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台前县沿黄村域休闲需求及公共休闲安全研究

2022-05-18 03:00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孙玉华吴静
河南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黄河村民空间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孙玉华 吴静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乡镇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带动了乡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台前县是黄河沿线县域,近年农业转型带动了工业发展。沿黄河北岸土壤肥沃,有连续的村庄和数量相当的人口,黄河文化历史深厚,黄河黄土的符号特征是世代村民内心永远的家乡情结。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区基本情况

近年,台前县大力推广以党建、政府、企业、集体经济为引领主体,带动贫困户就业创收的脱贫模式,于2020 年顺利实现全县脱贫。近10 年,台前县民营经济较为活跃,沿黄村域出现不少乡镇产业,例如羽绒加工厂、汽车零件加工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等。近年,随着能人返乡创业及乡镇工业、特色农业的大量出现,乡村转型已见雏形。村民就职于当地企业,逐渐有了稳定而可观的收入。同时,外出务工的村民,收入也相对丰厚。村民可支配收入增多,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二)落后的公共休闲服务制约乡村振兴

影响乡村居民消费空间的有经济因素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近年,乡村转型、家庭小汽车的普及,加速了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的渗透,使得村民的消费层次提升、消费空间延伸到县城或者市区。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尤其是乡村通向县市地区的交通的改善,拓展了乡村消费空间。

在本研究区,作为转型中的乡村,经济迅速发展、村民收入显著提升,购买能力提升,同时村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所升级。但村域内少有合理的公共休闲服务。初步调查发现:数量上,村域内仅有几项福利运动器材、整个乡镇区域内休闲公园不足4 个,且公园内休闲设施单一;布局上,乡村物理环境杂乱无章,乡村空间利用不合理、休闲空间和休闲设施相对独立和散乱,不能有效构成村民生活休闲体系,更谈不上一站式休闲服务;内容上,缺乏文化休闲场所,缺乏体现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休闲内容,忽视了人的发展,忽视了文化传承。

这些现象的出现,提醒我们必须重视乡村休闲服务建设。否则,村民在乡村就业、在县城居住,把消费转移到县城,实际上是乡村资金和人口的流出,与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背道而驰的。在这种背景下,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数、提升乡村宜居性和乡村休闲性迫在眉睫。

二、台前县农村居民休闲现状及休闲需求调研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和观察,对研究区农村居民休闲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本次调研重点访谈了来自不同乡镇的400 位居民,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法,所有数据都是有效的。访谈采取分层抽样法,男女老中青幼数据均衡。

(二)研究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特征

近年,村庄产业集聚出现,使村民逐渐有了稳定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观,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脱离出来,村民的休闲意识增强了,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提高了,尤其是对村落休闲空间和休闲设施有了新的要求。而研究区在这些方面十分落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显得格外突出。

(三)研究区家庭组织情况

男性为家庭主要的创收者。近年,约有1/4 的女性随男性外出务工,其余女性和老人负责耕种、照看家庭和小孩,或在当地就业。早结婚是本地区的风俗,不读大学的年轻人20 岁左右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婚后5 年内,每个小家庭基本上可以实现“两孩”化,负责照看孙辈的爷爷奶奶大多50 岁左右。

(四)研究区村民常见人口特征

近年,我国出现了用工难甚至用工荒的问题,外出务工者的工资越来越高,务工者享受到的福利也越来越人性化,于是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的现象增加,例如某村每年约30 位村民在山东省的某鞋厂工作,并在每年麦收和秋收季节放假。随着城市用工难问题的出现,城市部分产业,尤其是加工业向农村转移,让农民实现“离土不离乡”的工作状态。本地作为“能人返乡创业”——承接加工产业转移的基地,以及自发形成的加工工厂,均可提供稳定、可观的工资,故年轻女性纷纷投身到产业集聚区工作,村庄内平素出现的多数是老人和小孩,晚上“兼业者”回家后,也会开展休闲活动,如晚饭后跳广场舞。

