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对话,实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有效融合

2022-05-30 10:48石蕾蕾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有效融合语文素养

石蕾蕾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要增强課程实施的情景性和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多元对话情境,实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效融合。本文以《肥皂泡》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心灵对话,为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有效融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读书、想象中尽情驰骋,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多元对话,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有效融合,语文素养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其中,人文主题是贯穿单元的内容线,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的能力线。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语文工具性的凸显,也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何采用恰当的方式实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有效融合?本文试从多元对话角度进行探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引进了对话理论,阐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实则体现了阅读的意义和本质。教学过程中,整体把握语文要素,借助语文要素去理解人文主题,通过人文主题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实,达到有效融合,通过学生与作者、文本、教师、心灵之间的多元对话,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建构、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肥皂泡》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多彩童年”主题中的一篇文质兼美、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丰富情感内涵的散文。本文以“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为主题,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吹肥皂泡时快乐而美好的感受,将真实世界与美好想象融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课教学目标清晰,语文要素明确,意在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积累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教学时,教师应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与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依托文本,立足生活,放飞想象,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加深对文本的品读和感悟,读懂肥皂泡中寄托的美好情感和作家文字中蕴含的情趣,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语言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一、与生活对话,为有效融合提供真实的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生活实践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须引导学生立足生活,依托文本,感悟生活,积累语言,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教材所选文本的内容大多源自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面对生活气息浓郁、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教师要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让生活走进语文,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语文、用语文。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就会越深刻。《肥皂泡》一文的语言富有个性,且十分鲜活,文本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文章虽美,但其语言表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给学生理解“冰心快乐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文中多处出现优美且难懂的句子、词语,理解这些句子、词语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例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无声地散裂”“轻清脆丽”等词句,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泡泡吹起来的样子。虽然这些句子、词语营造的意境非常美,但如果没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就会很难理解和感受这种情景的美好。此时,生活的体验就变得尤为重要,学生想要理解上述内容,就要走进“吹泡泡”,先享受自己“吹泡泡”的生活,再与文本描述的内容相链接。

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或布置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吹泡泡,通过对生活进行体验和观察,架构起文本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语文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会用语文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做泡泡。学生做泡泡之前要先阅读课文,参照文中的方法,如“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学生在制作泡泡水的过程中,学习文本的语言描述,知道如何描述。

其次,吹泡泡。教师组织学生在课间或活动课上吹泡泡、玩泡泡,让学生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等,并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在真切感受生活的同时,还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为理解文章内容,尤其是理解难懂的语句做铺垫。

再其次,说泡泡。教师在吹泡泡活动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其进行交流。课堂上,学生回顾吹泡泡的场景,结合自己的文字记录,分享吹泡泡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对泡泡的描绘,也有学生吹泡泡时产生的想象;既可以结合文本表达自己与作者共同的感受,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最后,写泡泡。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记录生活,抒发感情。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学生进行了片段式的文字记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梳理,按照顺序,把自己吹“肥皂泡”的有趣经历和内心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在提升语文表达能力的同时逐渐走进文本。

立足有趣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生活实践、课堂生成、语言品析,以及情绪氛围的渲染等,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借“肥皂泡”打开童年之窗,品味童年之趣,感悟多彩童年的真、善、美,让童年之趣、梦想之美、文本之情伴随学生的语文生活。

二、与作者对话,为有效融合奠定情感基础

作者借这小小的肥皂泡不但吹出了美的情趣,还吹出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语言文字之美来感悟生活之美的。

《肥皂泡》一文,语言温馨柔美,趣味无穷。“我”吹泡泡时的心境、视角和感受,有些是不易被学生理解的。特别是肥皂泡给“我”带来的独特乐趣,更值得深入探究。如“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如何体会“我”对吹肥皂泡的“喜爱”呢?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要求: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作者对吹肥皂泡的喜爱?一边读一边勾画出相关语句。看似不起眼的肥皂泡经了“我”的手、“我”的嘴、“我”的眼、“我”的心,吹出了“我”的梦想。这些梦想与作者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相关:生活在海边的场景,在父母的呵护关爱中长大,自己曾经的梦想驰骋……这些都是美好的象征,是对自然的好奇和赞美,对爱的讴歌,对童真童趣的回味。

学生在吹泡泡的游戏中,很难与母爱建立联系,但作家有其独特的生活背景和视角。如“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正是母亲带领孩子们走进了快乐的吹泡泡生活,这是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作者通过这一传统游戏,将自己真切的情感借助文字表达出来,体现了童年和母爱主题。如何让学生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阅读文本,同时借助课后“资料袋”,搜集整理冰心的相关资料,完善、补充作家的经历等,丰富自己的认知,然后再细细品味、感悟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母爱。

