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之中西幽默观差异

2022-05-30 22:09凌珊
今古文创 2022年45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凌珊

【摘要】 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会,并造成交际的失败,为了厘清这些误会,我们有必要对产生这些误会的文化习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探讨,以减少人们交际过程的摩擦。本文将深入探讨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其中一个方面——中西幽默观的差异,这里的西方以英美国家为主。有人认为,幽默观的差异不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但事实正好相反,如果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幽默得不恰当,会引起双方的反感,甚至会使双方之后都断了往来。很多西方人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中国人缺乏幽默感,然而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幽默感了,只不过我们幽默涉及的内容和表达幽默的风格与西方国家有所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幽默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45-012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45.038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这里的交流范围非常广,除了一个国家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包括了国际范围内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即跨文化交际。典型的例子是现在的我国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哔哩哔哩动画,除了我国的人在使用外,外国人的使用也比较频繁,外国用户的数量也一直在呈上升趋势。所以这些平台上充满了各个不同国家的幽默语,有的比较通俗大家一看便笑,有的则比较隐晦,需要结合那个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才能了解到其中的笑点。从这些社交软件上泛滥着的不同国家的幽默语可以推论出各个国家之间的幽默观相似,但不相同。以我国和西方国家的笑话或者喜剧类的影视作品为例,有些笑点是相通的,有些则不是。在我们和西方国家人接触的过程中,如果笑话的使用不恰当,很可能会对交际产生负面效果。

二、幽默的定义

要对中西方幽默观的差异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就必须了解中西方对于“幽默”的具体定义,分析定义中是否已经存在差异。迄今为止,历史上中外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都曾尝试定义幽默,赋予幽默一个最佳释义,也正因如此,现在关于幽默的定义非常多,本文中我主要选取了代表性词典中收录的定义。

“幽默”的英语是“humor”,是英语中的外来词,起初源于拉丁文“humour”,原意为“体液”。根据新牛津词典的解释,幽默主要有两个主要释义:①“the quality of being amusing or comic, especially as expressed in literature or speech(搞笑的能力,尤指文学作品或演说中的幽默语)”;②“the ability to perceive humour or to appreciate a joke(幽默感)”。

汉语中的“幽默”也是一个外来词,其最早译名始见于林语堂先生的书《论幽默的译名》,是使用音译方法翻译过来的,基本含义有诙谐、调侃、有趣等。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幽默下的定义是因有趣或者可笑而意味深长。

由中西方对幽默的不同定义,我们可以简单推导出中西方的幽默观是有同有异的。虽然中西方的幽默定义中都含有引人发笑的意味,但中国的幽默或幽默语在引人发笑之后还侧重让人有所启发或思考。接下来将从幽默所涉及的内容和表达幽默的形式两个方面来细致分析中西幽默观的差异。

三、幽默所涉及的内容

(一)性

在西方的笑话或者幽默情景剧中,以“性”为主题的内容是十分常见的,但这些内容在中国就比较少见了,都是后来随着文化融合慢慢地不断发展扩散,才开始出现这类笑话。美国人就经常以政界人士的各种性丑闻为幽默的谈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讲这类笑话,甚至在严肃的新闻节目中有时也会谈论。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一档非常火爆的喜剧类综艺节目《Saturday Night Live》(简称SNL),这个节目里充满了各种各样包含强烈性暗示的情景喜剧。反观中国与之类似的喜剧类综艺节目,如早些年的《80、90脱口秀》几乎就没有这类笑话。

(二)宗教和神明

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直都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虽然不少宗教在中国都有所发展,但都不如儒家文化影响大。反觀西方国家,大多数都信仰基督教,以《圣经》为经典,因此关于宗教的笑话非常多。

例:很久以前的一天,有一个身上酒味很浓厚的醉汉上了一辆公交车。他就坐在他们当地的神父的旁边那个位置,那个醉汉的衣服超级脏,他的脸上还有女人的大红唇印,口袋里还装了一个空的酒瓶,他拿出他的报纸入神地读了一会儿,过了几分钟,他问旁边神父,“神父,人们会得关节炎是因为什么呢?”

神父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因为不珍惜、整天和妓女混在一起、酗酒和不自重所导致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个醉汉嘀嘀咕咕地说完又继续开始看报纸。

神父又想了一下,犹豫再三向醉汉道歉说:“抱歉,我刚刚不该那么毒舌,你得关节炎多长时间了?”

