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

  • 里尔克为何不是“唯一的诗人” ——海德格尔的里尔克阐释再评价*
    10058)海德格尔的诗歌文本阐释实践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阐释又有着重要的地位。总体来看,海德格尔尽管给予了里尔克高度的重视,但却对其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认为他称不上是“唯一的诗人”。这个说法源于海德格尔对于诗人与存在关系的独特观点。在他看来,诗人的天职在于道说存在的意义,而存在意义的显现是具有时间性的,只有道出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存在意义的诗人才称得上是“唯一的诗人”。那么,海德格尔为何要阐释里尔克?享誉世界的诗人里尔克又为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3-12

  • 思想与思想之路* ——海德格尔论思想之整体阐释的可能性
    上学为己任的海德格尔思想也身处其中,其非体系性特征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非体系性思想家,海德格尔在其一生中进行了持久思考,撰写了卷帙浩繁的作品。在面对丰富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变化的海德格尔思想时,人们必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思想有一条思想道路贯彻始终么?我们能否对这种思想进行整体阐释?这种整体阐释是否体系性阐释?一种适宜的整体阐释如果可能,其内在根据又何在?1959 年,青年学子奥托·珀格勒(Otto Pöggeler)为进行海德格尔研究,来到弗莱堡向海

    社会科学 2022年6期2022-11-25

  • 实际生命的阐释学处境 ——关于海德格尔的“那托普报告”
    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既被视为“哲学阐释学”的开创者,那么他有什么“阐释学”代表性著作吗?要放在几年前,我会径直说:就是他的《存在与时间》;但现在,在译完海德格尔的《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诠释(阐释学处境的显示)》之后,我大概会改变或者修正一下自己的想法,补充推荐海德格尔这本更早的(1922年)、身后(1989年)才出版的怪书,学界常常简称之为“那托普报告”。笔者认为,这本“那托普报告”是所谓“哲学阐释学”的开端之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是海德格尔前期

    社会观察 2022年10期2022-10-24

  • 海德格尔是反现代性还是最激进的现代性? ——从海德格尔前期的思与行来看
    李 涛关于海德格尔的思想与行动有两个主要问题:首先,海德格尔的思与行是否一致?可以说,支持纳粹、反对犹太人是海德格尔言行的最重要体现,也是人们争论纷纷的问题。这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想有没有关系呢?这是海德格尔精深思想的现实投射,还是只是其个人未经反思的偏见?如果是后者,那么似乎说明海德格尔的思想对自己的行动都没有影响力,那他的思想如何能打动他人?如果是前者,那么这么精深的思想怎么会导致如此不正确的行为呢?施特劳斯(Leo Strauss)对这一问题持肯定的

    现代哲学 2022年3期2022-06-10

  •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念——以黄玉顺的三个方面批判为中心
    33002)海德格尔作为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贡献之一就是重提“存在”问题,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研究者产生了巨大影响。黄玉顺在他的生活儒学中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提出了三个批判论点:“第一,海德格尔的‘存在’(Sein)观念具有不彻底性;第二,海德格尔的‘此在’(Dasein)观念对于‘存在’的僭越;第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生存’(Existenz)观念分离。”以黄玉顺对海德格尔“存在”的三个批判论点为切入点,考察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念,旨在对“存在”问题进

    现代交际 2021年12期2021-11-24

  • 海德格尔有没有实践哲学?
    );原题为《海德格尔与实践哲学》】“海德格尔与实践哲学”这个课题在学界备受关注。看起来,我们既可以只谈海德格尔不谈实践哲学,也可以只谈实践哲学不谈海德格尔。甚至有人认为,把“海德格尔”与“实践哲学”放在一起,是把两个相互矛盾的东西拼凑在一起。的确,在大众的印象中,海德格尔是反实践哲学的。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将伦理学问题引到存在论问题上,走的是一条前伦理或非伦理的道路。海德格尔不但拒绝了伦理学这个实践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实践哲学的其他部分例如政治学,也几

