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粉碎性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探讨

2022-05-21 09:39
法制博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后柱椎骨粉碎性

陈 东

广东宏力司法鉴定所,广东 中山 528400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是评定人身伤害导致的残疾程度、确定相应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司法鉴定人准确理解适用标准,对维护司法公正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高坠伤致颈椎骨折案件一例,探讨椎体粉碎性骨折法医学鉴定相关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案例

(一)基本情况

伤者卢某,男,58岁,2020年12月2日不慎从2米多高处坠落致颈部受伤。

(二)病史摘要

2020年12月2日伤者卢某因“高处坠落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30分钟”到某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神志清醒,对答切题,检查合作。颈椎生理曲度不明显,无侧弯;颈椎各向活动痛性受限,颈5椎体棘突及棘旁压痛及叩痛。胸腰椎生理曲度存在,无侧弯。双上肢活动可,无感觉过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颈部CT平扫及三维重组:颈5椎体及左侧椎板骨折。入院后于2020年12月9日全麻下行“颈4~6前路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予预防感染、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2020年12月30日治愈出院。

(三)影像学资料

2020年12月4日资料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5椎体纵行骨折(见图1、图2),骨折线累及脊柱前、中柱;颈5左侧椎板线状骨折(见图1、图3)。

图1 椎体、椎板线形骨折

图2 颈5椎体纵行骨折

图3 颈5椎板纵行骨折

(四)法医学检查

检查日期:2021年8月18日。检查所见:被鉴定人卢某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右颈部有一4cm×0.8cm斜行疤痕,颈部活动稍受限。其余体表部位未检见明显异常。

(五)鉴定意见

被鉴定人卢某因外伤致颈5椎体及左侧椎板骨折,伤后予颈4~6前路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第 5.9.6.2项“一椎体并相应附件骨折,经手术治疗后”之规定,其伤残程度评定为九级伤残。

二、案例探讨

(一)脊柱骨折的因果关系探讨

人类脊柱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23个椎间盘连接而成。其中椎骨又分为椎体和附件两部分(除第1颈椎外),附件包括椎弓根、椎板、横突、棘突、上下关节突。脊柱的前纵韧带、椎体前2/3和前部纤维环为脊柱前柱,椎体后1/3、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为中柱,附件骨结构、小关节囊、黄韧带、棘突间韧带和棘突上韧带为后柱。脊柱损伤是指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引起组成脊柱的脊椎骨、椎间盘、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结构破坏或功能障碍,可由压缩、屈曲、牵张、旋转等外力引起。根据损伤的机制分为屈曲压缩型损伤、垂直压缩型损伤、牵张屈曲型损伤、伸展压缩型损伤、牵张伸展型损伤、侧方屈曲型损伤等。若脊柱在瞬间受到超过负荷的暴力作用可导致脊柱损伤,其中以骨折最为常见。脊柱爆裂性骨折多为纵向压缩外力所致,如骨折仅累及中柱,则较稳定,如同时累及后柱,则系不稳定骨折。颈椎是脊柱活动性最大的节段,其体积、强度较其他椎体小,一旦损伤可造成严重后果。颈椎损伤根据发生的位置分上颈椎损伤(寰枢椎损伤)和下颈椎(C3~C7)损伤,其好发部位为C1~C2,C5~C7节段。根据案情、病历资料和法医学检查所见,被鉴定人卢某于2020年12月2日从高处坠落致颈部受伤,颈部疼痛、活动受限,颈5椎体纵行骨折(骨折线累及脊柱前中柱)、颈5左侧椎板线状骨折。由此可见,其高处坠落瞬间,下颈椎(C5)受到超过其负荷的纵向暴力作用下,致颈5椎骨产生纵向压缩型损伤,造成颈5椎骨爆裂性骨折(骨折累及脊柱前、中、后柱),因此,其下颈椎(C5)骨折与2020年12月2日高坠伤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二)椎体粉碎性骨折的鉴定探讨

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同一部位骨碎裂成三块以上则称之为粉碎性骨折[1]。根据骨折的程度及形态,可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主要是裂纹骨折及青枝骨折,完全骨折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前叉骨折、压缩骨折、骨骺分离。在各种损伤中,椎体(尤其是胸椎、腰椎)可能遭受来自矢状轴的屈曲暴力以及来自纵轴的纵向暴力,易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或者粉碎性骨折(后者多为椎体爆裂性骨折)。被鉴定人卢某颈5椎体纵行骨折(骨折线累及脊柱前中柱)、颈5左侧椎板线状骨折,即其颈5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累及脊柱前、中、后柱,致颈5椎骨碎裂为两块,属完全骨折。其颈5椎体并相应附件骨折,予颈4~6钛板螺钉内固定,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第5.9.6.2项“一椎体并相应附件骨折,经手术治疗后”之规定,其伤残程度构成九级伤残。本案例中,若伤者无相应附件骨折,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第5.10.6.2项“一椎体粉碎性骨折;一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之规定,其伤残程度为十级伤残;若采取保守治疗,即使其颈5骨折累及前、中、后柱,但其颈5椎骨仅碎裂为两块,不符合椎体粉碎性骨折之规定,并未构成伤残,即本案例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伤残等级相差2个等级。

