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墨·点——宅家享艺术》教学课例

2022-05-30 10:48仇莉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育

【摘 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在原有线下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学科课程再开发,努力探索书法教育的美育功能。通过开展《墨·点——宅家享艺术》线上书法欣赏课,助力学生的假期生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名家名帖。课程通过对书法家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

【关键词】艺术欣赏;审美能力;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2.3;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3-0046-05

【作者简介】仇莉,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江苏常州,213161)教师,一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墨·点——宅家享艺术》书法线上系列欣赏课程,每一课所涉及的关键词展现了书法史的全貌,是书法最核心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这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它给现代人带来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传统书法有自己的体悟,提高其审美能力和书写技能。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学习书理,感受传统的智慧和乐趣。

2.通过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究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等过程,让学生写好书法。

3.培养学生感受、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以及正确书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站在书法史的角度赏析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课例1:落笔有乾坤

一、欣赏体验

(师示范篆书中锋横、中锋竖、圈)(出示图1)

师:老师写得线条给你们怎样的感觉?

生1:圆鼓鼓的。

生2:有立体感,像金箍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写书法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写出一条站立的线,我们叫它“中锋”。关于中锋,要记住的一句话是,“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所谓笔心,可以理解为笔的中心,也就是笔毛中的主毫,尽可能让毛笔垂直于纸面,让主毫一直行进在笔画的中心。

师:生活中,你们能找到中锋的线条吗?

生1:粉笔、笔杆、柱子。

生2:泡茶的水柱。

生3:飞机的尾迹。

师:现在你们对中锋的线条有所理解了。当笔落到纸面上,也要追求这样的质感哦。

设计意图: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从中体会“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感受中锋线条结实、立体、饱满的特点,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准备。

二、课堂小练

师:运用中锋,我们还可以练一练下面的字。

(师示范篆书《峄山刻石》里的字。)(出示图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篆书的用笔,为书写出中锋质量的笔画打下基础。

课例2:看见如云的一笔

一、游戏导入

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们能找到几处不同?(出示图3)

(生回答。)

师:游戏训练了我们的眼力。想要写好书法,同样也需要眼力。

设计意图:通过“找不同”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中的观察、比对、分析,在书法学习中同样重要。

二、探究体验

师:我们先来临写一个“金”字。

师:仔细对照范字,说说你们的问题在哪?

生1:我写的“金”字上面的“人”撇捺一样长,应该是撇短捺长。

生2:我写得太端正了,三横要向右上斜一点。

师:图中“金”字上面的“人”字在惯性作用下,我们很容易写成平均分。用尺子量就会发现相差不少。原帖之所以美、有姿态,因为有完全符合黄金分割比的分割形式,有一个短撇和伸展出去的捺。接下来的三横左倾使得整个字达到平衡,这就是欧体巧妙的地方。所以这位同学说得很对,三横要向右上斜一点。(出示图4)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再到进一步的观察、分析、比对、练习,掌握“金”字的书写规律。只有先增长眼力,才能不断提高临帖能力。

三、拓展延伸

师:在智永《千字文》里,横有很多种写法,你们发现了吗?(出示图5)

师:在书写的过程中,每一个笔画的不同,都会有一些非常细微的动作差别。一横,集中在入笔的方式。入笔的方向、快慢、力度,决定了这个笔画的质量。(出示图6)

师:同样,在王羲之《兰亭序》中“之”形态各异,写法各有千秋,我们一起来找不同。(出示图7、图8)

师:古人在書写点画上有非常丰富细致的变化,十分高明。我们要长眼力,每一个起伏都代表一个动作,要把每一个动作看清楚。如果写不好就是把这些动作省略了,每省略一个动作,这个线条的质量就远离原帖一步。临帖要入帖,等到我们自己写的时候,手里有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你的笔底才有出处,字才有修养。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智永《千字文》中多变的横和王羲之《兰亭序》中形态各异的“之”,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书家用笔的丰富,从而在自己临帖时更细致。

课例3:彼此照见才有神采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吃过荔枝吧?谁来描述一下?

生1:荔枝吃起来鲜嫩多汁,很美味。

生2:荔枝的果肉晶莹剔透,香甜可口。

师:荔枝的果肉看起来很润,“润”指什么?

生1:“润”就是指不粗糙,不干燥。

生2:细腻光滑,有光泽。

师:像玉,像蜡,不锋利,但非常清晰、细致。字要写得润,才好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荔枝果肉的特点“润”,引出书法也要写得“润”。

二、探究体验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写的“前”字(出示下页图9),你们觉得谁写的字很润?