    社会观察 2021年10期2021-11-15

  •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杨依菲摘要:海德格尔一声都在探索“存在”,他所提到的存在主义体现在其作品《存在与时间》中。在海德格尔看来,实际生活困境与生活经验是自给自足的,不需要进行预设。他将“人的生存”作为基础,批判了胡塞尔的先验主体性,并且将意向学动态化、解释学化。海德格尔提出存在主义的基本原则:“自由选择”“存在先于本质”以及“此在与世界的关系”。并且利用诗意思维把握世界,最终使得自身思想还乡。海德格尔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关于他的“存在主义”仍然存在很多的争议。海德格尔思想不仅标志

    文学天地 2021年2期2021-09-10

  • 真伪之辩 ——基于新近材料的“海德格尔事件”核心问题研究
    在采访中询问海德格尔,那些关于他校长任职期间的“谣言”是否是“出于恶意”,海德格尔回答道:“就我对来源的了解而言,我愿意这么看;但是这种诽谤有着更深的一些动机。我对校长一职的接受或许只是诱因,不是起决定作用的根据。因此估计今后一有诱因出现,论战还会一而再地爆发。”(1)Martin Heidegger,Reden und andere Zeugnisse eines Lebensweges (1910-1976), GA 16, Vittorio Klos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16

  • 海德格尔之“思”
    谛”主要依托海德格尔之“思”来获致。就此而言,在海德格尔存在论即基础存在论中,“思”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海德格尔之“思”既不同于“常人”的“日常之思”,又不同于传统存在论的“技术之思”。因此,海德格尔之“思”具有独特性定位。此种独特性定位展现在:它“属于存在”而非“存在者”;“存在之思超过一切思考”;它“突出于行动与制造之上”;它的“第一规律”就是要“适合天命”。海德格尔之“思”的独特性定位决定海德格尔之“思”必然具有神秘性、虚妄性和褊狭性等理论特

    理论与评论 2020年4期2020-03-02

  • 海德格尔与实践哲学*
    王宏健关于“海德格尔与实践哲学”这个课题,在学界备受关注且争议不断。看起来,我们既可以只谈海德格尔而不谈实践哲学,也可以只谈实践哲学而不谈海德格尔。甚至有人认为,把“海德格尔”与“实践哲学”放在一起,是把两个相互矛盾的东西拼凑在一起。①Diana Aurenque,Ethosdenken.Auf der Spur einer ethischen Fragestellung in der Philosophie Martin Heideggers,Freib

    思想与文化 2020年2期2020-02-25

  • 海德格尔物性论中的虚无主义思想研究
    和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在认同尼采“把虚无主义作为历史运动,尤其是现代西方历史运动”基础上的同时,又认定了尼采是一位“表达眼下正在发生的历史古典虚无主义者”[1]693。究其原因在于,海德格尔认定尼采不能追问虚无的本质,也不能思考虚无的本质,并且尼采一直是从价值思想出发,并没有思考存在,这种遗忘或遗弃存在的做法使得尼采和柏拉图都没有脱离超感性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元划分窘境,以“强力意志”为实体的“超人”就势必落入“西方形而上学的轨道和区域中,对形而上学作了一种臻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1-07

  • 此在的世界个体的存在 ——海德格尔之思
    “存在”问题海德格尔将“在”阐释为两种含义:首先,它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在”必须放在首位,它是“在者”的前提;其次,研究“在者”是解决“在”的问题的前提,“在者”在究竟还不明确之前就已经存在和明确了。海德格尔将“我”与“在”归为同类,认为“我”就是“在者”,“我”就是“在”,“在”就是“我”,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这是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重提“存在”问题也具有极为重大的哲学意义与历史意义,人们将存在问题视为最普遍的思维观念,认为这一概念已经是最清晰的

    文化学刊 2019年2期2019-12-27

  • “我思”还是“我在” ——马里翁对海德格尔的批评
    而在其后继者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却始终贯穿着与笛卡尔学说的对峙与批判。同为现象学的代表,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对笛卡尔思想的不同态度和取舍,预告了现象学本身的不同路向。海德格尔对笛卡尔思想的持续关注和严肃批评,贯穿着他对以胡塞尔为开端的现象学本身的反思。马里翁敏锐地指出,早在1921至1922年冬季学期的弗莱堡讲座(名为《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阐释》),海德格尔就开始密切地关注笛卡尔的思想。几乎同一时期,在1923至1924年冬季学期的弗莱堡讲座中,胡塞尔也正在通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2-10

