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本土化研究

2022-05-30 10:48杨振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英方本土化教育资源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引进来”的重要模式,带来的好处是能够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学资源,使之为国内的教学服务。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讨论如何将国外优秀学前教育资源本土化。

[关    键   词]  中外合作办学;学前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001-03

一、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多种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形式。因此,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就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工作,也是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育资源是指“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即教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总和”。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资源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学者赵涛将教育资源分为物质教育资源和理论教育资源。代萍将之分为文化资源、制度资源、物质资源、教师资源及学校特色资源。朱晨慧、万金芳则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分为显性优质教育资源和隐性优质教育资源。他们指出,所谓显性优质教育资源通常是指国内院校以其自身发展的环境为基础,按照合作协议将优质教育资源从国外引进国内高校,具体包括教科书、设备、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而隐性优质教育资源则通常指那些以意志存在为特征的教育资源,具体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管理、特色文化、学校影响力、社会声誉等资源。

本土化是指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的变化。教育资源的本土化是指外来的教育资源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的变化,并成功融入当前环境的教育资源里,为当前环境的教育所利用,服务于当前的教育环境。本文将根据朱晨慧等的分类法,结合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外艺”)学前教育(中外合作)专业项目,从显性的角度探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相关问题。

二、广外艺学前教育(中外合作)项目概况

广外艺学前教育(中外合作)专业是广外艺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联合举办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专业已于2019年正式招生,本项目的合作形式为3+0,即学生三年都在国内就读,不用到国外。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三分之一的课程由合作学校的专业教师到国内进行教学。学生在国内学习合作方提供的课程、使用原版教材、接受合作方的教学方式。

三、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具体形式

朱晨慧等人认为,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过程主要经历引进、融合、生成三個层次,并且随着本土化的深入,要克服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盲目跟从的心态和对强势教育资源过分依赖的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土化层次的内涵就是将改造过的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吸纳于本土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形成植根于本土又符合国际潮流的教育模式,并最终向外进行辐射(朱晨慧,2021)。本文将从显性教育资源的角度,探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中教材、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在我校的实践与应用。

(一)教材引进与本土化

教材的引进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资源引进的重要一步,是最直接也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际上,在教学中,英国的课程是没有硬性要求学生购买指定教材的,而是提供了三类不同的阅读书目,分为“必读书目”“推荐书目”和“拓展阅读书目”,而且每类书目下的书都不止一本。在本项目的实践中,我们引进的英方专业课程也都提供了三类不同的阅读书目。我们在必读书目中,通过比较,各选取了一本作为重点使用教材,并根据规定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作了备案。

选定主要教材只是本土化过程的第一步。由于涉及两个不同的国家、两种不同的文化及不同的理念,接下来,教师要认真地进行内容筛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挑选相应的章节,发给学生学习。除了选中的必读书,还有其他的必读书及推荐书目,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整合,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及技能,方便学生学习。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留意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及法律方面的不同。凡是涉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不发给学生。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要向学生说明或解释清楚。教师对引进教材的整合及调整的过程及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材本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从“引进”到“融合”再到“生成”的过程。

(二)师资队伍引进与本土化

师资队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因为人的因素始终是最关键的因素。根据协议,本项目从第二年开始,三分之一的专业课程由英方派教师到中方进行授课。因此,师资资源是本项目引进的非常重要的资源。这两年,英方教师改为线上授课,我们克服了时差、设备、软件等困难,按时开启了网络远程课。

如何使师资本土化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命题。我们采取了两个做法:第一,派项目组教师到英国进行学习培训。项目开始之前,我校就已派出项目组四名教师到英国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学习培训。外派教师深入课室听课,了解英方教学方法;参加教研会议,熟悉教研活动;参加各种资源使用培训,灵活使用英方资源等等。第二,上网课期间,派出项目组教师担任外教助教。一来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二来为学生提供帮助,确保教学质量,三来学习英方的教学方法,收集重要教学资源,确保资源符合中方要求。

(三)课程体系引进与本土化

课程体系是每个专业的核心内容。本项目引进了英方12门专业课程。这12门专业课程也是英方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囊括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符合英方的培养要求和目标。但这些引进的课程在内容上及专业技能上是否符合我们的培养要求和目标,需要继续研究。

我们采取了一个非常创新的做法,就是中英双方共同审核每门专业课的具体教学内容。项目组教师在英方期间,与英方教师一起对每一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技能要求等都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求同存异,把明显不符合对方要求的内容进行修改或增删,并把协商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通过这个协商,确保整个课程体系符合双方的培养要求。因此,课程被引进后能够符合中方的要求,更快地本土化。

