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22-05-30 18:14张二丽
理论观察 2022年9期
关键词:能力教育教师

张二丽

摘 要:中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创新思路,并在服务民生方面做出探索。基于这一需求,地方高校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探究,并提出改革策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提升师资力量;搭建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平台;构建新型参与模式,促使人才多元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多元教学评价,深化教育改革等。

关键词:乡村振兴;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9 — 0174 — 03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众多地方高校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转型发展的抓手,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布局,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持。[1]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地方高校的重要课程,其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诸多契合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全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国情认知、培养其全新创业理念、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亟需破解的瓶颈

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观能动性较弱,创新能力不足,地方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等。如果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一)地方高校学生助力“乡村振兴”主观能动性较弱

当前地方高校很多学生不愿参与到乡村振兴的队伍。首先,受学生自身思想的限制,大部分学生扎堆前往大城市就业,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但是乡村却面临着“技术用工荒”,城乡就业差距比较明显。[2]其次,受家长思想的限制,一些家长不愿意孩子到农村就业。农村生活环境、企业软硬件设施相对不完善,很难吸引学生去农村就业创业。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强能力、高素养,且具备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培养的重点,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围绕乡村振兴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所讲解的知识比较有限,例如对农村电子商务和数字化建设讲解较少,导致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以及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并未意识到乡村产业中蕴含的巨大商机,错过了很多创业就业机会。

(三)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师资力量不足

新时期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较强实践性,需要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内涵,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为了确保教育活动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当前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教师以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为主,且偏向年轻化,教师仅有理论知识而无实践经验,难以达到既定教育效果,所以地方高校为了将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融入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重视教师能力提升,组建一支教育能力出众且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多元化发展。同时,地方高校围绕乡村振兴打造全新育人机制,利于人才综合能力提升,从而满足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需求。

(一)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持续推动地方高校成功转型发展,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开放化、网络化、协同发展的创新联盟。”[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地方高校必须进行转型,必须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当前高层次创新型技能人才缺乏、新进入社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为了促使人才多元化发展,地方高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教育改革措施,通过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将乡村振兴落实于人才培养中的每一环,进而将这一点作为新时期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并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完善、目标明确以及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究,借此来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有助于促进地方高校大学生多元化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培育一支热爱乡村、热爱农业的工作队伍。基于此,地方高校开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合乡村振兴这一理念,通过这一措施的落实,大学生加入乡村振兴行列,可以为乡村带来全新思想。不仅如此,通过乡村振兴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当前,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困难逐渐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难题,而大学生加入乡村振兴队伍,一方面可以缓解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开通了假期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学生服务乡村团队、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通道,构建了“社会-高校-乡村-社会”为闭环的创新创业模式,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方便。[4]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诉求,创新创业教育新特点的需求,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真正提高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综合型人才,推动大学生真正深入农村基层,促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走深走实。

(一)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目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培养具备良好创新创业意识、有一定职业综合能力的人才,需要立足实际做好筹划工作,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建设通识课程体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分为三个立体化方面:基础方面是针对全体在校大学生,学校围绕乡村建设,开设“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指导”类必修课程,及其相关的选修课程,逐步建立学生正确就业理念;中等方面是针对有较强创业意愿、乐意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的学生,开设KAB和SYB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明确本地乡村创业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能力[5];高等方面是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学校通过与乡村基层单位合作,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开设以“实践活动项目化”为牽引的“创新创业模拟实训”课程。第二,确定全新教学方式。互联网时代,专业教师选择利于学生主动加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学方式,如项目教学法和混合教学法等,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积极探索乡村单位对学生能力的不同需求点和对岗位工作的不同要求等,并将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确保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建立由高校引导、教师辅助的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以及教学改革做好充分保障,切实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实现教育目标。

(二)充实师资力量,保障教育质量

教师应立足新时期人才培养,围绕学生的就业创业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卓有成效的实践、理论教学活动,并借助丰富的创业指导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式;高校应引导教师掌握基础教学技巧和强化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借助专业教师的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高校教师具备就业创业指导意识和能力是十分关键的。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不深的情况,地方高校需要立足实际,重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引导教师加入各类培训过程,让教师意识到全新教学方式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促使教师深度解析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实现专业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线上“名师工作室”,让计算机教师加入其中,让其分享实践经验,助力深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三)搭建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平台

