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学计算机,帅!

2022-05-25 09:44朱小小
大学生 2022年5期
关键词:理工科代码计算机

朱小小

2022年3月返校,我站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大楼下微微眯起眼,仰着脖子再看那栋瘦瘦高高的建筑,一切恍然如梦。再过不久,我居然就要披上计算机硕士的毕业服了。

2015年7月,在报考专业大海里毫无头绪的我,抱着学什么不都差不多的心态,听从家里的建议选择了理工科中的战斗机、男女比相去甚远、“程序猿”段子全网飞的——计算机专业。没想到我一个文文静静的女生,埋头一读就是七年,而我觉得,这七年的意义远远不止手中的SCI和国奖,更多的是对我人格润物细无声的塑造和改变。

计算机是披着数学外衣的大尾巴狼

七年前,本人作为大一的萌新还没开始做梦,就被各种各样的数学课砸晕了。

刚开学收到下发的课表,我两眼一黑差点以为自己手滑报成了数学系。如果没有手滑,难道是学校给我们画了个大饼,忽悠我们转去人才济济的基础科学院系吗?高数、线代、概率论,每一门都是比石头还硬的大碉堡,没被吓跑就已经谢天谢地。泰勒、柯西、洛必达、拉格朗日、傅里叶,我说不清这些名字和公式有什么关系,但如果不小心连连看对应错了,保准老师给你一个红叉叉加一个大白眼。

第一个上场的选手是高数,一上来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因为计算机专业和数学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我们的教材是高数中难度最大的一版。我们寝室四个女孩上课轮流占座,稍微靠后一点都怕赶不上飞速掠过的PPT。如果说其他的课堂还会有偶尔的课上悄悄话,和数学相关的课程教室里都是出奇的安静。

除了高数,线代、概率论等其他的课程也都知识点多而繁杂,老师们的语速一个比一个快,倍速播放有时候都讲不完应授的课堂内容,偶尔还要拖个堂。到了期末发现,每门笔记都有厚厚的一沓,更头疼的是要全部消化进肚子里才能最终应付得了最后的考试。

我从没觉得自己天赋异禀,但我就是以普通女孩的身份,做到了一个酷似学霸的逆袭。凭的是什么?题目不会做,我先看答案,然后一遍遍理顺答案逻辑、解题顺序,直到看一眼同类型例题就能冒出来答题方法。每天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10点伴着夜风回寝。

记得有一次早上我们全寝室的人都睡过头了,室友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床榻一摊千斤重,闹铃啪啦叫不醒,摧残祖国花骨朵,欢迎光临计算机。”评论区飘过各种难以置信:“计算机不是玩电脑吗,不应该很开心吗?”“大学不是用来玩的吗,怎么会这么累?”。

我反手一个大白眼,知道有多苦又如何?知道烧脑又能怎么办?既然不能穿越时空把当时选专业按下确认的手给剁了,一句话:自己选的路,就要坚持到底!

事实证明,笨蛋一样的坚持才是最可怕的,我的数学课基本都在90+,好一点的有95+,有一次还甩过众多男生拿了全班第一。我总是在一片惊叹的目光中领过我的试卷,挥一挥衣袖不留一片云彩。现在回望,我很庆幸自己花了很大的功夫认真学习基础数学。这对我在之后的编程算法课程学习中,使我能够更加深入掌握底层的逻辑,对于算法的搭建也更加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此外,连这么生硬无趣的数学都攻陷下来了,还有什么枯树叶子是我啃不动的呢?