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得美”“读得透”“读出意境”“读出情感”,这样才能给文中不易读懂的语句赋予鲜活的人文情感,实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融合。

三、与文本对话,为有效融合提供丰富的语言

《肥皂泡》一文清新、唯美,吹泡泡的生动与欢乐使师生在生活情景中、在语言文字间都能享受到文本传递的这份珍贵的童心乐趣。让泡泡成为可爱的、有趣的、美妙的、有生命的小伙伴,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喜欢它,让学生和泡泡共同经历这美好的生命过程,互相感受,互相倾诉,在愉快的阅读、思考中让文本内容悄然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泡泡是什么样子的?”“美在哪里?”“趣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如何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读这些美而有趣的语句呢?教师可将作者的文字描绘和学生的阅读理解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加深对语句的理解,并通过结合生活场景、图片视频、情境朗读等方式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感受泡泡的美丽,体会在泡泡吹起时、光影零乱时和散裂后作者心情的变化。抓住难懂的语句,在有目的的朗读中,在对词语的品析玩味中,在想象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充分感受冰心笔下美好、充满乐趣的童年,感受这一个个美丽的泡泡。

如“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光影零乱”这个词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可以结合活动中积累的资料,如学生吹泡泡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大泡泡在阳光映照下出现绚彩旋转的效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什么叫“光影零乱”,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词语。此外,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话的连贯性;借助资料了解作家及其生活背景,再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来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话的延展性;品味语言、品析词句可以实现与文本的深度对话,等等。师生共同品味文本的人文情怀和内涵,读文本、悟真情,实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有效融合。

四、与心灵对话,为有效融合拓展想象的空间

冰心的作品想象绮丽,语言描写生动细腻,读起来让人充满遐想,在理解作者奇妙想象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本的韵味,关注内心世界的变化,实现与心灵的对话。如可通过情景朗读走进梦幻般的泡泡世界,启发学生与自己对话:“看到漫天的泡泡会想到什么?”“泡泡去哪里了?”……学生在充满幻想的诵读中自然领悟,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读到“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一重点语句时,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师: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生:快乐、梦幻、激动、担心……

(随着对文中难懂语句理解的深入,教师要重视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并对这一感受进行引导)

师:读到“颤巍巍”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人?

生:会想到步履蹒跚的老人、走路不稳的小孩。(引导学生读出此刻的心情)

师:这脆薄的球颤巍巍的,光影零乱,很快就要散裂了。你们会怎么做?

生: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结合动作)

师:这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紧张、期待、担心、害怕……

师:请通过朗读表达出你们此刻的心情。

再如读“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对“揉出了眼泪”的理解,师生进行了如下對话:

生:泡泡破了,肥皂水进入了眼睛。

师:揉出了眼泪仅仅是肥皂水进入眼睛的缘故吗?结合你吹泡泡的经历说一说。

学生说出了遗憾,说出了失望,说出了难过,进而读出了“美丽散裂了,我们很伤心”的真实心声。有生命的语文课堂是要走进学生内心情感世界的,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他们想象的泡泡世界,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限魅力。

如读文中最后一段时,教师提问:“向这么美、这么遥远的地方飞去的只是肥皂泡吗?”学生在体会之后,引出文章最后一句的深意:“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在体会作家的快乐、骄傲与希望时,教师设计了引导学生想象与表达的环节:

师:肥皂泡被送上天去、送过海去,我的快乐就会被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生: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师:我挨着明月,渡过天河,我的骄傲也会跟随而去……

生: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师:我飘过大海,飞越山巅,我的希望也会飘过大海,飞越山巅……

生: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通过感悟与想象,通过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学生读出了冰心的梦想,体会到冰心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的语言随着心灵的成长而丰富,美妙的想象总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美好的感受则需要美妙的语言来描述。作者用她美妙的语言唤醒了学生对泡泡的爱,对生活的爱。冰心的想象遥远而美好,孩子们的心境也是美好而快乐的,在美好的想象中、在朗读中,体会冰心的快乐、骄傲与希望的同时,也生发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肥皂泡》的整个学习过程,以文本为依托,通过多元对话,体验生活、感受语言、抒发情感、放飞想象,实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有效融合。多元对话,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空间,对话、融合、理解、感悟,让语文学习更真切、更生动、更有趣,让孩子们在生活、读书、想象中尽情地驰骋,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提升语文素养,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生命的成长。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有效融合语文素养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