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中西方形而上学之根

2022-05-29 16:20钟政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古希腊

摘要:亚里士多德把“形而上学”放在《物理学》之后,作为研究支撑整个世界存在的“存在”之学说。形而上学指向了终极的、超越的“一”。但是这种超越性和终极性却使西方哲学走向了一条岔路,这条岔路使得哲学远离人间,导致其无根性。因此必须回到哲学产生之初去追寻哲学的根,在中西哲学之中,老子和古希腊都尝试在“自然”的问题上去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因此要搞清中西哲学的共识,必须回到老子和古希腊自然哲学对“自然”的思考上,去寻找它们的根。

关键词:形而上学;老子;海德格尔;古希腊;自然

形而上学被认为是哲学中最根本的学说,它是所有哲学家学说的根基,也是历代哲学家进行思考的起点和终点。流行的观点认为,形而上学是对世界的根本认识和把握,是从此岸世界达到彼岸世界的钥匙。很多学者由此出发,将形而上学放到中国哲学上,为中国思想也寻求一个超越的、根基性的存在。甚至用西方的形而上学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等同起来。但是这种二元的、超越的形而上学与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者”有根本的不同。道就是如此,栖身于器具之中,在器之使用中呈现自身。这是西方形而上学与中国哲学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却并非来自其根源之上,仔细考察西方哲学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西方形而上学自古罗马进入开始,就走向了另一条岔路,这种岔路造就了形而上学的无根基性。

一、西方形而上学的无根基性

西方形而上学的二元论范式,与科学之间具有极其重要的亲缘关系,传统形而上学之所以走向终结,也正是由于这种范式——物之存在,在于背后之因,而物之背后,必有其本质之因。因此外在之现象就显得不再重要了,其背后的、超越的本质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究其原因,宗教作为超越的、远离人间的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古罗马的一神教。西方世界从罗马开始,神远离了人间,成为了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统摄万物甚至生活的存在。但是在古希腊以前,在希腊世界尚未出现分化的时期,希腊自然哲学时期,希腊人还是以人神共存一个世界的方式进行思考的,那个时期是神不远人,人就处在自然之中的时期。

柏拉图把哲学的问题放在了洞穴之外,也就是光明之中。真正的哲学是从走出洞穴开始的,并以此不断上升直到看见太阳本身。但是当我们从最原始的地方去考察哲学时,就会发现哲学并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与生活无法分割的方式存在的。在这里,哲学代表的是人生存的意义。因此海德格尔才会说理念并非通常所说的更为真实的东西或者超出经验世界的真实。“理念”的字面意思是表示看到的东西,即所看到的事物的外观。而这个词最初的含义是指存在者的存在或自身显现。因此海德格尔指出,理念就意味着“无蔽”。古希腊人借助“理念”表达对“存在”本身的追问。而柏拉图善的理念也就成了让存在者得以存在的敞开之境。这种敞开之境是切近自身的。

所有的哲学思考都是基于一种分离的方式开展的,即本质与现象的分离。本质世界隐藏于现象世界之后,那么我们如何能到达本质的“真”?古罗马把求“真”之路诉诸上帝,而笛卡尔、康德则诉诸理性。海德格尔认为这种认识方式是古罗马带来的,罗马人把希腊词进行拉丁化造就了西方思想的无根基状态。罗马思想接受了希腊的词语,却没有继承相应的同样原始的由这些词语所道说出来的经验,即没有继承希腊人的话。西方思想的无根基状态始于这种转渡。因此,必须回到古希腊自然哲学上,才能在哲学的根处探寻形而上学。

二、古希腊的自然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在将形而上学称作Mataphysics,即物理学之后,也称作元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之物的学说,因此,形而上学指的就是超越自然之学。但是在海德格尔看来,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就是西方早期形而上学。海德格尔说:“在一种十分根本性的意义上,形而上学就是物理学”[1]。因此,我们必须返回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处,寻找西方哲学里更为本源的东西。

自然(Physis)是蘇格拉底哲学家们所关注的重点,泰勒斯认为自然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是火。现代英语中,自然(nature)一词多用于表明现实的物质世界——树木,土地,河流,月亮,星辰等物质的集合,即自然界。但是“nature”还有一个意思——本性、本质。因此可以认为,早期希腊哲学家使用自然的含义是本性、本质之意。海德格尔认为拉丁文的自然(natura)将希腊词的自然之原初含义遮蔽了。当古希腊人说自然的时候,它的意思是指事物的自我展开。Physis保存了希腊人对存在的领悟,其意思是“生长”和“涌现”。这是一种保存自我力量的生长。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这样表述:“凡存在的事物有的是由于自然而存在,有的则是由于别的原因而存在。由于自然而存在的有动物各部分、植物,还有简单的物体(土、火、气、水),因为这些事物以及诸如此类的事物,我们说它们的存在是由于自然的。所有上述事物明显的和那些不是自然构成的事物有分别”[2]。