计算机带我拉高各种能力值

现在的我和七年前的我不可同日而语的一大关键,竟然是因为计算机专业重塑了我的性格。

上了大学之后我逐渐习惯了一个人去图书馆,沉浸在一个人的战场。计算机的专业课除了理论教学,基本上每一门都伴随着相应的实验课,每一个人都需要用该门课程学到的算法知识,用代码写出完整的程序,才能合格。从低阶的c语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到高阶的编译原理、计算机图形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等,课程有几门,就有多少需要码。

大部分计算机课设都是单兵作战,所以我习惯了一个人打开电脑,屁股都不带挪地噼里啪啦一整天。碰到代码调试错误当然也会心情郁结。我习惯了一个人在晚间的操场肆意狂奔发泄。从一开始的迷茫被海量信息淹没,到后来变身老油条,能够精准判断哪些大up说得会更可信,应该先排除哪些错误,先尝试哪些方案,都慢慢摸索出了规律。我的自学能力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对于关键信息的敏锐度、海量信息的总结能力也逐渐攀升。

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个人能力全方位的考验。从某种角度讲,近年发表的文献、领域内的动态成为了可以辅助我们开天辟地仅有的那把斧头。在这条路上,没有人告诉我正确答案,我不知道这个方案是否行得通,更甚者,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存在正确答案。像是一个人被扔到四野苍茫的沙漠,还给你蒙了一层黑色的眼罩。

我的方向实验室内没有人接触过,试过太多次错误。有一次辛辛苦苦标注了一个月的数据,结果最终因为实验效果不好被打入冷宫;有一次花了半月仔细推敲的算法,因为和数据“打架”被丢弃;而最后好不容易写成稿件,也因为审稿人的驳回,不停地修修改改,不得已换了好几家期刊才得以发表。

除了專业学习能力,万万没想到生活能力也要禁得住敲打。大四的时候导师希望我尽早进实验室实习,我满心欢喜,期待着开启新的生活。火车卧铺睡得迷迷糊糊,地铁换了几趟,好不容易拖着两个大箱子走进实习公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逼仄的小空间里硬生生塞了两个歪歪扭扭的上下铺,没有桌子,地板到处翘起了角,窗户没关,外面施工的声音刺耳难耐,从阳光的侧影肉眼可见飘落进房间的灰尘,铁锈味和灰土味混杂在一起。看着我手边的行李箱,都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收拾起,只能披个外衣在木板床上凑合一晚。后来精致的我都能自我开导了:古人可以以天为盖地为庐,我这还有铺盖强多了!窗外有灰我洒水,床上小桌也顺手安排,陋室虽陋,惟吾德馨,哈哈妙哉。DDB9034A-76C8-4FB5-9F12-577798CEAE35

也正因为单打独斗练就了我的坚忍和笃定,和枯燥的数学、编程打交道的日月赋予我拥抱寂寞的温柔,面对无解问题却常怀迎难而上的态度,我才变成了现在的我。

原来学计算机可以这么有安全感

曾经我以为,最枯燥的就是计算机了。代码就是一板一眼,不知变通,一个环节出错就满盘皆输——结果错误。连数学得分都还有过程分呢,计算机却是残酷无情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有一次期末课设,程序量很大,一直在报错,两天时间我在图书馆疯狂调试排查错误,一度穷途末路想砸键盘摔电脑,然而我再气恼,程序依然冷冰冰地望着我,好像是在嘲笑一个气急跳脚的小丑。我怒发冲冠,代码简直就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可是转念一想这种呆板又执拗的反馈,难道不是计算机的优点吗?

你看,我永远知道给定确切输入和逻辑之后的结果,我永远明白机器是不会欺骗我的,我永远知道只要我一点点地码,总会完成我的逻辑可视化……这种巨大的安全感,好像让我窥探到了枯燥代码背后的温柔。

这七年也许大部分时间我都在象牙塔,但偶尔窥探到社会的险恶和复杂还是让我打了个冷战。而我现在才发现计算机作为一门纯粹的理工科有多么地简单、朴实、纯粹,又多么地出淤泥而不染。

在计算机的世界,我可以安心地专注手边的事,正因为代码的枯燥单一,才证明一个个工作在一点点地、肉眼可见地推进。有bug难道就代表没有推进了吗?恰恰相反,它正在一条条排查错误的可能呀!而且我特别有信心地知道,只要我每一条代码没有问题,那整个程序肯定就会没有问题,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君子协定。

