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体突破职业倦怠困境的策略探究

2022-05-30 13:58詹正昌
中国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业余生活职业倦怠育人

詹正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由于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历来被人们赞颂。社会越是进步,人们对教育事业越是重视,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在这全民“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中,教师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疏解,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性会更严重。如果教师由于职业倦怠,培养出一批不合格的学生,则不仅不能进行“回收、重新加工”,还会影响学生家庭、危害社会,其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因此,我们应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寻找破解方法。

一、深刻剖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教师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这些职业倦怠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剖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理想受挫型

有些教师从读书的学校大门,走进教书的学校小门,心中怀揣美好理想,想像自己心中所崇拜的名师那样去教书。一段时间后,残酷的现实像一盆凉水,把心中的理想之火浇灭:学生顽劣,学习基础差,与自己理想中乖巧听话、勤奋学习的学生差距太大;校领导制订的各种考核奖励办法,与自己想象中的激励机制相差太远;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各种提高教学成绩的妙招,经过几个回合之后发现毫无实用价值。教学改革梦想逐一破灭,便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当老师的料。这样,职业倦怠这个病毒也就蔓延开来。

2. 缺乏引导型

有些教师参加工作后,没有主动拜师学艺,没有选择身边的优秀教师来引导自己,帮助自己度过刚入职的“迷茫期”,没有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枚纽扣”。毕竟书本上所讲的知识,与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教育技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需要拜师学艺,由作风正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传、帮、带”,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才不会因为四处碰壁而陷入职业倦怠。

3. 负面情绪伤害型

有些教师时常将自己的职业与其他职业做比较,看身边其他职业的同龄人收入高、住豪宅、开名车,而自己的辛勤劳动却得不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对于学生,不严格管理,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严格管理,自己则有可能因家长上访闹事而丢饭碗。社会上对于教师的负面报道,会给教师增加心理压力。许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竞赛活动、宣传活动、材料收集整理等,通过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疲于应付,而“教书育人”的主业,有时却不得不屈居次要位置……如此种种,负面情绪不断积攒,直接导致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4. 随遇而安型

有些教师随着工作环境变好、职称到位,原来的锐意进取、发愤图强精神逐渐消失,并且没有了“职业危机”的忧患意识,变得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或者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身体也不是那么健康,再奋斗也成不了名师。于是开始安于现状,贪图享乐,教师的职业倦怠也就接踵而至。

5. 环境影响型

俗话说:“前边三个拉,不如后边一个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职业倦怠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学校的领导不注意职业倦怠的预防和纠正,教师职业倦怠一旦形成了风气,便如同瘟疫一样传播开來,许多刚入职的教师,免疫力较弱,可能很快就染上了,而且很难根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就会滑坡。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深受职业倦怠的危害,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二、加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教育

任何职业倦怠,都与从业者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教师个体要有效化解自己的职业倦怠,也必须走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这条路。

1. 牢固树立“为国育才”的职业理想不动摇,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干哪行,爱哪行,这是每一个职业对于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目标,应该成为教师的力量源泉和抵制各种消极因素的精神武器。爱岗敬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既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也涉及教师个体的未来利益。假如不合格的学生充斥整个社会,不仅国家民族发展无前途,教师也会深受其害。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家振兴靠教育,教育振兴靠教师,教师振兴必须自觉抵制职业倦怠。

2. 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自觉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

纵观身边的教学名师,他们与普通教师的明显区别就在于有责任、敢担当。有责任意识的教师,会时刻提醒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应该做,不会做的事要怎样去请教别人。有责任意识的教师,会主动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绝不会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3. 正确认识职业差别,处理好名利关系,做到淡泊明志

任何职业都有其优势一面,也有其劣势一面。我们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也许只看到了优势一面;进入工作岗位后,却过多地看到了劣势一面,想改行,又碰壁,于是心中充满怨气,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来。其实,我们只要回头想一想,自己当初选择当教师的理由改变了吗,心中就会减少很多怨气,更何况顽劣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不通情理、不配合工作的家长也是极少数……这一切,教师想通了,职业倦怠也就化解了。

4. 自觉选好师傅,正面引导自己,及时消除各种消极因素的侵蚀

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时是教师个体面对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缺乏“身边人”及时引导而产生的。教师个体应主动请教身边有经验的老教师或者学校领导,听建议、找方法,这样,教师个体就会感到学校集体力量的强大。在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学校里工作,教师个体是不可能产生职业倦怠的。

5. 用积极心态看待工作,主动完成工作任务

今年5月,有一位参加工作近3年的女教师,担任班主任、年级组副主任、语文备课组长、两个班的语文教师,满脸愁容,找到我诉苦:学校领导安排她担任语文课题研究组长,她感到工作压力太大,想找领导推掉这个任务,但是又怕挨领导批评,内心无比苦恼。我听完她的诉说,对她工作的繁重表示同情,然后问她:“担任语文课题研究组长,对你的教学技能提高有没有促进作用?”“如果你不牵头做,推给别人做,别人会怎么想?”“如果你是领导,安排这点工作,大家都推来推去,学校的工作又要怎么完成?”几个问题探讨完以后,我又对她说:“你不是孤身一人作战,如果有问题,还可以与语文课题研究的组员们商量啊;也可以问我,我愿意效劳!”一席话化解了她的烦恼、困惑,也使职业倦怠离她远去。

