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学生锻炼思维的体操

2022-05-30 10:48崔玉梅
关键词:质因数公因数公倍数

崔玉梅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多给学生创设有利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游戏”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数学中很多知识的获得,有着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课堂上的说教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适当的设计游戏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教学,很多学生一提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或小数点左边第一位,就会出现错误。学生只要记住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其他的就很容易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进行分配,以学生为观察点,右边四人为小数部分,左边四人为整数部分。那小数点怎么办?当时我问学生,一学生随即说出,“老师您就是小数点呀!”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于是这样,我们就排出了数位顺序表。

二、“口算”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最简洁途径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最简洁途径。加强口算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口算练习时,要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大部分数学老师把口算的正确与否作为唯一目标,很少会花时间和学生交流分析口算的思路和技巧。这种只交流答案不交流方法的口算训练,会导致学生一遇到有一点点难度的口算,可能就会用笔算代替口算,即使笔算也会因对其理解不够,结果出错。这时在口算练习中加强说的训练更显得重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而是要突出一个“巧”字。每天上课前的口算练习必不可少,而且必须要跟本单元的知识相关联。

三、“放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思考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思考方法的正确与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思考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把主要的思维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等等交给学生。

例如:分解质因数中有这样一个题,自然数A=2×3×T,自然数B=2×T×5,如果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6,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于是我提问学生有谁想好了,来给大家讲讲。我一说到“讲讲”时,有的学生认为表现自己的机会来了,就跃跃欲试,高高举起了小手。因为我平时就告诉学生一定要抓住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是在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是在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这时我发现刚刚违反纪律的一名学生这几天表现很好,今天正好借这次机会鼓励他一下。你也可以站在讲台前讲给大家听,这个地盘就属于你了。于是,这个学生从容地走到讲台前,熟练地拿了一支粉笔讲了起来。

“2×T就是A和B的最大公因数。又因为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T=6÷2=3。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他讲得太棒了,他的板书很有技巧性,看到这样的分解质因数,就把这两个分解质因数上下排列,并且圈出相同的质因数,乘积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乘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虽然他的语言不够流利,板书不够美观,但是我认为他的思维能力是在迅速地提高。这个学生听到了我表扬的话语,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美滋滋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刚才看到全班同学认真听讲,脸上的表情不在僵直。我想,同学们也一定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一定记忆深刻。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开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学生以思维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區振兴小学)

猜你喜欢
质因数公因数公倍数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k-重完全数的特性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教案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约分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关于最大公因数的一个性质及证明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