(四)考核评价形式引进与本土化

考核评价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关键步骤。在国内,大部分学科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但英方课程的考核都是主观题,形式多样化,有论文、海报、个人成果展示、小组成果展示等,重点考核学生是否掌握各学科的主要观点、内容,并形成自己的理解,最后通过各种类型的写作展示出来。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及公平公正,英方采取了如下步骤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1)评价前统一评价标准。具体做法是:相关教师认真研究评分标准,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的写作各自赋分,然后比较各老师的赋分,解释赋分的依据,寻求标准一致。(2)任课教师评价。根据标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写作进行赋分。(3)校内同专业相关教师抽查50%,各分数段各占一定比例。(4)校外专家审定。英方聘请校外第三方专家对教师的评分进行审核,并做出评价。(5)校内外教师反馈会议。召开反馈会,指出评价过程中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6)召开考试委员会进行赋分。英方召开由质量监控部门、专业带头人、任课教师及校外专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对每位学生的写作进行赋分。经过以上所有程序后,学生的成绩才得以确认。

我们引进的课程中,由英方教师授课的课程完全按照英方的程序进行分数确认,由中方教师授课的课程,也按照英方的程序进行。英方的评价方式体现了最大程度的公平和公正,最大可能避免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和个人因素对评价的影响。这种评价方式倒逼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而更注重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及应用。学生为了完成写作,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近三年的实践,考核方式的本土化程度已经比较高。

(五)实践教学方式的引进及本土化

首先是时间安排。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采用英方做法:分散实践。第二年开始每个学期的每周都安排完整的1天到幼儿园进行实践。

其次是未成年人保护举措。在英方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挑选一名儿童作为重点观察对象,作为学习专业课的一个途径。观察的方法可以是做笔记、照相、录像等。这涉及儿童隐私保护、尊重儿童等问题。他们的做法就是:让目标儿童的家长及带班老师以及幼儿园签署一份“同意书”。同意书的内容对学生即将采取的观察行动进行告知,并保证收集到的资料只是作为学习研究使用,不会外泄作商业用途,家长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这一做法真正做到了对儿童权益的保护。我们借鉴这个做法,创新性地给幼儿家长送去了中文版本的“同意書”。

以上各种资源的引进和本土化过程,基本上都经过“引进”—“融合”—“生成”等几个阶段。

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保障机制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及本土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制度进行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如下的保障机制。

(一)教育部门的重视及支持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国家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展这种培养模式。本项目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并备案,同时报教育部备案,使本项目有了合法的“出生证”,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学校层面的保障

为使项目正常运行,我们成立了以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主任的项目管委会,专门出台了文件对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为了确保本项目的师资获得英方的认可,学校统筹了学前专业和英语专业的教师,把优秀的教师调拨到本专业,并选派了四名教师到英国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进修培训。由于英方的教学管理、教学进度、时间安排等与中方不完全一致,学校对本项目的教学管理采取一定程度的灵活安排。

(三)教师层面的保障

教师是教育资源本土化过程中最关键的实施因素,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转化者和直接使用者。因此,教师必须对中外双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洞悉双方文化差异,因此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内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于心,才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达到举办中外合作项目的目的。

五、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沟通机制有待改善

项目合作双方虽然都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也指定了各层次的对接人员,但由于文化差异及人员变动,导致有时候沟通不畅。主要体现在:(1)双方校历时间不同,加上有8小时的时差,以及英方周末及下班后不处理公务,导致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沟通;(2)英方人员变动比较大,不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建立感情。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1)安装英方常用的即时聊天软件(MS-Teams,类似国内的钉钉),代替通过邮件联系;(2)诚以待人,与每个联络人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联系,建立私人关系。

(二)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收费较高,导致生源较少,因此影响了生源质量。我们采取的对策是:增加招生渠道,由第一、二年的一种招生形式(普通高考生),到第三年三种招生形式(普通高考生、3+证书类及依据学考成绩录取),较大地提高了生源质量。

(三)课程整合有待完善

虽然我们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协商及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有错漏,知识体系的搭建不够系统全面。我们改进的办法是鼓励任课教师根据双方约定的教学内容,编写活页式教材。

六、结语

本文以广外艺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讨论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实践及成果,总结了教材、师资、课程体系、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等显性教育资源引进及本土化的具体做法,并指出项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以便更好地服务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期待本文总结的做法及经验,能给相关高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赵涛.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7):43-45.

[3]代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现状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6.

[4]朱晨慧,万金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本土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11):139-141.

[5]杨振兴.我校学前教育(中外合作)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21(4).

①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中外合作办学国外优质资源本土化研究——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与伯明翰城市大学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研究对象”(课题编号:2020WTSCX162);2019年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级课题“学前教育中外合作3+0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G01)。

作者简介:杨振兴(1971—),男,硕士,副教授,学前教育(中外合作)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英语教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英方本土化教育资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