  • 关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哲思
    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创立的存在主义,并由萨特将其发扬光大。可以说,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撼动了西方千百年来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的基础,为人类重新理解“自己与世界”开拓了全新而广阔的视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成为人类思想史天空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至今熠熠生辉。一、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内涵“存在”是海德格尔穷尽一生所追问的问题,亦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他的存在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美国哲学家斯坦纳认为:“撇开历史和个人的情况不谈,我们仍旧可以公正地说

    大众文艺 2019年11期2019-07-12

  • 未完成的审美现代性计划与无理论的哲学
    认和坚守而与海德格尔的“实践美学”保持距离,重构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性关系。第一,海德格尔认为“未经界定的空间”不是麦克卢汉的“听觉空间”,而是与“听觉空间”相对的“视觉空间”,是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认识论的空间。第二,海德格尔确定在逻辑上必然存在着的“界定了的空间”,他提议我们在器具的使用中寻找器具的本质,认为“有用性”是,服务于他者,不再有对其自身的意识,他还推出“可靠性”概念。“有用性”作为“可靠性”之“本质后果”是从形而上学即自上而下的角度说的,而从现实主

    学术交流 2018年7期2018-02-20

  • 最后的神的面目
    朱清华海德格尔后期关于最后的神和诸神的论述引起了广泛兴趣,一方面因其深奥难解,另一方面因其在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占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研究者都试图透过海德格尔艰深的描述来把握海德格尔所说的神是什么及其思想意义。海德格尔协会(Martin Heidegger Gesellschaft)2016年年会(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所讨论的主题之一就是海德格尔与神学的关系,在会上Ingeborg Schüβler、Istvn M. Fehér、Günter Pöltner、H

    现代哲学 2018年1期2018-02-08

  • 现象学的匿名性与自身遮蔽 ——海德格尔的后期现象学研究
    0年代之前,海德格尔的著作与讲课稿大多冠以现象学之名,尽管这里的现象学已经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有很大差异。而在30年代之后,海德格尔却是鲜有提及现象学之名,虽然他在某些地方声称其思想是现象学,因而现象学的匿名性(Anonymität)成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不过如何理解现象学的匿名性,或更确切地说,如何定位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比如Otto Pöggeler、von Herrmann、Figal、Oliver Cosmus等海

    现代哲学 2018年1期2018-02-08

  • 美学与原子弹爆炸:海德格尔对美学的批判与反思
    11121)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具有一种震撼性的穿透力,直刺人类的未来。但是,由于其过于艰深的思想,也由于其过于做作的表达,他是难以被日常理性所理解的。因此,很多人对海德格尔思想的阐释,不是通过“向死而生”“诗意栖居”等脍炙人口的海氏名言而对其思想进行随意发挥,就是滥用海氏自己已经用滥的“本真行话”而对其思想进行鹦鹉学舌。通过这样的阐释,本已经在一团迷雾之中的海氏思想,不是被拉低到日常理性的层面而惨遭肢解,就是被包裹到更多的迷雾中

    美育学刊 2018年2期2018-01-30

  • 论公共阐释的澄明性 ——以海德格尔“Lichtung”一词的内涵分析为依据
    对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著作中“Lichtung”一词的翻译有直接关系。海德格尔使用“Lichtung”一词表示黑暗之中由于外界光亮的介入而产生的明亮的空间,借由这个明亮的空间,其中的物才显现出来。“Lichtung”在海德格尔那里隐喻 “此在”的存在状态,是一种处于光明与黑暗争执之中的二重状态,也是包含解蔽与遮蔽的复合状态。[注]关于“澄明”或“无蔽”具有“遮蔽”和“解蔽”的二重性,国内学者已有诸多论述。参见孙周兴:《’Αλη′θεια 与现象学的思想经验》

    山东社会科学 2018年10期2018-01-29

  • 海德格尔前后期哲学此在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华一般认为,海德格尔的前后期思想发生了转变,其中一个转变体现在此在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上。本文试图从生态的存在学的视角出发考察海德格尔前后期哲学中此在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海德格尔在前期持此在中心论的观点,自然依据此在的展开来显现,自然没有内在的价值;在后期转变到强调人与自然共在,自然自身显现自身,自然本身有其内在价值,自然比人更具有主体的特性。“生态的存在学”这一概念出自于孙冠臣“海德格尔生态的存在学”一文,孙冠臣认为“生态的存在学”主要是针对海德格尔的存在学思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21期2018-01-23

