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2022-05-30 22:34赖建彬
高考·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赖建彬

摘 要: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其次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对应的教学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体来看,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的应用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现如今,新课改的实行使得教师需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助力。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不足,应用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通过教师应用情境教学等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该方法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还能为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化学学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衣服及交通工具等均离不开化学学科的支持。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其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化学知识,还需要引导其对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及价值等有明确的认知,并提高其对自身所学的应用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1]。而在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授课时,教师还需对教学情境具备的前瞻性、发展性等特点加以考虑,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为化学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便利。众所周知,情境是知识的载体,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能够将时代前沿的科技融入,使学生能够对行业发展现状有明确的理解,就可以有效提高化学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导。

(二)科学性原则

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化学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实践性及严谨性较强,因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创设情境,确保情境内容真实可信,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编造信息,导致教学情境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要求[2]。这不仅会导致教学效果下降,还会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偏差。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收集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素材,最终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

(三)趣味性原则

对当下的高中学生来说,其生活于网络时代,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使得其接触新事物的途径多种多样,为其求知欲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此,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需注重课堂趣味性的强化,尽量选择符合学生喜好的素材构建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3]。另外,从当前教育行业的共识来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再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第二,选择情境载体时应尽量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在付出努力后得到收获,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免学习难度过高或过低对其学习自信心造成不良影响。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在情境创设环节不仅要满足化学教学的目标要求,还需要符合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要求。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可知,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程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落实更加重视[4]。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除了需要对基础的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外,还需要对知识体系下的观念及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品格与综合能力。而通过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授课,教师能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以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目标无法通过简单的几节课就能达成,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并通过对情境的感悟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此外,在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换为主动学习状态,有助于其化学思维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并辅助其将外显知识与内隐品格联系起来,从而使《课标》要求得到良好落实,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推动教学方式的转换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化学教师只关注自身的教学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使得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与学生脱节的问题[5]。同时,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常会选择“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高考要求的知识点。然而,这种方式只能给学生带来结果性的知识学习,无法使其对知识演变过程有明确的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了接收知识的机器,对化学知识背后的内涵缺乏明确的了解。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与其他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不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在课程开始前对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并结合教学需求选择适宜的情境素材,从而创设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由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增进对情境内容的感悟,引导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此外,学生在此过程中还会在情境的影响下出现行为变化,且在情境中的学习行为还会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后续学习中若再遇到此类情境时,会被再次激发,最后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通过情境教学的应用,以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得到消除,师生间的交流频率也愈发增多,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应试教育理念与高考目标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任务愈发繁重,作业负担也较重,不利于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对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决定其學习行为及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学习兴趣的形成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此时,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从环境的感染力与情境吸引力两方面激发其学习兴趣,能够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另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只有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对自身所学知识有所了解。究其原因,化学学科主要通过微观结构来向学生展示宏观世界,当学生在面对陌生的微观物质时,其很难对此类物质产生感性认知,进而产生畏难的心理。为此,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的首要任务为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并结合高中学生的知识及经验特点对其进行合理选择,使学生加强对化学知识魅力的感受。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共鸣,并将化学的学科性、实用性等特点融入情境教学中,为其探索化学本质提供便利。

三、应用情境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知存在局限性

对情境教学法来说,其虽然不是新型的教学方法,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更新,且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下会衍生出不同的观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价值与效用,却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进行创新。具体而言,情境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利用大量的课前时间进行准备工作,且情境的创设也需要占据较多的教学时间,进而给教学进度的推进造成了阻碍。因此,许多教师仅在公开课等活动中才会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授课,而这也使情境教学法的功能发挥受限。另外,还有的教师只针对同一节课来应用情境教学,但其得到的教学效果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因为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其实际内涵缺乏认知。具体而言,大多数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并在课堂上创设了相应的教学情境,但其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仍是为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便利,情境内容多为教师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随后将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得情境大多只为教学内容服务。由此可得,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知不够全面,仅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局限于部分课程内容或方法的呈现,对情境教学应有的功能缺乏了解。

(二)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认知不明

《课标》要求,教师需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加以重视,但许多化学教师受自身观念因素的影响,没有对这方面内容有足够的重视。近些年,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逐步重视,许多教师开始对情境教学法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间的联系进行深入探寻,但大部分教师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没有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得到真正落实。这不仅因为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措施不当,还取决于其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知相对片面。具体而言,多数教师对化学核心素养仅有表面知识的了解,没有对其与学生学习间的联系有明确的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难以达成。此外,还有的教师认为化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过于抽象,无法在实际教学中找到准确的落脚点,不愿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自身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致使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受限,无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助力。