首先,教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中积极落实“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的实训功能,积极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合作。以往的“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并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是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地方高校可以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做科研要和企业需求结合,寻找科研项目和企业生产实践的契合点,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训练要结合创新创业的需求,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学生创新创业要和当地特色产业结合,实践要助力当地产业,而不是走马观花。

其次,学校可以和农村相关企业合作,双方共同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实训,让学生了解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让专业技术人员带领学生了解与其专业相关的新技术。例如,地方高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时,可以与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淘宝店铺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计算机实践岗位,让学生了解软件开发、网站运营和维护、网店美工、大数据和物联网工作岗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求职计划。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安排学生和企业建立物联网技术实訓基地,针对农村淘宝店铺、线上农产品配送产业设计物联网,把电子商务、物流和服务产业相结合,借助互联网搭建农产品销售智慧网络,迅速对淘宝店铺和线上配送平台订单进行分类,自动打印物流和配货单,组织工人根据配送单进行打包,避免遗漏订单。

最后,围绕理实一体,实现一校一面特色发展,教师选择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项目。在育人过程中,高校教师可结合乡村振兴内涵,选择利于学生综合化发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项目,同时教师也可与农村企业人员交流,双方重新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四)构建新型参与模式,促使人才多元发展

首先,地方高校需要围绕乡村振兴,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有关农业的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区别于之前的教育教学体系,地方高校设立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养等。学业评价方式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学到了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不断树立正确价值认知,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使其能力可以满足当前社会需求。

其次,充分落实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农村互联网基础设计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移动网络覆盖,这给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农产品网络营销、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促进了农村互联网经济发展,也提供了更多创业商机。为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为了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可以在发展中打造“双创”校本课程,邀请一些农村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担任就业指导教师,开设校园创业创新项目,让学生体验企业创办过程,让学生发现农村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例如学校帮助学生联系农村一些地区,校内学生联合农业合作社和互联网企业联合开发农产品配送系统,打造农产品线上配送平台,消费者线上预订农产品,由对应的农业合作社进行配送,学生要负责线上平台的维护和客户使用体验调研,进一步完善线上平台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的惠农政策,使学生明确当前农村地区创业空白点,提升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切实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本地农村特色产业和特产,要求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学生以组为单位,为“乡间特产”进行促销。首先,在活动开展前,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都有综合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以此来确保体验任务的顺利完成。其次,组织各个小组成员对本地特产进行分析,并策划活动方案。活动方案需要有时间、地点、现场支持等内容,为了确保学生实践任务的完成,经过与营销单位联系,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地点,但相距不能过远,便于观察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积极回答群众的问题,并整合不同群体的需求数据。在完成实践任务之后,组织学生回到课堂,比较去年同期数据,最后整合为PPT,并且分析每个团队的探究成果。学生营销策略有多种,一些学生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运用抖音、淘宝等软件进行直播,在线上为顾客讲解产品特征,宣传本地文化,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六)多元教学评价,深化教育改革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地方高校教师需要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价。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是结合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并未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新时代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首先,发挥线上评价功效。为了敦促学生尽快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需要结合线上平台的记忆整合功能。其次,重视学生的课堂评价。可以从考勤、任务完成情况、参与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树立其发展认知。再次,注重发挥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以便对教学进行完善。最后,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应保证学校和企业一同参与学生评价过程。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外,还要有农村合作单位人员。

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同样需要擅长在农村创新创业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地方高校呼应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培养出助力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具备较强能力和素养的新型人才。在这一需求下,更多的地方高校围绕乡村振兴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育人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专业技能和实现自我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育人目标不明确、学生能力得不到提升等,导致育人实效性较差。针对这一情况,地方高校更需立足实际,结合乡村振兴内涵和当地特色产业开展更有效的教育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多元素养,提高其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吴玉霞,王延秀,杨丽婧,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以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1,30(05):4.

[2]闫育满,王梦宇.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绩效评价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01):6.

[3]周洪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教师,2020(11):20-23.

[4]尤祺,张天郡.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

[5]闫红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双创”人才培育研究[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2):15.〔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能力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