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师范生数字胜任力探究

2022-05-24 07:51张雅婷
科技风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师范生

摘要:师范生数字胜任力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泛在化的背景下,探讨教师数字勝任力的构成及其培育问题显得尤为必要。文章认为,教师数字胜任力是集数字基础知识、数字技术能力以及数字伦理道德于一体的综合能力特质。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出了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洋葱模型”。最后,文章探讨了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培育路径,认为可以从构建师范生数字胜任力培养体系、基于实践推动数据与课程的整合、创建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与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培养等路径,推动师范生数字胜任力培养有效落实。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数字胜任力;师范生

一、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时代诉求

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迅速发展,数据充斥着日常的各个角落,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数据中,教育领域亦然。当前,新一轮信息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空前融合,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人类社会即将迈入新一轮的变革。传统教育生态不断受到冲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然开始,新兴技术推动着教与学的发展与变革并由此不断爆发产生的数据如何助推教育成为当代议题。欧盟于2017年面向成员国所有教师发布了《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期望通过此框架指导和提升教师的数字胜任力,以赋能学习者数字胜任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富有竞争力的数字公民[1]。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战略和政策,强调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那么,何为教师数字胜任力?高等教育又将为了培育师范生数字胜任力提供哪些基础支撑呢?在此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下与之相适应的师范生数字胜任力成为了教育教学发展的时代诉求。

二、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内涵界定

(一)相关概念辨析

“胜任力”一词早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David McClelland认为胜任力应该是隐含的、持久的个人特质;Boyatzis提出了胜任力是一个人具有的并在某个生活角色中成功表现的任何特质,是个体的潜在特征。数字胜任力则伴随着胜任力的发展以及智能时代应运而生。欧盟提出数字胜任力是在工作、就业、学习、休闲以及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和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2]。概括地说,不管是胜任力还是数字胜任力,它们共同包含的是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能够游刃有余的完成任务的综合的潜能,数字胜任力较之胜任力而言更加凸显了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数据性。教师数字胜任力与常见的教师胜任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早已展开,教育领域的胜任力研究最早是对教育管理者胜任力的研究。Dineke E.H.提出教师胜任力指的是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和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的综合[3];曾晓东则认为教师的胜任力是指教师知道的(知识)、能做的(技能)、信仰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4]。可以这么说,教师数字胜任力是教师胜任力的子集,其中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是组成教师胜任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蕴含着从素养阶段走向胜任力阶段必经的发展变革。

(二)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内涵界定

人工智能时代不仅是技术设备智慧化时代,同时也是数据的泛在化时代,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增快了教育数字化的步伐,因而这个时代下教师数字胜任力走进了大众视野。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行业的建设者接班人,关注其教师数字胜任力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欧盟发布了《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1];2018年9月,我国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赋能教师的教学决策[5]。国内学者郑旭东认为教师数字胜任力是指教师具有的,能促进他们富有成效地应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且实现优秀教学目标的能力特质群。而这些能力特质包括了与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和个人特质等[6]。仇晓春[7]于2021年对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进行了述评,苏晓俐[8]等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构建了面向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综合以上,本研究认为教师数字胜任力是指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所具备的一定的数字基础知识与伦理道德,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特质。

三、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构成

基于已有的各种胜任力理论模型,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及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内涵界定等构建了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洋葱模型”(如图1所示),它从外表到内里层层深入地描述胜任特征。由上可知,教师数字胜任力主要是由与数字有关的知识、能力与伦理道德三个层次组成:

①第一层是数字基础知识,随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框架的提出,技术性知识成为了教师知识体系的必备要素[9]。再加之人工智能时代冲击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师角色定位等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因此知识层面不止包含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应具备的数字理论知识,它还将数字技术知识等实践性的知识包罗在内。②第二层是数字技术能力。智能数字技术赋能的时代,教师有意识地使用数字技术以及使用数字技术的熟练性,构成了教师的数字技术基础能力,也直观反映了教师对数字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③第三层是数字伦理道德,包括教师能够理性地使用技术,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下数字技术带来的安全、伦理和道德问题,能清醒地认识数字技术于教育的价值意义以及在教育教学中贯穿数字伦理和道德,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时代下在教育中的技术优势及其潜在风险,明晰人工智能时代下数字技术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在教育教学中谨记遵循伦理道德规范。

在这个模型中,数字基础知识等基本知识与技巧居于最表面,具有基础性,最容易改变和发展,相应的课程安排应靠前;数字技术能力处于中间,是数字基础知识与数字伦理道德的衔接;而数字伦理道德居于最内里,并且伦理信念的塑造有赖于其对知识的理解及整合数字技术能力应用于实践,不易触及,也最难改变或发展,也是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中最核心的部分。这些内容形成一种由外到内层次包裹的结构,越居于里层的特征,越难以评价与改变;反之,越趋向表层的特征,越容易学习和培养。

