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2-05-18 05:03邱慧李轩魏子明王亦明
时代金融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邱慧 李轩 魏子明 王亦明

一、引言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政策的保障力度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尤其强调要强化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无论是对农业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深入推进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创新,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的結构,强化农村普惠金融的投入,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使之满足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

二、乡村振兴需要农村金融支持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需要农村金融支持

一是乡村振兴要改变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生产结构,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三产融合及农业产业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通过农村的三产融合发展使产业链延长,以产业融合提升产品价值、扩大产业规模,在规模扩大和产业链延长上亟需资金的大量投入。二是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生产的生产周期长,其本身具有弱质性,农产品的价格低、易波动,与其他产品相比其优势不高,具有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报期长以及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特点。这些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存在使农业的产出和收入不稳定,而农村金融的投入可以解决这个难题,降低农业经营的风险。使用金融工具也可以规避农业生产风险,如金融市场的期货、期权能减少价格波动给经营主体带来的冲击,还可以通过农业保险来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保障农民的可持续收入。

(二)乡村振兴资源要素转变需要农村金融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由原来的传统生产要素向现代化资源要素转变,主要包括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发掘特色产业,寻找发展机会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农村的水、电、网、路等领域建设都需要大规模的资金保障。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研发时间和见效时间跨度长、回报也具有不确定的特点。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和农民自身的资金积累是不足以支撑的,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投入。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的需求特征

(一)需求主体多样化、规模化

发展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风向标,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不断丰富、拓展。由传统的以单个农户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到如今可以相互结合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使农业发展更高效。新型经营主体的财务管理更规范、生产经营规模也大,其对金融的需求也更多样化、规模化。

(二)资金需求大额化、长期化

传统的个体农户由于向金融机构贷款手续繁琐而很少选择金融服务,一般通过亲朋好友借款解决;选择金融服务也只是季节性的临时周转,并且额度不高。近年来,国家鼓励培育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与之前的单个农户的金融需求不同,新型经营主体选择农村金融更为频繁,在初期建设时需要启动资金,且起步阶段的投入资金量大。一般来说,从初始经营到投资回本也得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但经营者在经营中期往往也会为了提高收益而扩大经营规模、投入新型机器设备,这些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

(三)金融产品多元化、复合化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当前农村不仅有农业产业还衍生出新型涉农产业,比如农村电商、农村旅游、农村康养产业等。农业产业主要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修建水利工程、农业机械等方面需要资金支持,而培育新兴涉农产业的本身也要获取大量资金,同时与之配套的网络电商平台、旅游设施等也需要融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个人金融需求来说,长期以来我们更关注农村生产型金融需求,而容易忽视农村的消费型需求[1]。一方面农民在购置大型消费品、建造房屋、购买房屋以及婚丧嫁娶等大型支出时,资金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农民的理财意识和投资意识也在逐年增长,之前亲朋好友间的无偿借款行为不再常见,靠金融机构的支持更为规范。

(四)金融服务动态化、信息化

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带来金融需求服务的不断交迭更替,金融服务结合实际情况提供与时俱进的服务。随着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农村的数字金融越来越普及,金融服务的信息化平台也在金融改革的推动下使贷款更方便、汇款更快捷,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扩大,降低了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总之,农村金融服务正朝着更为包容、更有活力的方向发展[2]。

四、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优化

(一)构建全面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构建全面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单靠政府调控或单靠市场需求调节都行不通,农村金融体系同样遵循政府加市场相结合的调控模式。

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活动中的绝对主体,三者需协调发力,发挥各自的作用,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体系[3]。政策性金融是支“看得见的手”,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性银行,明确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定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领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的资金流向;商业性金融具有完善的组织管理结构、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商业性金融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重构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的运营体系,在满足基本收益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实实在在助力乡村振兴;合作性金融属于农村内生性金融,劣势与优势都十分鲜明,劣势在于不够规范化,优势则是成本低。引导合作性金融的规范化发展,深耕优势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

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农村金融环境是基础。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相比,最大不同就是农村金融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很难收集到有效的信用信息,不能建立信任机制,无法进行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会造成信息的评价困难、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