  • 存在论为什么作为现象学才是可能的? ——海德格尔前期的存在论与现象学之关系再考察
    研究者来说,海德格尔的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系都是一个令人困惑和富有争议的问题。毋庸置疑,海德格尔的早期哲学的确受到过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这一事实不仅为海德格尔本人所承认,而且也得到许多研究者的证实。但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究竟在什么意义上影响了海德格尔的哲学以及影响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事实上,在讨论到这些问题时,无论是海德格尔本人还是后来的大多数研究者,往往首先突出的是海德格尔对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批评,而不是他在什么意义上受到后者的正面影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1-23

  • 海德格尔前后期哲学此在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基于海德格尔生态的存在学
    林影 孙广华海德格尔前后期哲学此在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基于海德格尔生态的存在学林影 孙广华一般认为,海德格尔的前后期思想发生了转变,其中一个转变体现在此在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上。本文试图从生态的存在学的视角出发考察海德格尔前后期哲学中此在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海德格尔在前期持此在中心论的观点,自然依据此在的展开来显现,自然没有内在的价值;在后期转变到强调人与自然共在,自然自身显现自身,自然本身有其内在价值,自然比人更具有主体的特性。“生态的存在学”这一概念出自于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1期2017-12-25

  •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无神论
    主义学院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无神论文/白舒雅,辽宁省沈阳市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认为“存在”与“存在者”不同。海德格尔突出强调“存在”的本体论意义,把“存在问题”作为其学术思想的核心,哲学本体论的基本问题就是“存在”问题。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正是在存在的过程中,人领悟到自身的存在,并认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本文论述了“存在者”与“存在”的区别,从先验现象学到解释学的转变,为了反思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扬弃

    新商务周刊 2017年5期2017-12-25

  • 凡·高的鞋踩出一个罗生门
    一九三五年,海德格尔发表关于艺术的本质的讲演。讲稿几经修改之后于一九五0年发表,一九六0年再次修订发表,成为二十世纪影响广泛的艺术哲学文献之一。其中有一段关于凡·高油画作品的深情议论,俘获不少读者,也惹来不小麻烦。美术史家夏皮罗撰文指出,海德格尔搞错了鞋的主人,它们不是农妇的鞋,而是凡·高自己的鞋。尽管海德格尔没有回应,但他的沉默被认为是自觉理亏,夏皮罗后来还力图证明海德格尔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广为传诵的海德格尔与夏皮罗之间的凡·高的鞋之争(简称“鞋之争”)

    读书 2017年12期2017-12-15

  • 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中的马克思
    杨 栋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中的马克思杨 栋“海德格尔与马克思”这一论题的深入离不开对一些基础问题的解答。作为这样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本人在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中扮演何种角色,值得深入探讨。基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手稿”,从其思想道路的发展出发,结合具体文本来分析马克思在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中扮演的角色,不但有助于厘清马克思在海德格尔思想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相关评判的出场背景,更有助于把握对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哲学关联进行研究的基础、可能性和前进的方向。马

    现代哲学 2017年3期2017-08-01

  • 以本有沉思诗歌:论海德格尔的诗学理论
    沉思诗歌:论海德格尔的诗学理论支运波1,2(1.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46; 2.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研究所,上海 200040)将海德格尔始于20世纪30年代诗意之思的思想特质纳入到其思想“转向”过程中所思得的思想主题词本有中考量,本文认为:第一,海德格尔对于诗的理解是从古希腊思想的始源处获得了诗归属于本有的反形而上学认识;第二,诗人荷尔德林所处于的命定时刻及其所承担的历史性命运促发了海德格尔对于作为本有的诗歌的拯救观念的形成;第三,海德格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7年2期2017-05-03

