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研学旅行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2022-05-27 10:01申立菊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农村中学实施策略

申立菊

【摘 要】2016 年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后,研学旅行在各地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在地化开发课程”五方面提出了破解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研学旅行;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5-094-03

2016 年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与2017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中学“三旅”特色研学旅行课程在研发和实施过程中,探索出了农村中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有效策略。

农村中学研学旅行现状

1.研究现状

梳理国内研究研学旅行的相关信息,以“研学旅行”为关键词,在知网搜到期刊论文2175篇、学位论文346篇。以“农村中学研学旅行”为关键词检索到期刊论文4篇。从论文的数量上,我们可以看出研学旅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农村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相关信息少。

2.实施现状

(1)发展迅速,成果丰硕

孙汉杰(2020)在研究中指出,“在我国近年来研学旅行的快速发展中,也逐渐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部分地区的研学旅行模式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发展模式,这对于我国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以及实施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各地学校开设的研学旅行课程丰富多彩,课程资源范围从跨区、跨省到跨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餐”。

(2)前行有阻,问题彰显

一是经费问题。研学旅行需要资金保障。无论是跨区、跨省、跨国,没有经济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学校毕竟资金有限,靠家长就不可能每一个学生的家庭都能承担。唐海洋(2021)在研究中也提出了类似观点,认为研学旅行的实施需要充分的资金保障,单依靠学生家长支持难以取得好的保障效果。特别是在农村中学,该问题更为突出。

二是不能全員参与。我们经过区域走访,发现有的学校采取了推出几条研学线路,学生自愿选择的方法。因家庭经济困难,哪一条线路都不能选择的学生,只能组织校内研学活动。这个做法既不符合研学旅行学生集体住宿、集体出行的要求,更是对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的一次伤害。

三是课程目标窄化。有的学校对研学旅行重视程度不够,常用一些实践活动替代研学旅行,研学旅行课程目标难以有效达成。

四是研学旅行课程孤立存在。学校所有课程都应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研学旅行课程应与其他课程融合,共同完成学校育人目标。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为研学而研学的现象,与校内其他课程割裂。

农村中学研学旅行有效实施策略

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中学(以下简称“青龙湖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校,面对农村中学研学旅行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 探索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实施策略。

1.在地化课程资源开发,突破难题

农村中学较之城镇学校优势在于有活的“图书馆”“科技馆”。一山一水、一村一人皆是课程资源。在地化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最大化节约了交通成本、食宿成本,能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

比如,房山区人杰地灵,素有“人之源”“城之源”“都之源”的美称,自然环境独特、文化厚重,还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红歌发源地。丰富的课程资源成为研学旅行不竭的课程源泉。青龙湖中学以此开发出“自然之旅”“文化之旅”“红色之旅”的“三旅”研学旅行课程。学生住宿农家院,吃农家饭,所乘的是旅游公司的大巴车,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参与这低成本、高质量的研学旅行活动。

2.全校一盘棋,学生全员参与

要做到不落下一名学生,还需要更细致的工作。需要摸排学生家庭状况,对吃低保的学生提供援助。比如,青龙湖中学德育处组织班主任开展调研,让其提供低保学生名单,这些学生所有费用由学校负责,由于费用并不高,学校是承受得起的。经济问题解决了,学生全员参与,集中食宿就成为现实,教育均衡得以落实。

3.深研课程内涵,落实课程目标

(1)理解内涵,做“真”研学旅行

课程有效开发的前提是教师熟悉课程的内涵。教师就像学科教学研磨教材一样,研磨研学旅行课程。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推出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因此,有些学校的一日游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学旅行,一日游的目标远远达不到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

(2)系列开发课程,“真”落实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学校在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时,需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同时也要关注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所学知识不同,在课程开发时,需要在总目标之下,确定不同年级的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以及相应的活动主题。

比如,青龙湖中学确定了学校研学旅行总目标之后,又依据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特点、学生学段特点,确定七、八、九年级侧重点各有不同的研学旅行目标以及主题。

“三旅”课程总目标是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知。

4.课程融合,破解校内外课程割裂问题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整体推进,共同完成课程育人的使命。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实施方式有四个,即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研学旅行被纳入到“考察探究”领域。这四类方式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整合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会贯通。每个活动方式承载着不同的活动主题。

研学旅行是校外教育活动,但是课程开发、实施、评价都要与校内课程融合,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共同完成学校育人目标,不能独立于学校课程之外,做表面文章。

(1)融合策略一:与德育课程融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挖掘红色课程资源。同时,研学旅行课程也需要校内安全教育、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作为研学旅行前的准备课程。校内德育课程非常重要,是校外课程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比如,青龙湖中学九年级开展的“红色之旅”研学课程。包括在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忆英烈”的场馆课程与在烈士陵园开展“入团”活动等。实地实景,学生感受更深,在即将到来的中学毕业——人生第一个选择点,播下红色基因的种子。

(2)融合策略二:与智育课程融合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种形式,研学旅行同样有着培养学生价值体认、问题解决、责任担当、创意物化的使命。课程在实施中,一方面校内学科课程要为学生实践中解决问题打好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校外研学课程开发要捕捉与校内学科知识的契合點,让学生在旅行中探究、在探究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实现校内校外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衔接。

比如,青龙湖中学“自然之旅”的“多样生物”课程,课程资源是房山区号称“北方小西藏”的蒲洼乡的高山植被。学生在行走中观察研究,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地理知识解答山体不同坡向植被数量不同、植被种类不同的原因,并在夜晚在山顶平整处观察星象;运用语文的采访知识、数学的统计知识,调查分析当地山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思考山区适宜发展的生产部门是什么?影响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气候、水资源、交通还是其他方面?学生在用脚丈量家乡大地,自己调查,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储备知识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学以致用,学会学习。

(3)融合策略三:与其他课程融合

与体育课程融合。校内体育课程强身健体,为学生翻山越岭夯实体力基础。同时,体育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定向越野,在研学旅行中也成为学生喜爱的场景活动之一。

与美育课程融合。学校校内的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掌握艺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应用的技能。这样在面对家乡如诗如画的景色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素材实地采风。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解决了日常美术教学难以外出的问题。

与劳动教育课程融合。劳动教育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比如,青龙湖中学校内有“耕园”,学生开展农耕劳动;每周有卫生大扫除;有修理桌椅志愿活动,等等。研学旅行中,在农家院用餐,为老师和同学们做一道菜;餐后收拾餐桌,服务师生;早起帮助房主打扫庭院等也是劳动课程。

校内校外课程有效融合,让研学旅行与校内课程无缝对接,共同助力学生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孙汉杰,朱潇怿. 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发展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0,36(5): 35-37.

唐海洋.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研学旅行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21.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农村中学实施策略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刍议农村中学写作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