农村金融机构应联合政府定期举办讲座,给农民普及宣传和推广农村金融的基本知识,提高农民对于农村金融的正确认识,总结优秀代表主体的成功经验,发挥积极的正向示范作用,增强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任。其次,建立并完善农村信用评价平台,积极与乡镇政府和村两委对接,完善农户的综合信息水平,节约金融机构的成本。最后,与信用体系共享该平台信息,形成信息共享、信息联通。规范信贷服务,使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对农村中小企业或个人进行贷款等担保活动,也使农村金融服务主体能够成功得到贷款,度过缺少资金的危机[4]。

(三)改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

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盘活农村的资金流动。农村金融信贷活动中,获得融资的必然要求是农户提供的抵押物。但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有效的可供抵押物不多。农村的资产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尚未成熟,专门负责农村资产价值评估的机构也尚未呈组织化。对抵押物的价值评估无法进行公平计量,农户属于申请贷款的被动方,影响农户的切身利益。即使能够可靠计量,农村以农业产业为主的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的延伸也增加了信贷资金的风险,导致金融资源向农业倾斜的风险。

为改善此情况,一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产权交易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产权界定要清晰。在此基础上对资产价值进行科学有效计量,采用等级划分法,相似类型的资产规定同一个价格区间。依照“数据明确、权利清晰”的要求对农村资产进行评估认证,发放书面证明。录入电子档案,对流转、背书等事项要记载明确,强化信息整合能力,解决信息不對称导致的不良影响。二是由政府牵头建立规范化的产权交易中心,强化农业金融政策导向。增强对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涉农贷款在税收服务中可享受优惠。为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服务,有了政府信用的支持可以消除机构不敢贷、不想贷的顾虑,还可以解决农户和农业企业贷款难,实现金融资源向农业的倾斜。

(四)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

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满足了不同需求主体的金融需求。

一是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在传统金融服务中,金融机构和农村居民之间有很强的距离感,打破距离感的有效措施是使金融组织和金融服务重心下沉[4]。联合农村社区的网点优势,打造与农村居民零距离接触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网点,强化专属农村社区的零售金融服务。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推广移动终端平台,为农村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金融咨询服务,带动新型服务和金融科技的规范发展。

二是积极开发特色农村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建立与各类经营主体特点相匹配的金融产品,秉承“支农、支小、支微”原则,为农村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开通绿色窗口,撬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县域经济所带来的辐射作用在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金融机构可大力推行特色产业金融产品、供应链服务金融产品,解决县域龙头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经营以及销售方面融资难、融资贵。

(五)推进农业保险体系的保障机制

构建农业保险体系对农业金融整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去年农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8%,增速之高表明农户的保险意识显著提高。只有不断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机制,农村金融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农业保险体系的作用是规避、分散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风险,维护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为乡村振兴的实施保驾护航。

首先,应继续推进对农民保险意识的宣传。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其本身的弱质性、不稳定性亟需农业保险承担分散风险,稳定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农户自身抗风险能力弱,向农户普及农业保险相关政策显

五、结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村金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产业兴旺、农村生态宜居的需要,是基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需要。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综上所述,农村金融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村金融的需求也是动态的,主要体现在需求主体、需求金额、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四个方面。金融需求主体变得多样化、规模化;信贷资金的需求具有大额化、长期化的特点;金融产品需求呈复合化、多样化;金融服务呈信息化和动态化。

农村金融供给也要跟随不同的金融需求做出改变。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一套系统工程。在宏观上,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和金融生态,以及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微观层面,不仅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还要持续推进农业保险体系的保障机制。希望通过一系列深化农村金融的改革措施,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构建有效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使得农村金融全面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施中,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陈轶丽.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多元化与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J]. 农村金融研究,2019,(11):41-47.

[2]李明富.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助力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第十二届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创新座谈会召开[J].金融电子化,2019(6):82-84.

[3]张婷婷.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21:50-52,119-121.

[4]周畅,马爱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7):70-72.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Y2022014。

作者单位:邱慧,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李轩,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魏子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王亦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