  • 作为抗拒者的“物” ——论“物”之于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的意义
    论“物”之于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的意义吴苗淼1,2(1.北京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1; 2.杭州师范大学 艺术教育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121)“物”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主题之一,海德格尔对物的分析对于其艺术思想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物的分析为海德格尔反对尼采美学而提出自己的艺术考察提供了入手点。其次,对物的分析指向了艺术作品中的大地因素,从而使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核心思想得以提出。再次,对物的分析提供给海德格尔克服美学与形而上学

    美育学刊 2017年4期2017-03-24

  • 2016年维也纳海德格尔年会纪要
    16年维也纳海德格尔年会纪要王宏健2016年5月6日至8日,海德格尔年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奥托·摩尔中心(Otto-Mauer-Zentrum)举行。6日上午10点15分,海德格尔协会主席、奥地利现象学家维特教授(Helmuth Vetter)宣布大会开始,并且向大家介绍了会议的缘起。近年来,由于黑皮书的出版,海德格尔的人格和思想遭受了巨大的质疑,似乎海德格尔要被欧洲人抛弃了。但是,因为其某些反犹言论就否定海德格尔的全部思想,也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对于

    哲学分析 2017年2期2017-01-27

  • 海德格尔晚期“神”的真义 ——兼对流俗解读的批评
    5021)海德格尔晚期“神”的真义 ——兼对流俗解读的批评李红霞(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苏州215021)海德格尔晚期的“神”界定为语言所召唤的存在之神。“神性”即是存在自身,是存在者生成的奥秘;但此神并非诸神或上帝,因此它并不创造一切或不可追问;恰恰相反,它可追问并被语言所召唤出来。追问意味着它能够被思考,被召唤意味着它需要语言的指引。去除掉崇高和中心地位的神在此与天、地、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但语言的召唤和指引并不意味着语言在此成为了另一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9-24

  • 存在作为无
    佳远摘 要:海德格尔思想的最核心词汇首推存在,其哲学之所以难以理解就是因为存在概念含义之隐晦。而对存在概念理解的关键就是对其回隐特性(即存在作为无)的把握,通过对海德格尔无的含义的揭示来增进对其存在概念的理解。关键词:存在;无;形而上学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073-02海德格尔思想的主导问题是存在论差异;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海德格尔穷其一生追问存在这个概念,而在这个过程中亦包含着其对形而上学传统的

    学理论·下 2016年5期2016-05-14

  • 海德格尔论坛”主持人的话
    采论坛”与“海德格尔论坛”,按年度轮流进行,时间通常在每年下半年911月期间。2015年11月78日,第二次“海德格尔论坛”举行,我们照例邀请了四位国内外重要哲学家参加论坛。本次论坛特邀的报告人有:美国波士顿学院约翰·萨利斯(John Sallis)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君特·菲加尔(Günter Figal)教授,山东大学张祥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本校张振华博士、梁家荣教授、韩潮教授、孙周兴教授依次对上列四位报告人的报告做了点评。萨利斯教授的报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6年1期2016-03-09

  • 海德格尔对《老子》及其“道”的解读(上)
    0039)海德格尔对《老子》及其“道”的解读(上)陆建华(安徽大学 哲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海德格尔很早就接触《老子》,从1930年的讲演《论真理的本质》就开始引用、解读、老子思想,一直到晚年。1946年夏季还发生了海德格尔与萧师毅试图合译《老子》之事。海德格尔解读《老子》虽然只涉及《老子》第十一章、十五章、二十八章共三章的内容,但是,却触及“道”“无”等老子思想中的关键性范畴,也涉及海德格尔关于“存在”“自由”“思想”等方面的重要思想。海德格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2-15

  • 海德格尔《黑皮书》是反犹的吗?
    印 严登庸海德格尔《黑皮书》是反犹的吗?李章印 严登庸被炒作为反犹的海德格尔《黑皮书》其实是其存在历史之思的伴随性思考。虽然谈到很多现实事件,但它仍然是现象学的,其术语因“命名”而成为形式指引性的。沃林由于不懂这一点而曲解了海德格尔。特拉夫尼把《黑皮书》刻画为“存在历史的反犹主义”,但由于他赋予这个术语的“形而下”含义同样也误解了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之思,他用作证据的东西实际上都不是证据。一些炒作《黑皮书》之反犹性质的人想在学术话语中拒斥海德格尔,但即使诸