生1:我觉得虞世南的字比较润,他的笔画是圆鼓鼓的。

生2:我也觉得虞世南的字比较润,他没有方折的笔画。

师:同学们已经很会欣赏了。虞世南的字,像刻在蜡的表面一样,非常润,没有明显棱角在外面。我们先来比较这三个“前”字里的“月”字,我们发现虞世南的“折角”非常圆融地就下来了。所以,虞世南的字令人感觉平和。

师:我们再来看看智永、虞世南、王献之写的“書”字,你们觉得虞世南的“書”字有什么特点?(出示图10)

生:虞世南“書”字的长横落得很下,智永和王献之“書”字的长横都在横折的中间。

师:你很有眼力。我们看这三个“書”字横折中间的空间,虞世南的第一横和第二横之间的空间明显要比别人大很多,这就是书法中的“谦让”。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不同书家书写同一个字,总结出虞世南字的审美特点:润、静、谦让,感受他的字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发。

师:仔细观察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图11)

生:上一笔的收笔和下一笔的起笔相互联系。

师:这叫“笔势往来”。张充和先生曾说,“写楷书要记得草书,而去掉草书中之‘牵丝处,只把牵丝‘牵在空中,而不可在纸上,而又不可不牵在空中。然后才有神气,有照顾。如戏台上的照面‘人之所不见即此”。

师(写没有“笔势往来”的“深”字):我们看这个字,有没有“笔势往来”?给你们怎样的感觉?

生:看起来比较呆板。

师:我们再看欧阳询写的“深”字(出示图12),是不是很生动?你们看每一笔的收笔对应了下一笔的起笔,就像是匹诺曹的胳膊、腿都做好了,里面有联系的线。这就是书法中的“牵丝”,即手的动作在空中的轨迹,是把字写活的关键。

师(示范“深”字):注意观察老师在笔画间空中绕行的动作,请你们也来写一写。

设计意图: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从中体会笔画间的笔势往来,每一笔的收笔呼应下一笔的起笔,“笔断意连”是写好书法的关键。

師:请同学们对照字帖,临写“深”字。

师:我们通过“牵丝”来看看这些字的行进轨迹,笔画联系以后,笔画呈现出来的细节和断开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临写“深”字,进一步巩固“笔断意连”的书写方法。

三、拓展延伸

师:不同书法家写“水”字的笔画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出示图13)?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进一步感受“笔势往来”。

师:可以看出王羲之表现得丝丝入扣,黄庭坚更注重藏笔,米芾多率意露锋,怀素写得既含蓄又有意味。我们临写时不要亦步亦趋地模仿“牵丝”之处,“牵丝”是空中虚入的动作,要自然含蓄,尽量用这种连续的感觉去写字,而不要把每一个笔画都断开写。

师: 我们再来看这些“有”字,谁是第一笔?整个字的笔画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出示图14)

师:书法笔画的空间里,有不可见的相连—能看到的部分是“肉”,里面其实是有万千的“筋”让它们呼应、相连,这样这个字才有神采。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不同书法家写的“水”字和“有”字,分析其笔画是怎么联系起来的,进一步感受笔势往来。

【教学小结】

我校作为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始终坚守学生的立场开展书法教育,将书法教育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构建墨香校园、墨韵课堂、墨趣活动的文化体系,培养良好习惯、培养文化素养、传承民族经典,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当“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我们在原有线下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学科课程再开发,努力探索书法教育的美育功能,通过开展线上书法欣赏教学助力学生的假期生活,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审美能力,使其学会站在书法史的角度看待作品,并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书写。

“双减”之下,教师需要思考并处理好“减与增”的关系,并从中探索最优路径。《墨·点——宅家享艺术》书法线上系列欣赏课程,每一课的设计都从学生出发,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学情,涵盖软笔、硬笔、笔法、结构、作品书写指导、印章、书法家的故事等。这既要求教师自身拥有一定的书法知识,又不能讲得过于高深或照搬书法史,要让学生看明白、听明白。教师可以把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我们不断优化课程,总结经验,包括课件呈现的标题、形式、内容、语言、字体、色彩、图片的比例、每张图的清晰度和质感,以及这一切组合起来总体的感受,不断地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给学生最佳的视觉审美体验,让他们都喜欢上书法,慢慢进入它的学习系统,让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生活,做更好的自己。

“双减”政策,变得是课程,不变的是态度;变得是环境,不变的是责任;变得是设计,不变的是初心。我们只有在“变”和“不变”中回归教育的本质,才能找到前行的道路,真正实现减负和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美育教师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