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感到困惑的若干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2-05-24 03:14李伟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理解物理教学记忆

李伟

摘要:中学物理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探究课程,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学的时候都懂,遇到题目又常常出错?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深入地理解物理的本质、掌握物理的内在规律。本文旨在探讨物理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教学主体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的本质、掌握其内在规律。

关键词:物理教学 记忆 理解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不同于人文科学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体现物理学的本质,注重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物理课时要由浅入深,首先要理解课本中的定义、定理等基本概念,然后再去探究更深层次的物理规律,培养实验技能,最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学生说“上课都能听懂,一做题就错”。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课本的基本知识点没有深入理解,只是停留在记忆的基础上,并没有参透其本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清楚课本上的概念,还要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下面笔者就针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反馈频次较高的问题谈谈应对策略。

一、对于定义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入

比如对于“牛顿第一定律”,教材中有这样的描述:“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若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这个定律是没有办法解决很多问题的。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式探究“牛顿第一顶定律”是如何在实验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其次,在讲授完二力平衡的知识点,明确了“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所受合力为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应提示学生,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等效视为不受外力作用,这个时候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适用。最后,我们要告诉学生定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词叫“保持”。总有学生认为只要物体是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就一定是合力为零。这是不对的,只有保持住这种状态才是平衡态,合力为零。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题目。

例题: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在A、C两点之间来回摆动,不考虑空气阻力,A点和C点是单摆小球摆动的最高点,请问小球在运动到A点瞬间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应对策略:理解定义中关键字词的含义。

对于这个题目,很多同学会说小球在A点是平衡态,他们认为小球在最高点A和C时的速度是零,即静止,所以小球处于平衡态。这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小球在A和C位置的瞬时速度为零,但并不是保持静止的状态,所以不是平衡态。这里学生由于没有理解定义中的“保持”,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可见细节决定成败。

再如,学习重力时要讲重力方向的问题,有的老师直接抛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的结论,让学生强行记忆。这确实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什么是竖直向下。

应对策略:对比法讲解。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就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接着用一个装有一定量清水的玻璃杯向学生展示什么是水平面,观察当玻璃杯倾斜时水平面是不会改变的。最后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具体解释什么是垂直向下、什么是竖直向下,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的区别。“假如有一个临水的小山坡,我们站在这个小山坡上,那么什么是竖直向下,什么是垂直向下呢?”笔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当我们站在山坡上,垂直于地面向下就是垂直向下,而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则是竖直向下,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这两个方向是不同的。当然它们也有重合的时候,即当地面和水平面平行时。这是很多学生经常认为这两个方向是一样的原因,其实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

二、呆板孤立地记忆

呆板孤立地记忆首先容易遗忘,其次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内在联系。下面我们讨论一个光学的问题。学生在学习透镜时会感到很困难,只是盲目地背诵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段时间后就忘记了;好不容易记住了,但是遇到灵活性强的题目又不会了。很多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抽查学生默写一次,以便提高学生的记忆强度,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上,到了毕业班再复习,甚至有可能会把这一节的内容重新上一遍。

应对策略:把孤立规律动态化。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了这样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每个像区的成像特点,然后把各条规律联系起来,和学生一起总结物体在各个像区间运动的情况。

我们总结得出上图:当物体运动在大于一倍焦距外像区时,所成的是实像;当物体运动在小于一倍焦距内像区时,所成的是虚像。如图中标注的实像区和虚像区。物体无论是在实像区内移动,还是在虚像区内移动都满足“当物体靠近焦点时像变大”的规律。这样就把原来繁杂的知识提炼成一句话,减轻了学生的记忆量,也提高了学习效果和记忆的耐久性,把简单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混淆物理量和物理性质

应对策略:口語化解释。

所谓口语化即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非不严谨。

笔者在讲授惯性的知识点时,首先用实例引入惯性的现象,再介绍课本中如何定义。当学生感到这个定义比较晦涩难懂时,再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笔者通常把惯性比作“惰性”,就是懒于改变现状的一种性质,这种惰性在我们个体身上很常见。这样学生就很好理解:物体因为懒惰,就会想着怎么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即维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接着讲解两个易错点,一个是影响惯性的因素是质量。为什么跳远的时候要助跑,而且助跑的速度越快跳得越远?助跑速度快只是为了使运动员起跳瞬间获得一个较大的初速度,当运动员在空中滑行时间一定的时候,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距离就越远。由此纠正学生“速度影响惯性”的错误观点。另一个易错点就是总是有学生把惯性理解成力,认为惯性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和力一样。这当然是不对的,力是一个物理量,惯性是一种物理性质,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惯性不可见,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且它会引起一些力学现象,学生自然容易混淆。笔者通常这样告诉学生:首先惯性只是物体的一个性质,就如男和女一样,只是大家的一个属性。女孩喜好文静,男孩子喜欢运动,女孩子喜欢芭比娃娃,男孩子喜欢舞刀弄枪,这是自然属性的体现,而不是其他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不存在“物体受惯性作用”一说。大白话不会因为不够专业就显得教师水平差,只要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都是可取的。

综上所述,物理学科学习不能简单地背诵课本的定义,然后生搬硬套。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刻板的内容动态化,把晦涩的知识生活化,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能将知识迁移,自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记忆只是基础,理解才是终极目的。学生只有理解了物理性质的内涵才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好物理问题,体会到物理的实用性,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理解物理教学记忆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