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守正 敬事如仪

2022-05-30 10:48闵生裕
书画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杨华楷书书法

闵生裕

杨华是近年来活跃在宁夏书坛的实力派书法家,其作品在全国性展赛上频频获奖或入展。他的作品书风纯正、简淡高古,不仅深得业界方家青睐,更为各个层级受众喜爱。杨华的书法以欧体楷书见长,欧体楷书外露筋骨、险峻清绝,人称千秋楷则。欧书之瘦,恰在于瘦而不枯,颜体之肥,恰在于肥而不浊。欧体书法易学难工,我想其难大概在于得中国中庸文化之臻妙,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在中国古代书法美学当中,主张书法是人的性格、品质的写照。刘熙载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在这种“书如其人”的思想中,人品决定论便是其中主要的一项。我以为,书之形质、书之神采、书之风骨、书之气韵与书写者的修为密切相关。

今人的书法学习,无论是幼承庭训,还是师承名家,或是自我临摹,大多从楷书出发,而且无非是二王和颜欧柳赵等法帖。我以为,行草书可以千姿百态,但楷书讲法度,传统楷书的许多规则一般不易逾矩,尤其是今人习楷,你写好了似乎还是别人的样子。守着正书书写成名成家一般不被大部分学书者作为终极选择。许多急功近利者静不下心,“没吃三天素,就想上西天”,过分追求怪诞,甚至以丑为美。但是,杨华却守正不阿,坚持有板有眼、一笔一画地写着楷书,一刀一刀地刻着篆字。

所谓“游于艺”即徜徉于艺术海洋、陶醉于艺术世界。金石书画,都是文玩,要玩出格调,玩出滋味,必须浸淫其中,久而弥笃。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先生如是评价杨华:杨华的“玩”,不属于那种“玩世不恭”,而是一种自然与心灵、艺术与情操,人生境遇用于艺术语言的表露。看他将工笔画“玩”到超然、清新,并且体现画从书出;看他将刻印“玩”到精致、古朴并且蕴含自然平和。黄老对杨华的这番评价独到而通脱。简单地把书法称之为写字,俗了。日本人称之为书道。所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大道涵养小技,小技蕴含大道。中国书法不是雕虫小技,而是煌煌大道。书与印,既写技巧,也刻风格,更抒性情。书印本是风雅物,意态全由情趣生。当然,如果你认为杨华的书印只有才情的话,那也有失偏颇。杨华对书艺的操练甚至是魔鬼式的。这个“夜猫子”兴致所至常常通宵达旦地写字治印。我想,有了对传统艺术的深刻认知体悟,加上他勤奮学习的态度,敬事如仪的虔诚,你想让他笔下的书法、刀下的印章流俗或匠气都难。

杨华在书、画、印方面的建树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个书家,他有过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的殊荣,但是,最让他自豪的身份应该是西泠印社社员。所以,他在刻印的边款上常题“西泠印人”,我理解他这份小小的骄傲。我们知道,中国书协历史不过四十年,全国会员大概一万七千多人,而西泠印社不到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其全球社员在世的仅有五百多人,每年发展社员不过区区数人,有的省份至今尚是空缺,而宁夏仅有两人。若无非常之能、非常之功,跻身中国印界的象牙塔,何其难也。

书贵瘦硬方通神。其实,关于审美,人之美与书法之美有相通之处。比如字瘦了好看,人瘦了自然也精神。大概是由于常常通宵课字,体力透支,深夜进补,加上近年来几不蓄发,杨华富态十足、憨态可掬,颇有几分佛相。他自诩前生是山门中进进出出的布衣和尚。这个形象与他笔下瘦硬楷书形成强烈的反差。其实,杨华是否礼佛并不重要,我也无意猜度。但他对传统书法的学习坚定而执着,对释道经典的书写虔诚而勤奋。抄经即用最虔诚最恭敬的心把佛陀说的法逐字抄来。除了佛家说的功德外,抄经更能让人静心入定,只有一心不乱,方可听得天籁与妙音、悟得真谛与禅机。此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

