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培养方法

2022-05-30 04:37李辉
天津教育·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互联网+微课

李辉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家长和学校更注重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数学教育也开始重视数学文化素养这一指向。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已实行多年,教育管理机构就课堂授课的方案也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规定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对学科内容展开讲解,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当前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已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学校要在当前的教学体系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并且小学教师也要从思想深处意识到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看,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对数学产生更深入的了解,感受数学知识与社会环境发展之间的联系。同时学生在感悟两者之间的联系时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深入体会数学这一学科所传达出的人文价值与实践价值。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数学的发展历史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扩展自身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在文化素养的学习中对数学产生更深层的感悟,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社会价值。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课堂拘于形式化

虽然时代在持续进步,可是陈旧的教育理念仍然禁锢着一部分教师的思想,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效果不佳。以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形式是教师灌输性讲解,学生只听不说,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学生始终是一种被动的态度,没有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成为核心,教师也未将学生定位为课堂的主角,机械地推进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难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传授知识。每一名学生具有迥异的个性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然而呆板、机械的灌输形式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新思维。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枯燥沉闷,数学教学难以突破瓶颈。

(二)不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环节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围绕数学概念和算法的讲解,以及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为中心,按部就班地推进设计好的各个教学步骤,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融入整个过程,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学生不能应用课堂上接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教学工作的缺陷。教师只发挥指引和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作用,却无法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是当今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

二、小学数学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意义

就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学情而言,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文化素养的根本原因是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领悟数学与周围环境变化所发生的必然关系。并且学生在感受这其中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对数学知识深入探究的过程,充分认识数学的诞生以及发展历程,逐渐了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展现的人文因素和实践意义。所以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索时,可以读一些与数学演化有关的历史故事,开阔自己的眼界,并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身的文化内涵,对数学萌生深刻的认识,逐渐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从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质而言,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核。数学知识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它是一类基础而理性的学科,理性是人类社会必须具备的,也是伴随人类诞生至今的一种精神。所以小学教师对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理性思考,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以此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数学所传达出的思维模式与人们惯用的思维模式是非常吻合的,这些思维方式是人们在不断地生存发展中所总结出来的,具有非常强的理性化特点,同时也已经形成了一种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对这种运行模式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传授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对数学技巧进行简单的背诵。小学时期所教授的数学知识涵盖大量的概念、公式、口诀、图形、猜想、比较、证明等,都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接触的,数学知识就是所有上述概念和计算技巧的整合,所以数学在探索的过程中对学生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并且数学学科的这种吸引力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它是理性、精密的科学。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大力指引学生去体会数学的美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互联网+”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会接触到大量抽象的数学概念,微课的灵活形式及技术手段能将这些抽象的概念简单直观地展现给小学生,符合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习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理解能力,掌握抽象思维去处理数学难题,可是由于小学生普遍年纪较小,智力还未发育成熟,面临抽象问题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微课是利用网络技术设计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完美地解决了小学生的上述难题。微课授课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删繁就简、化抽象为明晰,整合资源,条理清楚。学生在通过微课展开独立学习时,能轻松跨越障碍,集中攻克一项项知识点,不必考虑掺杂其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快速记忆和深刻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生降低理解数学问题的难度,促进知识灵活运用。微课手段教学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师生感情更加亲密。充足的教学资源和适当的教学手段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充满期待。小学教师通过微课教学打造活跃和快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数学知识。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培养方法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微课堂

当前小学的数学知识相对较为零散,部分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理解那些较为零散、相对抽象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集中时间不长,因此,小学生很难全面地掌握知识。数学教育工作者采取“互联网+”的模式创建微课堂,将数学知识和技巧精炼、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教授数学知识,以新颖的形式来震撼和愉悦学生的感官,以创新的手段来辅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比如,教师合理规划,将数学教材中单元习题的技巧纳入微课视频,并将讲解的时间设定为一道大题,全过程的讲解不超过十五分钟。另外,教师通过提取教材中的典型习题和数学趣味典故纳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通过观看学习知识,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教师要及时了解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持续进行创新和探索,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對抽象的概念、知识的掌握与领悟。

比如,数学教师在讲解追击问题的应用题时,运用微课视频为学生播放动画过程,以动态的形式使学生直观地观看追击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该类型问题,增进学生对该类型的运动模式和解题技巧的认识,初步建立解决该类问题的模型。如此教师就能利用一个精简的短视频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中常见的追击问题,初步接触和了解这类数学问题,为教师日后的深入延展做好铺垫。

(二)采取“互联网+”模式,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课标的推行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小学也将学生定位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和辅助,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灌输式地传授知识,学生单纯地听讲,然而采取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课堂对教师的束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前的小学课本中含有大量的抽象概念,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数学难点知识时小学生自身理解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要将难点大、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思维合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直观有趣的事物,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复杂和抽象的知识点消化吸收,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顺利突破数学学习中的第一道瓶颈,从而使学习成绩得到质的提升。比如,在接触“初步认识角”的数学知识时,小学生完全领悟角的定义,教师通过网络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演示不同形状的角以及角的构成,使学生对“角”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对角的知识内容记忆深刻,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设置合适的情境

以往的教学比较注重课堂情境的设计,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在恰当的氛围下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所以“互联网+”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是要延续优良的传统。教师无论何时都要尽量提高情境设计的质量,为学生营造轻松合适的学习场景,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凭借此项技术,更多更真实地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和巩固数学的核心素养,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比如,在讲解“时、分、秒”的知识时,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播放时钟上的三种针的连锁反应和运动轨迹,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进而掌握了时钟转动的规律,帮助学生彻底领悟时、分、秒的概念和拓展相关的时间知识,增强课堂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萌发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是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这种动力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和主观能动性的源泉。小学时期学生的心智还在开发阶段,他们的天性比较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为现代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所吸引,教师乘势抓住机会,帮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拥有真实的印象,从而深刻领会教授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在以往枯燥的课堂中注入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组织趣味性活动,进而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在汲取教师讲解的数学内容时,教师要重点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解题方法和合理的解题技巧,关注学生思维逻辑合理形成。在整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使学生处于与教师同等地位,積极主动地与学生展开沟通和讨论,建立师生间深厚的友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学生独立学习的自我意识

当前,教师要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的地位,教师处于从属位置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并使用互联网来寻找答案的能力,教师在其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疏通,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直接给学生展示答案,而应由学生独立研究和探求去获得问题的结果。

合作精神同样是文化素养的一个方面,并且网络技术的盛行给各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所以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也要着手养成学生的互相合作的意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计分组协同的任务,学生只有运用网络平台与同学合作才能完成。学生通过互联网展开合作既能找到相关的数学资源,也能提高自身的网络操作技能,促进各种能力综合发展。

(五)指导学生温习学科重点

小学数学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复杂,要求学生牢记各种概念。所以,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背诵,以及定期复习知识内容,才能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复习的目标。微课教学的一大优势是摆脱了时空的束缚,学生能运用互联网平台学习微课传授的内容,可以反复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习,巩固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到一元一次方程运算时,学生很容易对运算产生混淆,如果教师利用微课的效果通过网络播放给学生,详细指点学生运用何种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难点,以此来增进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结语

“互联网+”模式的广泛运用推动各行各业飞速的进步,所以小学学校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运用正确的思路大胆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小学教育的需求。将网络多媒体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既能有效促进学生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也能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将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

(邱瑞玲)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互联网+微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