然而,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适用指南》之规定,椎体粉碎性骨折可分为以下几种:1.椎体两处或者两处以上骨折累及中柱(如骨折线累及椎体后缘),但椎管仍保持完整,未见椎管前壁受损破坏及椎管骨性占位的影像学证据;2.椎体骨折累及中柱达椎体后缘,椎管前壁完整性遭到破坏,有碎骨块(片)突入椎管内对硬脊膜囊造成压迫,可能造成相应脊髓的损伤或者存在潜在脊髓损伤的风险;3.椎体两处或两处以上骨折,以中柱损伤为主,累及后柱,此类情形相对少见;4.骨折仅发生于椎体前柱(累及中柱的影像学证据不足),但确证有两条以上骨折线(如形成“T”形或“Y”形骨折)并造成椎体(前柱)碎裂成3块以上,可视为椎体粉碎性骨折的一种特殊情形。根据上述1、3项之规定,椎体两处或两处以上累及中柱的骨折,即认定为椎体粉碎性骨折。其实该类型的骨折可能只是爆裂性骨折,未必会碎裂成三块及以上,与客观医学事实不一定符合:本案例中,颈5椎骨两处骨折并累及前、中、后柱,但其颈5椎骨仅碎裂为两块,并非粉碎性骨折。因此,《〈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适用指南》上述关于“椎体粉碎性骨折”之规定与教科书“粉碎性骨折”定义不符,即与《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条款不符,无法确证同一部位椎骨碎裂成三块,大大降低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相应条款之门槛,导致本案例即使无颈5附件骨折,亦无手术治疗仍能评上伤残,显然对另一方当事人不利,有失公正。

此外,根据《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SF/Z JD0103006-2014)之规定,椎体粉碎性骨折系指椎体两处或两处以上骨折,骨折线累及脊柱中、后柱,和/或椎体后缘有碎骨块突入椎管致椎管狭窄者,可视为椎体粉碎性骨折。即椎体两处或两处以上骨折,骨折线累及脊柱中、后柱,可认定为椎体粉碎性骨折。2021年11月17日实施的《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SF/T 0112—2021)关于“椎体粉碎性骨折”则修改为“确证椎体两处或两处以上骨折线并至少一处累及中柱,或者椎体骨折线累及椎体后缘,或者骨折仅发生于椎体前柱,但确证两条以上骨折线并造成前柱碎裂成3块以上(骨碎块应≥5mm)”。上述《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均未规定“粉碎性骨折”必须确证“同一部位骨碎裂成三块”。本案例中,颈5椎骨两处骨折并累及前、中、后柱,根据上述《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之规定,其颈5椎骨可认定为粉碎性骨折,但颈5椎骨仅碎裂为两块,显然不符合粉碎性骨折之规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适用指南》及《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关于椎体粉碎性骨折与教科书粉碎性骨折定义不符,无法确证同一部位椎骨碎裂成三块,大大降低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相应条款之门槛,有损当事人的权益。

三、相关鉴定标准及注意事项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是评定人身伤害导致的残疾程度、确定相应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司法鉴定人准确理解适用标准,对法医学鉴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法医临床学规定同一部位骨碎裂成三块以上为粉碎性骨折[1],临床医学亦规定骨折碎块多于两块为粉碎性骨折[2],即法医临床学及临床医学之粉碎性骨折定义明确,骨折碎块不能少于三块。《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为人体损伤致残程度等级划分之依据,该鉴定标准涉及粉碎性骨折应符合法医临床学及临床医学之规定;在实际司法鉴定活动中,司法鉴定人应准确理解该适用标准。

(二)《〈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适用指南》是《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主要起草人编写的专著,是对《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的鉴定原则、鉴定时机以及鉴定要点和难点等的详细阐述。《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则为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的通则,适用于法医临床影像学外部信息的审核与必要时的影像学检验。上述《〈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适用指南》及《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涉及粉碎性骨折亦应符合法医临床学及临床医学之规定。笔者认为,无论是《〈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适用指南》,还是《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关于椎体粉碎性骨折应符合“同一部位骨碎块多于两块或骨碎裂成三块以上”这一前提条件,否则可能导致鉴定标准认知上的不统一,有损司法鉴定公信力及当事人之权益。

猜你喜欢
后柱椎骨粉碎性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PS植入路径上不同动物椎骨近红外特性差异研究*
寰椎骨折临床特点分析
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4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椎骨形态的初步研究
后内侧入路双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改良后侧倒“L”形入路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柱内外侧骨折
双钢板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骨折方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40例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