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

2022-05-30 10:48陈应娟郭清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6期
关键词:医卫医学生育人

陈应娟 郭清燕

[摘           要]  医卫类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加强党建育人工作是高校培育出德才兼备、勇于担当“健康中国”建设大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结合当前党建育人情况分析,从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及构建医卫类专业育人新模式等方面探索高职医学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新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医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039-03

高等职业教育既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也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医卫类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临床医学、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党建育人工作现状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通过对高校党建育人工作进行梳理和深入性的分析研究,为实现党建引领下高质量培养医卫类专业育人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调查对象

抽取临床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2020级在校学生211名进行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11份,回收202份,回收率95.7%。其中入党积极分子有28人,占总数的13.9%;写入党申请的有51人,占总数的25.2%;团员114人,占总数的56.4%;群众88人,占总数的43.6%。

二、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党建育人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学生关于学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总体评价、医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方式的选择、医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的选择、医学生对党建与专业黏合度期望值评价、医学生对党建引领下的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认同感等。采用无记名网上答卷形式,以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

三、结果

(一)医学生关于学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总体评价

据调查相关数据显示(见表1),学生对党建育人工作给予了足够中肯的评价,大部分学生较认同当前党建育人工作的效果,达76.7%。说明党建育人工作效果比较显著。

(二)医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方式的选择

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是新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所在。从调查中可见(表2),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的教育需求方式是多元化的,人文素养教育方式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调查中75.7%的学生更喜欢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

(三)医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的选择

志愿服务是新時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模式之一,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实践支撑[1]。据调查相关数据显示(见表3),立足专业优势,在社会服务中发挥医学专业学科优势,深化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是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方式。

(四)医学生对党建与专业黏合度期望值评价

据调查相关数据显示(见表4),医学生对党建与专业黏合度期望值较高,关注党建对思想的引领作用、党员教育与专业素养教育融合,同时也更加倾向于结合党建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等。说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与学生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具有内在统一性[2]。

(五)医学生对党建引领下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认同感

据调查相关数据显示(见表5),绝大部分医学生认同党建引领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认同党建引领医学生践行新时代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可见,探索高职医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思路,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打通教育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党建育人的辐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

四、探索高职医学院党建育人工作的新路径

高职医学院校作为培养践行新时代“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优秀医学教育,培育出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健康中国”建设大任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优秀人才[4]。

(一)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发挥党建引领育人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最基层单位,处于发挥党对高校的领导、培育优秀青年、立德树人第一线,是高校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创新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创建学生党支部工作品牌化,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引领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在广大师生中的认同度。

1.围绕医学人才培养,推进党建工作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医卫类高职院校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既要重视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强化对青年医学生专业知识引领,也就是要把学生党建的思想培养与医学专业教学相结合,真正实现大学的教书育人功能[5]。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医学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医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成为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形成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医学人才培养同向同行的效应。

2.党建引领“双报到”,推进党支部建设发展新动力

推进支部党员到社区党支部报到的党员“双报到”制度,形成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优势互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工作格局,发挥医药卫生专业优势,积极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政策宣讲、医疗保健、中医文化传播、文明帮扶、科普宣传、环境整治、义务护绿等公益志愿活动。以党建带团建,引导党员同志和青年学生在社区服务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自觉投身公益事业,认领服务岗位,开展志愿服务,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社区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进党支部建设发展新动力。

(二)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创新党建新机制

大力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及思政内涵,充分利用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和思政课主课堂,把党的先进性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相结合,将党建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紧紧围绕坚定医学生理想信念,以塑家国情怀、践仁心仁术为主线(见图1),分层、分类、分阶段形成育人合力及协同效应,构建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课堂教学转化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进而提升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性。

(三)构建高校“党建+”视角下的高质量培养医卫类专业育人新模式

以医学专业特色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为目标,强化大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推动党建与育人的深度融合,实现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高校“党建+”视角下的高质量培养医卫类专业育人新模式(见图2),将党建与学科专业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发挥党建工作在思想引领、学科建设、组织建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五、结语

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个人修养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医务工作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高校党建是保证高职医卫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此,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以党建为载体,以“大思政”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多元个性化的教育平台,依托专业优势将专业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中,以大学课堂为主阵地提升医学生对责任感的理性认知,以社会实践为主渠道激发医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认同,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德技并修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综合素质,以实现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申梅,周晓增,张彩婵,等.志愿服务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叙事医学,2020,3(4):258-260.

[2]邵鸯凤,严柏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实践路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8):85-87.

[3]周恒,商妍.高校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路径研究:基于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支部工作的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2022(4):121-123.

[4]左扬松,夏林彬,宋晓东.基层医院党建工作现状与思考[J].办公室業务,2016(5):4-5.

[5]黄一梅,杨咏婕.高校基层党组织学生党建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标准化建设[J].党建纵横,2019(9):25-27.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医卫医学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两会医声
构筑医卫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医卫防护材料关键加工技术国际领先
国产医卫防护材料突围心法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