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5-29 03:40徐莉莉谢青青诸义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乳腺癌发生率康复

徐莉莉,谢青青,诸义华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每年全世界新发约130 万,病死约40 万。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以3%~4%的速度逐年递增。现阶段,手术切除仍是治疗乳腺癌主要方式,但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1]。因此,对乳腺癌手术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2]。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指术前、术中和术后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器械,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从而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3-4]。本研究探讨ERAS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乳腺癌;(2)首次住院治疗;(3)没有手术禁忌证;(4)TNM分期为Ⅰ期、Ⅱ期;(5)无其他位置肿瘤;(6)肿瘤直径<3 cm;(7)患者、家属已知情,且同意入组。排除标准:(1)伴随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2)复发性乳腺癌;(3)双侧肿瘤;(4)精神异常,依从性较差。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12 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8 例,依据入院时间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 例。对照组28~73 岁,平均(49.3±11.4)岁;其中右侧21 例,左侧18 例;肿瘤直径0.8~2.4 cm,平均(1.53±0.36)cm;肿瘤分期:Ⅰ期 25例,Ⅱ期14 例。观察组27~74 岁,平均(49.8±12.2)岁;其中右侧23 例,左侧16 例;肿瘤直径0.7~2.5 cm,平均(1.48±0.31)cm;肿瘤分期:Ⅰ期27例,Ⅱ期12 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3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术前10h开始禁食,6 h开始禁饮;术中第1 小时,林格氏液20 ml/kg,随后改为每小时10~12 ml/kg,常规保持患者体温,调节手术室的温度至24 ℃,并减少患者皮肤暴露,手术结束前未使用止吐药物,缝皮时未进行浸润麻醉。术后6 h 可进行半流质饮食,术后第1 天下午可将导尿管拔出,对患者手术后功能锻炼没有要求,引流管拔除后可出院。

观察组行ERAS,具体方法:(1)成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小组,主要由主治医生、有经验的专职护士、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和康复医师组成;护士进行健康宣教,讲解乳腺癌疾病相关知识、肢体锻炼功能方法及术后锻炼的重要性;营养师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心理咨询师针对患者自身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康复医师预防性训练;术前10 h 和术前4 h 适当饮用糖类。(2)术中控制补液量,第1 小时,乳酸林格液20 ml/kg,随后改为每小时6 ml/kg;在对照组保暖措施基础上,将补液温度维持在接近体温,并每小时检测患者体温,防止低血容量和容量负荷过多;手术结束前20 min,使用托烷司琼4 mg;缝皮之前,罗哌卡因皮下注射。(3)麻醉清醒6 h之后可经口进食,手术24 h 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手术后每天口服800mg 布洛芬片,用药2 d。术后第1 天早上可拔出导尿管,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手术24 h之内,每30~60 分钟挤压引流管一次,依据患者引流量情况及时拔除引流管。麻醉清醒后至术后第1 天,患者开始主动、被动握拳运动;术后2~3 d,做患肢手上举运动;术后4~5 d开始做爬墙运动;术后6~7d做手越过头部尽力去摸对侧耳朵练习,并尽早安排患者下床运动,以促进排便、排气。手术之后24h 之内注意保暖,加强体温监测,以防体温过低。依据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多种模式和药物进行镇痛。患者出院之前应通过严格评估,做好随访,继续康复指导。

1.4 观察指标 采用SF-36 评价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法和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法(STEF)[5]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患肢水肿、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及伤口感染)。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总体健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2.2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Fugl-Meyer、STEF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后两组Fugl-Meyer、STEF 评分均显著增高(均P <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 分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患肢水肿1 例,皮下积液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23%;对照组发生患者水肿3 例,皮瓣环死1 例,皮下积液1例,伤口感染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93,P <0.05)。

3 讨论

乳腺癌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遗传、肥胖等因素关系密切[6]。乳腺癌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会出现癌细胞远处转移,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产生严重威胁[7]。外科手术治疗为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创伤较大,恢复较慢。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8]。

ERAS 借助麻醉、临床、康复、护理等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能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促进康复[9]。目前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临床实践效果较好。对乳腺癌患者而言,术后恶心、疼痛、引流管留置等因素均影响术后恢复,ERAS通过术前、术中、术后3 方面护理干预,共同缓解术后应激,促进患者恢复。术前长期禁食易使患者面临负氮平衡状态,机体消耗因此增加,且患者手术后易发生胰岛素抵抗,ERAS 通过术前饮用糖类,防止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耐受。以往手术中为维持患者循环容量,常使用较多液体补液,但此举会增加患者心肺负担,增加切口水肿风险,ERAS 通过合理控制患者补液量,降低上述风险。ERAS 优势还体现在:术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适当安抚和疏解,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依从性;术中加强患者保暖,以防机体颤栗引发肌肉或血管收缩,影响血液灌输,引发应激反应;关注患者麻醉复苏后的疼痛情况,并通过倡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帮助改善血运,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10]。

本研究结果显示,ERAS 应用于乳腺癌手术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是由于ERAS 采用多种镇痛方式,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生理功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早期拔除引流管可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对照组低,这说明ERAS应用于乳腺癌手术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这是由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降低肺栓塞、压疮、肺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而早期拔除引流管,也有助于降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乳腺癌发生率康复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