四、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培育路径

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结合当前我国推进教师数字胜任力的行动計划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路径,本研究建议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整体提升师范生的数字胜任力:

(一)构建师范生数字胜任力培养体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经历一定的培养和训练中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如今与师范生数字胜任力有关的培养缺乏一定数字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构建师范生数字胜任力培养体系,并尽可能地逐步完善至职后中,形成一体化的培养培训体系。为了更大范围地促进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培育发展,国家需着力推进确定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及其标准,明确数字胜任力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要求。具体来说,相关教育部门需要更新师范生课程内容,在师范生课程安排中增设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等与教育相关的课程,或在已有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相应地增设时代热点与知识点,以丰富师范生的数字基础知识,并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数字伦理价值观;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线上或线下有利于提升数字胜任力培训学习机会,重视师范生的实习工作与实习过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时代下数字技术的优势,构建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培训模式。

(二)基于实践推动数字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在教育教学中提高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使用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师范生数字技能和能力。在传统的师范生教育课程中通常是通过不同的课程来传授技术知识、学科知识以及教学知识,这就很容易导致师范生所学的技术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剥离,最终难以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教育中的数据如果不能用于实现与教育有关的分析与处理,数据也只是数据未能发挥其作用。我们深知只有加强课程整合,才能为师范生提供深度整合的TPACK知识,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的发展;只有从实践入手,真实地将师范生置于教育问题情境的中心点,才能让其切身地思考和探讨如何应用数字技术去解决问题的方法。人工智能时代让数据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基于实践推动数据与课程的整合,进而提升师范生的数据技能。具体可从基于数据进行的课前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与监控、课后反思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数据与课程的融合,通过数据的反馈所映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地修改与完善。

(三)创建智能化的教学环境

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场,智能数字的育人教学环境能够为即将进入教育行业的师范生带来沉浸式的教学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师范生的数据意识,便捷地获取与整合各种教和学的资源,对于提升师范生的数字胜任力非常重要。具体地说,以搭建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实验室等智慧环境为抓手,通过构建情境化、整体性的深度学习环境,将知识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帮助学习者建立抽象知识与现实世界的链接,以助力师范生的数字胜任力培养提升。与此同时,高校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数据意识与知识,充分利用智慧环境的优势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并鼓励师范生尝试在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中运用数字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应该加快推进智能化教育环境的建设,努力为师范生创设良好的教学创新环境,提高数据在教育中的利用率使德数据作用于教育、服务于教育,并鼓励师范生开展智能教育实践探索,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数字胜任力。

(四)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培养

通过整合多方力量,为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共同促进数字化教育生系统的发展。主要可以从培训指导、环境创设、教师共同体支持与个体发展四部分进行:①要在全国各地开设教师教育者培训的平台和课程,丰富职前职后教师数字化胜任力培养途径与资源保障,并将数字胜任力纳入培训范畴;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数字培训机会,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师范生的数字素养和处理虚假信息的能力。②应加快智能教育环境创建,使师范生通过实战获取的经验累积转换成实践性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胜任力。③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支持是提升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有效途径。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对某一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度的探讨与研究进而解决改善与升华,这能使师范生受益颇多。④提升师范生数字胜任力最根本的源动力在于其自身。师范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人工智能及数据技术的新发展新动态,主动学习了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与丰富自身综合能力。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已然到来,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大有燎原之势,在此趋势下教师胜任数字技术并将其与教育融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接班人,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培育问题亦是不容忽视。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要求,探寻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培育问题应当被提上教育技术和教师教育的研究议程。本研究从师范生教育的视角切入,对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内涵、构成及师范生数字胜任力的培育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从当前来看,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研究和框架构建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在教师数字胜任力体系构建、环境创设等方面还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旭东,马云飞,岳婷燕.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技术创新教师发展的新指南[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02):121-128.

[2]任友群,随晓筱,刘新阳.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5):3-12.

[3]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1):65-69.

[4]曾晓东.对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过程的梳理[J].教师教育研究,2004(01):47-5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9-17)[2020-12-23].http: / /www.moe.gov.cn /srcsite /A10 /s7011 / 201810 /t20181010_350998.html.

[6]郑旭东.面向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7]仇晓春,肖龙海.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研究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05):110-120.

[8]苏晓俐,马武林,克里斯蒂安妮·吕特格,托尔斯滕·莫斯.《欧洲教育工作者的数字胜任力框架》解读和启示[J].开放学习研究,2021,26(03):47-54.

[9]刘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11):12-18.

作者简介:张雅婷(1998—  ),女,侗族,广西柳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时代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育部:公费师范生离校前全部落实任教学校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产权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共政策选择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人工智能时代应对失业问题的策略
建立公费师范生转入与退出制度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