“不是我哦,神父,我只是刚刚看报纸,上面说教皇最近得了关节炎。”

这里面出现的“教皇”“神父”都是中国所没有的,所以要理解这类笑话,需要了解西方的宗教信仰等。

中国的神明系统以道教的为主,古代人们希望粮食谷物丰收的时候,都会祭拜神明,祈求风调运顺,因此神明自古在中国人的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并且这些神明的形象几乎都是正面的,所以我国的笑话中几乎没有以神明为题材的。反观西方的神,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等,经常被西方人当作幽默的题材。

(三)政治

西方人长期以来一直吹捧所谓的言论自由,所以在他们的笑话或情景戏剧中有非常多关于他们自己国家政界人物或者政党的笑话,对比我们国家,这类笑话就极少了。在我看来,西方这类的笑话很多并不意味着言论越自由,反而说明西方国家的娱乐化程度很高。

例:在有名的摇摆州俄亥俄州,有一个人不小心掉到了河里去,他一直高举双手大喊救命却没有人理会他。一个法国男人路过,只见那个人高举双手,还以为是自己国家的人,想帮忙但是又不会游泳。便一直喊道:“你为什么不喊‘特朗普这个疯子?”

“那样共和党的支持者会干掉我的!”

“那你喊‘希拉里这个骗子?”

“民主党的支持者会干掉我!”

法国人生气极了,拦住一个旁边的巡逻警察说:“那人在河里一直拼命地挣扎,你为什么视若无睹,不愿意下水去救他呢?”

“这片社区的税收太少,所以结果就导致水太凉了。”

这类笑话就需要我们知道美国相关的一些政党知识,否则我们完全不能理解其中的笑点,也因此不能理解说这则笑话的目的,从而造成交际的失败。

四、表达幽默的风格

人与人交际过程中的幽默有多重不同的风格,本文采用曹胜强(2019)总结的几种风格,即分为自我强化型、攻击型、亲和型和自我贬低型四种。根据对中西方喜剧类综艺节目及情景剧的了解,西方表达幽默的风格主要倾向于自我强化型和攻击型,中国的则倾向于亲和型和自我贬低型。如美国喜剧综艺节目SNL中经常可以看到喜剧演员们恶搞和丑化当红影视演员或政界人士,用夸张的表情、浮夸的表演方式达到幽默效果,这些表演常常具有非常强的攻击性。反观中国的喜剧综艺节目或者说小品,尤其是每年春晚的很多小品都属于比较温和的,并且在引人发笑之后,更多的是引导人思考小品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等。

德国学者瓦纳斯等人认为,幽默欣赏需要包括以下五种成分:(1)幽默产生能力;(2)好玩的感觉;(3)幽默辨认能力;(4)幽默理解能力;(5)幽默使用能力。这个就是说,幽默是会因不同的人而不同的,因为几乎所有人在这五个方面的能力侧重都不大一样,所以人世间的幽默也就千变万化、多种多样。

加拿大的心理学家马丁等人也根据不同的人使用幽默的各种方式,将幽默划分为四种类型: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嘲讽型幽默和自贬型幽默,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幽默风格量表》。在这里面,亲和型幽默指为加强群体内的凝聚力,以一种能容忍和可接受的方式经常与他人开玩笑并娱乐他人的倾向。自强型幽默是指对生活保持幽默的视角并用幽默作为应对策略的倾向。嘲讽型幽默是指幽默使用是为了批评或者操纵别人,或者不顾对方感受地表达幽默的倾向。自贬型幽默是指过度使用自嘲、讨好以及对负面情绪的防卫性否认的倾向。

五、中西方幽默观差异产生的根源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不是平白无故的,细细探究,背后都有其产生的根源。虽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个国家的文化也相互影响,从而使这些国家的幽默观也渐渐趋同,但是有些方面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等原因还是有各自国家的特殊之处。总结归纳之后,我们可以推论出导致中西方幽默观的差异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历史背景。中国地域辽阔,并且自然资源丰富,使中国社会能够长期自给自足。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社会也比较和谐稳定,因此造就了中国人谦逊温良、内敛含蓄的性格,这些反应在幽默上就是中国人讲的笑话一般比较亲和,不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并且常常能使人效果之后获得启发,如我国古代很多的滑稽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买椟还珠》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国人关于性的笑话很少。而西方则不同,西方许多国家都靠海,国家内部城邦之间也比较分裂,再加上资源分布积极不平衡,各国家、各城邦之间的冲突摩擦不断。长期的冲突摩擦使得西方人比较具有冒险精神,也比较注重个人,因此表达幽默的内容比较大胆,风格也带有攻击性。

(二)宗教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统治者为了巩固他自己的统治地位,逐渐采取对巩固自己地位有利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十分强调三纲五常和伦理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人的欲望。而西方则不同,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在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也有与人妇通奸的记载,薄伽丘《十日谈》中也有与性相关的故事,还比较典型的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尤其是宙斯和其他神仙或平凡人类的各种风流韵事简直数不胜数。因此性和宗教、宗教神明常常是西方人表达幽默的题材。

