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PAI-1、ICAM-1和GMP-14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2-05-30 03:26张琦刘汉臣王杰斌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急性期血小板脑梗死

张琦 刘汉臣 王杰斌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是由机体脑部供血出现异常,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最终脑部出现坏死而引起的[1]。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多表现为头晕头痛、局部偏瘫、肢体活动受阻、丧失语言功能等症状,临床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其中急性期脑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且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患者及家庭造成严重影响[2]。有研究认为急性期脑梗死与血小板活化、纤溶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platelet α-granule membrance protein-140,GMP-140)、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作为血小板活化以及纤溶系统标志物,临床将其水平变化作为脑梗死诊断的参考依据[3]。有学者提出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水平的变化也可作为脑梗死的诊断依据[4]。本研究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PAI-1、ICAM-1、GMP-140 水平变化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收治的98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经MRI、CT 等检测证实,符合201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5-6];②在本院医治且临床资料齐全,无缺损或丢失。排除标准:①其它恶性肿瘤者;②患有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③具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障碍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其中急性期(病程<7 d)59 例,恢复期(病程>30 d)39 例。选取同时间段57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受试者或家属知情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资料比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

表1 两组资料比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χ2值P 值n 98 57性别(男/女)59/39 34/23 0.005 0.946平均年龄(岁)63.58±7.73 62.86±8.13 0.575 0.566体质量(kg/m2)23.05±3.86 22.98±4.58 0.102 0.919吸烟50(51.02)32(56.14)0.379 0.538喝酒59(60.20)29(50.88)1.278 0.258

1.2 检测方法

收集所有参与研究者早晨空腹静脉血10 mL,分为两份。一份使用离心机3 000 r/min(r=10 cm)分离血清,10 min 后取出低温保存。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CAM-1,试剂盒购自上海研域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一份加入109 mmol/L 枸椽酸钠溶液0.3 mL 并置于抗凝管中,使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r=10 cm)分离,10min 后取上清液低温保存待检。通过ELISA 检测PAI-1、GMP-140,试剂盒由上海太阳生物公司提供。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

1.3 随访

随访患者发病三个月后的恢复情况,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7]评分系统为标准进行评价,以发生中风、复发或死亡作为预后不良的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因素,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AI-1、ICAM-1、GMP-140 水平比较

研究组PAI-1、ICAM-1、GMP-140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组患者PAI-1、ICAM-1、GMP-140 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PAI-1,ICAM-1,and GMP-140 between the 2 groups(±s)

表2 两组组患者PAI-1、ICAM-1、GMP-140 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PAI-1,ICAM-1,and GMP-140 between the 2 groups(±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n 98 57 PAI-1(ng/L)117.86±30.16 93.85±12.03 5.744<0.001 ICAM-1(μg/L)112.18±30.59 86.49±10.25 6.136<0.001 GMP-140(mg/L)26.61±11.86 17.85±8.13 4.939<0.001

2.2 急性期和恢复期PAI-1、ICAM-1、GMP-140水平比较

急性期患者PAI-1、ICAM-1、GMP-140 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急性期与恢复期PAI-1、ICAM-1、GMP-140 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PAI-1,ICAM-1,and GMP-140 between acute and convalescent patients(±s)

表3 急性期与恢复期PAI-1、ICAM-1、GMP-140 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PAI-1,ICAM-1,and GMP-140 between acute and convalescent patients(±s)

组别急性期恢复期t 值P 值n 59 39 PAI-1(ng/L)127.23±33.02 103.68±14.96 4.174<0.001 ICAM-1(μg/L)120.34±33.49 99.84±12.86 3.644<0.001 GMP-140(mg/L)29.88±12.01 21.66±9.08 3.639<0.001

2.3 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通过为期3 个月的随访得知,急性期患者预后良好17 例,预后不佳42 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等非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单因素(P>0.05),高血压、PAI-1、ICAM-1、GMP-140 为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单因素(P<0.05)。见表4。

表4 分析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单因素[(±s),n(%)]Table 4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s),n(%)]

表4 分析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单因素[(±s),n(%)]Table 4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s),n(%)]

变量年龄(岁)体质量(kg/m2)性别χ2/t 值1.800 0.430 0.045 P 值0.077 0.669 0.832吸烟1.237 0.266喝酒2.081 0.149高血压9.163 0.002糖尿病男女有无有无有无有无PAI-1(ng/L)ICAM-1(μg/L)GMP-140(mg/L)预后不良(n=17)64.78±7.19 23.36±4.01 13(76.47)4(23.53)10(58.82)7(41.18)12(70.59)5(29.41)15(88.24)2(11.76)11(64.71)6(23.29)143.39±38.02 146.28±34.59 37.84±12.46预后良好(n=42)63.95±7.49 22.91±3.49 31(73.81)11(26.19)18(42.86)23(54.76)21(50.00)21(50.00)19(45.24)23(54.76)19(45.24)23(54.76)120.69±14.96 109.84±13.83 26.66±9.03 1.835 3.317 5.826 3.847 0.176 0.002<0.001<0.001

2.4 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得出,高血压、PAI-1、ICAM-1、GMP-140 为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5 分析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多因素Table 5 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中风”“脑卒中”,临床认为脑梗死急性期是由脑部出现血液灌流障碍,脑组织出现变性或坏死引起的。医学上认为脑梗死急性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动脉血管发生闭塞而引起的。脑梗死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为特征,如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表现为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8]。脑梗死急性期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治疗对于脑梗死急性期预后尤为重要[9]。有研究认为在脑梗死急性期发展过程中伴有炎症反应的存在[10]。有学者认为ICAM-1 可作为临床检测脑梗死急性期预后参考指标[11]。对此,本文对脑梗死患者的ICAM-1 水平进行研究,但单一指标无法对脑梗死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因此本文还对脑梗死患者PAI-1、GNP-140 水平进行研究。

本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的PAI-1、ICAM-1、GNP-140 水平高于健康人群,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12]。黏附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ICAM-1 是最重要的白细胞-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之一,其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可介导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促进白细胞移行、渗出、参与炎症反应。当内皮细胞受损时,黏附分子增加,ICAM-1 水平会随之增长。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前列腺素代谢旺盛,血小板呈高反应性[13]。GMP-140能特异性地反映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当血小板受到刺激,血小板内GMP-140 可脱落成微粒被释放至血浆内,也可被血浆内的蛋白酶水解形成小片段进入血浆,从而出现GMP-140 水平增长[14]。有研究认为血浆PAI-1 水平升高与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等心脑血管病变的形成关系密切[15]。本研究认为PAI-1 来自血小板a 颗粒及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当血小板活化释放时,PAI-1 被释放到血液中,因此检测出PAI-1 水平高于健康健康人群。

有研究认为PAI-1、ICAM-1、GNP-140 水平在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中有着不同的表达[16]。本研究发现,脑梗死急性期患者PAI-1、ICAM-1、GMP-140水平高于恢复期,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结果相似。汪东良等[17]认为血清PAI-1 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认为PAI-1 可为临床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认为,AI-1、ICAM-1、GMP-140 与脑梗死发展密切相关,可有效反映出病变部位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本研究还发现,PAI-1、ICAM-1、GMP-140 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18]。可能原因在于:ICAM-1、GNP-140 水平升高时可促进血栓形成、发展;PAI-1含有可降解交叉联结的纤维蛋白,利于血栓的降解作用,从而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PAI-1、ICAM-1、GMP-140 与脑梗死急性期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可作为判断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标志。

猜你喜欢
急性期血小板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脑梗死怎样治疗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