(五)当前村内休闲状态及村民的认识

台前县沿黄村域内没有规范的休闲空间和休闲设施。在问询中了解到:村民认为饭后带小孩到处转悠就是休闲,看手机、赶集、做美容、看电视、打牌、看热闹、广场舞也是休闲(文化下乡的电影没有被看作休闲内容,因为这种被动的休闲不受欢迎)。村民虽然对休闲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普遍反映“没有玩的地方”,缺乏合理的休闲空间和休闲方式。这些都降低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通过数据反映出当前村民的休闲方式普遍消极,可选择性较小。村民日常休闲项目选择统计见图1。

图1 村民日常休闲项目统计数据

(六)村民理想的休闲空间和休闲方式

通过长期观察和实地问询得知,目前村域内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休闲空间,村民在休闲时间,喜欢到街坊邻居家串门,尤其是喜欢到人多且与外界有更多关联的厂区周边闲聊。或者在村内商店聚会聊天、或者到有其他经营项目的场所聚会聊天(例如瓜果生产和销售基地),顺便“助力销售”,他们认为这也是休闲。因此得出村民的休闲轨迹是家→村务工作站、村内商店、工厂集聚区、村内其他直销的生产经营区域。

调查数据显示,首先,公园是最受关注的,也是最受村民欢迎的。虽然很多村民没有见过真实的公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通过视频资源的获取,城市的公园总是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其次,对活动中心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再次,对特色种植农场、赶集(含庙会)、运动场和棋牌室也有一定的需求,其中成年男性对棋牌室的需求最为明显。最后,是文化场所。村民期望的休闲空间调研数据见图2。

图2 村民期望的休闲空间数据

三、休闲安全存在隐患

(一)休闲资源匮乏

数量上,公共休闲空间不足,公共休闲形式单一,缺少文化类和室内公共休闲空间。沿黄乡镇区域内休闲公园不足4 个,且公园内休闲设施单一,仅有几项福利运动器材,有利于儿童释放天性、发展特长、健康成长的户外安全空间极度匮乏。

(二)缺乏人性关怀

台前县沿黄村域内,常居人口仍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现有的公共休闲设施不符合该部分人群的安全需求,没有安全和便利行动的设计,常会给老年人和儿童休闲带来安全隐患。

(三)黄河边休闲聚集明显,问题突出

初步调研发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生活在沿黄地区的村民对黄河有难以割舍、难以言说的依恋情感。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黄河岸边,每年夏季自发成为村民乘凉消暑约会溜娃的首选之地,而复杂的水况和杂乱的河滩场景,影响了休闲者人身安全,溺水事故伴随而来。尤其是每年学生暑假期间,成为溺水事故频发的时段。调研得知,黄河边已自发成为沿黄村域公共休闲区,而现有的乡村规划设计与乡村基础设施设备忽略了村民对黄河资源的休闲需求。

(四)公共休闲卫生问题较突出

沿黄村域面朝黄土,尤其是春秋两个季节的风沙较大,在夏秋季节,黄河岸边集聚大量休闲人群,亦吸引了大量推车小商贩加工、零售小食品,而黄河岸边风沙大、缺乏公共洁净水源、食物保温条件不足,所以食物卫生问题尤为突出。

(五)休闲服务设施缺乏

沿河防汛大堤道路两侧区域是周边村民休闲集聚地,也是过往车辆主要通道,没有人车分流隔离带,没有基本的公共卫生设施,对于休闲村民来说,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四、小结

台前县作为转型中的乡村,已经实现脱贫,正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村民可支配收入增多,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渴望改善生活环境和现代化的乡村休闲空间。然而休闲安全尚不能全面保障,公共休闲服务更是滞后于休闲需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以乡村振兴为导向,融入主体村民的本地休闲需求,打造沿黄河村域特色的休闲服务。根据实地考察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提升公共休闲服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丰富农田景观,自发形成休闲资源;打造符合村民休闲需求的休闲场所;依托原有基础提升设施功能;休闲空间规划关注儿童成长;利用黄河资 源,彰显地域特色,留住乡愁;休闲内容重点提升村民文化参与性。

猜你喜欢
黄河村民空间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空间是什么?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创享空间
『黄河』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