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语文要素 提升课堂品质

2022-05-30 02:14陈甜甜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要素课文文本

陈甜甜

何谓语文要素?通俗地说,语文要素就是语文素养的具体细化体现。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纳入单元编排之中,体现在教材文本之内,并且呈现螺旋上升之势。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例子作用,借助语用教学充分落实语文要素,以期有效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遗憾的是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虽重视语文要素,但缺少一定的策略支撑,导致课堂质效不高。本文结合实际,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植入语文要素策略,以供参考。

一、借助多元评价,推进语用教学

单元要素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语用训练。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元评价,并通过评价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这不仅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自主阅读策略,而且还有助于落实单元要素。

在导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时,教师围绕课题设置问题“老屋究竟怎样老”,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预测。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在文本中找出答案,结合插图,通过想象,帮助他们对老屋构建形象感知。再接着,围绕文本“黑窟窿”以及“破洞”等关键词语,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大胆想象,继而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感知老屋的孤独。在学生对文本有所了解后,教师继续提问:“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鼓励学生继续进行预测,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训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案例中,学生不仅通过预测有效锻炼了创新思维,而且还能借助预测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学评价以及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预测方向,并推进课堂教学持续深入。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中进行大胆预测,在较好地体现教学相长的同时,还能实现学以致用,为单元要素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紧扣教学板块,整体落实要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模式。依据传统教学模式,单纯依赖师生单向对话方式,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围绕教学任务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也许耗时长点儿,但学生理解必然更加深刻。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教学板块设计,需要立足教材文本的整体把握,优化设计教学板块,以便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创造条件。

针对《竹节人》这一课教学,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借助多媒体围绕课题初步探究文本内容。通过初步阅读,学生很快了解到,这一课可以重点分为四个板块,概述、竹节人的做法、乐趣以及老师偷偷玩没收的竹节人。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导读,准确把握课堂学习目标,并依据教学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进行探究学习。学生经过梳理,很快就明白,本课的学习重点为第二部分,即竹节人的具体做法。其余三部分可以粗略地学习,让课堂突出重点,明晰目标,着力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对而言,一篇课文中,从字词语句到段篇思想,涉及的要素有很多,如果全部涉及,一来时间不允许,二来课堂教学必然分散。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精力,围绕教学任务,重点推进要素落实。案例中之所以突出教学重点,一是立足文本整体,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本内容;二是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导读,明确理解了学习任务,并且通过重点探究加以落实。这既为课堂质量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为语文要素落实、学生素养提升做好了准备。

三、明确训练重点,巩固建构要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生的素养也不是一天养成的。统编教材细分不同语文要素,并逐一体现在教材单元中。与之相对应的文本也许不是最优美的,却是最适合学生阅读的。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并围绕语文要素提炼课堂训练内容,让学生逐一训练,积少成多,不断积累,继而完成知识建构。其他学段都有相应导语提示,由于年龄关系,第一学段文本缺少相应导语提示,教师应重点研读文本,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并以此帮助学生建构落实要素。

针对《秋天》这一课,具体学习要求为关注课文中“一”的不同读音。研读文本,发现这篇课文“一”字一共三种读音。具体教学中,教师没有抽象提出“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要求,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一”字不同读音的细化上。这种方式,不仅简化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便于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不同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关注“一”字的读音,并且通过比较分析,感知不同读法。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对课文中“一”字读音的不同读法,依次提醒学生注意,进行重点识记理解。接着教师将含有“一”字的词组单独抽出来,通过单独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练习不同词组中“一”的不同讀音。然后,教师再将其打乱,引导学生进行跳读,并且针对“一”字进行强调,继而巩固“一”字不同读法。最后,再组织学生阅读文本,继而将其读准字词的能力,转化为读好句子,读好课文。这样通过层层推进,步步巩固策略,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一”字的不同读法,而且还有效培养了他们的语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

四、围绕单元教学,提升学生素养

相对传统教材,统编教材是围绕单元要素进行双线编排。其中单元要素,在单元导读中已经明确,这一点大多数教师都能理解,并且在教学中加以落实。其实,统编教材还有一条主线,即每个单元都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进行编排。这虽然没有相应的标识,但是只要认真研读教材,就会发现。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整个单元高度进行研读,并尽可能围绕单元要素,结合人文主题,将学习目标贯穿到整个单元教学。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要素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研读相应课文,就会发现编者还通过“泡泡”进行旁批提示。比如《树和喜鹊》这一课中“读了这一段,我理解了‘孤单的意思”这一“泡泡”中所提示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孤单”一词的学习,还适用于整篇课文乃至整个单元要素的学习。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整个单元,尽可能围绕单元要素贯通起来,串联起来,以此推进语文要素在单元教学中不断理解、内化巩固,继而实现学生语言的有效建构。

比如这一单元中还有一篇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在课后习题“读一读,比一比”中就要求学生重点关注“偷偷地”一词的表达效果。对此,教师不应围绕字词重点分析,而应将其植入课堂相应语境中,通过一定的故事情境,帮助学生“偷偷地”走进小公鸡的内心世界。再接着通过朗读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小公鸡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借助语境,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获取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借助语文要素,还能贯通整个单元教学,从扶到放,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统编教材虽围绕单元要素进行编排,但还需要教师逐步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对话,重新理解建构语文要素,从而有效提升课堂质效,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要素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