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落实语文要素

2022-05-30 02:20方小伟
江西教育C 2022年5期
关键词:循序渐进语文要素

方小伟

摘   要:从当下语文教学的实践效果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要素的内涵,在践行过程中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无视学情、一厢情愿、随心所欲的现象较为严重。本文提出:厘清内涵,研制语文要素中的知识;规划流程,明确语文要素中的能力;统整归纳,掌握语文要素中的策略;积少成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循序渐进   语文要素   统整归纳

统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以体系化、序列化的方式明确了每个单元的训练方向和重点,对传统教学中语文训练点相对杂乱无序的状态进行了调整。“语文要素包含了知识、能力、策略和习惯。”教师不妨扭转固有思路,着力于以学生之“学”的角度来研制语文要素中的知识、明确语文要素中的能力、掌握语文要素中的策略、养成语文要素中的习惯。下面,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观察单元为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厘清内涵,研制语文要素中的知识

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典型的观察单元,编者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如此简洁的文字表述,究竟蕴藏着哪些语文知识呢?这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就能厘清的,需要站在学生的学情视角才能研制语文要素中的知识。

首先,教师要关注要素中的原本性知识。这一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提到了“准确生动的表达”“连续细致的观察”,即告诉学生要聚焦描写精彩、生动、形象的语句,并能借助语言背后所展现的画面,凸显“准确”和“生动”。而“连续细致的观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认真看、细致看,更是要以探究化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规划、深入而持久的观察。比如,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对叶片和脚外形的描写,可谓是生动而准确。其次,教师须关注要素中的标志性知识。统编版教材对于某一维度的语文能力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分布在不同的学段或单元中。针对具体的单元,教师需要明晰单元所要承载的训练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重策略来感受课文语言精准的表达,并以此还原作者的观察方式和角度,借助“体会”来推动“感受”。再次,教师需要关注要素中的融合性知识。语文要素一般由两个分句组成,有的直接分为两个分点,看似是两个不同的板块,其指向却是相同的,彼此之间不仅相互关联,且相互交融。因此,对语文要素中知识的探寻,不能人为地进行割裂,而要紧扣其中的内在逻辑,让学生在融合中获取语文要素知识。

二、规划流程,明确语文要素中的能力

虽然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知识,但又不能局限于知识,而要将知识作为素材,让学生在历练中运用知识,在操作过程中发散思维,从而将原本机械的知识上升为属于自己独特的认知性经验,最终形成能力。以《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脚”外形的第三自然段为例,教师该如何落实“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这一要素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体会”的内容。这就需要与具体的知识相融合,切不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直接呈现出来,而要让学生在自主品味中,与文本的语言形成“死缠烂打”之势,用已经获取的经验,探寻并明确课文中精彩生动的词语。其次,明确“体会”的标准。教师要紧扣“体会”所包含的“体验”和“领会”的知识,为学生设置活动语境:“由于爬山虎的脚实在太小了,人们一般不容易发现,有的小朋友在绘制爬山虎的脚时,就画错了。你能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找出错在哪里吗?”有了这样的“阅读纠错”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自然聚焦在文本语言的关键处,明确了作者在分别介绍爬山虎脚的位置、形态、数量和颜色时,究竟是怎样描写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了文本语言的表达魅力,同时也“领会”了作者描写时的整体性构思,从而将“体会”的要素真正落到了实处。最后,落实“感受”的要求。从“体会”到“感受”,并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以知识作为媒介。在学生体会了准确生动的表达之后,教师须借助上一环节中的“纠错”活动,提炼出语段中的一连串词语,借助学生修改之后的图片,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介绍。

三、统整归纳,掌握语文要素中的策略

如果教师只是通过一个板块或者环节进行训练,学生的收获必然有限。因此,教师要跳出活动本身,对学习的过程及时进行梳理与完善,最终提炼出文本的价值体验,让学生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自然转化成规律性的策略认知。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第二自然段时,笔者设置了以下教学板块:首先,紧扣关键性词语,初步感知叶片特点。语段中描写叶片时,运用了“均勻”“新鲜”“空隙”“重叠”等词语,笔者组织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之中,对文本的大意进行理解,从而感受爬山虎叶片的特点。其次,依托关键性词语,感受语言表达的生动。比如,课文中描写了叶片的均匀,但这种均匀究竟是怎样的呢?就可以从语段中“没有重叠”“一顺朝下”“不留空隙”等词句入手,了解这些词语在凸显叶片“均匀”时所起的作用。最后,聚焦关键性词语,再现作者观察方式。当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全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情境中时,可以尝试依循文本表达的逻辑顺序,洞察作者是怎样进行言语表达的,从而将“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这一语文要素真正落实到位。

又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时,笔者借助作者描写爬山虎爬行时所运用的一系列动词展开探究,将文本语段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性体验,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终认识到作者是在经历了连续深入的观察之后,才将爬山虎连续向上爬的过程写清楚的。整个过程从阅读中探寻动词,到转述中运用动词,都是以学生的角度,将学生的思维与“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了巧妙的对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观察方式,了解了观察与语言表达之间的联系。

四、积少成多,养成良好恒久的习惯

语文学习的重任不是要从课文中理解多少,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将要素转化为运用能力,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就设置了“小练笔”,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尝试运用“资料袋”中所提供的两种方法,通过记录观察所得进行介绍。要想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有明确的探究性目的,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观察意识,进而形成观察习惯。就像叶圣陶先生正是困惑于“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这一问题,才开始了连续而深入的观察探究。因此,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从而为他们写出准确生动的语言奠定基础。

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板块,就是让学生在观察日记的基础上,能够将事物描写清楚,这一习作板块与《爬山虎的脚》一文后面所设置的随文练笔一脉相承,教师不能无视这两次写作训练之间的联系,要以统整的方式,将随文练笔作为习作教学的起点,给学生的写作预留广阔的认知性空间,真正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总而言之,关注和落实语文要素是践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抓手,教师要从语文要素所裹挟的知识、能力、策略和习惯出发,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为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凌佳.小学高段“单元主题性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9(2):20-22.

[2]王浩.统编教材想象类习作中审美想象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21(8):27-30.(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城西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循序渐进语文要素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初中英语教学技巧探析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