希腊人对自然的原初领悟,是一种向内的领域。自然即是存在,自然作为存在非是超越于现实性的至高者,它并不是高于或者低于存在者的存在者。而是一片让存在之物涌现自身的场域。

三、古希腊的自然观念与老子“自然”的共通性

自然一词的现代概念实际上受到的是西学东渐的影响。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世间的各类物质例如山川大河、各类动物植物从未有过“自然”的表达,中国人习惯于将这些外在的事物、物质用“天地”“万物”来表达。在先秦诸子的思想中,使用“自然”最早的,也是最多的是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的“自然”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自然。在古汉语中,“自然”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词组。“自”与“然”分别包含了两个不同的意思。而在说文解字里,“自”的解释是“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3]。自即己,就是自身。“然”在说文解字里释为:“燒也。从火肰聲。?,或从艸難”[3]。即火焰的燃烧。自然就是己之燃烧。显而易见,自身的燃烧不是外在的力量,自身的燃烧是内生性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的涌现。燃烧的出现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可以看出,希腊人的自然(physis)与老子的“自然”很大程度上是具有相通性的。

在古希腊赫拉克利特那里,火是万物的本原,火不断地涌现成为万物,万物复归于火。有一种观点认为,赫拉克利特之火之根本在于逻各斯,因此火只是受逻各斯的控制,相对于逻各斯而言,火是不重要的,背后的逻各斯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正相反,火是逻各斯等一切事物得以产生的场域。火是世界,火不仅是照亮、照耀的作用,还是把光明的境域开放出来的东西,同时,火也是消灭,结合,熄灭。因此,当赫拉克利特谈论火时,他主要思考了有所澄明的支配作用,那种给予尺度和剥夺尺度的指引。

“知其黑,守其白”。火在照亮世界,敞开一片开放的、澄明的场域的同时,也连接着灰烬、熄灭。因此火同时绽开出两个场域,澄明与遮蔽,光明与黑暗。西方形而上学的无根性就是在光明中遗忘了脚下的黑暗。海德格尔在赫拉克利特殘篇第123中这样说:“永不进入遮蔽之中就是从自行遮蔽中持续地涌现出来。”这句话无疑是道出了火的本质。火的燃烧把自身不断涌现,不断地把遮蔽的领域开放出来。借用海德格尔的表述,就像在森林里,阳光不断地透过密林照射出一片澄明的林中空地。可以看出,老子和古希腊人对于自然有着相同的默契。老子所谓“道法自然”,便是说,道的火之性。道不断涌现自身;道就是一片在的场域,它把自身开辟出来,使一切东西为之生长。道就是存在本身。

四、结语

从老子与古希腊哲学的对话可以看出,中西方哲学在其根上的共通性。不管是在古希腊还是先秦哲学,真理从来也不是高高在上远离人间的学说,此时的哲学预示的是另一种方向——存在者的显现是一种向人的显现。存在扎根于人间,而非向如今理性的发展那样,远离人间。这些先贤们更相信人的力量,人将自身不断涌现出来而成就自身。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海德格尔认为自柏拉图以来的整个形而上学都是“在的遗忘”的历史,而柏拉图正是“在的遗忘”的开端。与其说是“在的遗忘”的开端是柏拉图,不如说从古罗马开始,西方就彻底把存在给抛弃了。

中西方哲学的最大差异来自于古罗马一神教的进入后,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开始分道扬镳。西方哲学在求真之路上越走越远,科学文明在现代社会日渐发达,也造就了诸多如科技权威、工具理性等现代性问题。而失去了对人的存在问题的观照,失去了对万物的观照,失去了对自身生活的关照。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与自身无关的世界。我们不断地追求光明,造就了这么一个璀璨夺目的文明,但是却忘记了自己的脚下。可以这么说,科技发展灿若星辰的今天,人类也丢失了根性。因此,回到我们思想之根处,将哲学深深的扎根于大地,在生活的地基上才能开出茂盛的花。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路标[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亚里士多德.物理学[M].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许慎.说文解字·上[M].陶生魁,译.北京:中华书局,2020.

(作者简介:钟政,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猜你喜欢
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古希腊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古希腊之旅
凡·高的鞋踩出一个罗生门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谈教育的“严”
形而上学的“上”“下”求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冶关系检思
榨橄榄器
格拉斯及其作品《狗年月》
从疲惫中被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