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2-05-23 19:27李建港
求知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深远影响。初等教育是农村小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农村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够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于此,文章对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提高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李建港(1975—),男,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丁庄街道广北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观念意识的重要阶段。受教育资源、成长环境、客观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村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是初级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对农村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式,以更好达成教学目标。文章从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目标;创新和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的考核方式;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广大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几点建议,为其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帮助。

一、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唯成绩论”的错误教学理念,只专注于对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忽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为学生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认识不够。尽管有一些农村小学开展了道德与法治教育,但总体而言,存在上课时间较短、教师对课堂的要求不够严格等问题,导致道德与法治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道德、法治方面的积极作用[1]。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农村小学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在德育和法治教育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难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从长远来看,单一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热情,甚至让一些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同时,单一的教学方式会降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难以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另外,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对教材外的教学素材拓展、开发较少,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显得单调、无趣,缺少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2]。

教学方式会对教学进度产生影响。受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能力有限,当前大多数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创新,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其学科素养的培养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忽视学生主体作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切实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但部分农村小学缺乏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培训,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没有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还表现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缺少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这影响了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导致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培养不能有效落实,最终降低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3]。

二、提升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价值观在小学生的精神上生根。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资料和一些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让学生通过事例来理解理论内涵[4]。

例如,在学习“无私奉献”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与边远山区支教的志愿者们相关的故事,向学生传达他们不求回报、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高尚品质。在学习“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搜集关于这方面的光荣事迹,在课堂中互相分享,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适时作出表扬和评价。教师还可以创新课堂的授课形式,例如,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处情境之中,真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表达和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和重要意义,进而达成德育目的。

(二)创新和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的考核方式

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创新和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的考核模式。传统的应试教育下,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以考试的分数作为指标,这是不科学的评价方式。因为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教师在课堂中只注重对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基于上述评价体系不得不去迎合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容易忽略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挥,教师要创新和优化考核方式。教师可以多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如学生在值日时打扫卫生是否干净,能否在班级里很好地与同学相处,在课后是否参加公益活动等,给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成长记录档案,在考核评定时不单依据学生试卷上的成绩,也参考学生平时的表现成绩以及操行成绩等。教师通过多种考核并行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道德与法治德育功能的发挥。

(三)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只有学习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高效,才能减轻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压力。教师在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合理运用时,可以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也能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基于此,教师在提高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讲解有效性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让学生合作学习,理解不同的理论知识[5]。2277D0F5-BB38-431E-904E-6380061D29AC

例如,在教学“学会反思”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教师要先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探讨,这样才能优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在学生反思自己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将反思的范围扩大,深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这样,教师在对教学理念进行合理有效运用的时候,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科思维体系。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题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例如,在教授“同伴与交往”一课时,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引入生活中的实例,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交友的看法,让学生谈一谈哪些朋友可交,哪一类朋友不可交等,或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情景对话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人际交往,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学习“安全护我成长”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前收集相应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法律的威严,让学生明白,在遇到危害自身权益的事情时,要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掌握得更为透彻,理解得更为深入,同时还能向学生进行普法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育案例,强化学生道德观念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学生往往会主动地参与,而在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时,学生就不会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索。留守儿童是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指导时,教师也要把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特性和性格特征,主动地为留守儿童引入案例、故事等,丰富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以便在充分调动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强化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人文价值。

例如,在教授小学四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借助教学案例,做好对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工作。在课堂上,为了增强学生对教学案例的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如下案例。

案例一:父亲生病了,小强与母亲一起照顾父亲,在小强的悉心照料下,父亲逐渐好了起来。

案例二:爸爸妈妈上班非常辛苦,小明主动整理自己的物品,以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案例三:周末,小丽与爷爷一起去散步,看到爷爷走得很慢后,小丽也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并提醒爷爷“小心脚下”。

教师通过上述案例,让学生感受案例中主人公的心境,也让他们明白,每个家庭成员都很重要,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案例、故事要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学习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案例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人文价值引导作用,培养留守儿童的家庭责任意识。

(六)注重課堂情感渗透,加强学生的道德体验

教师通过运用情感渗透式教学理念,不仅能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帮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增强课堂知识内容讲解效果的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反思,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不断地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

例如,“学会宽容”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宽容的真谛。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元化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宽容的力量,并学会宽容对待他人。这样进行情感渗透的教学策略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有效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七)提供展现平台,引导学生发现闪光点

在农村小学生群体中,有不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乏与父母的沟通,极少获得来自父母的肯定与鼓励,因此,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学生的回答多给予鼓励。

例如,在“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问题,比如,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属于公共场所吗?你们了解公共场所的秩序吗?”如此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发言。有的学生回答:“图书馆就是一个公共场所,在图书馆中不能吃东西,不能大声喧哗。”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和肯定,诸如评价“你回答得非常好,而且声音很洪亮”等,使学生能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力量,逐步增强自信心。可见在农村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并对其进行夸奖,使留守儿童渐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强化自己的信心,以在之后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主动地表现自己,助力自身能力的发展。

结 语

教育的发展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文化课程,还要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同时,在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避免过度对学生开展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多用理论加实践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牢固树立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汪东香.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策略[J].智力,2020(32):138-139.

冯时宏.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10):58.

衣晓君.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及分析[J].文教资料,2021(15):204-205.

余显松.提升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出版者不详],2018:111.

王秀.如何提升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9(61):133.2277D0F5-BB38-431E-904E-6380061D29AC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