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改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路径研究

2022-05-30 07:45西昌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王珏茹耿红叶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5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家风观念

西昌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王珏茹 耿红叶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生长需要,个体才能健康、长寿并且精力旺盛。那么,什么是生长需要呢?于幼儿而言,他们的生长需要实际就是生存需要,即吃、睡和玩的需要,其中吃的需要应是幼儿最主要的需求。经验表明,当幼儿处于饥饿状态时是无法安然入睡的,部分幼儿还会出现精神萎靡的现象,因此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就显得极为重要。

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及形成原因

一、主要表现

幼儿不良饮食行为多表现在饮食卫生、食欲不振、进食速度、进食专注度、辅助进食及代餐五个方面。

1.饮食卫生

幼儿饮食卫生的不良行为表现主要集中在进餐前和进餐时两个时间段。进餐前,幼儿玩完游戏或便后不洗手就直接走向餐桌等待用餐。进餐时,幼儿直接用手抓取食物进食;玩耍或食用掉落在餐桌或地面上的食物。这些问题教师若不加以重视,不仅会造成幼儿严重的卫生问题,还会对幼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2.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通常指幼儿因进食欲望降低,减少或拒绝进食的外显行为表现。这一行为表现若长期出现,就会演变为幼儿进食障碍,给幼儿的身心造成极大的负担和伤害,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导致幼儿营养不良以及体格、智力发育不健全;影响幼儿的心理发育,导致幼儿出现情绪不稳定、心理发展不健全等状况。

3.进食速度

幼儿在进食速度方面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狼吞虎咽,一种是细嚼慢咽。狼吞虎咽容易给胃肠道施加压力,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细嚼慢咽则容易刺激胆囊,减少个体脂肪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症。这两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生理发育,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譬如消化不良可能会降低幼儿对游戏的欲望,而肥胖症则可能因外界因素增加幼儿自卑的负面情绪。

4.进食专注度

据调查结果显示,幼儿进食的专注度较低,主要有三种行为:因观看动画片而放弃或忘记进食;在进食2~5分钟后放弃进食起身游戏;在进食期间用手或餐具干扰他人(同伴或家人)进食。

5.辅助进食及代餐

调查结果显示,成人在场的情况下,大部分幼儿都需要辅助进食。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家长反映在进餐时间段内必须利用游戏或其他方式才能吸引幼儿进食。代餐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幼儿在进餐前摄入较多的零食,造成食欲降低、减少进餐;二是幼儿长时间以零食为主食,不进食饭菜。

二、形成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幼儿饮食习惯呈现不良状态的原因,多集中在以下几点。

㈠不良的家庭饮食环境

个体饮食习惯受地域、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即使处于同一地域,各个家庭也有不同的饮食习惯。

1.不当的饮食观念

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发现部分家长的饮食观念是极为不当的。譬如部分正在瘦身或健身的家长,他们有较为严苛的饮食观念,每日两次正餐、用粗粮代替主食,导致家中幼儿出现挑食、偏食的情况。同时,这类家长所制作的多是口味清淡的食物,与幼儿喜爱的食物味道差距较大,容易引起幼儿对食物的抗拒心理并出现厌食情绪。

2.不当的进食行为

幼儿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他们能够快速复刻成人的行为,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曾经有这样一项暴力观测实验:一群孩子们正在开心地观看动画片,突然实验员在他们所看的动画片里插入了一帧暴力行为;后来,当孩子们走进活动室挑选游戏伙伴时,所有人都拒绝与其中一个成人进行游戏,因为他正是动画片里施暴的那个人。由此可见,即使幼儿没有长时间关注施暴者,但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记住了。这就意味着,家长不当的进食行为很容易暗示并强化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3.不良的进餐氛围

在与部分幼儿沟通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对他们饮食影响极深的元素——进餐氛围。有幼儿提到:每次进餐时家里的气氛总是压抑的,自己的父母总是各吃各的,不理睬对方。还有幼儿提到: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所以自己总是一个人进餐。或许幼儿所处的生活场景不同,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感觉——孤独、无趣。长时间处于这样的进餐环境,幼儿还会对进餐有较为强烈的欲望吗?答案是否定的。

㈡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

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也是幼儿形成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教养观念不一致和不当的引导行为两个方面。

1.教养观念不一致

家庭成员的饮食观念不一致,幼儿就容易成为进餐两面派。祖父两辈认知经验不同,所以教养观念不同,而幼儿往往会利用这一点,在父辈面前听话、祖辈面前撒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长时间如此,幼儿就会形成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2.不当的引导行为

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获得一个信息:部分家长往往不太在意幼儿餐前的卫生,甚至在进餐时还会采取催促进食或辅助喂食的手段帮助幼儿进餐。这不仅会干扰幼儿,扰乱他们的进餐速度,还会给幼儿树立不良的进食观念,强化其不良饮食行为。此外,一些祖辈因担心幼儿挨饿或不想浪费食物,就会想方设法地将食物塞进幼儿的嘴里。超量的食物会给幼儿的肠胃造成极大的负担,造成幼儿消化不良,影响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