佛经是传播佛法最好的信息载体。自北魏开始,写经体渐渐在佛教内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书法领域。中国书法到了唐代,是楷书的鼎盛期,唐人书法之所以尚法,与其宗教背景有关。因为唐代是佛教的兴盛期,由于当时的皇帝也信奉佛教,因此,产生了宫廷写经制度。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催生了唐楷法度。杨华书求法度,钟情写经,大概正出于这种静心修为的虔诚。

对艺术的追求,静心苦修是不二法门。杨华是个“苦行僧”,曾发愿“手抄《般若心经》千卷留人间”,他喜欢经文那种纯净的美、简单的真、坦然的律。写经是他物我两忘的心灵之旅。杨华笔下的楷书,单字笔画精到,结体严谨,形质俱佳。而在章法布局上,他像个运筹帷幄的将军,麾下的士兵被他操练得精神抖擞、训练有素,队列与阵形更是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学书和修禅同理。只有下足功夫,你方成般若的拥有者,你才能开了“般若的慧眼”。

禅意是中国书画美学内涵的核心。禅由早期的禅定走向禅宗之禅,是儒、释、道交流融合的产物。禅与书画艺术,亦即儒、释、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中国书画史上,如梁楷、怀素、王维、东坡、八大、徐渭等一流大师,无一不是禅学家。佛度有缘人,无论是写经,还是画禅,都不失为善事、雅事,它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个人修行。我想,艺道与佛道一样,都需要苦修。所谓“须问极乐神仙境,修炼皆从苦处来”。

杨华赠我的书法集以行书题写,非常遒劲有力,我一直有个困惑,问他为什么所有作品中不见行书。他谦虚地说,行书写不好,所以不常示人。杨华书法落款中更多加入了一些文徵明小楷和唐人写经笔意,表现的相对轻松一点,主要是为了调节作品的节奏,不至于作品整体那么严肃,章法上表现的张弛有度。另外,多字的小字楷书落款字距较近,整体上形成相对的“线形”和正文比较散的字的“点形”造成对比,在作品构成上形成点线对比,增加审美层次,而且作品中带有题跋性质的小字楷书,也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和审美延展。杨华书法作品在形质上非常讲究,他多才多艺,所以作品示人的看点较多,比如书、画、印相互加持、相得益彰。我这样与他调侃,欣赏一幅书法,就像欣赏一位美女,有人赞美一个完美的女人时常常这样说:她身上有男人需要的一切,除了容貌、身材,还有气质、韵味,以及风情万种。

每当有人说其书法风格,杨华总是调侃“我的那点东西哪有什么风格”,这固然是他秉持书法学习永远在路上的谦虚治学态度。但是,在楷书学习上这也是必要的敬畏和清醒,印法秦汉、书宗晋唐。杨华的书与印不仅取法古人,也师法今人。我在许多地方看到关于他转益多师、求教方家的轶事趣事,深为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不可否认,在当今书坛的楷体书法家中,杨华的确是走得较远、行得较稳的一个。但无论怎么说,别人一提杨华,说你写的是欧楷,不是“杨楷”。右军书法晚乃善,庾信文章老更成。作为一个书家,杨华正值盛年,我们应该确信,他会有人书俱老的一天。要知道,欧楷鼻祖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写于他73岁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面对历代书法名家,面对浩如烟海的传统经典,老老实实学书的人更易赢得尊重。如果有一天,杨华对古人书法内化到得鱼忘筌、有迹难寻的地步,到那个时候我们再谈风格也不晚。

书法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淡定与坚守非常重要。“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这是杨华经常书写的一副联语,我想他静心书写或闲余自悟时,大概也时常以竹自况自勉吧。

本专题责任编辑:石俊玲

杨华 1977年生,字涵之,号润堂,西泠涵父。别署悟闲草堂、独上高楼。祖籍天津,后居宁夏。宁夏书画院创作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石学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成员、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嘉宾、宁夏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革中山书画院副院长。曾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二届全国册页书法展最高奖,书画印作品四十余次入展全国重要展览。出版教材、专著和作品集四十余种。

猜你喜欢
杨华楷书书法
书法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poxy-amine: Cross-linker type and degree of conversion effects
石磨
Generation of mid-infrared supercontinuum by designing circular photonic crystal fiber
书法欣赏
书法
楷书的笔势
楷书
书法欣赏
杨华