    社会科学 2016年5期2016-02-01

  • 浅谈我对海德格尔存在的认识
    丹凤浅谈我对海德格尔存在的认识■文/曹丹凤简单介绍海德格尔在存在问题上的认识,进而介绍此在、在世之在等,着重结合当下实际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海德格尔 存在 时间 意义第一次开始对海德格尔产生兴趣是因为“诗意的栖居者”,在他的演讲中他多次提到“诗意的栖居者”。当时就被这个哲学家深深地吸引住了,后来才知道“诗意的栖居者”是来自海德格尔喜欢的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后来在哲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海德格尔的主要思想。因为很喜欢他,就去了解有关他的著作和他的生平故事。海德格

    今日湖北 2015年21期2015-12-01

  • 海德格尔主体哲学转向的内在逻辑及其推进
    维特斯根坦、海德格尔等人都先后探究了主体间性问题。海德格尔立足历史视域与时间视野,试图终结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他对“人”和“人的世界”以及人“去存在”的实践活动等问题的关注,突出地指向“主体间性”的四个方面:其一,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其二,对生存论解释原则的彰显;其三,对人之存在的生存活动的关照;其四,对世界之存在意义的解读。欧洲近代主体论的哲学自由观肇端于笛卡尔的主体论哲学,经由康德先验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化,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开始瓦解,并最终在海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12期2014-12-04

  • 解读海德格尔《从一次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
    209)解读海德格尔《从一次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赵艳华(山东大学 (威海)翻译学院 日语系,山东 威海 264209)学界普遍认同海德格尔思想与东亚文化的密切关系,然而在海德格尔的名篇《从一次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中,海氏对东西方文化的哲学阐述并不深刻,其目的是通过东西方对话的形式,逐步追问语言的本质、语言与存在的关系,进而把语言及其本质一并纳入贴有海氏标签的哲学下。海德格尔 语言本质 东亚文化在19世纪开始的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日本在亚洲充当了先锋,大批学者

    文教资料 2014年3期2014-08-18

  • 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界限”
    0073)论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界限”朱松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海德格尔对他人、社会集体及其历史实践活动的确关注不够,但是在突破了主客二元分立的意义上,他的思想可被看作是原初地具有实践意蕴的;海德格尔所谓的“实际性”的确有过于形式化和抽离了一切具体伦理道德内容的嫌疑,但是在他这里,可以说有一种“元伦理学”;海德格尔对身体和非人存在者问题的有意忽略,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这个问题只有基于对缘在的原初理解才可以得到恰切的处理;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4-01

  • 论作为“本有”的Ereignis ——对海德格尔《时间与存在》中“Ereignis”之考查
    is ——对海德格尔《时间与存在》中“Ereignis”之考查马成昌1,王晓东2(1.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哈尔滨150027;2.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哈尔滨150080)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总是力求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本有”的提出则是海德格尔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及其概念运思方式的集中体现。“本有”高于存在与时间,人归属于“本有”,“本有”自行隐逸,它是不可言说的,且是西方形而上学没有被思考的,它不只是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也在“本有”的发生中,为“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4期2012-04-11

  • 李白之诗与海德格尔之思
    琳李白之诗与海德格尔之思陈琳李白与海德格尔,一个是中国盛唐的著名诗人,另一个是德国现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两人远隔时空,很难想象会有什么交集的诗歌理论,然通过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理论,即以海德格尔的思来透视诗仙李白的诗,会发现李白诗的高度不完全来自其洒脱飘逸的风格,而从根本上说,是以亲在的体验体现了存在的真理,是把真理用诗的语言道出,从而达到了海德格尔所认同的诗意栖居的高度,达到了美与自由的境界。李白;诗;海德格尔;思;存在;亲在体验;真理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2期2012-04-08

  • 海德格尔一起重新发现Dasein(笔谈)
    术哲学>】与海德格尔一起重新发现Dasein(笔谈)编者按:自1987年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问世以来,该书的枢纽性概念“Dasein”便随着“此在”的译名而成为学术界的“本真的行话”(阿多诺语),但这并不意味着“Dasein”及其相关的问题域已经大白于天下了。实际上,“Dasein”的义理和中文译名,它在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中的地位,它与“Sein”以及“时间”的关系,它对传统哲学的框架尤其是对主体概念的超越,如此等等,一直都是汉语学界聚讼纷纭的话题。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4-12

