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之路,把爱带到西畴

2022-05-22 05:14吕建中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镜架西畴视力

文 吕建中

编者按:

本期《吕博士谈》,主要是关于“路”的探索。本文为“路”的上半部分,讲述了视光领域的工作者们奉献爱心,给地处祖国边陲的云南西畴县带去了清晰和光明的心路;下期,将谈到“路”的下半部分,西畴人民自强不息,开山辟路,走上了通往幸福和光明之路。西畴之路,也深深地鼓舞了视光工作者,他们从中获得了力量,坚持在视光之路上砥砺前行。

在中国,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高度近视学生比例较高,亟须加强近视防控和监测。在99.9%均为山区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自然环境恶劣且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儿童青少年更是面临视力健康知识空白、就医难、配镜难等问题。

2021年12月20~23日,由依视路视力基金会、依视路近视管理团队、“点亮眼睛”教育公益支持中心以及来自全国十余家医疗机构一线眼视光医生、数十位眼视光经销商、零售商行业伙伴组成的一支满怀热情、有着专业水准的志愿者队伍,走进了西畴县山区,以“睛彩童年 点亮西畴”为主题,举办了8场视力健康科普讲座,为近1155名中小学生进行免费眼底检查、视力筛查、现场验光,并为其中987名近视学生提供免费配镜服务。

此次公益之行由依视路视力基金会携手西畴县教育体育局和“点亮眼睛”公益组织发起,在依视路近视管理团队的协助下,集结了医疗机构、行业力量,为当地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也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西畴精神”的激励,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得到了升华。

八方集结,点亮西畴

在祖国的边陲,滇东南蜿蜒的群山里,有一座山区小县:西畴。一支近70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从中国的四面八方出发,向这里集结。

在大部队抵达之前,先遣小分队肩扛、手抬,早就把仪器设备、工具及工作室布置就绪。志愿者们从昆明转机,深夜到达文山州。依视路近视管理团队的仰天浩和先期到达的先遣队员们热情地把大家迎上大巴车。在漆黑的夜里行驶了2个小时,辗转来到西畴县已是凌晨1点多。很多人,风尘仆仆地在路上花了12个小时。

清晨,晨曦的光幕在山巅拉开,微亮的光芒在黛色的山影中,随着云雾飘荡。整装待发的志愿者们,早已忘却昨夜的疲惫,满怀激情地踏上山路。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兴奋和坚定的光芒,仿佛是一束束阳光,将要把西畴点亮。

在这支队伍里,有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晓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陈志博士,北京儿童医院余继锋主任,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院刘才远主任,安徽省立医院石磊主任,武汉艾格眼科医院张捷主任,昆明普瑞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何晓平,唯儿诺医疗集团汪晓倩副院长,福建邵武市立医院眼科危巧英主任,安徽省立医院张勇医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王梦怡博士,青岛福柏眼科医院蓝孝山主任,昆明天明视光谢紫晶副总裁等专家,以及来自依视路近视管理部门的专业团队。强大的阵容,为此次公益活动配备了最好的诊断、验配和科普能力。

刘才远为孩子检查眼部情况

杨晓教授(右)为孩子检查眼睛情况

此次活动,依视路视力基金会还带来了搭载高精度测量技术的依视路光学生物测量仪,可以精准地测量孩子们的眼轴数据,帮助医生了解当地儿童青少年的近视进展情况,并提供科学准确的视力矫正建议。

义诊中使用光学生物测量仪精准测量眼轴数据

活动期间,按出发前多次协调会议上确定下来的工作范围、设备安装、流程管理、现场协调、后勤保障等重点方面,志愿者们依据儿童青少年视力筛查和矫正验配的科学方法,按19个严谨管理的工作步骤,被分成了若干个既独立清晰、又相互衔接的小组:信息登记组、电脑验光组、视力初筛组、瞳距测量组、眼轴测量组、眼压测量组、散瞳组、复查组、插片调试验光组、录订单组、挑选镜架组、信息核对组、割边装配组、IT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科学的分工、紧密的配合,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验配质量,让孩子们在现场获得轻松、流畅、美好、温馨的体验。

视光之路:使命在心里,道路在脚下

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员工志愿者对我说:“看着这些眼睛里充满期望的孩子,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要用最有温度的心、最负责任的手,给他们配上最精准舒适的眼镜,做到专业、高效、贴心。”其实,每一位志愿者的心里都是这样想的。正如西畴公益活动创意发起人、依视路陆逊提卡集团近视管理商务总经理杨强博士在出发前嘱托的那样:“志愿者们要做到心中有爱,眼里有活儿,随时补位,团结高效。”

来自原陆逊梯卡集团的广东小伙儿潘东亮,是一位“IT男”。在以往几次参加的公益活动中,他发现视力筛查和验光数据的录入依靠手工,费时费力,无法应对入校进行大批量义诊的挑战。于是,利用休息时间,他细心摸索,反复钻研,不知疲倦地修改、调整、完善,开发出了一个信息录入App,成功地解决了信息录入、后台数据链接的问题,这一手机端联网、便捷操作的自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大大节约了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大家都很喜欢他,称他为“亮哥”。我对他也充满了钦佩,觉得他既“亮”又“靓”。亮哥自豪地笑着说:“我要点亮西畴,点亮云南,点亮中国。”