(三)等级观念的不同。中国笑话的题材很少涉及君王、长辈或具有权威的核心领导人物等,除了受到儒家伦理观念的约束外,还源于中国延续了几千的社会等级观念。这种等级观念并不外显,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已经深深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而西方在经历了启蒙运动后,“人人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西方人的人心,对于每个西方人来说,上帝、总统、长辈都是表达幽默可以针对的对象。

六、幽默所能产生的作用

幽默风趣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幽默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缓和气氛,缩短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擅长使用幽默话语的人的一番的话语,通常会使气氛变得活跃,与此同时,还可以吧两者之间心灵的距离缩短。所以,很多鲜活的事例都可以证明,风趣幽默是说话者和倾听者之间建立起融洽和谐关系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第二,摆脱困难的局面,消除尴尬的气氛。幽默的言谈行为往往可以使紧张、尴尬的状况变得轻松和谐,使各家都脱离困难的局面,这样也就消除了尴尬。

有一次,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小说家马克·吐温去一个小城。临走之前,就有人给他说,那个小城的蚊子十分地厉害。等他到了那座小城,在旅馆检查登记房间的同时,一只蚊子刚刚好在马克·吐温的正前方盘旋。那个职员感觉到十分地尴尬,觉得很窘迫,连忙开始驱赶可惡的蚊子。马克·吐温却毫不在意地对那个窘迫的职员说:“这里的蚊子比我听说的要聪明很多呢。它居然会提前注意我房间的门牌号,方便晚上来我房间大吃一顿。”大家听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结果这一天晚上马克·吐温睡得十分舒畅。原来,旅馆的职员们听了马克·吐温的幽默的圆场之后,所有人都一齐出动,绞尽脑汁不让这位受人喜爱的作家被“聪明的蚊子”叮咬。

第三,揭露存在的缺点,并对其进行批评和教育。幽默一般会采用影射、讽刺等手法,机智、灵活、巧妙地揭露他人身上存在的缺点,并诚心地进行批评指正,让人不好意思生气,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批评教育。

一次,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被邀请去一场宴会。在该宴会上,他刚刚好和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人并排挨着。“达尔文先生”,坐在他旁边的漂亮女士带着嘲弄的语气向科学家发出质疑,“听说你很肯定,人类都是从猴子变来的,所以我也是这样诞生的吗?”“那肯定啦!”达尔文翻了一个白眼,十分有礼貌地答道。“我看着很像猴子吗?”漂亮女士带点嘲弄的口吻说道。“但是呢,您不是由一般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美丽的猴子变来的。”在这个情境中,达尔文機智、巧妙地揭露了这个漂亮女士的无知与自负,并善意地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

第四,评判是非曲直,领悟世间哲理。在幽默风趣的言语之中,可以将人的聪明智慧和语言技巧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世间万物的深刻含义,蕴含哲理,含有数不尽的言外之意在其中,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中评判是非曲直,领悟世间的哲理,增长个人的智慧。

第五,让人宽松精神,体会美感。所以总有人说:“没有幽默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塑像。”这话还是有它的道理在的。现如今的社会高效率、快节奏、信息量巨大,这样一定会让人的大脑产生疲劳之感。如果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多一点欢声笑语,多一点幽默风趣,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人们的烦躁的心理,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说话,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娱乐效果。它不能、也不应该使人感到非常紧张、费神费力;而是应该要给人一种轻轻松松、舒适的感觉。

“幽默属于乐观者;幽默属于生活中的强者。”这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幽默的言谈举止一般是建立在说话人思想积极向上、情趣品德高尚的基础之上的。它会对人们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劝导,它也一定要求指正的人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高的知识涵养。一个心胸狭隘、思想不积极向上的人是不会产生幽默感的。幽默的人的品德必须要高尚,还必须要对人充满热情。

七、结语

现在这个时代,国际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非常地频繁,这就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接触也越来越密切,幽默的使用如果恰当的话可以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之,如果不恰当则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探讨研究中西方幽默观的差异及背后的产生原因,深刻地认知和理解各自的幽默表达,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至关重要,这样能减少不同文化背景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所产生的摩擦,实现高效率的交际。

参考文献:

[1]董彦宇,顾妍.中西幽默的跨文化对比[J].青年文学家,2017,(35):158-159.

[2]乔丽婷.论林语堂的幽默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1):12-13.

[3]范允龙.从“大一统幽默观”谈幽默分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07):177-179.

[4]鞠辉.关联理论的幽默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06):110-112.

[5]李正红.纳中西文化,观人生百态——林语堂与梁实秋幽默观之比较[J].名作欣赏,2008,(12):54-57.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