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个全球企业排名榜单看我国世界一流企业:差距、短板与建议

2022-05-30 23:01洪群联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一流企业家世界

洪群联

纵观近现代全球经济史,代表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群体已成为支撑一国发展崛起、参与甚至主导国际经济竞争的主干力量,“企业强则国家强”。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企业总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批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资源布局走到全球前列,但质量效益、核心技术、品牌价值、世界影响力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还偏少。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增强战略思维,发挥企业家精神,在全球竞争的惊涛骇浪中,培育和成就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一、多维视角比较显示中国企业在全球大企业高层次竞争中仍处劣势,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仍任重道远

(一)从营业收入看,我国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头部企业数量和经营效益仍然落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加快发展,越来越多企业跻身全球大企业行列。1995年,《财富》杂志以营业收入为标准首次发布“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当年我国仅3家企业入围,美国、日本分别为151家、149家。到2020年,我国大陆(含香港,下同)进入榜单的企业有124家,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2022年,我国入围企业进一步增加至136家,高于美国的124家;但在前50强中,美国占20家,我国16家。我国大陆上榜企业平均销售收益率为5.1%,总资产收益率为1.15%,净资产收益率为9.5%,三个指标都落后于世界500强平均水平,美国上榜企业的三个指标分别为11%、3.21%和21.9%,经营状况明显优于我国企业。

(二)从企业市值看,我国入围“2022年全球市值100强企业”的数量仅为美国的1/5,平均市值仍低于百强企业平均水平

市值是资本市场对企业实力和发展前景认可程度的集中反映。普华永道以上市公司前一年度3月31日股票市值为标准发布“全球市值100强企业”榜单,2022年,美国凭借63家企业夺冠,我国大陆12家企业入选,位居第二。从市值看,我国入围企业平均市值为222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企业的56.9%,低于全球百强企业平均3517亿美元的水平。其中,全球市值前10强中,美国占据了8家,我国市值最高的腾讯全球排名第14位,市值为全球第1的美国苹果公司的16.1%。

(三)从品牌价值看,我国入围“2022年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的数量不到美国的1/3,品牌平均价值约为美国的6成

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品牌价值是企业知名度和软实力的表现。全球最大品牌传播集团WPP根据经营业绩、财务表现和基于消费者研究的品牌贡献,从2006年起连续17年发布“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榜单,当年我国仅1个品牌入围。2022年,我国入围品牌数量14个(含香港1个),美国有56个,是我国的4倍。其中,前20强中,我国占有3席,美国囊括了15席。从品牌价值看,我国入围品牌平均价值为598.6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品牌的50.9%,低于全球品牌百强平均866.8亿美元的水平。

(四)从创新能力看,我国入围“2022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的机构数量仅5家,与美、日相比差距甚远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是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和根基。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企业Clarivate Analytics根据专利总数量、成功率、国际化、影响力等指标,自2012年起连续11年发布“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2015年华为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首家入围榜单的企业,2018—2020年我国大陆入围企业均为3家,而美国长期保持30家以上。2021年,我国大陆4家机构入围榜单,美国、日本分别达到42家、29家;2022年,我国大陆地区5家机构入选百强创新机构,日本、美国则分别为35家、18家。

(五)从全球影响力看,我国入选“202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家企业”的数量仅为美国的1/8,影响力有待提升

2021年,美国《时代》杂志根据企业创新力、领导力、战略思维、成就等指标,首次评选“全球最具影响力100家企业”,我国大陆地区华为、阿里、腾讯、滴滴、大疆、比亚迪等8家企业入围,美国入围企业高达64家,中国大企业在全球范围和专业领域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二、当前我国培育世界一流企业面临“五个不够”

(一)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开拓创新思维的企业家不够多

企业家是最稀缺的战略性资源,培育一流企业必须依靠一流企业家。目前,从培养中国特质、世界水平的企业家角度看,我国尚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加强的地方。比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培养工作的定位不够高,长期性、战略性措施偏少,在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上有待加强,培养选拔的开放性、竞争性还不够,梯队建设力度不够等。又如,有些民营企业家视野不开阔,对现代化治理方式和国家政策理解不深刻,存在“一言堂”“接班人”“职业经理人信任”等问题,针对民营企业家成长培养的措施也不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培养和依靠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积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二)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成就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驱动力。离开了核心技术,世界一流企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我国不少企业规模很大,但竞争力不強,还不能称为世界一流企业,关键差距在于创新能力。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大企业竞争的短板和弱项集中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部分核心技术相对落后,“卡脖子”现象严重制约了一流企业成长壮大、影响了产业安全。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差距明显。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在2020年才首次超过6%,远远低于美国的25%和英国的15%。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掌握一批引领性、前瞻性、领先性的关键核心技术,依靠创新塑造核心竞争优势,成为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

