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建筑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

2022-05-30 10:48戴毓轩单炜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戴毓轩 单炜

摘 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灿烂文化逐渐黯然失色,而有些文化却在历史的演变中得以传承与发展。文化作为反映社会群体生活状态和方式的一种现象,具有主观性。从原始社会到当代社会,这种文化现象总是以艺术的方式进行呈现。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文化表达方式也逐步迭代升级,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产生了分歧。因此阐述传统文化在艺术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山西古建筑文化为例,探讨在当代设计中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古建筑文化,为山西古建筑文化的艺术表达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当代设计;山西古建筑;传统文化;镇国寺

利用艺术表达能达到传统文化延续和发展的目的,在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部分设计师与文化主体不够契合,同时文化体验者与设计师的审美取向具有差异性,因此如何理解文化对于文化体验者的作用,成为设计师通过艺术设计表现文化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2021年10月,山西境内发生洪涝灾害,导致境内年久失修的古建筑发生大规模坍塌。建筑文化的保护问题一直是山西面临的严峻问题,虽然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但是由于山西古建筑具有分布广、不聚集的特点,可谓“村村有古庙,处处有古建”,分布在山西偏远乡村的古建筑仍然得不到有效保护。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通过具有多元性、便捷性、沉浸性、大众性特点的艺术设计表达方式与传统的成本高、模式单一的古建筑文化保护方式的结合,可现传统古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同时打造山西传统古建筑文化演绎新模式,为山西传统古建筑文化的艺术表达提供更多思路。

一、有意义的文化表达

(一)传统文化艺术表达的分歧

传统文化具有多种内容与形式,如传统理论有《论语》《金刚经》《道德经》等,传统技艺有中国象棋、中国书法、国画、壁画等,民间传统文化展示方式有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语汉字等,传统民俗文化有刺绣、纹样、礼节、衣冠服饰等。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同时艺术表达的方式也格外丰富[1]。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体现以受众群体的需求及审美心态的变化为基础。许多传统艺术也从以前追求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转变为现在追求满足人们的认知需求与审美需求。随着受众需求的改变,传统手工艺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表达方式。因此分析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便是分析艺术背后所代表的生活与文化。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艺术表达的分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体现与传承,让受众在文化的感知上产生了排斥心理,因此结合当代建筑的艺术表达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二)当代建筑的艺术表达方式

中國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演变中不断得到传承与创新,其在建筑中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能够使建筑具有易于辨识的特征。因此,要想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运用好传统文化,需要将传统文化鲜明的特色和现代设计的时尚感进行合理融合,否则就很容易出现一些违背设计初衷的现象。比如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的福禄寿大楼,其以“福、禄、寿”三星雕像为建筑的主体,颜色上运用了传统服饰颜色,色彩艳丽,虽然设计师用神似的表现手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但该建筑物和周围建筑不协调,整体略显俗套。相反,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完美融合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融入了苏州园林意境,其将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庭院景观和现代所倡导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合适的材料、光影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因此,进行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表现的研究时,要对不同地域所具有的不同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调研,以创造出符合当地特色的设计作品。设计师对于文化理解的差异以及设计能力的偏差也造成了当代建筑艺术表达的差异性。

(三)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由于设计师之间差异性的存在,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分析过以现代建筑设计为代表的文化表达手法之后,笔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意义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并产生了思考,认为艺术表达的意义在于表现群体文化现象与内涵。

(四)传统建筑室内手工艺艺术表达方式带来的感悟

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纵观我国手工艺的艺术表达发展历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以及手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艺术表达方式,这些艺术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形象地反映出特定时代的文化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同时,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千篇一律的传统手工技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但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发展现代手工技艺,而抛弃传统手工技艺。因此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从特殊的文化角度出发,通过创新艺术表达手段来创作出新的作品,表现出当下社会的文化特点。

(五)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表达带来的感悟

回到建筑设计上,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一定要将设计与地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摒弃不适合的传统表达手法,通过语境、意境、形态表现手法,将传统元素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同时更要注重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在融合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在空间功能上、形式审美上迎合当代人的需求与行为习惯。另外,建筑设计的文化表达在于尊重与继承传统文化,而不是完全模仿与照搬,通过建筑设计来表现地域建筑特色与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才是建筑设计文化表达的真正意义。

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一定是设计师结合自己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设计经验的总结,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酝酿出的属于自身的独特表达方式。此外,艺术表达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体现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二、山西传统古建筑文化艺术表达的新模式

(一)山西古建筑生存现状

对互联网资料及山西省图书馆中的文献进行搜集,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以及山西省文物局网站数据,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山西古建筑生存现状进行量化分析。

据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山西现有元以前木结构古建筑遗存495座,约占全国总数的85%。其中,唐代的古建筑全国仅存4座,全部在山西;五代的古建筑全国共5座,山西4座,占80%;宋辽金时期的古建筑全国共183座,山西150座,约占82%;元代的古建筑全国共389座,山西338座,约占87%。

由此可以看出,山西古建筑分布广,形式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山西作为全国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的重要留存地,如今却难觅盛唐遗风。山西对于古建筑遗存的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备、宣传手段落后、文化再创造手段匮乏等。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当地旅游资源吸引力不足,还凸显了当地古建筑保护意识不强和保护手段不足的问题[2]。

