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2022-05-23 11:07李萍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法治道德

李萍

关键字: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3-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对世界、对自我的观念尚未成熟,因此有时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地位。在成长过程中,教师通过德育教学给与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让其受到正确的自我道德观念的约束,进而改正自身的行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这一任务上负起主题责任,这种责任源自教育的作用,源自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教师应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作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减轻其它学科教师的德育压力,真正负起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科责任。

一、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人类所有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得出,没有实践的德育教学难以让学生的道德意识得到成长,道德认识得到增强。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将实践教学引入到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渗透中。这是对空谈道德理论,不讲实践行动的德育方式最好的回击。对于实践活动的方式,教师应该遵循学生参与,调动思维的原则。学生参与是基础,教师设计德育活动必须能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这是让德育实践发挥作用的基础。其次是调动思维,德育活动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实质内容,能够让其在活动中形成思考,没有思考的德育实践只是一具徒有其表的空壳。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协商决定班级事务”一课的教学为例。根据该课的教学主题以及德育教学要求,教师可以选择“班级卫生的处理”为主题,让学生协商如何班级卫生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提出在处理班级卫生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对其中的某些错误做法进行批判,之后由全体学生讨论得出新的班级卫生管理办法。其中,德育教学的内容应该集中到对错误行为进行分析批判这一过程,通过对不良卫生行为的讨论与批判,从而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与行为认知。

二、利用情境体验提高德育感受

学生对德育教学的认知来自自身感同身受的体验,如果没有这种对具体德育内容的体验感,无论教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其依旧不会脱离德育说教的范围。要想脱离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说教,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中德育环境的创造,利用环境,增强德育教学的学生感受与德育内容的说服力。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德育教学内容,创造不同的德育环境,同时利用德育辩论等的活动以及德育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提升德育教学中的环境体验感。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富起来到强起立”一课的德育教学为例。教师在该课中应该以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意识与民族自豪感为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选择通过视频观看的方式,为学生选择能够展现相关内容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同身受的变化中意识到这一切的变化的来源,意识到做中国人的自豪。

三、利用自我感悟传递德育认同

分享自我道德感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渗透不可缺少的方式,小学生可以通过在分享中体会他人的道德认识,发展自身的道德认识,进而提升自己的行为能力。而且,这一方式中的分享是来自与学生处在同样环境中的其他学生,而非是处于授课地位,已经具有生活经验的教师,这样从其他学生口中分享的德育内容,会让聆听的学生更加认同。如此,便实现了德育教学的深度渗透。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的学生德育分享实践为例。在学生分享实践中,教师根据此课的内容为学生确定了“在自我权利行使中如何保障他人的合法权利”的道德感悟分享。教师先是让学生进行这一问题的讨论,之后在讨论的学生小组中挑选特定学生,或者让学生自主推荐进行分享。经过分享的过程,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肩负起提升学生道德意识,匡正学生自我行为的责任,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减轻其他教师的德育压力,真正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小学德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实践中要充分注重德育分享、情景体验等形式的教学,积极投入到德育教学实践中,坚持自我教学提升,自我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煥明,郄富亮. 简析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6):65.

[2] 樊玉叶. 道德法治观念对小学德育教育理念的影响研究[J].华夏教师,2019(1):16-17.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