(三)聚焦主业、长期钻研经营的战略定力不够足

世界一流企业通常要围绕核心资源和核心技术来发展业务,基于核心能力形成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许多长期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一般都是集中精力发展少数几个核心业务,成为领域内的行业领导者,它们的绩效远远领先于多元化经营、没有清晰核心业务的企业。当前,我国企业界存在“一有规模就扩张、就多元化”“哪里挣钱往哪去”的不良风气,聚焦主业、长期钻研经营、久久为功的精神不够;许多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不是业务太少,恰恰是业务太多、主业不清、核心业务不强,盲目多元化扩张伤及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案例并不鲜见,这对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四)形成高效治理体系、应对全球风险挑战的管理水平不够高

世界一流企业是治理结构完善、发展理念先进、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到位、运作科学规范的企业,扎实的管理基础和极高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在竞争中“稳操胜券”的关键。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全方位、全流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治理水平还有待提升,体制机制障碍还有待突破。国有企业尚未形成有效法人治理机构,权责不强、约束不够、缺乏制衡、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普遍,治理结构合理、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當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投资贸易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调整,我国企业对国际复杂多样的制度规划和融合畅通的话语体系不够熟悉,应对国际化新形势的抗风险能力存在短板。

(五)承担融入国家战略、彰显公民意识的企业社会责任不够积极

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拥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具有鲜明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情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当前,我国许多企业过于注重自身发展而忽略国家战略,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价值,融合和服务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的主动性不强,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不浓,与成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全球企业公民还有很大差距。一些民营企业家在推进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遵守应有的法律准绳和道德规范,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三、尊重发展规律、强化长期激励,为一流企业和一流企业家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企业家系统培养和有效激励,培育一流企业家

加强世界一流企业家培养的系统性谋划,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制定实施国有企业家“培苗育苗”计划,选拔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国有企业家“苗子”,在企业经营改革的实战中锤炼,从“打小战到打大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加大优秀国有企业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激励力度,延长优秀企业家退休年龄,建立健全更为科学和有效激励的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体系,适当提高员工持股最高比例的限制,落实好《关于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等政策措施。加强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和接班人的培养。

(二)优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增强一流创新能力

充分运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组建国家创新平台、整合国家创新能力、实施国家创新计划,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支持国有企业联合民营企业共同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瓶颈。健全创新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稳定的科技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提高中央和省级科技财政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完善激励企业实质创新的税收优惠体系,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保持最优惠税率,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速折旧、亏损结转、投资抵免、准备金税前列支等激励创新的具体方法。

(三)支持聚焦核心主业改革创新,打造一流业务竞争力

目前,我国相关政策并没有切实起到支持企业聚焦核心主业的有效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在财政资金、专项项目、重点投资、融资信贷、用地保障等方面进行政策改革创新,不仅要审查项目本身,也要审查项目企业的业务情况,对聚焦核心主业的给予重点支持,对过度多元化的一律不予支持。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主业打造,明确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在业绩考核上更多地体现企业在主业上的投入和主业带来的贡献。

(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体系,增强全球化竞争的抗风险能力

促进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加快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权结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高效运营管理机制。帮助企业熟悉国际制度规则,支持企业建立供应链中断风险应对机制,通过多源头供应、建立供应商后备信息库或服务商后备信息库、保留预防性库存等措施,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

(五)强化企业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打造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全球企业公民

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精准扶贫、疫情防控、慈善公益和环境保护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大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总结提炼优秀的企业文化基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统一对外品牌形象,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加强对民营企业家政治训练,中央党校、省委党校或社会主义学院定期组织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培训班,积极引导企业提高政治站位。完善企业家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引导企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实现共同富裕、科技自立自强、保障供应链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主动作为、率先垂范,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建设中磨练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

猜你喜欢
一流企业家世界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