(二)山西古建筑的保护

以山西镇国寺为例,山西镇国寺坐落于晋中市平遥县与祁县两县交界处,地处偏僻,古寺中的建筑以单檐悬山与单檐歇山屋顶为主。从时间维度上看,镇国寺中的万佛殿是国内现存五代时唯一的木构建筑,仅晚于五台山的两座唐代木构建筑,即南禅寺与佛光寺两座寺庙。从建筑形态上看,万佛殿的屋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使得殿宇的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也使殿顶形如大鹏展翅,这种建筑造型极其罕见。从历史价值的角度上看,万佛殿的遗存保护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镇国寺的保护方式。镇国寺古建筑文化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古建筑本体、彩塑、壁画。大殿始建于北汉,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曾对建筑柱基进行过修复,清嘉庆二十一年对殿梁与檐柱进行部分修葺,到了现代,又对万佛殿的琉璃檐顶进行修缮。随着时间的推移,万佛殿的彩塑与壁画难免会受到风雨侵蚀,但对于因自然因素而造成的破坏,历代均没有做出科学性的保护与修复。当代也只是通过设立隔离栅栏与安装摄像头等措施来避免彩塑与壁画遭到人为破坏。

镇国寺古建筑文化保护现状。镇国寺万佛殿由于长期受到风雨侵蚀,柱基腐蚀严重,加上万佛殿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的特殊形态,保存难度大大增加。因此镇国寺的维护成本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提高。另外,镇国寺万佛殿中的彩塑、壁画的破坏也是不可逆的,目前相关人员修复壁画的方式也仅限于修补或临摹,且制作成本也是相当大的。

对于山西古建筑文化保护的思考。要想更好地保护山西古建筑文化,不仅要利用低成本、高回报的技术手段与艺术表达方式尽可能保留历史的痕迹,还要通过新颖的营销宣传模式去推广山西古建筑文化,使其获得社会的关注,从而借助各界社会群体的力量对山西古建筑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三)宣传营销模式在建筑设计方面的运用

在经济发展背景下,商场作为消费市场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对山西古建筑文化的宣传营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直接的宣传营销方法便是打造沉浸式的、具有山西古建筑文化风格的立体式商业室内空间[4]。打造文化地域性建筑要注意三点。第一,建筑必须与山西自然景观相融合,将山西阶梯式的地形特征融入建筑设计,打造出室内空间中的自然生态景观。第二,能够最直观地体现出地域历史文化的便是当地的建筑风格与人文特色,建筑是人类生活的缩影,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一定要将山西古建筑外立面及结构特色与现代简约的新中式室内装修风格有机结合。第三,采用当地特色自然或人工材料,如太钢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同时利用恒温恒湿气候控制系統,来保证整个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利用VR、AR等,结合周边环境,打造具有山西品牌特色的城市生态会客厅,更好地呈现曾经辉煌的山西文化。

(四)宣传营销模式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笔者认为必须从文化元素转化的角度出发,注重对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加工,把抽象的文化变成具象的文化符号运用到视频或者海报制作中,比如可将山西晋中镇国寺的剪影符号运用在系列海报设计中。同时,打造以元素展现为主、沉浸式文化为辅的新媒体文化产品,实现新媒体文化产品与受众群体的双向沟通,提高山西文化的曝光度,形成山西文化品牌效应,使山西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5]。

(五)山西传统古建筑文化艺术表达方式的创新与运用

可基于元宇宙理论,以建模软件、视频特效软件与XR技术为支撑,创造出一种新的山西传统古建筑文化艺术表达方式。元宇宙是依靠VR、AR、AI等高新技术,搭建的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现实中人们可以做到乃至做不到的事,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实现。元宇宙为人们提供感受世界的另一种方式[6]。因此,元宇宙可以重现已经消失的古建筑,同时相关人员也可以通过实地测量、实地取景、VR场景制作等方式在元宇宙中构建出深度沉浸式的古建筑文化场景,将损坏或者面临坍塌风险的古建筑展现出来。

传统古建筑文化的表现不应仅仅局限在建筑形态上,相关人员更应该注重对建筑空间文化的表现。以镇国寺为例,将古建筑、彩塑、壁画与各个时期的人物形象共同纳入元宇宙场景,体现出空间文化的交互性。因为文化存在的意义便是反映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过程,在元宇宙的视角下,通过交互设计以及对VR硬件设备的运用,在特定的文化场景中演绎与镇国寺有关的历史过往与故事,打造出能够调动观者五感体验的建筑场景。人是建筑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因此整个系统要想更加完整,对“人”的因素的考虑是不可或缺的。使用户在深度沉浸时与古建筑场景产生共鸣,与所演绎的文化故事进行互动,这些都体现了其与传统古建筑保护或重建方式的不同。

三、结语

文化能反映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因此传统文化要想在现代设计中实现延续与发展,就必须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受众对于文化艺术表达的理解与感受是设计师艺术表达效果的直观反映。文化是有意义的艺术表达,这个意义在于其对受众群体产生的积极影响。应利用当代的新型技术对艺术表达提供助力。只有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古建筑文化才能更好地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娟.现代陶瓷装饰的发展及应用[J].大众文艺,2017(1):115.

[2]王艳峰.探析山西古建筑的保护维修与利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233-234.

[3]陈震.平遥镇国寺十王壁画的年代考证与图像配置研究[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18.

[4]徐晨帆.基于地域文性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J].林产工业,2021(2):119.

[5]郭春宁.元宇宙的艺术生成:追溯NFT艺术的源头[J].中国美术,2020(4):14-19.

作者简介:

戴毓轩,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及景观设计。

单炜,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及室内设计理论与实践、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