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探讨

2022-05-27 06:52胡友永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减信息化信息技术

胡友永

“双减”是党中央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来制定的长期性政策,关系到未来几十年“人口”和“人才”两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目的是支持民族复兴和共同富裕。学校能否实现“双减”后的“质效双增”,直接决定了“双减”能不能落到实处。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高速发展的大潮下,教育信息化有望成为助力“双减”政策精准落实的有效帮手,为重塑教育生态提供了有效手段,为推动“双减”,实现“质效双增”提供了重要力量和关键支持。

信息技术赋能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意见》指出:“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做好“家校共育”是“双减”政策提出的一项重要且有效的工作。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跟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学生在校学习结束后,在家中的学习一般由家长监管。一方面,有的家长未和校方有效沟通,并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辅导学习方面,既不能针对性辅导,亦增加了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能力不同,监管力度不同,造成了同一班级内的学生成绩逐渐拉开,出现“断层式”班级。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教育信息化手段优化解决。

在家校沟通方面,学校可以利用QQ、微信班级群和问卷星上传学生的在校信息和学习数据,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端或电脑实时查看孩子的学习状况,实现信息共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校外辅导方面,教师既可以采用钉钉在线课堂、腾讯会议等方式布置作业、答疑辅导、课后服务、学习课程、监管学生,也可以建立校级平台、储存授课视频、形成“课程超市”,实现在线优质资源的优化利用;还可以利用智能平台存储的大量课程资源,让学生异步观看和学习优质课程。比如,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的“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特点,系统化、体系化建设了课堂教学资源,覆盖了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汇聚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六个板块的优质资源。课后服务资源包括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六类。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以上诸多信息技术方式可以直接让教师参与到家庭教育中,解决家长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弱项,最终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填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育管理的智能性,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契合了“双减”政策中提到的保障学习课后服务条件,凸显了信息技术为“双减”政策落地提供的不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信息技术赋能高效课堂建设

“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育人方面,如果能利用“短时间”做“高效事”,争取将“校外培训”转移到“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汲取到所学、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那些昂贵、普遍的“校外培训”或许将会荡然无存。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使学习内容的组合更加合理、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变反复刷题为有的放矢。课前,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备课效率;课中,教师凭借多样化的学科工具,实现师生深度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学生通过获取大量的“针对性”学习资源,做到查漏补缺和个性化学习。

课堂教学是落实“减负”的“压舱石”,建设“高效课堂”,难点和重点是在固定班级制下,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共同成长,即“优秀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信息技术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行“精准教学”。大数据也帮助教师科学布置练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了学习空间,利用富余时间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仍需加强学习的学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通过“精准练习”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度融合下,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的单个课时内的情境创设、学情分析、重难点突破、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评价反馈等,大单元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持的问题分析、持续探究、综合解决等,均是信息化赋能课堂深度发展的切入点,使课堂成为“双减”政策取得实效的主阵地。大量智慧教育平台的开发,也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与素养,深化了教师对课堂教学变革和理念、策略、方式、方法的理解,使得“自主、合作、探究”落到实处。而通过大数据助力教学,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到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采集、分析教学活动中的数据信息,精准分析教情学情,加强教学针对性,提高课堂时效性,从而将减轻学生负担落到实处。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信息技术的开发,只有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灵活学习和运用,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赋能“双减”,智慧课堂引领“高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日臻成熟,课堂教学技术也迎来大变革,教师只有积极参与教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才不会落后于时代。信息技术赋能教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增强和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和提升,从而激发教师真正的内驱力,利用信息化做好成长规划,让教师真正成为面向未来的教师,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

信息技术赋能薄弱学校高质量发展

“双减”的核心要义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围绕家庭、学校、社会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在国家层面,应实现小范围“好学校”到区域内“好学校”的良好转变,点带动线,线拓展成面。如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此,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雄安教育发展合作协议》,2018年3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挂牌成立,2018年9月,第八十中学专家团队进驻雄安。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原名安新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学校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社会信誉不高,是一所典型的薄弱校。薄弱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师资不稳定且相对薄弱,结构性缺编,职业倦怠严重,人数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开发建设了“互动直播教室”。互动直播教室是指采用视讯系统,利用通信网络在两个或多个地点的教室之间举行的远程教学活动,各互动教室间实时传送声音、教师授课影像和图像,同时还可以附加静止图像(教师PPT等)、文件、数据等信号的传送。参加教学互动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观察到主讲教室教师的形象、动作、表情等,师生双方都能显示实物、图纸、文件等实拍的图像,还可以把电子白板上写的文字、图表同步显示出来等,感到与主讲教师如同在一个教室进行面对面授课,在效果上可以代替现场教学。

“互动直播教室”以技术换空间,以技术换时间,不但拓展了教师培训和教研的覆盖面,增强了网络信息和资源的可重复利用能力,消除了普通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倦怠感,整体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而且还实现了网络教研互动、网上课件观摩、线上教研评价、课程建设成果展示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有效解决了异地办学中教师数量不足和水平不高的问题,破解了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和薄弱学校育人质量低的难题。这是提高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这种新型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研培训,为雄安当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赋能,学校进入了“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实现了由薄弱校向优质校的华丽转身,开启了“由点及面、教育先行”教育理念贯彻实施的开端。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主动拥抱科技发展前沿,与时俱进,接受挑战,不断创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提质增效,全面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类社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而至,而在教育领域,由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发的“第四次教育革命”也正蓬勃演进。发挥信息化本身的高效、开放、连接的作用,让教育信息化回归信息化,解决校长、教师的痛点,是“双减”政策下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发力点。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使教育改革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逐步精准落实教育改革新要求,以高科技引领教育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实现教育强国奠定基石。

猜你喜欢
双减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