世界那么复杂,而我的七年大部分时间都充满了安全感和确定性,这也许就是计算机能带给我最温柔的呵护了吧。

七年时间似乎我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也改变了:他们说,我总是逻辑严密;他们说,我特别冷静理智;他们说,我总是有条不紊……原来不是我学到了算法,是算法逐渐强化了我的外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已经渗透到我的方方面面,日常点滴、人生抉择、待人处事。

我的朋友圈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我逐渐变成了女性朋友圈里的知心老阿姨。朋友们说,“不知道中了什么迷药了,一有问题想求助第一个就想到你!”“神奇啊,每次自己碰到问题就是一坨浆糊,但每次和你聊完就感觉头脑清晰了。”我摸摸后脑勺,有点害羞。

也许这就是计算机的魔力吧,看似被迫一朝一夕的苦命编程,恰恰变成了每日的逻辑演练。进入职场的朋友还需要抽时间去看思维搭建工具书,而幸运的我,已经在读书的过程中武装了七七八八。

女生+计算机才是最帅的

我从没觉得计算机天然是男性的天地,我也从没觉得理工科天生是女生的仇敌。有的人搬出数学统计,你看!计算机专业9男1女,硕博中的女生就更少得可怜。大部分人只看到了这肤浅的表象,他们不知道的是,理工科中女性的比例正在缓缓爬升。

本科期间,计算机系保研的学生中女生占了多数。我们辅导员都笑着调侃,女生就是成熟踏实,不像男生天天在宿舍蹲着沉迷打游戏。有一次实验课强制要求去机房,班上部分男生往往等不及打铃就偷偷溜走了,老师过来一瞪眼,“怎么回事,男生都去哪儿了?就几分钟了都坐不住?那正好,我点名签个到!”我们哄堂大笑。

刚进研究生实验室的时候,就我一个女孩子,可我从没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在重大的课题面前,我和同门众多师兄一样,我们唯一的标签就是学生。而我甚至觉得自己思考問题更全面周到,对于细节能更多一点地关注和留意。比起实验室其他男生偶尔的粗心大意,我的细心能够顺畅地让代码一次过,节约了不少调试的时间和力气。从刚进实验室的乌龟爬行到后来的小步追上,不懂就积极去学去问,想到点子就立马去实现,不拖拉高执行,很快,我的项目推进速度已经和高年级的师兄们不相上下了。

有一次,师兄们都脱不开身,我被导师委派承接了一个项目,天天跑沟通和项目支撑。忙得不可开交时导师给我发微信,说希望我能冲一冲两个月之后的CVPR(计算机视觉顶会)会议。我瞬间一个脑袋两个大,双向齐头并进的压力呼啸而至,压得我喘不过气。实验室的同门师兄们也陆续收到了导师的冲锋指令,在群里发着各种生无可恋的表情包,哭天喊地痛诉哀叹。“唉,又要赶论文!这研究生的苦日子真是难熬!”我插了一句,“你们的可爱师妹这一头还在伺候着甲方爸爸呢,我得双向开工,我向谁哭去!”群里顿时没声音了。

如果非要问在一群男性之间学习生活会不会有困扰?多少有一点点吧。有时候会觉得和理工科的男生打交道简单纯粹,但有时看见镜子里逐渐退化为粗糙女汉的自己也会汗颜;有时候觉得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不比男孩差也暗自窃喜,但有时也羡慕三五成群的女孩子可以八卦shopping;有时候师兄们的“直球”脑洞成为每日的欢乐源泉,但有时候也奢望身边有一个心思细腻的闺蜜可以说些女生间的小秘密。

但我始终觉得这些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并且我也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女孩会被理工科的魅力所吸引。理工科的思维加上女性的以柔克刚,没有比这更帅气的搭配。我们实验室下一年招的学生中男女比已经是最正常的5:5,再下一届呢?

我也偶尔会幻想,如果七年前的我选择了人文社科专业,如今又会如何?但两相比较,我还是觉得计算机更好,我喜欢这种用数据说话的实在,喜欢有条有理的判断,喜欢事物因果分明,喜欢通过逻辑推演一切的事情。

责任编辑:陈思DDB9034A-76C8-4FB5-9F12-577798CEAE35

猜你喜欢
理工科代码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