以优良家风改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

优良家风作为一种由家族世代繁衍形成的稳定且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作风,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良好饮食观念,进而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一、优良家风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价值

1.以良好餐桌礼仪塑造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不学礼,无以立。”个体若未习礼,便无法真正在社会中立足。譬如幼儿出现呛咳现象多是因其进食期间注意力分散所致,而大笑和说话则位于分心之首。这也是古人为什么一直强调“食不言”的原因。

对于幼儿呛咳,教师若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幼儿出现生命危险。若幼儿习得了良好餐桌礼仪,或者说即使尚未习得良好餐桌礼仪,但若已拥有良好礼仪之观念,他们也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以勤俭节约观念树立幼儿良好进餐行为

勤俭节约是我国优良家风的重要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便提出了“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的主张,旨在告诫众人在穿衣、饮食、举办丧礼等方面厉行节俭、不铺张浪费。在今天,我们依旧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家风,告诫幼儿在穿衣吃饭中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要注重珍惜食物、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不浪费一粥一饭。

勤俭节约的优良家风不仅可以指导家庭在备餐是时做到科学配餐、营养饮食,保证幼儿营养均衡;还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饮食观念,在外就餐时按需点餐,不浪费一粒一粟;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二、优良家风改善幼儿饮食习惯的有效路径

《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引导家长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培养幼儿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一个健康、优良的生活和进餐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利用优良家风促进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呢?

1.观念引领:家庭健康饮食观念的激发

良好饮食观念是优良家风的重要组成要素。陆游在《放翁家训》中提到:“凡饮食,但当取饱……彼多珍异夸眩世俗者,此童心儿态,切不可为其所移,戒之戒之。”他强调的是,在饮食方面能吃饱就行,不可形成用山珍海味向他人炫耀的观念。这样的观念于我们当下家庭仍有重要意义。

首先,拒绝浪费、厉行节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家人可以带幼儿一起置身于金色的麦田,或者利用网络平台让幼儿感受辛苦劳作而来的粮食有多么不易,使其懂得珍惜食物,改掉生活中浪费食物和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其次,搭配饮食、合理营养。营养丰富的膳食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不能将自己的口味喜好或进餐时间强加给幼儿,而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符合幼儿成长发展需求的饮食菜单,保障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最后,家庭成员的教养观念要达成共识。父辈和祖辈之间在关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上往往观念不同。祖辈通常更溺爱幼儿,只要幼儿想吃,各种零食随时买;当父母教导幼儿时,祖辈会制止父母的管教。长此以往,会不利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一起学习和了解幼儿健康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相关知识,形成一致的培养目标。

2.言传身教:父母良好饮食行为的引领

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在饮食行为方面,父母要为幼儿树立好的典范,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每次吃饭前要认真洗手,饭后要漱口;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泼洒食物、不剩饭菜。另外,父母不能把零食或快餐作为惩罚和奖励幼儿的手段,会影响幼儿对食物的喜好。

父母要向幼儿讲述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食物对幼儿身体的益处。父母不能催促幼儿吃饭和辅助喂食,而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幼儿尝试不同的食物。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只有父母言行一致、言传身教,才能促进幼儿良好饮食行为的养成。

3.环境濡染:不良进餐氛围的规避

宽松愉快的进餐环境可以促进幼儿消化腺的分泌,从而增进幼儿的食欲。

首先,进餐环境要干净整洁卫生,呈现温馨的氛围。就餐时父母切勿批评和指责幼儿,强迫幼儿进餐。当幼儿出现不良饮食行为时,父母要尽量使用亲切温柔的语气去提醒,或者进餐结束后再来处理幼儿的饮食问题,避免在幼儿进餐时中发生冲突。温馨愉快的就餐氛围是保证幼儿良好食欲的关键,能增强幼儿的进餐专注力,让其感受到食物的魅力。

其次,父母的生活和工作时间要合理安排,保障幼儿合理的进餐时间,并尽量通过不同的烹饪方式为幼儿提供营养搭配均衡且色、香、味俱全的可口饭菜,帮助幼儿科学地进餐。

最后,父母还要尽可能多陪伴幼儿一起吃饭,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对家庭的归属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合力牵引:家园协作共商改良对策

《颜氏家训》中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家长要制定饮食规则,让幼儿意识到什么是不良的饮食行为,从而自觉避免。幼儿年龄越小,父母就越需要坚守原则。面对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和不合理要求,父母必须用坚决的态度使幼儿明确行为的界限,才能让幼儿真正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除家庭外,幼儿园也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场所,因其能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园要积极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出现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纠正家庭中存在的饮食问题,帮助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家风观念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维生素的新观念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坚持系统观念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