  • 火焰、灰烬与精神 ——德里达笔下的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
    德里达笔下的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张计连(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2)纳粹问题,是海德格尔的研究者和承继者无法绕过的问题。具有独特眼光的解构大师德里达从精神入手,沿着海德格尔与西方传统精神之间的断裂和欲说还休的牵连,深入海氏思想深处找到火焰和灰烬的纳粹隐喻,用海氏的哲学文本反抗纳粹主义。德里达发现海德格尔的经过沉默和引号净化后的精神是熊熊燃烧的火焰,火既包含了善的因素又包含了恶的因素,火焰燃烧过后带来灰烬,一如纳粹引燃的战火和集中营里的大屠杀。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4-07

  • 此在·存在·座架 ——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逻辑的重新阐释
    座架 ——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逻辑的重新阐释陈真君1,高海青2(1.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2.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通过重新阐释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意欲从整体的视角审视从此在到存在再到座架的演变逻辑,挖掘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演变规律。海德格尔对技术追问的思想逻辑进程可以概括为:存在—此在—此在的存在—此在的用具—此在对存在遗忘—此在的沉沦—自然科学—座架。另外,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阐释更是对海德格尔存在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1-10

  • 伟大的哲学家、越轨的教授和天真的纳粹校长《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中的海德格尔
    到政治》中的海德格尔文/于霄知识分子一般也难以清晰地思考政治,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万物中都看到了理念的作用。悦读[美]马克·里拉著邓晓菁 王笑红译新星出版社《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记载了近代几位颇具影响的思想家逸事。凡为逸事便能引起我莫大的兴趣。非我有什么不良嗜好,只是连卢梭也说,“要研究一个人的心,便要看一看他的生活。”书扉初启,第一章映入眼帘的便是海德格尔目光深邃的肖像。海德格尔作为伟大哲学家的地位在他《存在与时间》出版之后就已奠定。其哲学观的核心是

    检察风云 2010年15期2010-10-28

  • 关于海德格尔的艺术对抗政治
    熊睿关于海德格尔的艺术对抗政治熊睿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诗歌阐释入手,通过分析海德格尔用哲学对诗歌的阐释,认为海德格尔对诗歌的讨论,不仅表达了他的哲学,更表达了他对纳粹政治或国家社会主义的态度,他是通过研究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的对抗。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诗歌;艺术;存在;政治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二版前言中说:“这些阐释乃是一种思与一种诗的对话;这种诗的历史唯一性是决不能在文学史上得到证明的,而通过运思的对话却能进入这种唯一性。”在第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7期2010-08-15

  • 格拉斯及其作品《狗年月》
    人把格拉斯与海德格尔联系在一起。由于格拉斯早就在他《狗年月》中“公开攻击海德格尔”,因而曾导致另一位德语大作家、也是海德格尔的好友埃里希·凯斯特纳与格拉斯的决裂。而且这个“攻击”还造成了另一个间接结果:凯斯特纳说服了海德格尔进行“公开的反击”,并最终促成了海德格尔与《明镜周刊》之间进行的那场著名的访谈:“惟有一个上帝还能够救助我们”。——这段故事如今可在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的《海德格尔传》的中文本中读到。萨弗兰斯基没有提到的是,这份在海德格尔去世后才发表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7期2009-08-27

  • 从疲惫中被锤醒
    出现两篇研究海德格尔的好文章,即在揭示哲学和人生中的两种海德格尔或者一个完整的海德格尔的真面目。倪梁康文之尾,指出哲学家在时代与永恒之间的困难抉择,而胡塞尔似乎就是对海德格尔的直接批评;“我们切勿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其实,海德格尔重倡前苏格拉底哲学,而苏格拉底本人的哲学与生存抉择未尝不是对海氏的有力的一“锤”——为真理从容就死,而不屈从公众言语。张汝伦文中提到即使是依附纳粹的思想家们,也还是没人“去搞什么元首哲学思想研究或《我的奋斗》学习体会之类的东西”

    读书 1994年6期199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