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艺术课程“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2-05-30 10:48邓玉琴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艺术课程工作室项目

【摘要】本文结合钦州农业学校艺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阐述“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的优势,指出中职学校可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动态教学成效”“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融入教学诊改,及时查找发现问题”等,构建中职艺术课程“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作室+项目 艺术课程 动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4-0010-04

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院提出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将课程、实践以及教学场地有效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为当代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理念、新方向。近年来,“工作室”教学模式逐渐在職业院校中广泛应用。

“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在于“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结合,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和“用”为主。但笔者以为,由于学生心理、年龄、认知以及各校学情、地域等差异,中职学校不能盲目模仿高校的培养模式,不能简单照搬旧有的培养模式,而是要找好定位,探索符合本校学生特性、满足社会需求的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将“工作室”和项目化教学有效结合,形成动态教学模式,能够为中职艺术课程教学创造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有效突出艺术教育的特点,继而增强学生的艺术技能,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下面笔者结合钦州农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的开展做详细阐述。

一、我校艺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学生缺乏主动性

我校属于职业类学校,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学生或因其他原因辍学、想学一门技术早早进入社会的青少年。他们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时难以做到高度自觉,同时缺乏清晰的人生目标,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部分学生甚至存在自卑心理,常常习惯否定自己。基于此,如果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目前,我校教师在艺术课程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教法,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虽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理论知识,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能力和具体操作能力无法有效提升。

(二)教学内容与具体工作不符

我校艺术课程教学环节更侧重教材知识的传授,教师大多根据教材大纲讲授课程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完成学习任务,学到的基本属于课本范畴的内容。然而部分教材因为出版年限较久,没有及时更新,早已与具体情况不符。尽管有部分艺术课程在进行改革,但教学内容相对死板,未能深入挖掘符合本土、时事、季节变化等特点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未能体现地域与学校文化特色,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课程体系与市场相脱节。

(三)学生缺乏实践平台,难以适应工作要求

“能唱”“能跳”“能画”,是检验学生艺术水平是否合格的标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只有把具体操作与理论学习有机融合,学生的艺术素养才能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的限制,教师没能给学生建立实践平台,学生因为无法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而导致实践经验不足,将来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四)缺乏健全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在教学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可以发挥激励的功能,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又是诊断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艺术课程中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还可以激励学生自觉学习艺术课程、增强学习自信、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将教学评价反馈于教学,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监督与引领的作用,无形中为教学的优化提供了保障。

然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我校的艺术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一般情况下,仅是由教师给出一个书面分数或者简单地给予学生“优、良、合格”的等级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导致评价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也难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二、“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的优势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提出了“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可通过“工作室”平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顺势引导,传授艺术技能,加强艺术熏陶,让学生在完成艺术技能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我学习与自主管理的能力。之后,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水平,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灵活的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不仅能够丰富课堂,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对构建具有实践性、艺术性、创新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优化课程结构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课程的连续性,每个课时解决一个问题,然而如果在其中某一个或两个课时,学生理解不透的话,则很容易对后期的专业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再加上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教师很难兼顾到每名学生。“工作室+项目”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更大比重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不再扮演“听”的角色,而是以项目参与者的身份完成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实践,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与掌握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容易得到激发。如“声乐工作室”,学生在经过半年的理论学习后,接下来便是一年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学习。在学生学习视唱练耳、乐理等课程时,教师将项目贯穿其中,在项目中渗透理论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练习,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国家或地方时事热点、季节变化、地方文化等内容,动态设置和灵活转换训练项目,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使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并高度适应社会发展,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也跟随实际情况实时变化,使得课程体系得以进一步优化,让学生了解专业特色与市场需求,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工作室+项目”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把项目与课程相互融合,使学生以项目参与者的身份完成教学活动。对“项目”展开全面研究,将具体实践与教学相互融合,将课堂内容贯穿项目的整个过程,能让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接触到的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内容,这样一来,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又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浑水摸鱼”的想法,从而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课堂效果。同时,此模式又是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的深化,能够让学生树立“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理想与实际出发,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主动性,深入了解当今社会的需求与发展方向,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的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统一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深度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以“工作室+项目”形式进行动态教学,能使平等的师生关系得到充分体现,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然后与同伴共同进行研究,并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课堂难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之间更容易相互激励、默契配合,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提高表达能力,提升信心。

