银行、税务、财政、商务,校内对接的业务系统包括教务、人事、团学、资产、采购、后勤等。融通环节的建设,应当以校内业务为主,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中间转换平台,有效对接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对于外部业务系统,可以首先完成与银行的对接,鉴于对接财政和税务系统受政策影响较大,差旅等商务平台又涉及招标等,因此其他外部业务系统应当随着外部条件的成熟逐步推进建设。

(3)融入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

融入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实现财务智能化、业财一体化。财务部门作为高校最重要、最综合的信息數据部门,在完成自身内部业务融合和外部业务融通的基础上,应当积极主动融入高校整体的智慧校园建设中,并承担起推动高校业财一体化、监督一体化的任务,通过统一标准、共享信息、嵌入内控、规范流程,推动高校的规划、教学、人事、团学、资产、后勤保障等业务与财务业务的高度融合,以及财政监督、财务监督、会计监督、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与财会监督职能的高度融合,以大数据思维构建与高校发展需求相适应、相协调的智慧校园平台。

以上是地方高校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三个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应根据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策略。比如H大学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引入近年来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并在财政支付领域进行应用,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根据实际情况顺势而为,提高自身信息化建设的灵活性。

(三)H大学数据共享的实践路径

财会监督离不开对数据的实时监控,但地方高校对基层数据的把控能力较弱是其短板之一。鉴于地方高校整体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在数据共享上尚无较多的应用场景,目前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应当以财会监督对数据信息的共享需求为契机,首先在安全架构和共享流程设计上打好坚实基础,然后对接现有监督体系,进而为未来扩展应用场景提供宝贵经验。H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虽起步较晚,但前期基础构建工作相对扎实,通过硬件配置、软件选择、流程再造三个方面的持续建设,基层数据库得到了不断充实,并且逐渐形成了对监督职能的支持作用,体现在与省委巡视、校内巡察、内部审计的衔接效率不断提高。

1.硬件平台搭建——数据共享的安全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财务信息化硬件平台不仅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还是财务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财务数据和资金的安全、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平台功能的升级扩展。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在建设财务信息化之前的会计电算化阶段,各单位财务系统是物理隔离的绝对封闭状态,这与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目标相悖。因此,财务信息化硬件平台应当在遵循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规划搭建,数据安全成为顶层设计下沉治理理念的纽带和关键。但是安全等级投入一直以来都是各类信息化建设投入中较大的部分,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确定性价比较高的安全等级是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务。

H大学在规划财务信息化硬件平台时,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第三等级要求进行了设计,采用两道防火墙、一道网闸的安全硬件,同时还有准入系统、审计系统两层软硬件相结合的保护措施加持,按照数据重要性的不同,将财务核心数据库置于上述五层保护之下。在此基础上,财务部门的内部工作终端、异地备份服务器放在网闸和核心服务器防火墙之间,从而确保财务核心数据、工作终端物理隔离于网络环境之外,收费、报销、查询等财务网络应用系统必须通过网闸与核心服务器交换数据,而外部系统只能与财务网络应用系统对接并且需要先通过前置的防火墙。

另外,在硬件设备的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硬件之间的集成,以及财务软件、安全软件、正版操作系统对硬件的要求。如果硬件分批从不同供应商购置,很容易造成硬件相互抵销功能效率,而各软硬件供应商之间也会相互推诿扯皮,难以实现平台设计要求,为财务信息化后续的建设和运行留下隐患。规划过程中对设备规格的要求标准,还应当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相对应的等级要求为基础,以满足系统运行峰值为依据设定各类硬件设备的参数。为了避免“事倍功半”的风险,H大学在规划设计硬件平台的建设时,组织包括财务、计算机安全、软件供应商等专业人员在内的工作组,在充分考虑各方面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论证,最终制定了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需要的集成供应方案。

因此,对地方高校而言,若要完成财务信息化硬件设备的搭建,形成数据收集的安全环境,需要在学校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引领下,充分调动学校财务部门和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并依托多个领域专业人员的合作,建成科学的、面向未来的财务信息化硬件环境。

