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思创融合”的实施

2022-05-30 10:48唐雯
江西教育C 2022年9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唐雯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品质、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的一种体现。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工匠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协同育人,可以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与创业观。因此,在工匠精神视域下研究高职院校“思创融合”的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思创融合   实施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共识,并且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工匠精神源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高职学生应该树立的职业理想,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工匠精神的提出,为职业院校“思创融合”指明了方向。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手段方面存在天然的契合点,具有内在耦合性和联动性,研究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在新经济形态下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二者深度融合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思创融合”的实施路径,能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一、工匠精神视域下“思创融合”的价值内涵

在工匠精神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的宏观背景下,思政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高尚的品质。“双创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当前,由于国内创新动能不足、产业供给质量偏低,必须通过拓宽受众群体等举措大力推动全民创新创业,从而激发双创的内生动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双创能力”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影响着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我国目前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亟待一批爱岗敬业、执着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创新型工匠。思政教育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渠道,“双创教育”是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平台。二者同向同行,为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可能。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职院校要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准确认识到道德品质和“双创能力”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中的功能和作用。“双创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开展“双创教育”首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时刻筑牢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防线,用思政教育引领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保证人才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其次,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通过思政教育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以此提升职业道德和精神境界,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夯实理想信念的价值目标

在“双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而且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思创融合”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能强化学生对爱岗敬业的认同,对“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认同,对工匠荣誉感、使命感的认同。弘扬工匠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报效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同国家繁荣、经济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相结合,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思创融合”的现实困境

(一)教育理念滞后,影响育人成效

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不算晚,但在发展历程上相对比较坎坷,相比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状态。近几年,虽然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理念的滞后性较为明显。因此,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知识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方式单一,脱离培养目标

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和局限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课与双创课目前均以理论授课为主,仍停留于课堂教学,课程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不强。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一样,是知行合一的教育,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千篇一律的理论教学,不利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互通,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脱节,无法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成果转化。因此,教师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两种教育方式的融合和统一。

(三)学生认知偏差,制约个体发展

相较于本科院校,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求一技之长,谋一份工作”是他們接受职业教育的主要动因。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对待专业技能方面有较强的自觉意识,但在端正职业态度,强化人文素养方面不以为意,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素、价值、传承等认识不到位。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存在问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刻苦钻研的品质和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遇到问题容易打退堂鼓,不敢接受挑战。

三、“思创融合”是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需求

一是在教育对象上具有一致性。思政课和双创课都是通识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把“匠心”“匠德”“匠品”等元素通过教育教学或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互补性。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双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两者从思想与行动上共同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学生向高超的职业技术技能、崇高的职业道德操守和远大的职业目标努力。三是在教学作用上具有互促性。思政教育在培育工匠精神上,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上的拓展和丰富,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创教育”以工匠精神为学习目标,细化于具体的专业项目和双创教学实践内容,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真切领悟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和重要性。

四、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思创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推进“思创融合”,增强育人实效

高职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将“思创融合”引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中,不仅能丰富两种教育内容的精神资源,还能发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教育功能,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一是通过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提高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之间的渗透性和参与度,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素等融入校园文化,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使命,又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锻造“匠心”。三是通过邀请匠人、名师进校园,使学生真实了解和感受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和重要意义,增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践行,真正提升其职业道德和精神境界。

(二)拓展“思创融合”,推进教学改革

“思创融合”是将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的应用。思政课与双创课都属于通识课程,都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业能力为导向。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推进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教学的改革。一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大学精神、创新中国等元素,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发展建设相结合,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提升创新创业技能相结合,将培育工匠精神与坚定理想信念相结合。二是借助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探索课程建设系列品牌,融入工匠精神,打造思政与双创系列课程。三是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实训、技能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工匠精神的“匠心、匠德”,引导学生树立像工匠一样的职业观,主动接受工匠精神的教育和熏陶。

(三)加强“思创融合”,促进人才培育

部分高职教师对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由于平时教学任务、科研任务较重,大多数教师把工作重心都放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上,根本无暇顾及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引导,进而导致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在“思创融合”中,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一是提高认识,秉持新时代工匠精神,在教学中做出示范和表率,以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求实创新、专注执着的品格作为标杆,增强工匠精神的育人意识。二是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创业择业等内容,将工匠精神引入实际教学中,推動学生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全面发展。

(四)坚持“思创融合”,实现自我发展

教育的制高点是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只有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继而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生是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的主体,其核心就是要通过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实现自我发展。具体而言,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发扬劳动光荣的传统美德。二是要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研究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需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品质应用到专业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三是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遇到问题不退缩,努力掌握专业技能,修炼“匠心匠德”,积极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内化为相应的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的发展是我国走入新时代的大势所趋,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而且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思创融合”为培养工匠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能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成效,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使工匠精神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吴小平,郑辉英.立德树人导向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转型——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创学全息”培养模式为例[J].职教论坛,2019(2):171-176.

[4]张小斌,吴小平.“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双创”学科建设的思考——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9(11):124-128.

[5]陈秀娟.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81-82.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机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YB30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