(三)情境内容过于单一

许多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内容时过于随意,致使情境内容与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且化学知识与情境没有相辅相成,仅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在情感上增进对化学知识的感悟,无法对其真正理解。另外,还有的教师只根据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创设情境,导致情境过于单一,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氯气这一气体的性质时,许多教师会选用氯气泄漏造成的影响来创设情境。但是,氯气的发现史与含氯消毒剂的应用也是能够被用于创设情境的重要素材。还有的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只考虑情境内容与某一化学知识点间的联系,没有对该知识点与整节课程内容间的联系加以综合考虑,导致情境教学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四)情境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出现脱节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使得在应用情境教学法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结合其现有的知识水平制订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但许多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没有对此方面内容加以重视,致使最终确定的教学情境过于复杂或抽象,导致学生很难对情境内容有正确的理解,相应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调动,无法为其学习工作的实行提供实际帮助。

四、应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改变对学生及教师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得以规范进行的重要指导,对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多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对其综合素养的考查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另外,现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形式也仅限于通过创设情境,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而当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进行工作时,不仅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具针对性,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由此,通过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能够对情境教学模式产生更多的关注,也有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如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得到落实,确保情境教学法能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例如:在学习《认识有机化合物》这一课时,教师可在知识点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观察其对有机化合物特性的掌握情况,再根据考核结果对后续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由此,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情有明确的了解,学生也可以对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能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所学,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与教学方法已不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与行业先进知识,并通过专项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对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应用。另外,在日常的组内教研中,教师可以通过相互学习的形式,让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来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进步,以推动情境教学的顺利进行,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这一课时,就可以提前进行备课,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明确摩尔质量、摩尔体积,以及量浓度等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并对其内部联系进行深入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这些知识的理解难度,为后续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三)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首先,对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常会对三维目标进行研究分析,这虽然已不适合当下的教育环境,但也并非完全弃之不用。具体而言,教师应当在以往的三维目标基础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树立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出現目标过于空泛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发生。其次,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是将化学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必须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向学生阐述生活现象中的化学知识,再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使其探究欲望得到充分激发,为其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此外,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情境内容进行调整,将理论知识与情境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更具真实性,避免出现课本内容与生活出现割裂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铁的多样性”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含铁物质进行联想,并以此对铁元素的性质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化学思维,还能深化其对化学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推动学科融合

在化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通过几个关键知识就可达成,而化学教学也不能仅教授学生化学知识。具体而言,在高中阶段,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个科目的知识点存在共同的特点,如在学习“电化学”时可利用物理知识进行探究,或学习有机化学时利用生活知识进行分析等,这也是推动知识融合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学科融合的进行,通过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氮的循环”这一课为例,教师先向学生解释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使其对这一知识点有基础的了解。同时其还需要向学生介绍氮元素的特点与性质等信息,为后续实验的进行奠定基础。另外,在鲁科版教材中,对氮循环的介绍相对完善,适合设计探究性实验。为此,当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实验,如氮气的转化与生成等。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酯等,引导其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加以了解。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五)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许多生活中的现象、常识等都有独特的化学原理,且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也能用于日常生活中,为此,教师可利用生活实例来创设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对此教学方法的接受难度,学习效果也能得到提升。此外,这种方式的应用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而不将其局限在书本上。这对其学习思维的增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还能帮助其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课中,教师可利用食品包装中常见的干燥剂作为情境创设素材,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在食物包装中放置该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什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后续的实验中对其进行探究,有助于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为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提供助力。

(六)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实物主要指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物质、模型等设施,如表格、分子模型等。课程教学的开展需要课上人员同时调动自身的视觉及听觉感官,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程教学中。为此,教师除了应用语言表达方式外,还需要利用实物模型辅助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对化学教学来说,各种反应现象很难被学生想象出来,此时,教师可利用实物模型向其进行展示,并对该反应的含义进行讲解。此外,实验是学生提高化学学习水平的基础,且对化学性质的预测,以及对化学反应的描述等也需要基于具体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此,教师可利用表格来向学生对物质结构及性质等进行阐述。例如: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这一课的学习中,对同分异构体的理解是大多数学生的困难点。因此,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可将乙醇及乙醚的分子结构模型展示给同学们,并让其数各结构的分子个数,判断其在结构组成上存在哪种差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后续学习中遇到相似问题时,就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对应的分子结构模型,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有助于其解题能力的提升。

(七)运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创设情境

对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而言,由于化学学科具有覆盖范围广的特点,教师可将当前化学行业的前沿知识融入情境内容中,运用科研成果来创设情境。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化学行业前沿科技有足够的了解,还能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其积极性的激发,对其学习生涯的规划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对萃取操作的要点缺乏明确了解。这主要因为教师很少对其进行实践教学,仅是让其观看实验视频,或是独自练习操作,导致许多学生对该操作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了解萃取操作的原理與作用。为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可向学生讲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故事,以此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对萃取的目标有明确的了解。再结合书本知识对萃取的原理进行详细阐述,最终使其了解到萃取操作对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在当前的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行业的共识。这使得教师需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应用情境教学等方式,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由此,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通过对以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变对学生及教师的评价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等措施,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培养,为其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姚六六.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研究[J].高考,2021(17):91-92.

[2]邱英.浅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1(17):93-94.

[3]刘卓.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

[4]赵雷.浅析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5):75-76.

[5]邹欣.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高考,2021(2):128-129.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