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以为常,“俭”以养德

2022-05-26 10:22陶雯沈芸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品格课程

陶雯 沈芸

【摘 要】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立足时代要求和校情,深挖厚掘学校文化基因,以“惜物”为核心,尝试围绕“惜物养德”项目进行实践探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惜物养德 品格 课程 实践探索

我校基于时代背景,尝试以“惜物养德”项目为抓手,带领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架构丰富多彩的课程,在浸润、参与、体验的过程中重建对中华文化传统——“节俭”的认识,逐步引导学生超越外在的“节用行为”而走向主动、自觉地“惜物”,实现“惜物以养正,惜物以成习,惜物以磨志,惜物以爱人”的育人目标。

一、创生课程,在主题式学习中打上“惜物”底色

俗话说“深挖井”方能“饮甘泉”。学校充分发掘教师资源,组建“惜物养德”主题课程研发组,统整道德与法治、语文、美术、科学等学科中与惜物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优化,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身边的、未来的三个角度层层递进地学习节俭智慧,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俭”文化巧妙地应用在生活中。低年级以诵读、观看动画片、听经典故事、读绘本等方式,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中的节俭名句和典故等;中年级以制作书签、吟唱经典、观看情景短剧、拍摄微视频等方式学习《朱氏家训》《颜氏家训》《诫子书》等家风家训;高年级以创编情景剧、绘制连环画、开设小讲堂等方式学习《论语》中的经典惜物名言和故事。学生在经典“俭”文化的熏陶中得到精神引领。

我们开发了系列主题校本课程:“一粒米”走进一年级“金玉‘粮’言”,根植惜物意识;“一本书”翻开二年级“爱书识俭”,养成习惯,增长智慧;“一个瓶”撞响三年级“‘瓶’易近人”,学会节用,方可绿色生活;“一块布”绘制四年级“‘布’言‘布’语”,废物利用,推陈出新;“一座桥”架起五年级“慧心‘桥’思”,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融合碰撞;“一条河”勾连六年级“‘惜’水长流”,厚植人文情怀,保护自然资源。我们旨在用灵动多变、别具一格的课程,带领学生徜徉在生活的世界里,解密大千“物”语。

在实践推进的过程中,课程组坚持“打好一场‘攻坚战’,共同谱写‘协奏曲’”的研究宗旨,以三年级“‘瓶’易近人”主题课程为研究范例,采取专家引领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模式,整体架构课程框架。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倾听“瓶的诉说”,探索“前世今生”,树立惜物意识;纸艺社团为瓶子“穿上盛装”,旧貌换新颜;音乐课上,瓶子“会唱歌”,巧手之下,静听天籁缓缓流淌;语文课读出新花样,“瓶”的寓言树立正确的待物意识,“瓶”的妙用增长惜物智慧。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共同指向学生朴素生活信仰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养成、惜物智慧的增长。

我们突破难点,抓准重点,三年级构建研究范例,其他年级围绕各自的课程主题,基于范本进行单元课程特色设计。我们由一到多,叠加创意,让课程愈加丰实。

二、创新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积蓄“惜物”能量

学校围绕“惜物养德”这一核心,从小处着眼,从学生每日生活入手,在校内开发主题活动,让学生得到浸润式的体验和实践;从大处入眼,放眼学生未来发展,让学生走出熟悉的生活圈、去校外开展游学活动、发现应对时代问题的惜物智慧,为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公民奠定基础。

1.充实有味的“节俭智慧”主题活动

利用综合实践课和班队课,每个年级从“识物、造物、购物、待物、用物、改物、赠物”这七个方面,展开“惜物”教育,逐步丰富“惜物”内涵。

“识物”活动让学生明确“物”的概念,认识物分三类:自己的、自家的物品;学校、社会的公共资源;国家、全人类的财产、自然生态资源。“造物”活动旨在让学生领悟为什么要惜物,即了解“物”的来之不易,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学会感恩他人。“购物、待物、用物、改物”这四个活动告诉学生怎样“惜物”,重点引导学生从“智慧选物、真诚待物、物尽其用、废物利用”等方面落实惜物行动,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物欲,养成节俭品格,增长惜物智慧,磨炼朴素生活的意志,成为俭朴、诚朴、智慧之人。“赠物”则将“节俭待己”和“慷慨待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六一儿童节,学生玩转交换空间,从“真诚待物”“物尽其用”“废物利用”等方面落实惜物行动。每个学生拿出家中闲置或巧手改造的物品,在自己布置的商铺中进行“物物交换”,使每一件物品发挥最大的价值。本次“淘宝”所得钱款化为一箱箱学习用品,飞越千山万水,奔赴新疆乌恰县实验小学,从而使“惜物以爱人”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此外,我们把“少年说发布会”定为学生展示、交流、成果辐射的平台,分享“物尽其用金点子”“资源节约小妙招”“一物多用大智慧”,涵育学生勤俭、自律、仁爱、创新的品格。