6. 化解“危机”,主动创建协调、融洽的工作关系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要尽量想大部分学生的可爱之处,对于极个别的顽劣的学生,要抱着原谅、劝说、引导的态度。教师多去想想自己小时候的顽皮以及当年老师如何教育自己,师生关系就会变得协调、融洽。对于家长,教师要尽可能做好解释工作,消除误会,“统一战线”,使家长认识到教师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为孩子好,以争取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对于学校领导,教师多用“换位思考法”去想一想,与其与领导吵吵闹闹,最后被动去干工作,还不如主动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化解了各种“危机”,心理压力自然就减轻了,职业倦怠也就化解了。

三、 加强学校环境建设

1. 学校的育人环境建设,不单只是为了学生,还应为了教师

整个学校的育人环境建设,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要做到“理想育人”“道德育人”“文化育人”“精神育人”“环境育人”。要培养“四有”新人,我们教师就要先成为“四有”新人,学校就应提供相应的育人环境。现在许多学校对于育人环境的认识有极大偏差,错误地认为“盖起了教学大楼,绿化了校园,运用了多媒体,就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不仅是提供给师生生活的物质条件,还应该提供给师生思想健康发展的精神源泉。在教师群体内营造“爱岗敬业,我为祖国培养人才”的正面舆论氛围,树立起“努力工作光荣,懈怠工作可耻”的职业荣辱观,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得到有效的预防。

2. 学校的党政工群各级组织,要充分发挥对教师的帮扶功能

各级组织的负责人,要主动去接近教师,与教师个体谈心交心,了解教师的思想动向,倾听教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少批评,多出主意;把教师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当教师遇到生病住院、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时,及时伸出援助的双手,使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等再遇到工作中的难题时,教师就会积极去解决;再遇到情绪上的倦怠时,教师就会站在学校的立场积极去化解。

3. 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也能有效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了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从来不会板着脸孔不苟言笑地上课,而是态度和蔼地讲解,课堂中有意识地穿插几分钟的小游戏、幽默笑话、师生对歌等互动环节,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学习节奏。师生都会感到课堂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之乎者也”“ABCD”,或者“元素周期表”,而是兴趣盎然的探究过程。同样的道理,學校领导如果把学校变成培养教师的“育人环境”,适当开展校园文体艺术活动,如欢庆节日的联欢会邀请师生同台演出、师生篮球友谊赛、师生拔河比赛等。这些活动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感情,又能缓解教师紧张的工作节奏,使教师疲惫的身心得到调节,教师的职业倦怠也就在无形中得到化解。

四、努力提高教师业余生活质量

许多刚刚加入教师团队的年轻教师,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好职业生活与业余生活的关系,不会利用业余生活来有效化解自己的职业倦怠。

1. 培养业余爱好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业余生活则起着调节生活质量的“润滑剂”的作用,良好的业余生活会有效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地点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间奔波,教师往往会感到工作单调枯燥,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能够用良好的业余生活来调节,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教师直接问我:“您的教龄有33年,在这样长的工作时间里,您是如何化解职业倦怠的?”我便把自己爱下象棋、散步、读书、写文章等兴趣爱好,与他们分享。业余生活尽量不去考虑工作上的烦心事,养精蓄锐,等到上班的时候,就又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去教书育人了。我经常动笔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及收获写下来,或者投稿发表,或者与同事作为案例来分享。这样长期坚持,自己就感到教师这份职业不再枯燥乏味,也就不会产生职业倦怠了!

2. 加强业余“学习”

教师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是另外一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教师有针对性地去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化解心中的疑难问题,主动看一些关于职业心理疾病预防的电视讲座节目,或者挑自己喜爱的文艺综合节目看看,又或者邀请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一次短途旅游。这些业余生活,表面看起来,与教师的工作毫无关系,实际却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特殊效果。教师利用业余生活时间,发自内心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有意识地分散自己对工作难题的注意力,适当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缓解自己对工作的悲观情绪,不知不觉中就化解了自己的职业倦怠。

只有深刻认识职业倦怠的危害性,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种种表现,深挖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只要每一位教师都能牢固树立起自己的职业理想,保持旺盛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改善各种工作关系,时刻以一种饱满的精神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自觉加强职业修养,积极配合学校环境的建设;协调好职业生活与业余生活的关系,在工作之外“充好电”,就一定能突破职业倦怠的困境。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民族中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业余生活职业倦怠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我的业余生活
我的业余生活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人文地理实践教学研究——以白城市居民业余生活调查为例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