三、“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的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能将学生、学校、教师、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将这种模式作为一种标杆,在中职学校艺术课程教学中进行引领示范,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促进艺术课程教学的完善。

我校艺术课程“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路线如下页图1所示。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教师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讨论”转变,要求教师要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通过灵活的教学内容与丰富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因材施教,能将学生的艺术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破解传统艺术教育中学生学习范围广、泛、乱和学不透、学不精等难题,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进行色彩课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师展示图片—讲解绘画技法—教师演示—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点评。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学习绘画技法,但整个教学过程相对枯燥,学生往往提不起学习的兴致。在“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动画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色彩知识转化为更加具体的视觉感受,利用多媒体展开实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色彩的变化,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不仅如此,在“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可以将课堂从室内转移到室外,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多角度、大视野地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变化,进而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动态教学成效

1.发掘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的滞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根据国家时事、季节变化、节日氛围、本土资源等进行深入挖掘、补充和完善,设计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如广西传统节日“壮族三月三”,舞蹈工作室教师可根据舞蹈课教学大纲,融合壮族舞蹈特色和三月三习俗,设计出《壮族舞蹈组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壮族舞蹈特点、提高舞蹈技能的同时,充分感受广西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又如在2022年冬奥会来临之际,手绘工作室教师设计了《奥运·卡通人物二头身画法》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卡通人物二头身的画法,让学生既了解卡通二头身人物的结构、比例,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又了解冬奥会的各项体育比赛项目,感受我国举办奥运会的自豪之情,增强自身的民族自信心。

2.引进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广泛采用项目化方法来组织教学,工作室教师带领学生参与项目活动,在项目实施各环节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既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又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从而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也实现了专业技能在社会行业中的应用,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工作要求。

引进项目化教学,能让教学成为一个活跃的、互动的过程。教师按照项目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以项目为引导进行研究与探索,参考理论知识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然后逐步解决问题,使项目顺利完成。如在学校的校园科普活动中,手绘工作室引入“小订单—石头彩绘”项目,教师把项目引入教学,教授学生艺术造型、构图、色彩配色等内容,且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分组讨论、分析、合作操作并最终完成石头彩绘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会了技能,还通过销售自己的作品,获取了收益。

3.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进行教学。“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提倡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更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在互动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能動性与创造性,创设平等、民主、积极的教学环境,以知识为载体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锻炼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

“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下的互动,并不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如在《树的画法》一课中,工作室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安排学生到公园学习绘画。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主观察交流,教师寻找机会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并随时答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出树的造型特点并完成绘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分享,学生之间实现了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互相提高。在讲授与交流中,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不仅提高了对技艺的理解,也变得更加主动与自信。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在无形中拉近,这有利于之后课堂的教学互动。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加入行业要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分数量化、教学评价单一的局限性,因为其考核主体并不局限于工作室的教师,还包括学生与企业导师。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导师评价、团队之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其中,职业素养围绕学习态度、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几方面展开,专业能力则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作品表現力、任务完成情况等。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注重项目的开展结果。两项评价的比重为5∶5,工作室教师、企业导师、学生分别围绕这两个项目进行评分,学生的最终成绩为三方评价的总和。

(四)融入教学诊改,及时查找发现问题

教学诊改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与课程实际情况,运用诊改思维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完善“工作室+项目”的动态教学模式。在整个过程中,工作室教师可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将整个项目教学按照“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流程进行,并在教学过程持续监测、预警,激励学生不断完成预设任务,及时查找发现问题、分析诊断并改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中心,实行教、学、做结合,能够弥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验与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升中职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森,刘娜.基于设计学科特点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践[J].戏剧之家,2019(22).

[2]金旭东,陆飞.“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23).

[3]刘素芹,蔡红.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多重隐喻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4]刘晶鑫.基于创新工作室平台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研究:以广外艺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

[5]蒋满群.基于“工作室制”的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优势[J].工业设计,2020(8).

[6]王凯.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教学实践,2011(3).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学校艺术课程‘工作室+项目动态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GXZZJG2020A03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玉琴(1989— ),广西灵山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猜你喜欢
艺术课程工作室项目
信息环境下中俄边境高校共享艺术课程研究
浅谈小学艺术课程对儿童价值取向的影响
浅谈舞蹈普及教育在小学艺术课程中的应用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
培智学校艺术课程实施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