2.朴实有乐的“惜物游学”活动

学生的品格养成需要时间、空间的充分滋润。社会教育空间的打开,将会给学生以真切的品格践行时空,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学校精心定制“四色”社会实践基地。绿色生活基地:常州菜根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处理中心等;紫色非遗基地:常州梳篦研究所等;蓝色物流基地:常州港录安洲码头等;金色创新基地:国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这些基地为学校“惜物养德”项目提供教育和实践体验的场所。

我们的游学不一样,围绕“物”的生产、加工、处理环节,依托惜物游学活动手账,从前期的游学准备,到以问题为导向,以自主选择、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展开游学活动,再到后期的游学反馈和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式的实践过程。

本学期,六年级学生来到常州梳篦厂,五年级学生走进临溪农庄,四年级學生探秘绿色动力环保热力公司……学生在游学中思考、体验,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体会辛勤耕作的不易,明白资源的可贵。

三、创设环境,在自助式创造中绘就“惜物”校园

我们努力进行“三区”环境建设,在师生自助式创造中,校园弥漫着浓厚的“惜物”文化。

(一)文化宣传区

一墙:构建“惜物养德教育主题墙”,展示古今惜物的典范故事,征集学生的节用小妙招,图文并茂进行惜物知识和生活智慧的推介。

一廊:每层教学楼的长廊上方悬挂惜物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对学生形成惜物意识进行熏陶。

二十四角:二十四個班级结合二十四节气的时令特点和民风民俗,布置创意惜物宣传角,组织学生交流、参观,学习传统文化中节俭的智慧。

(二)学习体验区

一坊:开辟“绿色工作坊”,开展日用品智慧设计、制作活动,变废为宝艺术创作活动。

一室:建立“农事体验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开展四季农事体验活动,学习劳动人民惜物、用物的智慧。

千人岗:立足“人人有岗,人人守护”原则,设立各种公物守护人岗位,让全校一千多名学生在每日的校园学习、生活中落实惜物行动。

(三)成长展示区

一交换空间: 每学期开展一次“以物易物”活动;在操场上搭建大型展区,分类展示学生的绿色智慧生活成果,启发大家的节俭智慧,为学生自由交换创意作品提供机会。

一专题网站:在校园网建立“微光节俭接力”主题网站,呈现惜物养德特色资源,探索绿色生活教育路径;设“宝贝回家”专栏,把学生遗留的用品分类整理,发布失物招领;建立“惜物教育”主题活动档案,记录成长历程;利用微信公众号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互联平台,宣传惜物实践教育。

一馆:建立 “时光记忆馆”,收藏各班发展、学生成长过程中富有意义的物件,记录美好的小学时光。在毕业时给学校留作纪念或赠送给学弟学妹。

校园里,人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楼道里,在慧心巧手的装扮下,用过的梳子、修正带的外壳,大放异彩。走廊上,废纸做成的京剧脸谱,让白墙也有了绚丽的绽放;废弃的蛋托,也有了可爱的模样。

学生还在校园里捡拾银杏落叶,做成漂亮的花束;鞋盒配上英雄人物的剪纸作品,汇成“英雄墙”,那便是我们心中最亮的星;硬板纸盒,因材制宜,创作出不同风格的电视机;自编了“诸葛亮教子”“周总理的睡衣”等多部主题剧本,手绘了一幅幅与惜物相关的画作,并把这些录制成一个个“惜物”主题“电视剧”。

“‘布’言‘布’语”布贴画,重回旧时光展,“穿盛装的瓶”“游历老常州”立体书展,一场名为“‘剪’以养德”的主题系列艺术展在学生的创意中应运而生。一点巧思,学生打造出自己独有的“稀世珍宝”,也让校园绽放新的光彩。

我们用课程铺底,用活动加持,开拓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赋予更充足的学习时间,只为让学生成长的终点花开万里。围绕“惜物养德”培育目标,项目评价组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方面、持续发展,为学生成长加活力、添动力。我们的奖励别出心裁,为努力行走的学生特殊加冕。项目评价组摈弃传统的颁发奖状的奖励模式,创新奖励形式,有效结合项目特色课程,开发设计荣誉奖章。如结合三年级“瓶”易近人主题课程,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特色“瓶盖”徽章;四年级“布”言“布”语主题课程中,学生利用废旧布料设计制作布花胸针。戴上私人定制,我们的童年也闪闪发光。

走好新时代节俭之路,不仅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在项目实施中通过空间的熏陶、他人的引领、事件的体验、物资的惜用、时间的浸润,使学生“惜”以为常,承传统美德,增生活智慧,树超前意识,更好地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俞晓婷.惜物以养德:中华文化传统中的节俭智慧及其传承[J].中国教育学刊 2020(5).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品格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