2.财务软件选择——数据共享的效率来源

从传统会计电算化一对一的简单模式,发展到数据融合、实时、准确的财务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财务软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硬件的配置都是为了满足软件运行的需要。由于在软件的应用过程中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需求变更产生的二次开发、各类信息集成、新老系统数据兼容、供应商售后服务、软件功能扩展等,因此做好软件的选择是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极其关键的环节,将直接影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H大学在选择财务软件时,严格遵守上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从学校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主要考察软件功能和供应商综合实力两个方面,做到既“知己知彼”,又“服务到位”。选择工作首先要做到“知己”,即了解本校办学特色、管理模式、具体会计业务和财务管理的需要,特别是一些本校特有的业务要求,同时考察同类型学校和标杆学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从而明确自身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其次要做到“知彼”,对软件功能的考察在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同时,还应注意软件的安全性、扩展性、易用性和稳定性;最后落脚到“服务”上,尤其注重供货商的售后服务水平,因为随着新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财务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财务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这就凸显了软件供货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H大学在实践中主要按照两个标准考察供货商的售后服务能力:一是看该公司的高校客户数量,特别是同类高校的客户数量,可以据此判断公司的技术队伍规模和行业口碑情况等;二是现场调研使用该软件的高校客户,通过交流可以直观了解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客户的操作体验。总之,只有做到注重原则、知己知彼、重视服务,才能选择出符合高校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的财务信息化软件,为财务数据的有效处理、归集和应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3.财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的可持续性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绝不是电脑软硬件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使用流程再造的理论和方法,以财务业务流程为对象,以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驱动力,采用决策模型、网络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的计算机技术,将实时信息处理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以财会监督应用场景为例,监督部门在执行职能时,将相关信息输入系统中,通过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由决策模型驱动,按照权限调用财务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并呈报标准的源数据信息,从而改变传统财务流程对业务决策支持不力的缺陷。财务流程再造能够使数据以需求为导向“活”起来,从而为财会监督应用场景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流,有助于财会监督职能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系统功能架构。

H大学财务流程再造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三个方面出发,分五个步骤进行:(1)流程再造的筹划和准备,包括团队建设和硬件支持方面等;(2)对现存流程进行分析,明确流程中的问题;(3)在流程再造目标的基础上分为流程的渐进式改造和新流程的全新设计;(4)流程再造的实施;(5)财务流程优化的再完善。

财务流程再造一般会约束既得利益者的权利,触及校内深层次矛盾[ 11 ]。因此,财务流程再造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学院之间的关系,为流程再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援。在充分调研并广泛听取各个部门与学院建议的前提下,分析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实背景和实际需求,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循序渐进地推动财务流程再造。

三、結论

随着财会监督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提高财会监督体系的效能成为各级各类单位关注的焦点。实施财务信息化是当前克服财会监督信息不畅短板的有效途径,但与部属院校相比,地方高校一方面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投入上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在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上也任重道远。通过对地方高校H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分析,本文梳理了地方高校在有限资源配置下构建财务信息化体系的三个要点:一是财务信息化的设计要紧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和政府会计改革步伐进行长远规划,为未来治理手段的丰富和系统功能的升级提供足够的扩展空间;二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地方高校更应遵循稳健原则,在财务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完善和丰富财务信息化系统,确保财会监督体系根基牢固、行稳致远;三是有限的资源同样可以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顶层规划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系统的路径设计把监督一体化与业财一体化有机整合在一起,构建互联共享的信息化平台,让包括监督执纪部门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在一定授权规则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共享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从而拓展更为广泛的财务信息化应用场景,提高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效能。

【参考文献】

[1] 雅各布·索尔.账簿与权力[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

[2] 李昌振.国家治理视域下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逻辑与路径[J].会计之友,2021(16):7-12.

[3] 张璠,王竹泉.财会监督体系重构新思路[J].财务与会计,2020(24):13-16.

[4] 丁友刚,吴玮琼,刘阳,等.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历程、趋势与内涵[J].会计之友,2021(9):116-124.

[5] 王磊,曲科军,张涛.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4):63-69.

[6] 李华军.高校内部财务治理影响因素及治理成效分析:基于54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会计之友,2018(7): 141-145.

[7] 邓博夫,李子扬,毛洪涛.政府干预下的会计权力配置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J].会计研究,2016(5):63-70.

[8] 王志刚.预算管理信息化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加速器[N].中国财经报,2021-05-11(7).

[9] 倪春纳,王里.改革“顶层设计”的路径期成[J].理论与改革,2011(5):50-53.

[10] 林菲.关于构建新时代财会监督体系的思考:基于52家中央单位的问卷调查分析[J].财务与会计,2021(2):17-19.

[11] 汪明义.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中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9):19-22.

猜你喜欢
财会财务监督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水利财务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