兰芝小姑娘正就读于西畴二中初一年级,面对志愿者热心的服务,她显得有些羞涩和局促。验光之后,来到“挑选镜架”组的桌前,各式各样的镜架让她不知从何选起。志愿者书韬告诉她,要选瞳距合适的镜架才能起到良好的视力矫正效果。可是那些与瞳距匹配的镜架设计都显得有些简单,兰芝更青睐于宽大一些的镜架,因为她觉得这些式样更有设计感、更成熟和更具时尚美感。小姑娘虽然年纪小,可她的心里,已经有了对美和时尚的追求,有着自己的个性化审美取向,只见她拿起了这个,放下了那个,再拿回来这个,站在原地久久地下不了决心。在书韬多次耐心的劝导下,兰芝终于把一副适合她脸型的镜架拿在了手上,她侧过脸仰起头,腼腆地看着我,目光中流露出询问和期待。此时,我觉得自己的责任很大。作为一名视光人,我们的每一个建议、每一次验配,都关乎孩子视力健康,我们所追求的改善视力、改善生活的使命,就体现在这些微小的细节里。兰芝选好了镜架,脸上露出了甜美的微笑,而看着她满意离去的背影,我心里在想,我们的镜架设计也要满足孩子们爱美的需求,持续创新,将技术和美学结合起来,不断地推出更科学、更实用、更美观的镜架。

与大型公益义诊交替进行的,是视光医生和专家们为孩子们带来的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两组医生分别在西畴一中礼堂、西畴二中礼堂开讲爱眼知识讲座。第一场“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讲座”中,6位专家每位带领一个班,在兴街镇中心校分六个班级开展“爱眼知识入课堂”活动。教室里,坐满了学校的老师和满脸稚气的孩子,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充满了对爱眼知识的渴求和喜爱。当医生和专家们把《我们的眼镜》立体图书送给孩子们的时候,课堂上沸腾了,孩子们爱不释手地翻阅着,交谈着,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接触到系统和科学的爱眼知识,既新奇又喜悦。有的小朋友兴奋地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向医生和专家们提问。在孩子们的眼里,志愿者们看到了单纯、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深深地为孩子们的美好感动。

陈志博士为学生进行眼健康科普

志愿者心声

在众多的志愿者当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陈志博士曾多次来云南工作。这次来西畴,他带上了自己的女儿。小姑娘活泼可爱,帮着大人们忙前忙后,为孩子们挑选镜架。在陪着孩子们排队等候的时候,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彩色铅笔、彩色小纸片,邀请小朋友们写下他们心里的一句话,再把这些小纸片叠成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小纸鹤。在第一天义诊结束之后的晚上,志愿者团队围坐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些小纸鹤,读着那些天真烂漫的文字,每一句话,都寄托着孩子们的梦想。他们想看外面的世界,想成为教师、工程师、宇航员、画家、文学家,想成为改变山村面貌、创造美好生活的天使。孩子们的梦想,感染着每一位志愿者,更让他们感受到视光之路的意义。陈志博士带上他的女儿,是想让她从小就能看到、领悟到关爱和责任的意义,让她将来也成为一个内心充盈、心怀公益的栋梁之材。每当结束科普讲座或完成演讲时,陈志博士他都会以这样的话充满自豪地结尾:“我是陈志,我是一名志愿者。”

在公益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来自全国的志愿者们召集了一次总结会。陈志博士带着大家回顾义诊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逐个分析,归类梳理,用专业的眼光,反思工作流程、技术手段,提出改进和完善的设想,再将这些设想汇入进一步推敲的研究方案,并提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建议:梳理视光义诊的方法和流程,在不断精打细磨的基础上,制定升级版的义诊规范,形成专业指南。这个建议一提出,便得到了所有医生、专家、近视管理团队的积极响应,一项新的公益专业化提升的研究工作就此拉开了序幕。

相聚在一起,怀着同样的志向,拥有同样的心愿,每一位志愿者在谈到自己的体验时,发自肺腑地说出了触达心灵的话——

王德超:因为我们来,让这里变得不一样。

郑腾:我是一滴水,汇入涓涓细流,流向光明的大海。

王梦怡:把视力健康理念留在这里,让孩子们做自己的视力健康负责人。

赵赟:我是一道光,照亮他人。

归湘颖:感动他人,收获自己的故事。

仰天浩:温暖了孩子们,被孩子们温暖,互相温暖着。

潘东亮:我要点亮西畴,点亮云南,点亮中国。

杨锦:汇聚专业大爱,让生命充满责任和意义。

杨强:3天的公益活动,让我们暂时脱离原有的生活轨迹,在践行视光之路使命的过程中,反思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得到一次人生的升华。

依视路视力基金会秘书长朱家骢无限感慨地说:“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因为缺乏医疗条件和视力健康知识,患了近视无法及时和正确地矫正,影响学习甚至辍学,失去了就业和发展机会。关爱山区的儿童青少年,让他们获得清晰视力和美好生活,这是我们的使命。依视路视力基金会从2015年起,与‘点亮眼睛 ’在云南开展合作,为云南省的儿童青少年免费提供眼健康科普、视力筛查、验光配镜等服务,‘点亮’了云南省大部分地区。截至目前,依视路视力基金会的公益足迹已到达全国27个市自治区、为255万儿童青少年筛查了视力,并为其中21万个孩子免费验配了近视矫正眼镜。未来我们还会和各界合作伙伴一起,把‘睛彩童年’项目长期推广,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专业化视光公益之路。”

视光之路,是一条赋予清晰美好之路,是一条通向光明希望之路,是一条充满关爱温暖之路,更是视光人的使命之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小纸鹤,既是飞起来的梦想,更是我们和孩子们共同的梦想。

编者注: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篇《西畴之路》。

猜你喜欢
镜架西畴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凝望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西畴之秋(外一首)
“西畴精神”——写在石漠上的壮美史诗
保护视力等
视力测试
如何为孩子选择眼镜架
眼镜与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